干涉波临床使用范例_第1页
干涉波临床使用范例_第2页
干涉波临床使用范例_第3页
干涉波临床使用范例_第4页
干涉波临床使用范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使用操作范例 干涉波疼痛治疗仪 LGT-2800V1/V2/VH/H1 部位 页码 颈肩部位使用范例 2 躯干部位使用范例 3 上肢使用范例 8 文件类型: 治疗技术文件 下肢使用范例 9 颈肩部位 颈椎相关疾病 示意图 颈椎病 两组组电极中各有一个放置在神经根区域,另一个放置在 背部,两组交叉放置,交叉点为疼痛或不适区域; 模式 急性病例:IFCW+ 高(H) ; 慢性病例:IFCW+ 全域(W) ; 剂量 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但不能达 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缩,请将 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慢性 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颈肩 综合症 两组电极各有一个放置在肩部肩井部位,另一个放置在 背部,两组交叉放置;三维立体治疗时另一组电极放置 在肩胛外缘(右图中灰色电极表示) ; 频率 急性病例:IFCW+ 高(H) ; 慢性病例:IFCW+ 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 但不能达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 缩,请将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神经根型 颈椎病 两组组电极中各有一个放置在神经根区域,另一个放置 在手部,两组交叉放置,交叉点为疼痛或不适区域; 频率 急性病例:PMC+高(H) ; 慢性病例:PMC+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 但不能达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 缩,请将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慢性 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颈椎病 颈肩综合症 神经根型颈椎病 躯干部位 肩周炎(肱骨肩关节周围炎) 临床使用操作范例 3 示意图 两极法 1 电极一个放置在肩井,另一个放置在三角肌下缘; 模式 急性病例:PMC+ 高(H ) ; 慢性病例:PMC+ 全域(W) ; 剂量 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但不能达 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缩,请将 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两极法 2 电极一个放置在三角肌前束,另一个放置在三角肌后束; 频率 急性病例:PMC+ 高(H ) ; 慢性病例:PMC+ 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 但不能达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 缩,请将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四极法 上述两组电极交叉放置,交叉点即为肩关节; 频率 急性病例:IFCW+ 高(H) ; 慢性病例:IFCW+ 低(L) ;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 但不能达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 缩,请将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慢性 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肋间神经痛 示意图 两极法 一只电极放置在神经根区域,另一只电极放置在痛 区 频率 急性病例:PMC2+高(H) ; 慢性病例:PMC2+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清晰可感;避免持续收缩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四极法 如图沿神经通路放置; 频率 急性病例:PMC+高(H) ; 慢性病例:PMC+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清晰可感;避免持续收缩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两极法 四极法 胃下垂 可用于子宫附件炎、肾脏、胃、肝脏和胆囊等器官的电刺激 示意图 放置 欲治疗的内脏器官位于两组电极连线的交叉点 频率 急性期:PMC+高(H) ; 慢性期:IFC+低(L)或全域(W) ; 剂量 急性病例:电流微弱可感; 亚急性/慢性病例:电流清晰可感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便 秘 示意图 两极法 1 一只电极放置在神经根区域,另一只电极放置在痛 区 临床使用操作范例 5 频率 痉挛性:PMC2+高(H) ; 迟缓性:PMC2+低(L)或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清晰可感;避免持续收缩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病例:每天一次; 两极法 2 将两只电极放置在腹部肌肉两侧; 频率 痉挛性:PMC2+高(H) ; 迟缓性:PMC2+低(L)或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清晰可感;避免持续收缩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病例:每天一次; 四极法 将两组电极交叉放置在腹部; 频率 痉挛性:IFCW2+高(H) ; 迟缓性:IFCW2+低(L)或全域(W ) ;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引起强烈但可耐受的收缩出现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病例:每天一次; 注意:使用上述电流治疗,既可引起腹部肌肉系统的收缩,也可造肠道 平滑肌的活动。 髋关节疾病 示意图 两极法 1 电极一个放置在大转子上缘,另一个放置在臀部下方(股 四头肌肌腱位置) ; 模式 急性病例:PMC+ 高(H ) ; 慢性病例:PMC+ 全域(W) ; 剂量 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但不能达 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缩,请将 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两极法 2 电极一个放置在大腿内侧(内收肌) ,另一个放置在同侧腰 部; 频率 急性病例:PMC+ 高(H ) ; 慢性病例:PMC+ 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 但不能达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 缩,请将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四极法 两组电极如图交叉放置,交叉点即为髋关节; 频率 急性病例:IFCW+ 高(H) ; 慢性病例:IFCW+ 低(L) ;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 但不能达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 缩,请将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慢性 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腰椎疾病 示意图 腰肌劳损 两组电极交叉放置,交叉点为痛区 处方 频率 急性病例:高(80120HZ ) ; 慢性病例:全域(0HZ120HZ) ; 临床使用操作范例 7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范围, 但不能达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肌肉强直收 缩,请将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阈下) 。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慢性 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坐骨神经痛 方法二 第一组电极:一只电极放置于坐骨神经神经根区 域,另一只放置在痛区所限的远端, 第二组电极:一只电极放置在臀部痛点,另一电 极放置于沿坐骨神经走向的远端; 方法三 两只电极放置在双侧神经根区域,另外两只 电极放置在患侧踝关节以上的部位 频率 急性病例:高(80120HZ) ; 慢性病例:全域(0HZ 120HZ) ; 剂量 电流强度:调高至感觉阈上,达到感受强烈 范围,但不能达到感觉疼痛。如治疗中发生 肌肉强直收缩,请将电流强度调低(至运动 阈下) 。 腰椎间盘 突出 治疗时 间及频 度 治疗疗程:1020 次/疗程 治疗时间:152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方法二 方法三 上肢治疗 废用肌刺激 可用于全身骨骼肌 示意图 两极法 将两只电极放置在固定的肌腱附近或放在肌肉两端的肌健 之上(运动点) ,并可通过移位直至找到最佳的放置点。 处 频率 急性病例:PMC2+低(L) ; 剂量 电流强度:调节至肌肉最强收缩,患者未觉疼痛;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示意图 两极法 两只电极如图放置,使电流贯穿肘关节为宜; 频率 急性病例:PMC2+高(H) ; 慢性病例:PMC2+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清晰可感;避免持续收缩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四极法 两组电极如图放置,呈现包裹肘关节状态; 频率 急性病例:PMC+高(H) ; 慢性病例:IFCW+ 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清晰可感;避免持续收缩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两极法 四极法 腱鞘炎 示意图 放置 欲治疗的位置位于两组电极连线的交叉点 频率 急性期:PMC(IFC)+高(H ) ; 慢性期:PMC(IFC)+低(L)或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调节至肌肉最强收缩,患者未觉疼痛;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临床使用操作范例 9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必要时可一天两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下肢治疗 膝关节治疗 示意图 两极法 两只电极在膝关节左右放置,使电流贯穿膝关节; 频率 急性病例:PMC2+高(H) ; 慢性病例:PMC2+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有贯穿治疗感觉,患者未觉疼痛为宜;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四极法 两组电极如图,交叉点为膝下,呈现包裹关节状态; 频率 急性病例:IFCW +高(H) ; 慢性病例:IFCW+ 全域(W) ; 剂量 电流强度:清晰可感;避免持续收缩 处 方 疗程 治疗疗程:1020 次/ 疗程 治疗时间:10 分钟; 急性病例:每天一次; 慢性病例:一周两到三次 六极法 在上述四极法基础上,将第三组电极放置在膝盖上部(股 二头肌肌腱)及腘部 处方 同四极法 两极法 四(六)极法 踝关节扭挫伤 示意图 放置 两只电极在踝关节左右放置,使电流贯穿踝关节; 频率 急性期:PMC(IFC)+高(H ) ; 慢性期:PMC(IFC)+低(L)或全域(W) ; 处 方 剂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