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_第1页
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_第2页
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_第3页
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一) “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研究的界定: 1、积累:就是逐渐聚集。在这里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课标要求, 让他们分层次、分学段逐步积累经典的古诗文,让其通过不断背诵、记忆,最后达到“厚 积薄发”的效果。 2、经典古诗文: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策略:即方法。这里指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多渠道积累古诗文的方法。 4、研究对象是小学生; 5、研究的内容是关于古诗文积累的策略,也就是积累古诗文的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当今时代,许多教育家和学者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科学的研究证明了诵读经典是有其科学 依据的,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 新课标中指出 “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 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多种能力。 ”“语文教学要重视语 言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收集积累语 言素材。 ” 2 儿童心理学中指出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在 0-13 岁, 尤其是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 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所以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 让其在轻松愉快、不求其解,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既训练了 他们的记忆能力,又让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 领悟,乃至触类旁通。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为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3国家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 设纲要明确指出: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 效方法。全国少工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在小学、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目前全国已有 1 万多所学校、3000 多万 儿童诵读经典文化。 4、教育部制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把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 传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古代诗文作品在教科书中的比例有所增加,教学要求有所提高, 此外,新课程要求阅读必须是为提升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为养成学生终身读书习惯,培 养阅读兴趣和终身持续发展奠基。古诗文诵读克服了传统阅读的价值功利化,内容狭窄化, 操作课堂化,效果表面化的倾向,远离学科考试内容,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为 主要目的,为新课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启示,具有借鉴价值。通过经典诵读让学生 有丰富的多方面智力活动。诵读经典古诗文让孩子感受前贤智慧和情怀,找到自己的精神 家园,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其得到更好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祖国灿烂文化的繁衍。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经典 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 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它是祖 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 神和品格。千百年来,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 质滋养剂。 2、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 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许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 丰富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 撑。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 3、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力保障。我国的古典诗文是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人文文化资源,有着博大的精神力量。小学生正处在记忆的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 时期,加强经典诗文的积累会使其终生受益。它可以让我们的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 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可以说,让学生诵读古 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就是为了使学生补上人文文化教育这一课,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 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并且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4、加强小学生古诗文的积累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 ”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 智慧。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 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站在时代的讲台,手执新教材的语文教师,应 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项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 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 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光大。 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小学经典诗文积累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组织、引 导学生通过“直面经典、多背诵、多积累”的方式,使孩子们从小就获得经典古诗文的基 本修养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让融汇在经典古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 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让孩子们在享受 “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友”的吟诵乐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 淀他们的文化功底,为孩子打好人生起步的根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经典诗文内容的选择。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选择最有影响力的诗文诵 读积累,让学生明白“经典文化”对人的一生的精神追求、价值体现的影响,激发学生积 累的兴趣; 2、研究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让学生多渠道有选择地积累优秀诗文,达到能诵读、会背诵; 3、研究如何多方位、多形式评价学生的积累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课题研究重点:探究如何多渠道积累经典诗文的方法 2、课题研究难点:探究对学生的积累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 依据; 2、文献资料法。广泛搜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吸收全国其它学校在文化经典诵读方面 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通过整理、筛选,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 对新教材有关体现古诗文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为我所用,使本课题的研究 与实践有更高的起点。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 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 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寻求新语文与弘扬古诗文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 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分析、总 结,得出培养提高小学生积累优秀诗文的方法和途径,让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古诗文经典诵读积累活动中道 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让学生的道德情操在诵读积累经典文化 中得以提升。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步骤): 1、准备阶段: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搜集有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积累研究素材,为课题 研究作好准备 。 (2009 年 7、8 月) 2、研究阶段:2009 年 9 月,学期初,针对学生实际及教学现状写好课题计划。在教学过 程中开始研究。 (2009 年 9 月2010 年 10 月) 3、结题阶段:对自己研究的课题进行总结、归纳、汇编装订相关资料,准备结题的相关材 料。 (2010 年 10 月2010 年 12 月) 七、课题研究措施: 1、开展“亲近经典诗文”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经典的兴趣。研究之前,对班级学生诵读积 累经典诗文的情况进行调研、摸底,树立典范,号召全体学生参与经典积累,实行必要的 奖惩办法,激发学生自愿快乐积累经典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诵读积累氛围,让学生随时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如,在教室 布置;班级建设;课堂内外等各方面大力营造“经典文化”氛围。 3、由课内到课外,拓宽学生积累的空间和时间。让经典积累无处不在。 4、建立好评价制度,让学生的积累在有机的评价中得到深化。 八、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研究人员条件:1991 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中文系,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 学兼任班主任工作 19 年。长期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参与并主持过国家、省、州各级课题研 究。省级骨干教师、全国先进实验教师。担任过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现担任学校教科室主 任职务并从事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本身完全有能力胜任此课题研究。 2、研究环境保障: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深入教学实际之中,能联系实际进行有效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结果: 1、通过研究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