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1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上1_第2页
五年级语文上1_第3页
五年级语文上1_第4页
五年级语文上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 汉 市 小 学 语 文 课 教 案 学 校: 五里界小学 教 师: 蔡微 年 级: 五一班 2 2011 2012 学年度 上 学期 语文乐园(三) 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主要指导学生在区别中识字,了解后 鼻韵母和前鼻韵母以及平舌和翘教学内容 本课教学主要指导学生在区别中识字,了 解后鼻韵母和前鼻韵母以及平舌和翘舌的不同 读法;认识排比这种修饰手法,感受其效果; 背诵名言,懂得为人之道;读成语故事邯郸 学步了解故事内容,吸取其中的教训。 总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后鼻韵母和前鼻韵母以及平舌音和翘舌音,说好普通话。 2. 了解排比的修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名言警句,懂得为人之道 4. 读成语故事,理解“邯郸学步”的意思并从中受道教育 教学重点 1. 读准后鼻韵母和前鼻韵母以及平舌音和翘舌音。 2. 认识排比这种修饰手法,感受其效果。 3. 读准后鼻韵母和前鼻韵母以及平舌音和翘舌音。 4.认识排比这种修饰手法,感受其效果 教学难点 读准后鼻韵母和前鼻韵母以及平舌音和翘舌音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黑板 3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读词语,明字音 老师出示词语,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说发现了什么?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 教师总结: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平时读课文时要注意区 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才能提高普通话的水平。 读句子,领悟效果 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们又有什么发现?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指名说发现了什么? 3.教师小结:这几句都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指名朗读这两句,体会句子表达效果。 教师总结:看来恰当使用排比这种修饰手法,能有效地增加语 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在以后写作文时,同学们可以尝试着使用。 读名言,为人正 1学生读句子,要求把句子读通,读顺,读流利。 2指名读句子。 3结合注释理解这两句话。 4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教师点拨。 5背诵句子,指名背诵。 师小结: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怨恨,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去 做,我们整个世界将充满了欢声笑语,让我们把先祖的教诲铭 记在心吧!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读成语、受教育 学习成语不仅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而且还能丰富、充实历史 知识,懂得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1指名读题目。 2师讲解“邯郸”的意思。 师:这个成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我们来读读吧! 1. 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3. 指名答。 4. 默读思考:文中那位燕国少年可笑在哪里?你受到了什么 启发? 师总结:别人的长处固然要学习,但不你能盲目模仿,否则别 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反而失去了原来的自我。 4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试着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三) 成语库 词语园 句子林 名言厅 教学反思 习作 家庭趣事 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以家庭趣事为题,要求通过描写 家庭趣事,引导学生做到叙事详略得当,重点 突出,体会趣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总第 课时 5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从细微处发现生活的乐趣,体 会其中蕴藏的浓情。 2,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在叙述事情经过时,做到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突出“趣” 。 3,表述时语句通顺,连贯,书写干净、整洁、美观、没有错 别字。 4,练习修改习作,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意见。 教学重点 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 教学难点 在叙述事情经过时,做到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突出“趣”;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开启思维。 1.家是幸福的港湾,你爱你的家吗?举例说说。 2 你家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最令你难忘的是哪一件? 3 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4 教师小结:发生在家中的事情很多很多,要更好地展现家庭 趣事,就应选取最令你难忘的趣事来写。 互动交流,梳理、选择搜集的素材。 1 静静地思考一会儿,从搜集的素材中选取典型的事例与同桌 谈谈。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最能突出“趣”的事例去谈, 指导想说几件事的学生,注意理清顺序,确定详略,有重点的 讲) 2 全班交流。 鉴赏范文,学习表情达意的方法。 1、听教师朗读优秀习作,思考:作者是怎样通过记叙趣事表 达对家的爱的? 2、互动交流。 3、 教师小结:有详有略地叙述,突出“趣” 。 通过家庭成员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来表现 “趣” 。 写真事,突出“趣” ;抒真情,表达爱。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6 独立习作,教师巡视辅导。 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交流习作, 互相提升。 1、自评自改习作。 2、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3、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4、针对某些典型情况,教师有目的讲评。 5、集体修改。 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按要求,再次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再次修改 三学会主动,学会创造 在以后的写作中也能用到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 在叙述事情经过时,做到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 突出“趣” 。 板书设计 家庭趣事 事情起因 事情经过 事情结果 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 教学反思 第 11 课 黄河源 教学内容 黄河源是按浏览的顺序,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寻找黄河源头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总第 课时 7 所感 教学目标 1. 会认 10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探究 教具准备 纸质教案 学具准备 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猜一猜,画面中 出现的河流是我们国家的哪一条河? 师板书课题:黄河 师: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让学生畅所欲言) 师:现在,你对黄河有了怎样的认识?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源头。 (补充板书课题” 源” )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重要内容。 1、 大家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些什么?注意读准字音 2、 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要注意”缀、澈 ”是翘舌音, ”恋”是边音。注意”辩” 和” 辨”的区别。 3、 指名说说课文重要内容。 深入学习课文。 1、 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 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抓住在第一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 了”。来体会作者对黄河源头向往的程度之深,要引导学生从 读中体会。 8 第二自然段要抓住”飘舞、游荡、裹”来引导学生去想象, 根据文字来相信黄河源头的美丽,并与朗读结合起来。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练习本课生字的书写 缀 澈 辩” 和” 辨 、 板书设计 11.黄河源 飘舞、游荡、裹 教学反思 第 11 课 黄河源 教学内容 作者不仅通过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祖国河山的美 丽,字里行间都流淌着作者对黄河源头景色的 神往与迷恋。 总第 课时 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 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2.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 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祖国如画江山的热爱 教学方法 讨论 探究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全班一起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1、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请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 3、老师指导。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抓住重点句子”啊!令人向往的黄河 源竟是这样有趣。 ”朗读品味作者的情感,同时也让读者从中受 到感染。 另一个重点句子” 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 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请联系上下文, ”啊! ”包含了哪些 情感?看看那一股股涓涓细流,那如棋子般的小石头,我不禁 赞叹:”啊! ”指名补充完整。欣赏课文插图:这就是黄河 的源头,作者是怎样去亲身感受的呢?学生自由读本段,谈文 字体会。 师:是啊,值得纪念的太多了,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这黄河源的奇景会成为真实的永恒。让我们带着这种美好的情 感来读吧。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把最令你激动的句子,使你情不自禁赞美的句子用横线画 出来,把自己的感受、理解读出来。 学生读书,勾画 指定学生品读画出的句子,教师从旁给予指导 师:闭上眼睛,随着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领学生感受黄河涓涓细流汇成大河的伟大,感受黄河作 为人类母亲的伟大。 师: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它养育了中国人民。它虽然行 程五千多米,流入大海,可是,它的源头却是那么温柔,那么 安静,那么甜美。 10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1、 小结:难怪作者对黄河源如此的向往,它不仅美丽,而且 它是我们炎黄子孙母亲河的发源地,更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 的象征,可是今天母亲河却在哭泣。 2、 播放关于黄河的录象,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有什么想法? 3、 发起保护母亲河的倡议 4、 积累背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11.黄河源 五千多米的高山 万里黄河“第一桥” 行程五千多千米 教学反思 11 古诗 观书有感 教学内容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 人口的名诗。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 风光。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感悟“不断读书,不断 汲取新知识”的深刻道理。 3激发学生读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 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12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自古以来, 文人辈出,宋朝的时候,出了一位伟大学者,思想家,教育 家,他的名字叫朱熹。(板书:朱熹)朱熹的思想很多成为 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一 生勤奋读书,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 作为一个人,就要不断读书,不断学习,同时要不断实践 ,才能获得成功,才能对社会有更大的贡献。 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昨天,我请同学们按 照自学要求自学了这首诗,现在,来看看你们学得怎样? 品还原诗情 (一)、出示:自学要求: 1、看看图画,读读全诗。 2、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并说说诗 句的意思; 3、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记下不懂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读中体会诗歌的内涵 (1)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 (出示全诗,指读) (2)说说诗句中不理解的词语。(教师做上记号)学习古诗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3)引导学生理解一、二句诗意 “鉴”是个生字,遇到生字,不理解,我们要查查字典 13 。 出示字典中的字条:镜子(古代用铜制成)。照。仔细 看。 你认为应该选哪条意思?为什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选择合适的字解) 师:怎么写?(板书,学生跟着书空)古代镜子是用铜 制成的 ,所以底下是“金”。铜镜不用时常常用布盖着,用 时打开。这里的“开”理解为打开。 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好吗?(理解诗句,说诗句意思时 ,可以用上这些方法:连词成句,调整词序,添加词语。) 师:把半亩方塘比喻成一面刚打开的镜子,可见池塘里 的水怎样?(用比喻突出水的清澈透明。)水的清澈透明, 还表现在哪里? “徘徊”是什么意思? 借助图画,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齐读一、二两句诗。 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板书:景),老师 非常喜欢喜欢这明丽清新的田园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听老师朗诵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描绘 )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美读:一边想像画面,一边美美地朗读这两句诗。 师:多美的景色呀!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 晃动,为什么会不停地晃动?(暗示了水不停地流动,也就 是活水) (4)那后面两句诗你能理解吗?我们先来读一读。引导 14 学生理解三、四句诗意 “渠”是什么意思?(它,指方塘。古诗中的人称代词 与现代文不一样,还记得示儿中的“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你。) (三)、学生写话:大致写写对这首诗的理解 (四)、背诵这首诗。 悟引入哲理理解 1、引导学生质疑。这首诗学完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引出: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为什么诗中却没有提 到读书?它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也就是说诗人看到方 塘,为什么联想到读书呢? 池水清澈 读书 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 不断地读书使人_ 2、交流,指答。 出示、齐读: 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得如此清澈。 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变得更加聪明 。 3、小结: 总结本课 同学们,伟大的诗人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只有多读了,才会活用,平时候的积累非常重要,希 望同学也能像朱熹那样勤奋读书,善于思考,写出好文章来 。 15 板书设 计 观书有感 (宋)朱熹 源头活水 清如许 汲取新知 教学反 思 语文乐园(四) 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通过供料词语想象画面,并用语言表 达画面;阅读名句,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 文字的魅力;阅读成语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从故事中感受道理。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将供料的词语在脑海中以画面的形式反映,然后用恰当的语 言表达。 2. 让学生了解比喻句、拟人句,感受比喻句、拟人句的优点。 3.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从故事中 感受道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并运用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16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这次的语文乐园里面,让我们和好词好句交朋 友,一起来感受语言的魅力。 1这一组词语让你脑海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先和同桌说一 说。 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3.指导学生按词语表示事物上下、远近的顺序说画面。 3指名读,齐读。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朗读感受,体会修辞 1下面两个句子,自己先轻声读一读,要求达到正确流利的 标准。 2你喜欢哪个句子?说说是什么吸引了你。反馈:(1)把什么比 喻成什么。 (2)把什么当做 4 来写。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交流,朗读。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的比喻手法和第二句 中的拟人手法。 3朗读指导 (1) 想象这文字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2) 读出“野孩子”的感受来,体会拟人的修辞手法。 拜读经典,感受文化 出示:“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1. 读一读这个句子。 2. 结合书上提供的注释,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3. 朗读训练。 4. 想一想我们还学过杜甫的哪些诗句。尝试背诵一两句。 出示:“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1. 读一读这个句子。 2. 结合书上提供的注释,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 3. 朗读训练。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想一想我们还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句。尝试背诵一两句。 故事阅读,积累成语 17 1.自由读短文。 2.说说短文写了曹刿的一件什么事情? 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名言。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8 幅图片 比喻、拟人 杜甫、李白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教学反思 习作 美丽的校园 教学内容 本次习作的话题是“美丽的校园”.主要是培养学 生的观察习惯,学会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 写景方法并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激发他们对 生活、对校园的热爱。 总第 课时 18 教学目标 1. 教给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2. 练习写景,抓住景物的特点和选取最吸引自己的景物来写。 表达自己对校园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3.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 练习写景,能抓住景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写,表达自己对校园的赞美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同学们,五年的校园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欢声笑语,播种下 了自己的希望与理想。校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台、一楼一阁 无不激起我们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刻画出这没料到 校园,让我们的心,我们的情也随之荡漾。 (板书课题:美丽的校园) 说一说你觉得最美的景点是什么,你觉得美在哪里。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读习作提示,明要求 指名读习作要求 三、校园寻美,积累素材 选择自己觉得最美的几处景点细致观察。指导观察方法:观察 是要细致,注意做到有顺序,有重点。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 的以及当时的联想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四、组织交流,感受美景 1.把自己观察道的景物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互相评议。你观 察的是哪几处景点?这些景点的特点分别是什么?你想到了什 么? 2.教师巡视并指导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写法。 19 (1)请观察相同景点的几位同学介绍同一处景点,师生共同 评议他们介绍的精彩之处。 (2)在师生共同评议之时,教师相机指导写法。 1.写景要有顺序,可按方位的顺序,也可按时间的顺序(入春、 夏、秋、冬;一日校园之景的变化;雨前、雨中、雨后的校园 美景) 2.抓住景物特点。同一景点,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景色也 不一样,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同一 景色,不同的自然条件夏,景色也不一样。 3.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引用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可使文 章添色。 4.还可以动静结合。展开合理的想象。 5.景中有人,景中有情,景中有趣。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片段描写,创意表达 1.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一处景点的所见、所闻、所 思、所感写下来。 板书设计 美丽的校园 抓住特点 按照一定的顺序 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反思 第 14 课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20 教学内容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 事,讲述了美丽、聪明又勇敢的花珊姑娘为了人们能 过上好日子,决心练就一身好本领,为民除害,当人 民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后,花珊与妈妈却分开的故事。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描写了花珊与与妖怪斗 争的过程,突出了花珊的英勇顽强,保卫家园的斗争 精神。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感情的 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较远的斗争精神。 4.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花珊与妖怪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的英勇顽强、保卫家园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21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请学生结合自己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武夷山”和“ 阿里 山”的地理位置. 2.教师介绍 ,在很久很久以前 , 武夷山和阿里山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 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今天, 我们来学习一个动人的传说.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1.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主要人物是谁? 他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呢? 2、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分角色朗读全文,纠正字音. (由于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而本课生字教学字音可 能会出现问题的字是:蹦、轰。教学中还要注重几个难写的字形的区 别:陷、瀑等。) 3、结合质疑,默读课文,在书上作相关批注;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22 深入学习第 14 自然段 1、找出有关句子、小声与同桌交流。 2、交流找出的有关句子、小节。 (1)那时,漫山遍野的果树上挂满了果子,山下是肥沃的土地 . (我从 “漫山遍野、肥沃”感受到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那里的 人们过者丰衣足食的生活,一定很快乐.) (2)从此,山上的树木死了,小溪没水了, 肥沃的土地也干裂了.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初步感受花珊为民除妖的品质 . (同一个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一样, 都是妖怪 做的坏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引出第三句. (3)花珊看到人们被妖怪还得生活不下去,心理很难过. (4)于是,她开始苦练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终于练就了高超的射箭本 领和一手好刀法. 引导学生交流对文字的品读: “九九八十一天” 说明了时间长。 “终于”表示苦练本领经过了很多磨难,最后成功. 23 板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花珊 苦炼本领- 勇敢除妖 教学反思 第 14 课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教学内容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是民间流传下 来的故事,讲述了美丽、聪明又勇敢的花珊姑 娘为了人们能过上好日子,决心练就一身好本 领,为民除害,当人民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后, 花珊与妈妈却分开的故事。文章按事情发展的 顺序,重点描写了花珊与与妖怪斗争的过程, 突出了花珊的英勇顽强,保卫家园的斗争精神。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 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民间传说的通俗易懂, 感情的丰富。学会复述课文。 3.了解花珊与妖怪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英勇顽强,保卫较远的斗 争精神。 24 4.体会大陆和台湾血肉相连,两岸人民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理解花珊与妖怪斗争的过程,感受花珊的英勇顽强、保卫家园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讨论 讲授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师:你们想一想, 花珊是怎样苦练本领?能具体描述当时的情 景吗? 引导学生想象,发展语言能力. 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生成新疑。 1、师:读到这儿,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引导学生找出花珊斗争的段落,质疑: 苦练本领后的花珊能 除掉这个妖怪吗? 2、看来你们会思考了,想知道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 来学习花珊除妖的故事.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25 1.回顾课文内容,说一说花珊除妖的原因 2.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花珊除妖的过程. 二、直奔重点,细致体会。 1、认真默读第 4、5 节,出示思考提纲: 花珊能除妖吗? 她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呢 ? 2、反馈学生自学情况。 读中感悟,理解第 5 自然段。 用笔钩出花珊除妖的过程写得栩栩入声的动作词语. 小精 灵儿童网站 抓住重点词句,读中感悟,重点体会以下要领: (1)这天晚上,乌云遮住了月亮,姑娘紧握弓箭,向山 上走去。(花珊为民除妖的决心大,这正是保家为国的高贵品 质。) 26 (2)出示 “于是搭上箭,用力朝绿光射去。妖怪被射中了眼 睛,痛得直打滚。花珊跳到妖怪身上,举起大刀,朝它的脖子 使劲砍去,直砍得妖怪乱蹦乱跳。” 从这些词中,你有什么感受?(战斗激烈、花珊非常勇敢) 同学们,你们再想一想能让花珊除妖的斗争再激烈一些吗? 指导学生再创作 (3)忽然,她觉得大地再向下陷,只听一声巨响,高大 的武夷山簖为两半,中间出现了一条很深的沟,妖怪“轰”的一 声,掉到了沟底。(读过程,谈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第 3 自然段,总结复述的方法。 (1)抓重点词 (2)围绕问题读文、思考 (3)列出小标题。 4、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词语和刚才总结的复述方法将花珊 除妖的过程复述下来。 5、指名复述,教师做适当的提示。 27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学习课文 6-8 节 1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从这部分内容体会到什么? 2学生再读这部分内容,勾画出表达人们心中期盼的句 子,写感受。“从句子中我想到了什么?” 3学生分小组交流,自由表达。 4学生练笔:你想对花珊说些什么?你想对花珊的妈妈 说什么?让学生情感涌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还可以 提供一些海峡两岸人们渴望祖国统一的资料。 5指导朗读课文,学生评读。 6课外阅读中国民间传说,感受中国文学艺术中的这一 瑰宝。 四作业设计 28 板书设计 武夷山和阿里山的传说 花珊 苦炼本领- 勇敢除妖 -盼望统一 教学反思 第 15 课 刷子李 教学内容 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 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2. 了解本文的情节艺术、感受鲜明的语言特点。 3. 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 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知道干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29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儿歌粉刷匠吧,谁能为大家演唱 一下这首歌呢? 学生唱完后,说,歌曲中的粉刷匠真是一个勤劳、可爱的 孩子,最后还弄了一鼻子的白粉。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 文也是一篇描写粉刷匠的故事,他的粉刷本领如何呢?我们大 家一起来观察吧。 板书课题: 刷子李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初读课文,看看刷子李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刷子李”普普通通,却有“俗世奇人”之美称。 首先是“俗世”中的“凡人”,因为他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 夫俗子,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可他又是“俗世”中的 “奇人”,因为他刷墙的技艺高超,让“行外的没见过的不信, 行内的生气愣说不信”。他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 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之称最为 恰当。 三、从文中找一找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地方,体会刷子 李的高超技艺,并分析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提示:要求学生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进行解答。至于写作 方法: 1、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 2、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3、文中也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一起交流。 难点句子理解 30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 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 桶白浆较上了劲。 “刷子李”穿上这身黑与其说是在和“那桶白浆”较劲, 不如说是在与自己挑战和较劲,他在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世人 展示自己的高超技艺,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他为自己设立的近乎苛刻的“从业标准” 让人感受到他的奇怪。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 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一段话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动 作和刷后的效果。“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娴熟 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 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悠然 摆来摆去,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不 是艺术的境界吗?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平整和雪白,一 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打开一面雪白 的屏障。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 李”技艺高超。 板书设 刷子李 绝活 (不掉浆) 教学反思 第 15 课 刷子李 31 教学内容 课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技艺为话题,借一件 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刷子李之奇,感受刷子李个性魅力。 2. 了解本文的情节艺术、感受鲜明的语言特点。 3. 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初步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 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知道干一行,专一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 一面雪白的屏障。 这一段话描写了“刷子李”刷墙的情景,包括他刷墙的动 作和刷后的效果。“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是那样的娴熟,娴熟 得已进入一种出神入化的境界,给人的感觉,他不是在做一项 又脏又累的活儿,而是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艺术表演,悠然 摆来摆去,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这不 是艺术的境界吗?刷后的效果,作家主要言其平整和雪白,一 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好比打开一面雪白 的屏障。他刷墙的动作和刷后的效果相互映照,反映了“刷子 李”技艺高超。 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这句话写的是曹小三看到师傅穿着一身黑色的衣服,刷完 墙壁后,“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时的内心感 受。他亲眼见到师傅真有如此高超的技艺,他感到惊愕,内心 受到震撼,虽是事实,但他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可又不得不承 认这是事实。这身黑衣服上无一个粉点,就是师傅高超技艺的 见证。因而,他觉得那件“黑衣服”具有一种威慑力量。实际 上,是师傅凭着高超的技艺在徒弟心中树立了权威。 “好好学本事吧!” “刷子李”心细如发,对于小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 32 微。“刷子李”对徒弟说的这句话是意味深长的。他告诉徒弟 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 他教育徒弟要好好学本事。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 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这恐怕是“刷子李” 一生经验的总结。这句话貌似一般,但是在课文里有很深的含 义。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 也不一定明白呢。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其意思至少有三:一是“刷子李” 确有绝活,这一绝活,若没有亲眼目睹,怎么也不会相信是真 的,说明“刷子李”技艺高超。二是“刷子李”有此绝活是其 自我挑战、不断磨练的结果。三是“刷子李”的所言所行深深 震撼了曹小三,曹小三感触很深,获益甚多。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师:除了从人物的动作描写,粉刷后的效果的细致描写, 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刷子李确实技艺超群? (1) 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 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 (2) 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 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粉点 板书设计 刷子李 绝活 好好学本事 33 教学反思 第 16 课 格列佛游记(节选) 教学内容 本文叙述的是格列佛初到小人国的情景。文 章根据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 分是皇帝和宫廷的人与格列佛的初次相见;第 二部分是小人国的人无礼对待格列佛,格列佛 却用自己的宽宏大量赢得了小人国的人对他的 好感。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 12 个生字词。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 文。 3. 感受体会格列佛在小人国用他的善良、宽容获得了理解和尊重 的情节。 教学重点 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和学习作者大胆、合理的想象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34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到你们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我不禁回想起我 的童年,记得那时最喜欢看故事书了,特别是那些充满奇思妙 想的书,让我在想象的空间任意驰骋其中格列佛游记让我 爱不释手,今天老师迫不及待地想推荐给你们你们当中有人读 过吗?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初读理清文章脉络,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默读 2、抽查部分四字词语 3、指名读四个自然段,其它同学思考: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机在副板书上写:马受惊;吃食 物;与皇帝、宫廷人见面;宽容获得好感) (教师要随机点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随机让学生补充概 括每段段意,做加法;每段段意小标题似概括,串联起来是精 要概括)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 自由读文章 13 自然段,思考:格列佛来到小人国,你是从哪 些语句中知道的?拿出笔勾画一下 1、(仿佛像一座山) (1)你是从第 1 自然段中初见小人国的皇帝看出来的谈谈你 从中理解的“小” (2)受过良好训练的马看见格列佛这个像大山一样的怪物, 惊吓得差点把出色骑手的国王摔下来了你能把当时的情景与气 氛读出来吗? 35 (3)谁再来读读,读出你的理解指名读,引导:通过你的“ 一座山”的重读,“前蹄悬空的急速”,让我感觉到:小人国 的马初见到庞大的格列佛时的紧张、惊恐由此可见马小,人小 板书设计 16、格列佛游记(节选) 马受惊 小人国 吃食物 教学反思 第 16 课 格列佛游记(节选) 教学内容 本文叙述的是格列佛初到小人国的情景。文章 根据故事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 是皇帝和宫廷的人与格列佛的初次相见;第二 部分是小人国的人无礼对待格列佛,格列佛却 用自己的宽宏大量赢得了小人国的人对他的好 感。 总第 课时 36 教学目标 1.学会 12 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3.感受体会格列佛在小人国用他的善良、宽容获得了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 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和学习作者大胆、合理的想象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二十辆车上装满了肉(几乎能喂饱全体小人国人民的食物,格 列佛只能塞牙缝), (1)惊讶的国王盛情的款待格列佛,刚才那两句话中,那几个词给 你印象深刻,引导学生展开谈理解 (2)算算那十辆车上一共有多少小陶罐酒?二十辆车的肉,60 罐酒 就这样被格列佛“两三大口”“一饮而尽”,真可见 (3)指名刚才发言的同学读书 (4)发挥你的想象把格列佛潇洒进餐的情景说说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皇帝比所有的大臣、一个指甲盖) (1)什么样的人让人肃然起敬?仅仅因为比普通百姓高出我 第一个指甲盖,就让臣民肃然起敬,足见皇帝的高大,而相对 格列佛,皇帝又是那么的渺小 4、这个让人肃然起敬的皇帝,容貌还威严了,谁来描述一下 ,老师根据你们的描述给他画像(相机给皇帝画像旁边出示相 37 关外貌描述的句子包括服饰、佩剑) (1)老师为什么能这么顺利地为皇帝画出像?(因为文章语 言细致生动)老师真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的准 确、生动 (2)让我们也随着格列佛细细打量这个小人国的君主,女生 读容貌描写,男生读服饰描写,最后齐读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用第三人称的方法复述课文 初到小人国一定给你留下精彩的印象,你可以用第三人称的向 大家讲述印象最深的片段,也可以说说初次相见的情况出示复 述提示: 板书设计 16、格列佛游记(节选) 宽容赢得尊重 教学反思 古诗 寄扬州韩绰判官 教学内容 借江南之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怀念,对扬州美丽风光和游乐生活的眷念。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 的思念之情。 2. 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8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古诗,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在我国江南有一座小城-扬州 ,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吸引了无 数文人骚客留诗作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留念忘返其间.他特别 怀念与他共游扬州的好友韩绰,于是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 . 读入情 1.读一读 寄扬州韩绰判官。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 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 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数名答 .)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品悟情 39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念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 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 3.“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从这句诗中你读懂 了什么?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 ,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 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寓着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 )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怅然情怀.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诗人为什么如此强烈地思念扬州好友呢? 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9.引读“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均为扬州美景,诗人以调侃的语气 问韩绰: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 40 取乐呢?其实是诗人自己在怀念扬州的美丽风光和纸醉金迷 的游乐生活)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 (齐读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诵读提炼。 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迢不断.这真是(学生齐 读古诗)诗人问: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 女们吹箫取乐呢? 这便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扬州月夜,深深的惆怅情思。 板书设计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景 情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五) 41 教学内容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 累词语,感受语言艺术丰富的同时,知道同一 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读一读, 说一说句子的表达效果” 着力于感受语言的魅力。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读发现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体 会语言艺术的表达形式的多样性。 2. 通过品读知道“夸张”这一种常用的文学修辞手法 3. 识记名篇中的名句,积累语言,感受古文化魅力,领会做人明 事之理。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夸张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知道同一意思可用两字词语和四字词语分别表达。 教学方法 讨论 讲授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语言文字具有无穷的魅力,汉语文字属象形表意文字,文字 本身具有丰富的内涵,这可能是其他语言所无法比拟的。这节 课让我们走进语文乐园(五) ,在读中再次来感受我们中国汉 字的魅力吧 一.读一读, 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 2.想一想, 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 小结:这组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不是近意词,因为每组词 语的字数不等. 二.读一读, 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学生初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 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 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 42 方式. 2.再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第一句 和第三句分别使用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第二句也使用了夸张, 让我们知道了燕山原来有这么冷,让人难以想象)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 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 如科技说明文, 说理文章就很少 使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为 人处世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博爱广敬。 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第一句:一件事情不亲眼看见只光听说,而根据猜测判断, 可以吗? 第二句:亲眼看见才是真,传言未必是真. 4.背诵名言. 5、交流其他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 43 读、说一说、背一背. 6、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 三学生主动,学会创造 默读短文,读文章后知道了什么? 学情预设(1)刚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叫默读. 口语交际 合作讨论,丰富话题 1.小组内交流.组织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启发,提问,评 价,推荐说得好的同学到班上交流. 2.指名试说,教师点评. 3.想一想,同学们在哪些场合要小声说话? 4.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五) 缩小夸张和扩大夸张 语气温和 说话有礼 分清场合,音量恰当 教学反思 习作:荒岛生存记 教学内容 此次习作练习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格列佛,游 历四个国家后又遇风暴来到一个荒岛上,据此 进行大胆而合理的想象,能配合文章情境,遣 词造句、安排段落、组织成篇,写几件在荒岛 总第 课时 44 上发生的事。 教学目标 1. 启迪学生发挥流畅的思考力,能站在故事主人公的立场思考问 题,进行超出合理的想象,构思离奇有趣的情节。 2. 练习写事,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几件在荒岛上发生的传奇故 事,突出岛上特有的环境,着重写出自己在荒岛上的奇特经历, 注意事情之间的联系和详略安排。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想象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机克服困难走出荒岛的经历 教学难点 注意事情之间的联系和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讲授 讨论 教具准备 纸质文稿 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 学 过 程 一 教师调动,激发兴趣 回顾原文,激发兴趣 请学生将课外阅读的格列佛游记摘抄内容小组内讨论 . 课堂讨论,揭示规律 你认为要写好此文,必须把握那几点?学生归纳,教师小结. (1)要结合荒岛的环境来写,让自己置身其中,当成格列拂 写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 (2)想象要大胆,合理,假设的推测是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 有趣. (3)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要描述清楚,特别是在荒岛上遇 到的困难的过程要重点写,几件事之间要注意详略得当. 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 全班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介绍,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 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 45 2.拟订提纲,起草。 3.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教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 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 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 自我修改。 4.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行选材,并 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家 庭中的趣事了。现在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 下的人物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