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传统文化教学案设计-《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_第1页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案设计-《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_第2页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案设计-《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_第3页
初一传统文化教学案设计-《老子》(五章)中《有无相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 学 案 第一页 年 级 七年级 学 科 传统文化 总课时数 2 课题 老子 (五章)中有无相 生 课 型 新授 主备教师 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 第三周 教 材 简 析 老子以“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 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 , “道” 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如果人们没有对美好事物的认定和追求, 就不会产生对丑恶现象的唾弃。而人们对部分事物和表面现象的关 注,常常会忽视整体的和隐藏在深层次的、最本质的东西。 在老子 看来,高明的领导者更应该懂得自然之道,不主观行事,而是通过 自己的行动进行潜意识的引导,他们重视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各 心尽其能,各守其职,而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 知 识 与 技 能 背诵该诗 过 程 与 方 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的标准 教 学 目 标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标准来感受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感悟该诗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方法 学生读、思、议相结合,教师精讲点拔 教 具 音像文件图片 教 学 案 第二页 教 学 过 程 集 体 备 课 个人修订 一、检查上节内容 1、找学生分别背诵两诗(小组内背教师指名背) 2、小组内交流以爱为话题的名言和写思念的古诗词 二、点题,读课文,学生自主学习 (一)自学教材内容,标注学习疑问 (二)小组交流,提出学习疑问。教师根据情况班内交流解 决 三、教师引导点拔 老子简介 :李耳(约前 580 年前 500 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 二月十五日卯时) ,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河南 省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 ,我国 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 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 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 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道教出现 后,老子被尊为“ 太上老君” ;从 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 神仙。 道德经的国外版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 国书籍。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 ,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1、学生读诗歌原文,教师给以指导 2、文意理解 3、思考:(1)诗中写了哪些相对的现象?这些现象是永恒 的真理吗? (2)圣人用什么态度来对待一切问题的? 4、小组讨论: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你是凭什么标 准来感受“美”的呢?由此你又悟出哪些道理呢? (学生讨论中教师参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 5、思考“灵犀一点”中的问题 教育学生要积极上进 6、直面人生:读短文,长智慧 思考:(1)朱莉成功的关键在哪里?这能够说明老子中 的什么道理? (2)再举出能够说明这一道理的几个事例(让学生写在教材 中的空格处) 四、课堂训练 1、学生自由背诵该诗 2、小组交流你对诗中观点的认识 五、课下作业 1、在练习本上默写这首诗 2、预习后两首诗 附: 如果没有罪恶,那么世界也将失去美丽。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看上去我们的老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 “相对论”。 人都有恶,心中无恶则不会看到美,按达尔文的说法人是由猴子 变来,猴子是不穿衣服的,人穿衣服只是为了抵御寒冷吗?圣经 提到亚当和夏娃开始是不穿的,是听信蛇的唆使吃了恶的果子才 觉得要穿,我想前期的亚当就是猴子,被上帝惩罚后就是人了, 按这样说来人生来就是有恶的,上帝也这样认为,嘿嘿何为恶? 这只是人的一种臆断。动物为繁殖下一带而争夺地盘,轻者伤重 者死,是为恶?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 对立的方面。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 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它们可以“正复为奇,善复为 妖”。美的可以造成恶的结果,善的会造成不善的影响。和氏璧人 皆知其美,然而,正由此物引起了秦、趟相诈而兴兵,以致为残 生伤性之不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美的和善的事物,本 身都包含着不美不善的一面。 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美 会转化为不美,善会转化为不善,乃是大道运化之必然,亦是事 物发展之规律。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 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某个美的东西被外化的,固化了,媒体化了,才会天下知, 对不对。 而那种无声的,沉默的,平静的美却永远不会天下知对不对。 那么这些天下知的美是美么,反而是不好的事,掩蔽了真实的大 美。 老子的思想是道家的,道家的基本内核就是运动和变化,所谓“ 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