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中日韩端午习俗的差异比较及其原因分析_第1页
中国传统节日-中日韩端午习俗的差异比较及其原因分析_第2页
中国传统节日-中日韩端午习俗的差异比较及其原因分析_第3页
中国传统节日-中日韩端午习俗的差异比较及其原因分析_第4页
中国传统节日-中日韩端午习俗的差异比较及其原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课程论文 题 目_中日韩端午习俗的差异比较及其原因分析 姓 名_ XXX_ 学 院_ XXXX 班 级_ XXX 学 号_ XXXXXXXX_ 导 师 XXX 分 数 100 日期: 2014 年 04 月 12 日 中日韩端午习俗的差异比较及其原因分析 时间:2014/4/12 作者:XXX 【摘要】端午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作为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它保留了 许多古老的风貌。端午文化也是东亚各国和地区普遍传承的民俗节日,特别是 对中国周边的各国,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近几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保护活 动的展开,端午习俗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特别是从韩国将端午祭成功申 报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不仅使这一节日为世界所共享, 同时也为东亚各国端午习俗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借此可以探讨端午 文化在不同国度和民族之间传播时的变异和发展。本文就中日韩三国端午习俗 的差异进行比较,及其习俗差异的原因分析。 【关键词】:端午祭;端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日韩:习俗 中国的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本的端午节是阳历 5 月 5 日,韩国 江陵端午祭迎神从农历四月十五开始至五月初七送神,整个活动长达 20 多天。 而对于这三国来说,这三个不同时间的节日都叫端午。虽然中日韩的端午时间 不同,但我们仍能通过各种风俗习惯看出他们共同继承的文化。 一、 中日韩三国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和历史 按照时序,端午节被认为是夏天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萌芽于先秦时期,定型于秦汉时期, 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心目当中一个十分盛 行且隆重的节日。提起端午的起源,中国民间有说不完的传说。屈原是春秋战 国时楚国三闾大臣、爱国诗人,遭谗不用,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 了纪念他,在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一传说在中国广大地区家喻户晓,影 响最为深远。江浙一带还将端午起源与吴国名将伍子胥联系在一起,民间传说 伍子胥五月五日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江中,化为涛神。与此相关的还有会 稽典录记载的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会稽上虞人曹娥之父为江神弹奏,不幸落 江而死,其女曹娥沿江号哭,七日不绝,投江而死后,人们在江边发现曹娥, 她紧紧抱着父亲的尸体,面色安详。人们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行,将那条江改名 为曹娥江,并于五月五日在船上供奉曹娥的塑像,举行赛龙舟活动。然而至此, 关于端午起源的传说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中国人除了称端午节之外,又俗称 端阳节、端五节、天中节。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 朝鲜等约 28 个少数民族庆祝这个节日。民俗学家有一种解释说:端午节源于我 国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以后才渐渐加入了纪念 地方性名人的内容。 日本端午节又称男童节,是男孩子的节日。男人是要出人头地的,所以端 午这一天日本各地大挂“鲤鱼旗” 。据考端午是在日本平安时代以后由中国传入 日本的。日本的“六国史”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载记。经过一千多年时光洗礼, 日本的端午节似乎越过越热闹。1873 年,日本明治政府宣布废除农历以后,端 午节也就从农历的五月初五日改为公历 5 月 5 日。战后,为了刺激人口增长, 日本政府把 5 月 5 日定为“男孩节” ,作为一个全天放假的固定节日。所以,日 本的端午节翻译成别国文字,一般都叫“男孩儿节” 。如今, “男孩节”已经成 为日本大型连休“黄金周”最后一天的节日了。 韩国的端午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 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可追溯到 1000 年前。其实,在韩国, 端午节并不是法定节假日,只有江陵地区比较重视,有传统的端午祭。韩国江 陵端午祭是江陵地方的一种迎神祭祀活动,来源于新罗时代的山神祭,原是村 落祈丰的庆典,至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 二、 中日韩的端午习俗及其差异 (一) 中日韩端午习俗 1. 中国端午习俗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 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 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 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 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 际性的体育赛事。 以下列举出三种具有显著特色的端午习俗: 两汉时期,端午节的巫术信仰色彩仍很浓重。当时五月端午仍以祛病禳灾 为主。此时盛夏将临,阳气上升,疾病容易流行。古人认为五色丝缕和五色桃 印能驱邪避恶,说明此时阴阳五行学说已深入到端午节中了。直到今天,端午 戴五彩缕的习俗仍在许多农村地区流行。 端午节挂菖蒲饮菖蒲酒的习俗由来已久。菖蒲对人体有开窍、止痛、祛风 湿等作用,用它泡酒可以防病健身。端午节采艾、饮菖蒲酒、雄黄酒,也反映 了中国医学瑰宝中草药学对节日风俗的影响。 汉代端午习俗基本定型,吃粽子是汉代端午的重要习俗,这一习俗与端午 始于夏至有关。在暑热即将来临之日,粽子是上好的时令佳品。食粽子成了端 午节和夏至的标志。当人们把端午节和屈原之死联系在一起之后,粽子又充当 了祭品。 2. 日本端午习俗 这一天除了中、小学校举行一些儿童庆祝活动外,人们仍习惯吃角黍(粽 子)和柏叶饼,饮菖蒲酒。除饮菖蒲酒外,有的地方还有“菖蒲浴”的习惯。 在农村还有在棚顶和门上插菖蒲、艾草,以占卜吉凶的民俗。千家万户则在房 顶或院内旗杆上,升起彩幡和鲤鱼旗。这是从 17 世纪起将端午作为男孩节之后 日本独特的风俗。现在,没有男孩只有女孩的家庭,也有升鲤鱼旗的。此外, 有的家庭还给男孩买武士模样的小偶人,希望孩子长大后,像武士一样强壮和 勇敢。 端午这天,粽子也是日本人必不可少的食品。日本的粽子主要是长锥形, 不如中国的粽子品种多。他们这天的食物除了粽子,还有柏叶饼。这种饼流行 于日本关东地区,外形像中国的茶果,呈圆形或半圆形,以洗净的梗米干燥后 磨成的上新粉制成,包入甜馅料,做好后加上日语称为“柏”的槲栎叶或菝葜 叶对折包在外面即成。 3. 韩国端午习俗 韩国江陵端午祭久负盛名,祀期是从阴历四月初五持续到五月初七。每年 的端午祭期间,来自韩国和世界各地的观光者达百万人之多。江陵市使这一民 间节日成为了它文化的标志,1967 年被指定为韩国第 13 号无形文化财产。 韩国的端午祭包括各种娱乐活动和仪式活动。比如荡秋千、摔跤、绘画、 歌舞表演、做传统打糕等,此外还有来自外国的各种艺术表演。在节日广场上, 一个表演场地连着另一个表演场地,人们尽情享受各种娱乐。韩国人的端午节 还有一项隆重的仪式,那就是祭山神,海神地神,祈求保佑一年五谷丰登。从 寻找山神、祭祀山神和城隍神的祭典开始,还有摔跤、秋千、拔河等各种文化 活动和江陵农乐、官奴假面剧等汇聚而成,又以烧祭闭幕。 据文字显示,江陵端午祭的文化基础是韩国的传统信仰,其中萨满教信仰 是最突出的特点。现在这个节日的仪式表演主要有三类:祭祀仪式表演、巫堂 表演、面具戏剧表演。它们是最鲜明的,也是被广泛接受的江陵端午节祭祀活 动的文化特征。这个活动从山神祭祀开始,以驱赶魔鬼的活动结束,其中还有 各式各样的仪式活动,如有萨满表演的山神祭祀。山神祭祀结束时,参与者要 在江陵举着牌匾和作为神灵栖息的树游行。五月初七晚上有送神仪式和驱鬼, 其中牌匾、纸花都被烧掉,送往神灵居住的地方。人们向神灵鞠躬,向他们祈 祷富有和运气。 (二) 中日韩端午差异 第一是起源和历史不同。 中国的端午节来源多是传说,而其中以纪念屈原说最能为人们所接受。而 日本的端午节来自中国,前期是为了崇尚武士,后期改为男童节,寄托望子成 龙的愿望。韩国江陵端午祭是江陵地方的一种迎神祭祀活动,来源于新罗时代 的山神祭,原是村落祈丰的庆典,至今已有 1000 多年的历史。 第二是两个节日举办的时间有所不同。 中国的端午节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而日本的端午节是阳历 5 月 5 日。韩 国江陵端午祭迎神从农历四月十五开始至五月初七送神,整个活动长达 20 多天。 第三是民俗礼仪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的端午节由于地大物博,各个地方不尽相同;多以吃粽子、插菖蒲、 喝雄黄,赛龙舟等。中日端午节在习俗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日本端午节除 吃粽子、插菖蒲、喝雄黄酒等之外还有插鲤鱼旗、吃柏叶饼等等,还有插鲤鱼 旗、吃柏叶饼等等。韩国江陵端午祭不像中国端午节那样划龙舟、吃粽子、喝 雄黄酒,他们吃的是自造的车轮饼和自酿的浊酒,其庆典活动包括祭仪、演戏、 游艺三大部分,祭礼有 25 种之多,其中最传统的是用歌舞来娱人又娱神的“巫 俗祭仪” ,还有许多民俗戏表演。 三、 中日韩端午习俗差异原因分析 中国的端午节和韩国端午祭已经被批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这说明民俗文化的传播是不受国界限制的,也说明传统节日在 不同的过节时可以相互融合入,互相促进发展的。 地域不同,国情不同,民族不同导致习俗差异。 例如日本崇尚武士精神,并且遇到当时国情是二战之后国家急需人口扩张 的情况,所以便将端午改为男孩节,并在节日当天送给男孩附有武士精神的武 士人偶。希望男孩子勇猛果敢。自然,日本的端午节就会和我们产生很大的差 异。 由于适应本土融合所需,节日内容改造而产生差异。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深厚的渊源关系,历史上韩国在引入中国历法 的同时就关注了端午习俗在中国的传承。端午这一节日本身就带有十分积极的 农业色彩。鼓励人们祭拜自然,名士以求身体精神的更进一步发展。端午文化 对韩国这样一个农业社会来讲,是适用的,可以满足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因而 被采借过来。但是这种文化传播并不是被要求要完全一摸一样,而是根据韩国 民众的生活和需求做出的选择,所以势必会产生差异。 时代发展各自产生很大的改变,致使差异越来越大。 在关注、采借、改造的同时,必须将新的端午文化植入韩国传统文化之中, 使其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得到传承。韩国的端午祭之所以被批准为联合国科 教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就因为它作为韩国文化的代表,体现了韩国 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端午节在韩国曾十分盛行,流传地域很广,但今天我们只能看到在江陵一 地的端午祭保留较为完整,它的祭祀仪式是韩国独有的,而其它地区的端午习 俗早已消失。中国的端午节则是全民的节日,而且被作为国家法定节日得到保 护。 至此,尽管三国的端午习俗在今日看来多有不同,但都代表了各国人民对 历史对名族文化的重视与发展。这都是值得称赞与发扬的。 参考文献: 1. 内藤湖南,1997, 日本文化史研究 2. 曹建南,2001,从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