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总复习资料_第1页
儿科总复习资料_第2页
儿科总复习资料_第3页
儿科总复习资料_第4页
儿科总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 。提出“纯阳”理论。 2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3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 小儿药证直诀 。 4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5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 6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 初生:3 公斤;16 个月: 体重=3+0.6*月龄;712 个月:体重=6.6+0.5*(月龄- 6)=3.6+0.5*月龄;212 岁: 体重=(年龄-2)*2+12=8+2*年龄;身长:初生:50 厘米,第一年增长 25 厘 米。2 岁后:75+5*年龄;头围:初生:33-34 厘米。 ;胸围:初生 32 厘米。1 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 44 厘米;2 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7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 24 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 1218 个月。后囟关闭比前囟关 闭早。 8 牙齿:出生后 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 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 6) 。 9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收缩压 =10.7+0.27*年龄;舒张压=收缩压*(1/22/3) 。 10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1 岁时能独立站立,扶 1 只手可行走;1 岁半左右会 走路。语言发育:单语单句阶段:1 岁以后。 11 肝常有余:不是指小儿“肝阳亢盛” ,是指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升发疏泄全身气机的功能。 12 心常有余:不是指小儿“心火亢盛” ,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气蓬勃之象。 13 小儿时期的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迅速传变;迅速传变:“易虚易实” 、 “易寒易热” 。 (2)脏气清 灵,易趋恢复。 14 婴儿喂养方式: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15 六种基本病理脉象:浮、沉、迟、数,有力、无力。 16 按诊:“囟陷”:囟门凹陷,见于泻甚失水。 “囟填”:囟门高凸,见于呕吐壮热,为肝风内动。 “解颅” :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囟门宽大头缝开解。 “鸡胸”:胸骨高突。 “龟背”:脊柱高突,按之不痛。 “虚里”: 心尖搏动处。 17 据记载,我国最早的儿科医家是扁鹊,儿乎科之圣是钱已, 18 我国人痘接术预防天花比英国人琴纳牛痘接种法预防天花早 100 年,故我国人痘接种术仍是世界 疫学发 展的先驱, 19 中医儿科学和西医科学都是以研究小儿为已任,以防病治病,提高小儿素质及健康为目标. 20 中西医结合儿科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医学. 2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表明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 22 小儿为纯阳之体的含义是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最常见的两脏疾病是肺脾;热性病后,常易出现高热,抽搐 症状是由于肝常有余。 23 小儿易发生免疫性疾病的时期是学龄前期, 传染性病的时期是婴儿期, 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新生儿期; 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 体格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婴儿期限, 24 2 岁以后影响小儿身长最明显的因素为内分沁;小儿头围,胸围大致相等的年龄为 1 岁,小儿握持反射消 失的年龄为 2-4 个月,最能反映婴儿营养状况的体格发育指标是体重,小儿身体下部量是指耻骨联合上缘至 足底的长度,最能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是身高, 25 前囟正确的测量方法为对边中点联线, 26 小儿乳牙萌出的年龄是 4-10 月个月;小儿更换恒牙的年龄是月 6-7 岁,小儿对声音有定向反应的月龄是 3 个月。 27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素菜是人体能量主要来源。 28 正常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总热的简单计算法是婴儿 64.50kj,以后每增加速度岁去 18.40kj;全脂奶 粉稀释成全乳时按重量计算,标准配制方法为 1:8。羊乳喂养的缺点是叶酸和维生素 b12 含量小, 29 麻疹疫苗初种时间是 8-12 个月, 30 古代医家认为诊断小儿疾病最重要的是望诊,望神的重点是察目;察目,首选观察的内容是眼神;面部望 诊主要的以观察五色主病为要点(五色是指红黄青白黑) 31 小儿面白无华,唇色淡白者多为血虚;3 岁以下小儿指纹正常的是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婴儿啼哭,应 视为常态的是哭而有泪,哭声洪亮,小儿哭声尖锐,忽缓忽急,时作时止,应首先考虑的是腹痛;母乳喂养 2 个 月的小儿,正常大便应为金黄色呈糊状,1 日 3 次 32 小儿基本脉象是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 33 小儿中药用药量,以成人一般用量标准进行折算,婴儿用成人量的 1/31/2 34 婴儿期呼吸和脉搏的正常值应是呼吸 3040 次/分、心率 7090 次/分 35 正常小儿每日每千克体重需水量一般是 13 岁 110ML,以后每增加 3 岁每日减少 25ML 36 小儿肝脏相对较大,但质地软,几岁以后不应再触及 67 岁 37 患儿,男,1 岁。轻咳流涕、喷嚏、心肺正常,指纹淡紫于风关。其病情可判断为病轻邪浅 38 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中医理论解释是脾常不足;患五迟、无软、解颅中医理论解释是肾常虚;易见高热、 惊阙中医理论解释是肝常有余 39 生长一般是指整体和个器官的长大;发育一般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各系统器官发育最早 的是神经系统;各系统器官发育较晚的是生殖系统 40 衡量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体重 9KG,身高 75CM;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为体重 12KG,身高 84CM 41 小儿五脏六腑功能皆属不足,其中尤其突出的是脾、肺、肾 66.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孕母的健康状况、孕母的生活工作条件、孕母的营养状况、孕母的卫生环境、 孕期母亲的药物使用 42 新生儿期的特点是易发生适应环境不良综合征、常因分娩带来产伤窒息、免疫功能差、感染性疾病多见、 发病率高且死亡率亦高 43 新生儿期的保健特别强调保暖、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 44 小儿比成人较易患感染性疾病的原因是新生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比成人低、生后 13 个月为免 疫球蛋白最低阶段、免疫球蛋白至 10 岁才接近成人水平、其他体液因子如补体、趋化因子,调理素也均较 低 45 学龄期的特点有各个系统器官都发育到接近成人的水平、智力发育较为成熟、体格生长稳步增长 46 小儿体格生长规律是由上至下、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粗到细 47 前囟大且闭合晚,可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解颅 48 小儿辅食添加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49 纯阳是指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机体无论是形态,还是功能活动均随年龄增长,不断地成熟、完善 方面发展,年龄越小,机体越旺盛,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古代医家将这种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现象, 称之为“纯阳” 。 50 稚阴稚阳,这里的“阴”是指体内精、血、律液等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各种生理活动。 “稚”即幼 稚、不完善。故稚阴稚阳即是指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51 小儿生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 趋康复, 52 全身各器官的发育并不定以神经系统发育最早,而生殖系统发育最迟, 53 坐高是指由头顶至坐骨结节, 54 胎儿期:从受孕至分娩断脐,共 280 天。新生儿期:从现生后至生后满 28 天。婴儿期:出生 28 天后至 1 周岁。幼儿期:1 周岁后至 3 周岁。学龄前期:3 周岁后到 7 周岁。学龄期:7 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青 春期:女:1112 岁到 1718 岁。男:1314 岁到 1820 岁。 55 卤门:前卤应在小儿时头围约为 3334cm,出生后前 3 个月和后 9 个月各增长 6cm,1 周岁时约为 46cm,2 周岁时约为 48cm,5 周岁时约增长为 50cm,15 岁时接近成人,约为 5458cm。胸围:新生儿胸 围约 32cm,1 岁时约 44cm,接近头围。 56 小儿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57 望诊:总体可分为望神色、望形态;分部可分审苗窍、辨斑诊、察二便、察指纹。 58 望动态:喜伏卧乳食内积;喜侧卧胸胁疼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哮喘;咳嗽鼻煸,呼吸急促, 点头呼吸肺炎喘;蜷卧不安,捧腹哭叫腹痛;仰面伸足,揭衣踏被热证;蜷卧缩足,喜复衣被寒 证。 59 审苗窍:小儿望舌;舌体、舌质、舌苔。舌下红肿突起重舌(心脾火炽,上冲舌本) ;舌体不能伸出 唇外,语言不清连舌(舌系带过短) ;舌出唇外拌动,掉转不灵弄舌(心气不足,智低) ;舌吐唇外, 缓缓收回吐舌(心经有热) ;舌舔口唇,唇周灰暗或有脱屑作痒舔舌(脾经伏热) 。 60 察指纹:指纹:虎口到食指内侧的桡侧浅静脉,可分为风、气、命三关。适用于 3 岁以内的小儿。指纹 的辨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24 切诊:年龄:3 岁以后的小儿 方法:一指定三关。医者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取轻、 中、重三种不同指力的体会脉象变化,时间不少于 1 分钟。病理脉象:浮:(病在表) 、沉(病在里) 、迟 (寒) 、数(热) 、有力(实) 、无力(虚) 。 61 捏脊疗法:是儿科最常见的一种推拿方法,此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拿捏,调和阴阳,疏理经络,行 气活血,恢复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具体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医者两手地握拳,双手两食指抵于背脊之 上,再以两手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信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做翻卷动作,两手同 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止,如此反复 35 次,捏到第 3 次后,每捏 3 把,将皮肤提起 1 次。每日 1 次,6 日为 1 疗程,对有脊背皮肤感染、紫癜等疾病的患儿禁用此法。 62 刺四缝疗法:是儿科针法中常用的一种。四缝是经外奇穴,它的位置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四指 中节横纹中点,是手三阴经所经过之处。针刺四缝可以清热除烦、通畅百脉、调和脏腑等,常用于治凼疳 证和厌食。具体操作方法: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刺约 1 分深,刺后用手挤出黄白色黏液少许。 63 胎黄:定义: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特征的病证;病位:肝胆脾胃;治疗原则:利湿退黄;分证 论治:常证 1)湿热郁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加味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加减 3)气滞血 瘀: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加减;变证 1)胎黄动风:平肝熄风,利湿退黄-羚角钩藤汤加减 2)胎黄虚脱- 大补元气,温阳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肺系病证 64 足月儿是指胎龄满 42 同及 42 周以上, 65 病理性黄疸不包括新生儿肝炎. 66 足月男婴出生后,36 小时出现目黄,身黄, 遂日加重,尿液呈橘子汁状,精神萎靡,嗜睡,阵阵尖叫,发热呕 吐,两眼凝视,口角抽动,舌质红,苔黄,指纹,青滞,治宜,羚角钩藤汤,加减, 67 新生儿破伤风以牙关紧闭,全身强直性痉恋,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脐风. 68 新生儿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 3-14 天, 69 足月男婴,肤黄色暗,面色少华,神疲易吐,青筋怒张胁下有痞块,舌质暗红伴少许瘀斑,苔黄,指纹紫滞,治 膈下遂瘀汤加减, 70 足月男婴,出生 9 时即出现身黄,目黄,哭闹不安,呕吐,尿黄,稍伴发热,舌质红,苔黄稍腆,指纹紫滞,治茵 陈蒿汤加减, 71 患儿,男,生后期天.皮肤,巩腊,小便正常,考虚为生理性黄疸, 72 患儿,女,3 天.患儿出生后第 2 天体温,35 度,哭 低,拒奶,全身及四肢冰冷,臀部及小腿 外侧轻度水肿, 皮肤色暗,呼吸 促,口唇略紫,诊断为新生儿硬血症 73 患儿,女,21 天,生后 3 天出现黄疸,1 同消退,退后 1 周,黄疸又出现,渐加深,神疲纳呆,恶心呕吐,大便溏 薄,色如陶士,舌淡苔白,初疹为新生儿胆道阻塞 74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血清意胆红素一般不超过 205.2umolL;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 2565 umolL 75 生理性胎黄,黄疸出现时间一般为 205.2 umolL;病理性胎黄,黄疸出现时间一般为 307.8 umolL 76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 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的临床表现,又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77 西医认为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多,肝功能未完善,肠肝循环, 78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皮下脂脏发冷变硬与水肿,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种严重 疾病,治疗的首要措施是复温 79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属于中医范畴的:疳证 80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或减轻 814 个月婴儿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特异体征是:枕秃 82 维生素 D 缺乏引起手足畜弱症主要病因是:甲状旁腺反应次钝 83 佝偻病的颅骨软化多见于:3-6 个月婴儿 84 患儿,10 个月,体重 7kg,食欲不佳,面色少华,烦躁易怒,大便干稀不稠,舌质淡,苔薄微腻,指纹 淡,其诊断是:疳气 85 患儿,11 个月,于生后 6 个月时出现泄泻,面色萎黄,形体明显消瘦,肚腹膨隆,揉眉挖鼻,允指磨牙, 舌质淡,苔腻,指纹紫滞,其诊断是:疳积 86 疳证出现肢体浮肿的患儿,血清蛋白常低于:35g/L;血清总蛋白常低于:40g/L 87 疳气证治疗首选方是:四军子汤 88 疳积证治疗首选方是:肥儿丸 89 患儿,女,5 岁,精神萎靡,消瘦似老人貌皮包骨头,腹凹如舟,二目干涩,畏光羞明,眼珠混浊,白 膜遮睛,此患儿的诊断和出现的兼证分别是:眼疳、干疳 90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易是因蛋白质和热能缺乏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 3 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以 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为特征。出现的并发症是:营养性贫血、维生素 A、B、C、D 缺乏、呼 吸道感染、自发性低血糖、佝偻病。 91 佝偻病活动期的主要表现是:骨骼改变、运动机能发育迟缓、神经兴奋性症状、神经精神发育迟缓 92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 D 缺乏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使正在生长骨骼端软骨不能正常钙 化,能导致骨骼改变的一种慢性营养疾病。 ;手足畜弱症是:由于维生素 D 缺乏,血钙降低, 导致神经肌 肉兴奋性增高,而引起手足抽搐。 93 疳证的治疗,疳气以:调和脾胃,益气助运为原则,疳积以:消积理脾,清热和中为原则,干疳以:补 脾益胃,气血双补为原则。 94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临床以能量供应不足为: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浮肿型,介于两种之 间的:消瘦浮肿型。 95 疳证主要病位在:脾胃;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津液消亡。 ; 96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时,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易出现:低渗性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锌、 低钙和低镁血症。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中医的范畴是伤风感冒 1 急性支气管炎听诊特点:可变的干湿罗音 2 西医称支气管哮喘,中医称其为哮喘。 3 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16 岁多见胃湿疹史或其他过敏史,两肺布满哮鸣音,有反复发作史 4 小儿肺炎属于中医学的范畴是肺炎喘嗽 5 小儿肺炎,首先出现的病理生量改变是低氧血症 6 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病位,病变涉及脏腑是病机是邪热闭肺,病位在肺,病变涉及脾胃,心肝 7 治疗支原体肺炎首选抗生素是红霉素 8 婴幼儿肺炎合并脓胸时首先采用哪项治疗胸腔闭式引流 9 患儿男,2 岁,高热喘憋,陈咳 1 周,查体温 39。5 度,心率 160 次/分,呼吸 50 次/分,听诊,两肺少 量固定细湿罗音,胸片示,右肺上部小片状阴影,可能诊断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性肺炎 10 小儿肺炎致成心衰(心阳虚衰型)的首选方是参附龙牡救逆汤;成脑水肿(内陷厥阴型)的首选方是羚 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12 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肺部固定中细湿罗音;并发症有脓胸,脓气 胸,肺气泡 1.小儿腹泻属于中医的范畴是泄泻 2.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病因皆源于湿 3.婴儿腹泻轻型与重型的主要鉴别点是有水,电解质紊乱 4.小儿腹泻重度脱水的主要诊断依据是外周循环衰竭 5.患儿,6 岁,曾有反复腹泻发作史,现证见突然腹痛 ,面色苍白,额出冷汗,唇色紫黯,四肢发冷,舌苔薄白,脉 弦紧,属于中医的证型是寒积腹痛. 6 生后 12 小时内开始排便,黑绿色,粘稠,无臭味是胎粪;金黄色,均匀糊状,有酸味,不臭是人乳喂养儿粪便 7.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菌能上引起口腔内有假膜是人工喂养儿粪便 8 小儿,突然哭闹不安,面部潮红,口周苍白,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排气或排便即终止发作可能诊断是人 工喂养儿粪便 2 患儿,4 岁,阵发性腹痛,有反复发作史,疼痛位于脐周,喜温喜按,刺激时间大约 1 分钟左右,可能诊 断是添加辅食喂养的粪便, 3伤食泄的治则是正常;脾虚泄的治则是重度脱水。 5小儿肠绞痛属于中医哪些疾病的范畴盘肠气痛,肠痛,盘肠气,盘肠内吊,腹痛。 7小儿重型腹泻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是口唇 樱红恶心呕吐,呼吸深大,呼出气凉有丙酮味 8 抗生素诱发性肠炎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伪膜性小肠结肠炎,真菌性肠炎, 9 脾肾阳虚的腹泻的特点是久泻不止,完谷不化,大便清稀,澄澈清冷,面色无华,形寒肢冷。 10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本病属 于中医泄泻,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飧泄濡泄,溏泄,洞泄,滑泄,统称为泄泻 10 生理性腹泻,多见生 6 个月以内的婴儿,生后不久发即出现腹泻,大便一日可达 4-5 次,呈稀黄或黄绿 色,食欲,无呕吐,生生发育正常,大便化验正常,添加辅食后则大便正常 11 口腔若满口糜烂,色红作痛,称为口糜,溃疡只发生在口唇两侧,称为燕口疮 12 腹泻治疗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 13 小儿泄泻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小儿风寒泻的主方是藿香正气散,伤食泄的主方是保和丸,湿热泻的主 方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脾虚泻的主方是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的主方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14 小儿腹泻病程在 2 周内,称急性腹泻,2 周个月迁延性腹泻,病程在 2 个月以上者则为慢性腹泻 2 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第一位的疾病是急性肾小球肾炎。 3 三周前猩线热史与急性肾炎关系最为密切。 4 急性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水肿,少尿,血尿和高血压;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有价值的是血液化验是血清补 体 C3 下降;补体 C3 及总补体恢复的时间是八周以内。使用青霉素的目的是清除体内残存的链球菌 8 急性肾炎(阳水)风水相捕的症状:水肿自眼睑开始,少尿,全身浮肿,颜面为甚,血尿 9 小儿水肿“风水相捕证”与“湿热内侵证”区别的关键是:风水浮肿见发热恶风,咳嗽,苔白,脉浮数等 表证可区别。 10 小儿急性肾炎(阳水):变证水凌心肺的临床表现:肢体浮肿;烦躁不能平卧;口唇青紫,指甲发绀; 脉细数无力。变证水毒内闭的临床特征:全身浮肿;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尿素氮升高 12 小儿急性肾炎(阳水)A 风水相搏型应首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B 湿热内侵型应首选:五味消毒饮合 五皮饮 C 水凌心肺应首选:已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D 邪陷心肝的治法:平肝潜阳,活血化瘀。 13 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 A 最主要的措施是卧床休息 B 小儿恢复上学的指标是:血沉正常 14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最多见的年龄是:38 岁 15 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明显浮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 16 小儿肾病综合征:A 大量蛋白尿是最主要的原因 B 首选药:肾上腺皮质激素。 17 肾病综合征的一般治疗原则:肾上腺皮质激素常规选用中长程疗法 18 小儿肾病综合征中医治法:A 脾虚湿困证: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B 脾肾阳虚证:温阳利水 C 肝肾阴虚: 滋肾养阴,平肝潜阳。 19 患儿,男,5 岁,全身浮肿 2 天,按之凹陷不显,尿少,头痛呕吐,小便检查蛋白(+) ,红细胞 (+) ,可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 20 患儿,男,9 岁,浮肿 5 天,小便量少,色如浓茶,血压 170/120MMHG,尿素氮明显增高,血清补体下 降,尿蛋白(+) ,红细胞 20 个/HP,症见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烦躁,抽搐,昏迷,舌质红,苔黄腻,脉 弦,其诊断:急性肾炎(阳水)变证,邪陷心肝型 21 与阳水病位相关的脏是:肺,脾,肾。与阴水病位相关的脏是:脾,肾 22 对肾病综合征有临床诊断价值是: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23 对急性肾炎有临床诊断价值的是血尿,低蛋白血症 24 小儿急性肾炎(阳水)的常见并发症是:高血压脑病 25 小儿肾病综合征(阴水)的常见并发症是:血栓形成 26 治疗急性肾炎清除链球菌感染灶首选药物:青霉素 27 急性肾炎(阳水)A 风水相搏型的证候特征:小儿浮肿兼见发热恶风,咳嗽,肢痛,苔白,脉浮;治法: 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B 湿热内侵型的证候特征:小儿浮肿兼见疮毒,舌质红, 苔溥黄;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方药:四君子汤合五苓散 28 小儿水肿,皮肤不泽,面色晦暗,或见黧黑,唇色紫暗,血尿持续,舌质紫暗,或瘀点,其证型为急生 肾炎属风水相搏型 29 水肿“水凌心肺”证见:全身浮肿,心悸胸闷,不得平卧 30 急性肾炎的诊断依据:A 病前 13 周前驱感染史 B 浮肿,高血压,少尿,血尿 C 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 红细胞及管型 D 血清总补体和 C3 下降。 31 小儿化脓性脑膜炎 A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颅内高压;脑膜刺激片;脑脊液化脓性改变。B 并 发症:硬膜下积液;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脑室管膜炎;脑积水 C 体征:巴彬斯基征 D 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脑膜炎双球菌:首选抗生素青霉素;疗程为 7 天。 32 病毒性脑炎多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是柯萨奇病毒。播散途径是血行播散。 33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多发生在 4 岁以下儿童;治疗主要采用心理治疗。 34 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刺激征;惊厥发作;颅内脓肿表现;颅神经可受累 35 化脓性脑膜炎硬膜下积液表现为前囟饱满;有效治疗体温不退;可有颅缝分离;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 36 化脓性脑膜炎 A 最常见的致病微生物有脑膜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 B 抗生素治疗原则: 联合用药;多选用静脉给药;选用能快速进入脑脊液的药物;根据药敏试验选有效抗生素。 37 病毒性心肌炎与风湿热引起的心肌损害相似,但后者主要伴有游走性关节疼痛。 38 紫癜好发年龄为学龄前儿童与脾两脏有密切关系。 39 紫癜风热伤络证治法首选疏风清热解毒;血热妄行证治首选犀角地黄汤;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治法首 选益气摄血。 40 病儿紫癜反复发作,瘀点,瘀斑,色淡紫,唇舌色淡,脉细无力,其病机为气不摄血 41 病儿紫癜以下肢为多,时发时止,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治法首选滋阴 降火,凉血止血。 42 紫癜 A 病机为血热,血虚,瘀血 B 临床表现特征为瘀点,瘀斑;皮肤有瘙痒感;神疲乏力;鼻衄,齿衄; 便血,尿血。 43 麻疹发病季节是冬春;病变部位在肺脾.接种麻疹疫苗的适宜年龄是 8 个月以上;古代医家认为麻疹的治 疗应以透法为先;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是 15 岁;治疗恢复期不提议益气补脾;初期诊断依据是有麻疹接触 史;麻疹疹点先见于耳后发际;麻疹初起期治疗应忌用寒药;麻疹的疹子为暗红色斑丘疹;恢复期的治疗 方法是养阴清热,常用方剂沙参麦冬汤;预防麻疹的最好方法是流行季节前注射麻疹减毒活疫苗。典型麻 疹皮疹的特点是红色斑丘疹,疹退捕脱屑及色素沉着。 49 麻疹早期诊断最有特殊意义的是口郏有麻疹黏膜疹 50 麻疹顺证治疗的 3 个法则是宜透,清解,养阴;皮肤呈现糖状脱屑,并有色素沉着是对麻疹恢复期最有 意义;容易并发肺炎喘嗷。 51 麻疹皮疹特点:暗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疹有顺序,约 3 天出齐。 53 疹子 1 天内出齐是风痧与麻疹的主要鉴别点。 55 内闭心脱为麻疹逆证。 56 麻疹无合并证,应隔离的时间是出疹后 5 天。 57 风痧的主要病变部在肺;初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枕后淋巴结肿大;治疗风痧邪毒内盛的首选 方剂是透疹凉解表。 58 丹痧 A 别名:疫喉痧;烂喉丹痧;猩红热;喉痧; B 病位在肺胃;C 流向季节是冬春;D 好发年龄是 38 岁;E 发病原因是痧毒疫疠; F 传达室染途径为呼吸道;G 体征:口唇周围苍白圈;皮疹压之褪色;杨 梅舌;皮肤皱褶处呈线状疹。H 舌象:杨梅舌。I 发热半小时1 天出疹。风痧病儿隔离期是 1 周; 59 丹痧 A 颜面部仅见皮肤给晕不见疹点;B 初起应选用方药为:解肌透痧汤 C 后期出现皮肤干燥,脱屑, 口唇干燥,其病机是肺胃阴伤;D 疹后阴伤,治疗应选方药:清咽养营汤。 60 水痘好发年龄 16 岁;好发季节冬春;皮疹特点:丘疹,斑疹,疱疹同时并见,见于发热当天或 12 天; 患儿忌用糖皮质激素;隔离时间为疱疹全部结痂。 61 水痘病顺为外感时邪,蕴郁于肺脾;风热夹湿首选银翘散;毒热炽盛首选清胃解毒汤。 62 痄腮 A 好发于学龄儿童;B 肿大部位为以耳垂为中心弥温性肿胀; C 临床表现:以耳垂为中心弥温性肿 胀,边缘不清,有压痛感和弹性感受,进食张口疼痛加剧,腮脾管口红肿 D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散结消 肿 E 隔离至腮肿消退后 7 天。 63 痄腮热毒蕴结证应选方剂普济消毒饮; 64 麻疹病儿若无并发症,应隔离出疹后 5 天;合并肺炎者应隔离出疹后 10 天。 65 麻疹的临床特征是麻疹黏膜斑;奶麻的临床特征是热退疹出。 67 麻疹恢复期治疗宜选沙参麦冬汤;奶麻出疹期治疗宜选银翘散。 68 风痧邪毒内盛型的治疗方法清热解毒;风痧邪郁肌表现的治疗方法是疏风清热。 69 风疹初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流涕,枕后淋巴结肿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