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_第1页
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_第2页
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_第3页
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_第4页
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规划 (2011 年2013 年) 为了进一步加快东甘沟扶贫开发步伐,根据柞水“十 二五” 扶贫 开发工作 规划,结合村情实际 ,制定本规划。 一、村情概况 (一)基本现状。东甘沟村位于柞水溶洞景区的东游区, 地域面积 16.2 平方公里,有耕地 656 亩,人均 0.82 亩;林地 1.32 万亩,植被覆盖率达 80%以上。全村辖 3 个村民小组 208 户 798 人,其中低收入人口 40 户 100 人,低保户 26 户 93 人,五保户 21 人,占总人口数的 26.8%。有劳力 340 人, 从事第三产业和外出务工的人员分别达 110 人和 200 多人。 该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植被良好,具有开发价值的景点 有:云台山、祖师庙、千年古银杏树、龙潭森林公园等。境区 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林麝、花面狸、狐狸等野行动物;银杏、 七叶树、桂花、紫薇、油桐、水杉、黄杨、玉兰、映山红等多达 十余种的观赏树种以及核桃、板栗、花椒等经济类树种。村 内的四公里通村水泥路已经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部采用 柏油硬化路面。电话、有线电视已经全面覆盖,饮水问题也 基本解决。2010 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到 万元,其中旅 游产业总产值 万元,占总产值的 80%以上。无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年收入(含外出务工)280 万元,占总产值 18.7%。旅 游业和打工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 年,该村人均 纯收入 5800 元,现有集体资产 600 万元,村级无负债。是陕 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陕西省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 (二)产业发展状况。东甘沟村是柞水溶洞的东游区,是 闻名遐迩的东游区,旅游产业是该村的主要产业。近年来, 该村按照县旅游规划要求,把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做为产业发 展重点,成立了云台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起了银杏观赏 园、云台山祖师庙等景点及景区大门、牌楼、民俗演艺厅、银 杏山庄酒店等配套设施,旅游产业开发已初具规模。农业产 业以林果业和畜禽养殖业为主,2010 年板栗、核桃总产量 达到 吨,实现产值 万元;生猪养殖 头,土鸡养殖 只,实现畜牧产值 120 万元。 (三)公共事业发展状况。建成了污水排放点和垃圾集中 处理点,解决了“三堆 ”(柴堆、土堆、粪 堆)问题。村内主街道 普遍安装了路灯,道路两旁和村民院落前后进行了美化绿化。 通村 4 公里公路全部硬化,新建了设施较为完备的村办小学、 图书室、党员活动中心、卫生室、畜牧兽医室等。全村自来水、 电话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 10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 (一) 指导思想。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为富民 强村为目标,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以整村推进、产业 开发、移民搬迁、技能培训为切入点,按照开发式扶贫思路, 积极培育旅游主导产业,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大力发展 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强化村级组织和民主管理,提高农民 综合素质,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新 东甘沟。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东甘 沟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 作性,确保定一项,干一项,成一项。 2、突出特色,整村推进。以促农增收为主线,依托资源优 势,围绕“一村一品 ”发展旅游主导产业 ,繁荣村域经济;以“五 通” 、“四改 ”为重点,实行山、水、林、田、路、堤、居等综合治 理,完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从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着眼长远,注重实效,科学规划,分类 指导,量力而行,分步实施。高起点要求,高标准设计,高质 量建设,实现高效益目标。 4、依靠群众,项目带动。以农民投工投劳投资为主,动员 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设,以项目整合为动力, 争取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方援助,实施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多渠道、多元化筹措项目资金,努力提高投资的整体效益。 (三)建设目标 力争到 2013 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元以上, 90以上的农户生存状况得到彻底改善,旅游主导产业基本 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全村的整体面貌发生 显著变化。 三、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按照“新 增旅游景点、完善旅游设施、丰富旅游文化、提升旅游品位” 的要求,扩建云台山祖师庙、千年银杏园,新增龙潭森林公 园、陕南民俗村等旅游景点,完善景区内旅游设施,对农家 乐经营户进行升级晋档,深入挖掘陕南旅游文化内涵,新建 陕南民俗村,使陕南民俗文化得到重点展示。完善吃住娱乐 购产业链,新建农副产品包装厂一个,提高旅游产品的附加 值,从而促进农民增收。 2、加快发展畜牧业,打造第二支撑产业。围绕提高果品 质量和发展循环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畜牧业以发展瘦肉 型猪、蛋鸡为主。力争到 2011 年年出栏商品瘦肉型猪 1 万头 以上。引进蛋鸡新品种,实行种鸡饲养、孵化、蛋鸡饲养的专 业化。2011 年,全村蛋鸡 3 万只左右。 3、发展观光农业,拓展村民增收空间。根据东甘沟的旅 游优势、较好的环境基础和临时柞水溶洞的区位优势,通过 招商与合作等形式,吸引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到东甘沟村创业, 发展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 旅游 业,并以标准化果园和都市观光农业圈建设为依托,在果园 内发展野鸡、火鸡。 4、稳定发展二、三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稳定发展 旅游产品加工、餐饮、运输、服务业。开发旅游产品和休闲食 品,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组建东甘沟村旅游工艺品公司。通 过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进而辐射带动周边乡 村。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以自来 水设施建设和移民搬迁改造为重点,实现村内环境美化、设 施齐全,为加大旅游产业招商引资力度,提供一个良好的环 境基础。 2、配套村内设施,提高生活质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 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重点提升村内水、电、路、讯等基础 设施建设水平,绿化、美化村内道路。积极实施信息入户工 程,推进通信网、计算机网、广播电视网“ 三网” 融合。稳步实 施以太阳能、沼气为重点的新型能源建设,加大村内环境污 染治理力度。稳妥推进规模化养殖小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 推广“ 果畜沼窖草 ”和 “种养加沼”等循环 利用模式,实现畜禽 粪便无害化处理。加强对农药、化肥、薄膜使用的管理,农步 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污水、废渣等各种污染物排放,逐步 实现生活污水和企业废水集中处理。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综合素质。结合“新型农民科技 培训” 、“农 村劳动力 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农业科技入户示 范工程”等,有 针对 性地开展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提升农业技术培训水平。按照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 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围绕旅游产业、劳 务两大产业,针对关键技术环节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 式的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与农业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农业技 术推广部门合作,聘请知名专家争取每年举办 4-5 期农业技 术培训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 1 门专业技术。 2、拓展农民职业技术培训。对初高中毕业回村青年和复 员退伍军人进行工艺品生产、装饰、家电维修、建筑、餐饮、 理发、缝纫等技能培训,力争年新增输出劳动力 30 人左右。 3、做好政策、法律、道德培训。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引导村民分清是非、 善恶、美丑界限。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村民自治能 力和水平,做到学法懂法、遵法守法、依法办事。开展以讲文 明、讲卫生、讲科学、讲法制和改陋习为主题的“四讲一改” 活 动,积极引导村民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 (四)发展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小学教学设施, 完善多功能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提高语音教学和远程教 育水平。 2、建立村级医疗养老保障体系。加大对村级医疗及公共 卫生的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争取政府补一点、 集体贴一点、村民拿一点,初步建立村级养老保险制度,鼓 励村民办理养老保险。依托集体经济,力争为 60 岁以上村民 按月发放养老金,建立敬(托)老院。 3、活跃村民文化生活。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增加科技 书籍贮藏量。建设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村民活动中心,提 高农民锣鼓队、篮球队、秧歌队、自乐班等团体水平。树立移 风易俗、文明道德新风尚,开展“十星级 文明户” 、“好媳妇”、 “好公婆” 、“五好家庭” 、“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每年表彰“十 星级文明户”10 户, “好媳妇”、“好公婆 ”、“五好家庭”、“ 文明 家庭” 各 5 个。 4、提高集体经济实力。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内闲置土 地资源,参与龙头企业建设。用活国家扶持的产业发展资金, 实施好产业发展项目,不断提高国家投资效益,建立不断发 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长效机制。鼓励和吸引外出务工村民 和有一定实力的能人回村创业,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五)加强民主建设,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 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会议制度, 全面落实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完善“一事一 议” 制度,健全 农民自主筹 资筹劳的机制和 办法。在示范村建设过程中,对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村庄 改造建设计划、产业发展计划、农业新技术推广等涉及村民 利益的事项,都要经过村民讨论,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 通过。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 机制。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 的原则, 由生产或经营大户牵头,村民自愿参加,组建旅游产业协会。 依托现有营销人员,培育发展经纪人队伍,组织产品对外销 售。培育或吸引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建设项目和投资效益分析 (一)基础设施项目 1、绿化、硬化工程。投资 60 万元,硬化道路 2000 米,对 全村进行绿化(公路沿线栽大树,空闲地栽刺槐)。 2、小流域治理工程。投资 30 万元,巩固河堤 5000 米,修 复耕地 80 亩,完成从河口至庙沟的环保型小流域治理。 3、投资 20 万元,对 30 户农家乐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服 务水平。 4、投资 23 万元,完成太神庙移民点基础设施建设。 (二)产业开发项目 1、启动陕南民俗村建设:依托关天经济区“牛背梁柞水 溶洞凤凰古镇”旅游精品 线建设项目,投资 300 万元建成以 陕南民俗文化为背景,以吊酒、豆腐、捞纸、农耕文化为主要 内容的陕南民俗特色村,年创收 100 万元。 2、云台山旅游业:投资 100 万元修建 4.5 米宽、3.5 公里 的环山公路,预计年可接待游客 8 万人次,创收 40 万元。 3.龙潭森林开发:投资 200 万元,开发龙潭沟森林公园, 建成一个集休闲、度假、垂钓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4、发展农副产品包装业:投资 50 万元建成农副产品包装 厂,对核桃、板栗、土鸡蛋、银杏果、银杏茶等地方特色的绿 色产品进行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年创收 100 万元。 5、发展特色养种业。进一步完善“公司+协会+农户”的运 行机制,推行“订单 ”养殖,实现户均养 鸡 100 只,发展养鸡大 户 5 户,实现年收入 20 万元;种植银杏 1000 亩,水杂果 200 亩,杂粮 100 亩,年创收 50 万元。 6、以培训提高劳务输出质量。每年培训农民 200 人次, 确保 l 户有 12 人掌握 12 门生产技能;每年组织输出劳 动力 200 余人次,创收 200 万元以上,劳动力就地转移达 300 人,创收入 300 万元。 (三)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通过以上重点项目的建设,预计年可为全 村带来总收入 1000 万元,人均收入可达 10000 元。 2、社会效益。规划项目的全面实施,将充分挖掘东甘沟 村的资源潜力,提升旅游产业开发水平,加快扶贫开发进程, 有效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党的富民政策深入人心, 从而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长期 稳定。 3、扶贫效益。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所有农户都能享受 到党的扶贫开发政策,使该村 208 户 798 人的生存状况得到 彻底改善,90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村的贫困面貌发生 显著变化,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积累经验、探索方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为了确保该村扶贫开发项目按 期完成建设任务,县上成立东甘沟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领导 小组,由分管书记为组长,主管县长和联乡包村领导为副组 长,发改、扶贫、交通、教育、环保、农业、林业、水务、畜牧、 科技、电力、广电、电信等单位为成员,负责总体协调、资源 调配、项目审定、现场指导以及督促检查等工作。石瓮镇成立 项目实施工作队,由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副书记、副镇长 为副组长,镇社会事务站、财政所、水务站、农牧综合服务站、 经济发展办各抽一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工作到村,责任到人, 具体负责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工作;村上成立以两委会班子为 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带领群众实施项目,确保高标准、高质 量按期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二)强化管理,确保质量。由县扶贫局牵头,各项目主管 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具体抓好项目实施各 个环节管理工作。同时,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物资管理,实行专 人保管,专人发放,保证专款专物专用,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 资金运行安全。 (三)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对全体村民广泛宣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