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_第1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_第2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_第3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_第4页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充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积极探索完整实验课程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 上海市实验学校前身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 改革实验班“,1986 年学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1995 年成为上海市教 委直接领导的一所市重点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于一体的中 小学十年一贯制的学校。学校面积开阔,硬件设施优良,并拥有精英化的教师 队伍与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上海市课程改革的名校。 学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中学部:中学部(初中、高中)位于浦东新区东明路 300 号,占地 110 亩, 建筑面积 29309 平方米; 小学部:小学部位于浦东新区南码头路 1316 弄 1 号; 国际部:国际部位于徐汇区田林 13 村 1 号,招收境外学生。 回顾走过的 25 年,学校始终沿着“充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充分尊重学生 个性特长”的方向,围绕着“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的实验项目,积极地 在学制、课程、教材、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全面进行课程规 划。 一、 学校背景分析(这一部分请学校补充材料) 表一、学校 SWOT 分析 因素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地 理 环 境 1. 2. 学 校 规 模 1.小班教学,每班 30 至 36 人。 家长、社会对教 育质量的高关注 与高要求 硬 件 设 备 1.学校占地面积积大, 各种馆室场所齐全; 2.学校信息化水平高; 3.学生生活设施良好。 1.绿化面积不足 进一步提高现代化设备的利用率 教 师 资 源 1.高级教师占 40% 2.教师学历水平高 3.教师文化积极向上 1.与上海师大有多个合 作项目 2.学校建有教师专业发 展学校 家长对优质教师 的高需求 行 政 人 员 学 生 状 况 家 长 配 合 小 区 参 与 地 方 资 源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持续创新人才 上海市实验学校作为我国第一所真正以教育实验为主导的十年 一贯制学校,一直追求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改革促进每个儿童的潜能 转化为现实的能力,使其成为具有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发展性人才。我校的培养目标是“整体平衡、理性见长;志趣高远、 勇于承担” 。 (二)教师成长目标:整体搭建精教团队,提升教师创新素养 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充分发展出来,要使学校得到可持续发 展,就要让教师都得到专业发展。我们的具体目标是: 3 1. 以合作学习方式,提升教师专业品质、专业能力,使实验学 校教师成为“爱学生、乐学习、善教学、懂实验、会研究、能创新” 的卓越教师。 2. 提高实验学校教师的课程能力和有效教学能力,打造富有实 验特点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教师提供多种平台,促进学生内在 平衡的发展。 3. 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 搭建起学校与大学、研究机构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以此提升其专业 发展水平。 (三)课程发展目标: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提供多元教育资源 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应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的核心;应将学 科内容与学生体验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学科内容成为学生体验的基 础、发展的资源。有鉴于此,我校以为学生提供多元丰富的教育资 源为目标,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将课程分为三大类:核心课程、学 养课程、特需课程。各类课程的发展目标分别是: 核心课程:按 2011 年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全体学生提供基 础的核心课程,并在本校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校本化实施,包括课 程标准的细化、教学内容的补充与调整、教学方法的多元与更新、 教学评价的优化与开发。 学养课程:以“小学段兴趣、初中段情趣、高中段志趣”为主 线,构建十个年段、十个系列的 TEN FOR TEN 系列课程,课程涵盖 德育、文学艺术、科学思维、文理综合、实践考察等 9 个领域,为 每一个学生提供足够他在十年的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丰富课程,让学 生可以“遍尝美食”且“营养均衡” 。 特需课程:为潜能发展多元的学生提供因需而设的课程;为潜 能发展节奏差异的学生提供弹性灵活的学制;为潜能具有优势的学 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为所有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资源。 三、课程结构 根据课程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多样性的原则,我校确定 了设置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课程的比例和彼此关系, 使这一体系达到了整体优化的效应。为在课程中寻觅学生潜能开发 与个性成长的最佳结合点,我们构建了“实验课程”的基本结构, 即核心课程、学养课程、特需课程。学校三类课程的总体架构如图 一: 培养目标:开发潜能,促进个性 核心课程 学养课程 特需课程 面向全体的基础型课程 面向全体的拓展型与研 究型课程 面向少数的特殊课程 兴趣培养阶段:一至四年级 情趣培养阶段:五至七年级 志趣培养阶段:八至十年级 缩短学程特需课程 延长学程特需课程 常态学程特需课程小学部国家核心课程 中学部国家核心课程 高中部国家核心课程 5 (1)核心课程框架 图二、小学部核心课程框架 图三、中学部核心课程框架 图四、高中部核心课程框架 (2)学养课程框架 学校以学生创新发展为本,以学生兴趣培养为立足点,着眼于 时代的要求,把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设置以 “小学段兴趣、初中段情趣、高中段志趣”为主线的校本课程,基 本构建起十个年段、十个系列的 TEN FOR TEN 校本课程,给学生提 供足够学养提升平台。具体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表二、学养课程设置 (3)特需课程框架 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上海市唯一的十年一贯制弹性学制学校,已 率先进行“弹性教育”探索。在初中阶段,学校的“直升制”为不 少毕业年级学生提前“松绑” ,部分同学可以提前完成各学段学习。 有明显特长的学生,经审核可获得为期八周的自主学习机会。学校 为其提供专门的自主学习室,并为不同学生提供特需课程 ,如地铁 客流研究、模拟联合国活动、艺术特长等等,让孩子暂时放下应试 压力,自由发展专长。对于选择能力较弱的低年级段,学校则鼓励 教师开设微型课程,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时空。在高中阶段,将逐 步推行“学分制” ,以课程模块制代替年级制,并对同一课程提供多 层次的选择菜单,更好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学校在原有核心 7 课程、学养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多元潜能、优势潜能和个性化 需求进行特需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途径研究。 在特需课程中,学生不需要执行统一课表,可以自己根据需求 制订课表;不需要按统一进度,可以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不一定在教室里学习,图书馆、自主研究室、甚至校外学习场所都 可以;不一定按统一学制,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弹性选择或长或短 的学制因人而异,因需而设的特需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 个性、培养优势潜能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时空。 特需课程的框架如表二: 表三、特需课程框架 名称 课程形式 课程说明 1.全部学科课程加速 2.部分学科课程加速 3.部分学科免修 缩短学程类 4.部分学科自修 一些优势潜能比较全面的学生,不必按部 就班用十二年时间完成基础教育的所有学 程,他们通过学校提速的课程、自编的教 材、以及组织个别化辅导的课程中获得了 时间的优势,15、16 岁已经全部修完所有 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提前升入大学。 5.国外游学 延长学程类 6.创作研究 一些某项优势潜能强又伴随某项潜能弱的 学生,可以通过延长学程的课程来完成学 业。此外,有部分学生,希望提前了解熟 悉国际课程,提出到国外短期交换生学习, 学校也积极支持。 常态学程 7.开设个性化或小组化特 需课程。 面向全体学生的可供选择的 TFT 学养课程、 面向部分学生的小组式学习课程以及面向 个别学生的一人一课表的特需课程设置。 8.开设中三直升学 充分利用我校初中升高中免试直升的优势, 在 5 月至 6 月为这些学生提前开设多样化 的高中特需课程,搭建初高中无缝衔接平 台 9.其他特需课程的开设 (学生社团) 。 以拓展课与社团课有机整合的形式 4、课程实施 (1)课程设置 表四、上海实验学校小学部课程设置(插入) 表五、上海实验学校小学部课程设置(插入) 表六、上海实验学校小学部课程设置(插入) (2)课程实施 1.核心课程实施要求 20 多年来,尤其是在近五年内,我们首先在国家课程校本化方 面做了坚持不懈努力,将课程理念与目标渗透到学校各个年段。 2.学养课程实施要求 3.特需课程实施要求 5、课程评价 6、课程管理与保障 9 图 1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本课程总体设计(TEN FOR TEN) (一)基础型课程框架 (二)拓展型课程框架 (二)拓展型课程框架 供学生自主选择的个性拓展型课程一览表 学习领域 主要课程 语言文学 弘扬民族文化论语选读、演讲与论辩的方法和技巧、中国古 代史籍选读、古典诗文鉴赏、外国文学作品人物鉴赏、散文鉴赏、 京剧赏析、科普英语、英语影视赏析 数学 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数学(双语) 、数学思维与方法、TI 数理技术、 高中数学学法指导、初等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简史、数学建模 社会科学 邓小平理论学习、伦理学入门、热爱智慧、人际沟通技巧、经济学 眼光中的社会现象、中国科技史话、中国古代文化巡礼、世界三大 宗教发展简史;中华民俗学初步、国防教育读本、心灵成长指南、 上海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 自然科学 生活中的心理学、化学竞赛辅导、化学学法指导、化学发散性思维 训练、TI 技术在物理中的应用、生活中的物理、天文物理学、趣味 天文学、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物理学中的趣闻轶事、高中物理竞赛 11 辅导、生物学法指导、生态与环保、基因重组常识、生命与环境、 高中生健康生理教育 技术 智能机器人制作、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思维、电子作品制作、数码摄 影与摄像、电脑程序设计、网页制作、Flash 动画制作与创意设计、 电视科技与现代传播;智能交通 艺术 素描设计、古典之美、欧洲音乐赏析、经典歌曲赏析与合唱训练、 舞蹈艺术、插花艺术 体育与健身 篮球、足球、排球和田径 综合实践 学生社团实践活动、文明修身劳动课、学军、学农、社会志愿者服 务 (三)研究型课程框架 四、课程设置与安排 (一)课程设置 1.卢湾高级中学 2008 学年高一年级课程设置 周课时课程科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说 明 语 文 3 3 数 学 3 3 基 础 型 课 程 英 语 3 3 物 理 3(2+1) 4(2+2) 高一物理教学内容 2 课时完成有困 难,根据我校学生情况课时调整为 第一学期设置 3 课时,第二学期 4 课时 化 学 2 2 思想政治 2 2 地 理 3 3 历 史 2 2 信息科技 2 2 劳动技术 1 1 体育与健身 3 3 艺 术 1 1 周课时数 28(27+1) 29(27+2) 学科类拓展 5 5 全员学科拓展为数学思维训练、英 语阅读,各 2 课时,化学实验探究 1 课时 个性拓展 1 学生自主选择,其中有学校的特色课程“创新课” 专题教育 班团队活动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两周 暑期 8 月 2429 日,九月份东方绿 洲各一周,由德育处统一安排 拓 展 型 课 程 周课时数 6 7(6+1) 研 究 型 课 程 课题(问题) 研究、项目 设计等活动 根据高一学生学段的特点,该课程 从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进行集中 与分散的统筹安排 晨(午)会 每天 20 分钟 用于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英语听力等 体育活动 每周两次活动于课外 广播操、眼保健 操等 每天 30 分钟 13 科学 期中考前 外教 1 1 心理 1 阅读 2 2 为体现“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 立魂”办学特色而设,全体学生必 修 社团 课外 课外 每周三或周四下午课结束后进行社团活动 学 校 特 色 课 程 周课时数 4(0+4) 3(0+3) 周总课时 39(35+4) 39(35+4) 每课时按 40 分钟计 2. 卢湾高级中学 2008 学年高二年级课程设置 周课时课程科目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说 明 语 文 3 3 数 学 4(3+1) 3 根据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安排 4 课时 英 语 3 3 物 理 2 2 化 学 2 2 生命科学 2 2 在高一学段已完成了部分的教学任务 思想政治 2 2 地 理 2 2 需要完成结业考的教学任务 历 史 2 2 信息科技 劳动技术 1(2-1) 2 根据教学内容第一学期安排 1 课时 体育与健身 3 3 艺术 1 1 基 础 型 课 程 周课时数 27(26+1) 27(26+1) 学科类拓展 6 8(6+2) 第一学期:全员拓展数学思维训练、英 语阅读,各 2 课时,化学实验探究、物 理实验探究各 1 课时;第二学期:全员 拓展数学思维训练、英语阅读,各 2 课 时;物理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探究以及 生物、历史、政治选修拓展各为 1 课时 拓 展 型 课 程 个性拓展 期中考前 专题教育 班团队活动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两周 其中暑假一周,十月左右学农活动一周, 由德育处统一安排 周课时数 7 9(7+2) 研 究 型 课 程 课题(问题) 研究、项目 设计等活动 从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前进行集中与分 散的统筹安排 晨(午)会 每天 20 分钟 用于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英语听力等 体育活动 每周两次活动于课外 广播操、眼保健操 等 每天 30 分钟 科学 期中考后 外教 1 1 阅读 2 2 为体现“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立魂” 办学特色而设,全体学生必修 社团 课外 课外 每周三或周四下午课结束后进行社团活动 学 校 特 色 课 程 周课时数 3(0+3) 3(0+3) 周课时数 39(35+4) 39(35+4) 每课时按 40 分钟计 3. 卢湾高级中学 2008 学年高三年级课程设置 周课时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课程科目 文科 理科 文科 理科 说 明 思想政治 2 2 3 月政治结业考后,2 课时分别给予科学、心理学科 语 文 5 5 5 5 基 础 型 课 程 数 学 5 5 5 5 每门学科每周各增加 2 课时,高考需 要 15 英 语 5 5 5 5 物 理 化 学 生命科学 4 4 为提高选理科学生的理科综合素养开设,必修 政 治 地 理 历 史 4 4 为提高选文科学生的文科综合素养开设,必修 科学/综合 1(2-1) 1(2-1) 2、3 月开设科学专题讲座;4、5 月开设综合专题讲座 社会 考虑教师、教材因素未开设 体育与健身 3 3 3 3 艺 术 1 1 1 1 周课时数 25(19+6) 25(19+6) 学科类拓展 13 13 数学思维训练、阅读与作文、英语听 力与阅读各 3 课时,选科为专题讲座 与分层训练各 4 课时 心 理 1 根据学生需要,全员必修 专题教育 班团队活动 1 1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每学年两周 拓 展 型 课 程 周课时数 14 15(14+1) 研 究 型 课 程 课题(问题) 研究、项目 设计等活动 研究型课程课时在高一、高二已经完成高中阶段总课时 晨(午)会 每天 20 分钟 用于专题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英语听力等 体育活动 每周两次活动于课外 广播操、眼保健操 等 每天 30 分钟 周总课时 39(35+4 39(35+4 每课时按 40 分钟计;下午四点后实施分 ) ) 层教学 说明:根据上海市高中课程计划,周课时为 35 课时,我校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与学科发展需要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增设 4 课时。 (二)学校一日活动安排(略) (三)2008 学年度学校主要活动安排(略) 五、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为促进学校基础型课程更好地体现 “科学教育”的办学特色, 学校以推进“三化”建设为载体,即通过细化课程标准、优化课堂 教学、强化训练体系,校本化实施基础型课程,提升教师课程实施 能力。 结合学科教学特点,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价值取向,在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等自然科学学科分别寻找改革突破 口,同时以科学思想和方法指导人文和社会类学科改革,制定实施 的行动方案,推进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具体从以下几方面 展开: (1)课堂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通过科学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学 生发展,让科学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形成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科学行为和习惯,培养科学精神的过 程。 具体策略是:以“三化”建设为载体,通过细化学科课程标准、 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训练体系,落实三维目标。 (2)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一要落实综合理科 17 教育思想,强化对理、化、生等知识的综合理解和综合运用,及对 通用科学方法的掌握;二要渗透最新科技成果、 “环保”等教学内容, 强化科技教育内容和方法,着力提升学生科技素养;三要优化课堂 教学过程,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四要将 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整合,即将技术教育内容向科学教育渗透, 或将科学教育同技术教育融为一体;五要强化科学教育中科学史、 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教育,强化科学教育同社会和生活实际的 联系,强化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的内容, 发掘科学教育本身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3)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结合具体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突破 口,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策略,按照计划、行动、考 察、反思、调整的过程展开行动研究。如,数学、物理、化学、生 命科学学科可结合学科特点,分别选择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探究 式学习、问题解决式科学学习、概念转变式科学学习等教学模式重 点研究,探索教学设计(包括实验设计) 、结构优化、情境创设、课 堂互动、课堂管理等方面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4)课堂学习方式的完善: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 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倡导自主、合 作、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5)课堂教学时空的开放: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 科学实践与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如科普活 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实践的 机会;通过开放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加强与 科研院所联系和资源利用,积极拓展学生社会学习资源;通过营造 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兴趣,给学生创设发 表观点和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通过以上方面的实践让科学教育与 生活世界相联系,使科学教育有源头活水;让科学教育与科学世界 相沟通,走近它的原生态科学探究世界。 (6)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 导向功能,通过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设计,努力建立促进学生 有效开展科学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益不断 提升的科学教育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要求 围绕“科学教育”的办学特色,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价值取 向,完善“科学教育”特色课程系列开发,力求达到“全员参与、 自下而上、多科编撰、重点开发”的规划目标。 1. 加强课程规划,完善科学教育特色课程开发 围绕以下特色课程系列,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 写和完善: 系列 科目 责任组室 走进科学家 (包括自然、社 会、人文类科学 家) 走进物理学家、走进化学家、走进数学家、走 进地理学家、走进心理学家、走进文学家、走 进哲学家 各教研组协 作完成 高新科技专题 聘请导师团围绕最新科技现象和成果专题展开 德育处 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的物理、生活中的化学、生活中的心理现象、生活中的地理、生活中的 相关教研组 19 生命科学 实验中的科学 物理实验探究、生物实验探究、化学实验探究 相关教研组 STS 课程 科学、技术和社会 劳技组 身边的科技创新 学生历届优秀课题和项目展示,由学生介绍和展示 科技辅导员团队 科技特色项目 智能机器人制作、头脑奥林匹克创新思维、数 码摄影与摄像、电脑程序设计、网页制作、 Flash 动画制作与创意设计、电视科技与现代 传播;智能交通 科技辅导员 团队 2.强化过程管理,分类规范拓展型课程 规范不同类型拓展型课程的过程管理,针对类型特点采用合适 的管理模式。如:对限定性拓展型课程管理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 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纳入基础型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对学科拓展 型课程管理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集体开发,并在实 施中不断调整;对个性拓展型课程学校一方面在“全员参与,自下 而上;多科编撰,重点开发”的课程开发策略下,鼓励教师发挥特 长自主开发,不断调整、充实课程内容。同时,开发中加强规划和 引导,着力研发学校的主导性课程,确定几大项主题内容,专题开 发与实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课程质量和品位。 3. 设计评价标准,探索拓展型课程评价 通过制定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价标准,积极引导、激励教师改善 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4. 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增强课程选择性 学校调动多方资源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包括学校科技导师团资 源、上海市科委的 2049 项目资源、学校学生社团资源、教师人力资 源、家长社区资源等。学校作为“2049 上海试点项目”学校,积极 引进科技教育活动项目,积极参与“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计划 (2049) ”。 (三)研究型课程实施要求 1. 建立目标体系,明确课程定向 通过建立分层次、分阶段螺旋递进的目标体系,进一步明确课 程的定向,围绕 “走近科学、走向社会、提升自我”主题,开展研 究型课程的实践活动,努力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 2. 分段安排,科学实施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和课程特点,在教学安排上主要采用“分段安排 相 对集中”的原则。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主要经历四个学习的过程:第 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第二阶段,选题开题阶段;第三阶段,实 施研究阶段;第四阶段,结题展示阶段。每阶段分别完成不同的学 习任务。 研究型课程安排 阶段 周次 内容安排 形式与要求 第 1 次 心理准备:研究型课程动员报告 课程教学处专题教育 第 2 次 组织准备:校级课题人员选择和意向确定;完成学生分组安排与布置 全校广播,填写意向表,研究型课程教研组落实 学习 准备 阶段 第 3 次 方法准备:往届学生经验介绍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落实 选题 开题 阶段 第 4 次 1、认识研究型课程 2、介绍卢湾区“明日科技之星”评选 活动 3、播放上届同学的研究课题录像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教师 指导 21 第 5 次 1、方法指导: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 题、如何查阅资料 2、布置学生每人初步提出一个研究课 题 3、全班筛选研究课题 4、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选课题组长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教师 指导;班主任协调课题 分组工作 第 6 次 1、方法指导: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 何开展开题评审 2、结合本课题,查阅相关资料(课后 查阅) 3、布置同学课后设计研究方案,制作 开题评审 PPT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教师 指导;班主任协调配合 第 711 次 1、开题评审 2、修改完善设计方案 分班进行,班主任组织,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教师 和有关指导教师参与 第 12 次 方法指导: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开 展访谈调查;如何进行实验设计 2、结合本课题,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 提纲或实验设计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教师 指导;学生课后分组自 主进行 第 13 次 1、研究型课程网络管理平台使用方法 培训 2、课题结题报告撰写要求 3、布置研究型课程网络管理平台运用 要求与任务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教师 指导 实施 研究 阶段 第 14 次 资料查阅;调查访谈;实验研究;观察记录;项目设计;数据整理等 学生课外分组自主实施研究 第 15 次 1、完成课题结题报告与课题研究小结 2、制作答辩与展示 PPT 学生课外分组自主进行 第 16 次 课题分班答辩 分班进行,班主任组织, 研究型课程教研组教师 和有关指导教师参与 结题 展示 阶段 第 17 次 年级展示与评比 学校统一组织进行 3. 探索组织形式,落实研究时空 努力探寻出一条既有利于组织管理,又保证一定自主性和灵活 性的有效组织形式,包括跨班级分组研究;以班级为单位,按主题 分组合作研究;以班级为单位,自主选题分组研究;个体独立研究 等形式。 4. 探索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发展 学校努力建立以“自我反思性评价”为核心的研究型课程评价 体系。在量表的设计上,强调过程评价;评价形式上由学生自我评 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构成,以激起学生从多方 面进行反思;强调定量评价和促进学生反思的描述性的评价相结合。 六、课程管理和保障 (一)完善组织机制,明确管理职责 为充分保证课程的落实与推进,学校建立有效的课程组织机构, 明确分配有关人员的责任、权限和运行规则,利用组织的力量有序 推进课改。 目次 名称 成员 任务 1 课程 领导 小组 校长、分管课 程、教学、德 育、科研等副 校长 根据校情,具体决策、规划学校三类课程建设总体方向;从 理念上引领、指导三类课程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改进 方向;确定每学期课程教学工作重点;指导课程教学部门开 展工作。 2 课程 研发 小组 课程与教学部、 德育工作部、 教育科研部、 资源管理部等 部门负责人 围绕办学特色,全面落实学校三类课程方案的研发,主要包 括:规划学校课程框架结构、课时配比和课程开发方案;制 定学校三类课程开发方案;制定学校三类课程评价方案;制 定学校校本研修方案。 3 课程 主任、副主任 对学校制定各类课程方案提出建议;具体安排、部署学校三 23 与教 学部 类课程教学工作;落实三类课程管理制度和教学常规工作; 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对教研组长进行考核, 提供教师质量考核数据。 4 教育 科研 部 主任、副主任 对三类课程策划和管理提出建议;配合课程教学部完成三类 课程制度疏理;配合课程教学部做好专题教研组织工作;指 导教研组、教师选准教科研课题,并予以阶段性的专业辅导; 认真组织、修改、编辑教师教学反思和专题科研论文。 5 年级 组 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组长 随时关注本年级三类课程教学质量,及时与年级组成员进行 沟通,及时向学校领导反馈年级组课程教学情况;每次大型 考试后做好本年级质量分析,召开好年级组质量分析会。 6 教研 组 教研组长 清晰本学科组现状,能组织组员进行三类课程开发和实施; 确定每学期本组教研专题,认真组织好各次教研活动和校本 研修活动;认真关注、积极引导组员专业发展;及时向学校 领导反馈本组情况,积极参与教学部门工作商讨,献计献策; 抓好教研组常规工作;对组员进行教学常规考核。 7 备课 组 备课组长 认真策划备课组学年、学期课程教学工作,找准备课组发展 抓手;团结组员,发挥组员优势,配合教研组长做好专题教 研活动,做好每学期备课组同课异构教研的组织工作;组织 组员相互听课,经常性进行集体备课,即时研讨;浓厚组内 教研氛围。 8 教师 明确自身在三类课程中职责,本着为学生负责,为学校负责, 为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主动为学校课程建设献计献策;做 好、做精三类课程常规工作,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教研活 动,不断完善教学行为,提升专业素养。 (二)完善课程管理制度,保障课程顺利推进 (1)完善基础型课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基础型课程的校本 化制度;基础型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制度;对学生在基础型课 程中的学业表现实施多元评价制度等,有效地保障课程教学质量。 (2)完善拓展型课程管理制度。对课程与教材的设置、开发、 选科、考核、评价等进行具体规定。对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不同 需求,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3)完善研究型课程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课程组织管理 网络,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