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化回顾与前瞻_第1页
东方文化回顾与前瞻_第2页
东方文化回顾与前瞻_第3页
东方文化回顾与前瞻_第4页
东方文化回顾与前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方文化回顾与前瞻 ttp:/ 2007-4-10 14:31:20 由季羡林、庞朴、汤一介以及已故周一良四位著名学者主编的 “东方文化”丛书近日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丛书撷取有关东 方文化的多部有影响的著作,旨在回答一系列相关问题:什么是东 方文化?中国文化在东方文化中占什么地位?东方文化的发展前景 如何?该书目前已出五种:日本人涩泽荣一著论语与算盘:人 生道德财富 、法国人汪德迈著新汉文化圈 、英国人李约瑟 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 、汤一介著新轴心时代与中国文化的 建构 、干春松主编儒家、儒教与中国制度资源和印顺著中 国禅宗史 。该丛书通过不同侧面,展示了东方文化研究的丰硕成 果。 稿源:光明日报 编辑:刘纯 庞朴 年月出生于江苏淮阴,汉族。年中国人民大 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任教于山东大学。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 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现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国 际编委会中国代表。现为“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 专业领域为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进入 90 年代后,主要从文化 现象入手,致力于儒学辩证思想的研究。他对“一分为三”观点(参见本 报 2006 年 5 月 29 日 18 版文章我的“一分为三”观) 独到的解释在学 界引起广泛关注。 儒林(第一辑) 作者:庞朴主编 出版社:山东大学出版社 原价:35 元现价:28.1 元省:6.90 元 vip:28.10 元 内容提要 2 儒林是高品位的大型学术连续出版物,主要刊载儒学及儒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尤其欢迎儒学 与现代文明对话、儒学与现实社会互动的研究性论文。 儒林以实事求是为圭臬,以兼容并蓄为 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张对儒学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凡一切持之有故、 言之成理的研究成果,我们都热忱欢迎。 儒林将秉承儒家“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优良作风,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力求成为儒学研究者的良朋益友,成为学人展现自己智慧与才华的 一块新园地。 儒学,自孔子创始至今两千多年来,她浩浩荡荡,从古代走向现代,从现代走向未来;从齐鲁走 向全国,从全国走向东亚,从东亚走向世界。 儒林是高品位的大型学术连续出版物,主要刊载儒 学及儒学相关的研究成果,尤其欢迎儒学与现代文明对话、儒学与现实社会互动的研究性论文。本书 为第一辑,以实事求是为圭臬,以兼容并蓄为宗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主张对儒学展 开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目录 前言 走向普世价值的儒家伦理 儒学研究不应抽象化 儒学与哲学 创新与回归 人文信仰动态与儒学转型的可能性 儒林当兴读经之风” 儒学应该向实用化方向发展 比“新儒学”更新的儒学研究是否可能? 郭店楚简与儒学的人性论 东亚儒家思想传统中的四种“身体”类型与议题 儒学视域中的人与人之“在”以孔子为中心的考察 儒家仁和文化与人类文明的未来 孔子的仁道理想与中庸的协调机制 唐君毅和儒家民主观 “李约瑟难题”与现代新儒学 论处于解体危机中的儒教家族主义以及对新家族 伦理的探索 熊十力与柏格森 “儒分为八”的再审视 “仁”与“孝”思孟学派的一个诠释向度 从论语与古“语”的相关性看孔门的知识资源与 话语背景 论语首章与孔子家语屈节篇孔子政治命运悲剧的两个诠释 论齐鲁儒生对西汉儒学发展的贡献 3 宋学与宋论兼评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 一贯问答注释(上) 儒林稿约 庞朴: “我是文化的保守主义者 ” 庞朴先生访谈录 北京日报 2007-03-09 08:51 “黎澍把这个事接下来了,他让我去干这个事” 康香阁: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起,您便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有人认为您对当时的“文化热” 起到推动作用,是这样吗? 庞朴:上个世纪 80 年代“ 文化热”的兴起,跟现代化的提出有关。邓小平同志提出四个现代化, 把四个现代化作为国策。现代化的对立面就是传统,所以在谈现代化的同时,很自然就有一个如何对 待传统的问题。西方对这个问题曾经有这样一种看法:要现代化就不要传统,要现代化就必须抛弃传 统。我们国家没有明确这样说,只提出现代化了,那传统怎么办?这是当年出现“文化热”的一个现 实背景。大概是 1982 年吧, 人民日报的记者问我文化问题,因为我比较早的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这并不是说我这个人有先见之明,是因为我有一个具体任务,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布置的一个任务。 他们组织编撰了一套书叫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 ,这套书从二战一结束就开始编写,一直到 80 年代 初,写了三四十年时间,刚编好第一版,马上就宣布作废。因为这套书是按照欧洲中心主义编写的, 遭到了第三世界、苏联、日本等国学者的纷纷反对,所以这套书编好后马上就被否定掉了。后来接着 就组织第二版,第二版的组织者来中国找人,到北大、中国社科院到处找,最后找到社科院的历史学 家黎澍先生。黎澍先生当时任历史研究主编,我在历史研究当编辑,黎澍把这个事接下来了, 他让我去干这个事。我因为有这套书的任务,所以,我特别提出让大家研究文化。研究文化,我喊得 比较早,是这个原因,并不是我有多么高明的地方。当然,提出四个现代化以后,如何安置传统?我 思想里边隐隐约约是有这个问题,但当时并不很明确。当时我具体提出文化问题确实是联合国的这个 任务把我压在那里,所以我提得比较早。 4 “今天的文化问题主要是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 康香阁:您认为当今的文化问题主要是什么? 庞朴:现在要说的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文化讨论,我觉得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关注的是现 代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隔了 20 多年,到今天文化问题有点变化,现在讨论的不是现代化和传统的 问题,而是全球化和本土化问题。这个问题更大,它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 20 多年前。当时只是 个现代化和传统的关系问题,现在变成全球化和本土化的问题了,这就非常明确地说,如果你保不住 自己民族文化的话,你这个民族就会被全球化化掉。因为经济上的全球化和科技上的全球化是不可抗 拒的,谁要是去抗拒经济上的全球化和科技上的全球化,那就是逆历史潮流而动。 现在能够做的或需要做的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全球化问题,一定要看准在文化和全球化的关系上面, 我们应该怎么做。我的想法是:文化全球化是一种趋势,是一种强势文化要吞并弱势文化的过程。这 时候,弱势的文化,弱势的群体,弱势的民族,如果不能保住自己的文化,不能保住本土文化的话, 那么你这个民族慢慢就会消亡,慢慢就会被吞掉了。如果做得好,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又吸收了 全球化的优良东西,这样就成功了。 “保住我们的文化,守住我们的传统,我是这样的保守” 康香阁:那么您认为该用什么办法守住我们的文化呢? 庞朴:如何守住我们的文化,最成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脑。电脑作为一个文化现象,它是一 种工具。西方人发明了这种工具,本来以为中国人是很害怕这种工具的。因为西方是 26 个字母,这 26 个字母千变万化什么都有了。而中国的汉字,是一个一个的方块字,有好几万汉字,你中国人怎么 办?中国人居然找到了一种解决汉字输入的最好方式。我们出现了中国的计算机平台,中国的字库, 中国的输入法,最后完全可以接纳电脑这个全球化中的好东西,而且成就完全不比你英文或别的语种 差。我看过一个电视节目,看到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把他们的文字输入到电脑里了。这就是说,在全 球化面前一定要有一个保住本民族文化的思想,而且有相应的做法。那么,怎样保住本民族文化,你 不能用落后的方法,不能用原教旨主义那样的方法去保住自己民族的文化,那样非常糟糕。至于怎样 去保护,我觉得最好的例子就是电脑。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我是文化保守主义者,保住我们的文化, 守住我们的传统,我是这样的保守。你可千万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丢掉了整个民族就没有了。当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她是一个专门的、特殊的、原创性的文化,不是轻易就可以丢掉的。但我们不能 白吃饭,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要认识到在全球化的条件下,文化的地位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这是 我最近想得比较多的一件事情。(庞朴/邯郸学院院报主编) 全球化之后我们的行为模式:半径不一样了 (2007-8-10 17:02:51) 14 人次浏览 袁 岳 全球化之后我们的行为模式应该有些怎么样的变化:第一,梦想的半径不一样了,过去我们的梦 想是仅在中国做梦,现在要做到国境以外去;第二,折腾的半径不一样了,你以前只是在祖国折腾, 现在你要知道,有本事要就要折腾到外面去;第三争取资源的方式因为有了更多的对象,也要学习外 国人在争取资源的时候的方式。 全球化对于我们的同学意味着什么:第一,欧美化。你会发现我们的知识到我们的生活方式都高 5 度受到了欧美方式的影响,我们看到的外版书大部分都是来自欧美的。但是第二,文化弥散。在这个 全球化的游戏中间中国人也得到了很多的好处,在全球学外语的增长率中文是最高的,我每次去美国 的时候发现很多原先洗盘子的中国朋友都去当中文老师了,它表明语言和文化的影响的上升。过去很 多老外对中国人的喝酒方式看不惯,现在当我们把干红葡萄酒和威士忌喝到全球名列前茅,老外说中 国人的喝酒方式在领导世界了。中国人民勤劳,爱干活,骨子里就是爱干活,这都在给全世界产生压 力,因为投资者喜欢这样勤劳的员工。第三,产业重新分工。在全球化分工中,中间新兴经济体的受 益程度最高,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四个国家被叫做 BRIC 金砖四国,他们从研发、资源、 制造与消费多个方面表现出吸引力与活力。第四,跨国界的工作机会。印度和我们国家相比较,他们 的产业资源和我们是高度互补的,未来世界最好的车可能是印度人做里面的核中国人做外面的壳,但 我们身边的大部分的白领走出中国国门,就不知道东南西北了,他们不了解那个经济体,也不会懂印 度英语。 所以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要怎么做:首先树立非中国中心,我们今天生活在以中国 为中心的角度,你会发现很多事情是这样的,但是你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很多事情不是这样的。很多 同学如果你去留学,你会发现美国菜不好吃,但是你弄中国菜美国房东不同意,他觉得味道太浓,不 卫生。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自我强化的偏见,就是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后,我们就会 强迫自己知道更多关于这方面的东西,而且你以为就这个最重要。我们在上大学时,学某专业,对某 个领域感兴趣,然后你就会不断积累这个东西,你以为世界的构成就是以这个东西为中心的。在哈佛 里学习到,社会上的东西和知识里的东西,其实没有简单的对或不对,关键是人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 的主张,一个好的社会就是允许不同的主张都可以说出来。在今天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挑战自己的 习惯,你甚至可以尝试着朝着自己相反的方向去做做。我们今天可以试着像莫桑比克人一样活一活, 试着像印度尼西亚人那样想一想问题。 第二,世界需要知道中国。很多老外现在对于中国发生浓厚兴趣:中国怎么能经济发展那么快? 这个社会真相是什么?中国除了古老还有什么?很多人会请教你原因。你会发现自己想不出怎么回答, 人家说你大学生怎么会不知道呢,你这才发现自己没脑子。我们要知道今天很多美国人还以为中国还 在搞文革,还以为毛泽东是我们现在的国家主席。所以我们要发展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发展自己 的社会观察、分析与比较总结能力。我鼓励我们的大学生去写博客,你活一年活 365 天,到头来你会 发现自己是一团糨糊的,当你写博客时你会回想自己一天发生什么事,经常写博客会比那些经常不反 思的人稍微更有发言权些。 第三,形势需要我们走出去的。我们无论从经济安全的角度,还是增加经济利益的角度,我们必 须要走出去。在上行高端的市场获得技术资源,在平行与低端市场获得利润。但这需要我们有更多的 全球化人才,从消费需求、所在国的政治机制、工会模式等等均有相当的了解,否则就会吃很大的亏。 第四,改善我们的文化体验。我们过去的文化体验太单一了。我们周围有没有对黑人有种族歧视 的?我们的男同学有没有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黑人的,女生有没有愿意嫁给黑人的?自从我有了黑 人同学后,我开始慢慢喜欢黑人。但是,我们远远看的和我们有个人体验的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有跨 文化工作的经验,我们会发现黑人能做的事情,我们很多中国人干不了。如果你的组织里有我们要在 工作中有新的认识,并且找到相互适应的方法,这种适应你是不在一起生活和工作不太可能找到的。 如果今天就让你做点什么,你可以马上做点什么?你要养成新的距离感,对于到另外一个城市或者 国家工作习以为常,在较远的地方获得资源,敏感那个地方的文化,这可以让你比较有开放的态度去 对待远乡的人和事;不要怕单词少与语法错误,大胆地学习与使用外语,其中找人常练最为重要;你 6 可以选择某一个外国的某一个主题,搜集各个方面的信息,你可能半年就熟悉了一个国家,了解它的 非常多的情况,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专家,然后你本科就至少可以熟悉几个国家;争取到大大小小尤其 是小的跨国公司工作,小的跨国公司与老外工作可能更容易了解老外的性情,当然能争取到大的跨国 公司实习也很好;如果可能你可以积极投入到与国际 NGO 合作的公益活动与公益创业中,你会发现 在那里也有很大的天地;你可以做一个双语的 BLOG,发展一些对于国际化也很有兴趣的国内外朋友, 形成自己的圈子;如果你想的话,你还可以做一个大学生的跨国公司研究会,或者跨文化研究会,你 可以请来外国大使或者跨国公司的朋友为你们提供讲座,你们可以动员更多人的力量,增加自己对于 某个领域的国际信息的了解。 北方人 庞朴:谈玄说无 我没有想到今天会有这么多人来听,后边还有很多同学站着,我很过意不去。要是听一会儿觉得 不好的话,大家还是找个地方休息,站在那里我的确心里很不安。 (笑声)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在整个国学里边、在整个人类思想当中是非常小的一个问题,只是两个字: “无”和“玄” 。准确点说,这是两个概念,或者更准确点说,是两个哲学范畴。 7 我为什么要讲这么两个字呢?这成一个什么学问呢?我想,这两个哲学范畴以及其他一切哲学范 畴,都是人类意识形式里边的最抽象的东西。最抽象的东西就没有它自己的现实根据吗?没有它的生 活经验在里边吗?因此我就特别注意研究了一些哲学范畴,其中就有今天咱们要讲的道家的两个范畴 “无”和“玄” 。我在这个问题上还确实有一点点心得,我谈的这两个字跟大家的理解包括字典、字 书的理解都不一样。 “无” ,就是没有。没有了还有什么好谈的呢?(笑声)但是,你仔细去想“没有” ,它有许多种 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本来有,后来没有。本来我有一个手机,今天路上丢了,我现在没有了,这种 “无”是相对“有”而言的。第二种情况是:本来就没有,后来还没有。我这一辈子就没有过手机, 我现在仍然没有,我将来也不会有手机,而且我下定决心不买手机,那么这就是绝对没有。还有一种 介乎相对和绝对两者之间的状态。某些事物,看上去是没有,实际上还是有的,只是你看不见,摸不 着而已。你没有感觉的东西,不等于没有,你感性看不到,你的理性却能够发现,这是第三种“无” 。 所以,一共有三种“无” 。这三个“无”在中国文字里恰好有三个字来代表。 第一种“无”是相对的“无” ,在中国文字里,用“亡”字来表达。本来有,现在没有了;或现 在没有,将来会有的。它是一种相对性的,这个“无”依赖于“有”而发生。 “逃亡”的“亡”以前很多时候是念“无”的。 “先有而后无” ,这是一种最普通的“无”的状态, 但过去的字书并没有解释到本质所在的地方。 说文解字说:“亡,逃也” ,逃了,逃跑了。 “从入, 从乚” 。乚字上面加个入字,就是“入于乚” 。本来有个东西,先入于乚了,入于隐蔽状态,就是“无” 了。这个解释,就是汉代人自说自话。我们现在能够读到比汉代人更早的文献,譬如甲骨片。在这许 多甲骨片里,就有“亡”这个字,这个“亡”字绝对不是“入于乚” 。甲骨文的“无”字古人是费了 一番心思的。象形文字,表示太阳,画个圆圈,外面有许多光芒;表示月亮,画个月牙。象形文字中, 画“有”的东西非常容易,画“无”就没办法了。我们的祖先终于找到一个办法,甲骨文中的“有” 字原形是右手,人的右手伸出来就是“有” 。现在把这个“有”字去掉一半,就不是完整的“有”了, 那么就成了甲骨文中的“无” 。这个“无”就是那个“有”的一半。用“有”去掉一半来表示没有, 意思是说本来有了,现在没有了,这就是“无” ,这就是逃亡的“亡” 。这与说文 “入 于乚”没有关系。这比那个“入于乚”更准确地反应这个字的原意和来源。 这个字现在念“亡” ,在古代很多时候念“无” 。唐诗里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 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个“无”字,应该念“m” ,就是表示疑问的。 “画眉 深浅入时无”中的“无”也念“m ”,就等于现在这个口语。和尚念经念“南无阿迷陀佛” , 发音是“na mo e mi tuo fu”, “无”同样念“m ”。所以这个 “亡”字现在已经变得很远了, 现在念“wang ”,本来应该读“m” 。 “有”字缺失就是“无” ,这个思想在西方哲学里大体有类似的说法。古希腊的哲学家 说:“非存在乃是存在之丧失” 。 “非存在”可以翻译成“非有” 。 “非有”是“有”之缺 失,比如“暗”是“光”之缺失, “恶”是“善”之缺失。因此,西方哲学家认为:“非 存在”是不存在的,不存在一个“非存在” 。 “非存在”不可能本身独立存在,它要依靠 于“有” ,依靠于“存在” 。 8 现在我们要谈一桩公案。我们来看郭店竹简老子里五个字。郭店竹简大概的年代是在公元前 400 年300 年之间。我们来讨论一个错误。第一个字是“宝贝”的“贝”字,上面放上一个像“有” 的字;第二字是“与” ;下面这个字又是“宝贝”的“贝”字,上面放上一个代表“无”字的那个头; 下面两个字没什么争议,我们不管它。这是老子里的一句话“得与亡孰病” ,这句话的意思 是:得到了什么东西和亡掉了什么东西,哪一件事情更糟糕?一般人都会以为得到一个东西很高兴, 失掉一个东西很难受。老子反过来问:你仔细考虑,到底是得到东西更糟糕还是失掉东西更糟糕。得 与失孰病?哪一个更不好?现在不去讲思想内容,只讲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这两个字我认为应该把 它们翻译成“有”和“无” , “有与无孰病?”现在的通行本老子 ,在第四十四章则是“得与亡孰 病?”第一个字说成是“得” ,第三个字说成是“亡” ,我们感觉到“得”与“亡”不是一对范畴,不 协调。 “得”和“失”是一对范畴,像患得患失、有得有失。 “得”不会跟“亡“放到一起的。为什么 会这样?原来是汉代人搞错了,汉代人在把这种文字定型为隶书时,就出现了错误。关键是“有”跟 “无”这两个字没搞清楚。第一个字上面是像“有”字的头,下面那个“贝”字代表钱财;第三个字 是“无”字头,下面那个“贝”字也代表钱财,所以这句话应该是“有与无孰病” ,得到一笔钱和失 掉一笔钱哪一个更糟糕?就是塞翁失马的意思。因为对“无”的字形和字义以及它最初产生的状况的 不了解, 老子书上就出了这样的毛病。我们现在从公元前 400 年300 年出土的文献中看到的字的 原型就是这样。 简单总结一下:“有”字劈开一半,就是“亡” ,应该念“无”(m)。现 在广东人完全运用古人的方法,把“有”字去掉点什么东西,就是“冇”了。这个字,广东人念 “mou”,就是“有”字的缺失。 “无”的最简单的形式和意思形式就是有的缺失,是依靠于“有”而 来的。 第二种“无”是最复杂的一个“无”字,就是繁体字的“無”字。在甲骨文里,显然是一个人张 着两支手,手里提着两串东西。这是一个跳舞的“舞” ,舞蹈者手里提着两挂东西,根据文献上说可 能是牛尾巴,也可能是茅草。抓住一些东西在跳舞,这是最早的“无” 。 跳舞的“舞”后来一变为“无”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过去对舞蹈的起源有一种解释:人们 9 劳动疲倦了,然后休息,休息时就跳舞;或者人们高兴了就跳舞,就唱歌,这是鲁迅先生对音乐和舞 蹈起源的一种解释。可是根据人类学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所做的人类学调查来看,事情不是这样的。他 们跳舞的最根本原因,是为了与一个神灵打交道。他们不是高兴了、吃饱喝足了,才去跳舞;恰恰相 反,是没了吃的东西,想出去打猎了,打猎以前,举行的一种仪式。譬如说今天要去猎熊,事前就组 织一个仪式,仪式上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模仿狗熊的各种活动,这就成了狗熊舞。这是为了通过这种形 式与狗熊的神灵打交道,求得狗熊神灵的谅解,祈求帮助。这是人类学家调查出来的舞蹈的最基本的 动因。农业收获或播种的时候也跳舞,他们是为了与农作物的神灵打交道。后来随着生活慢慢的丰裕 和丰富,跳舞内容也会增加,如增加喜庆的内容。神灵是看不见的,看不见就没法表示,象形文字没 办法象看不见的形。他们相信神灵的存在,神灵管理着我们许许多多的事。农作物、打渔、打猎的, 都有自己相关的神灵。可这神灵看不到,只是相信他确实存在。确实存在又看不到,因此就没法表现, 但是还偏要表现它,不然思想就没法交流,没法保存。古人想了一个办法,就用跳舞的动作的图形来 表示跳舞的对象,用有形的舞蹈去表示那个无形的、又确实存在的、要与之打交道的那个神灵。因为 舞蹈是为了与神灵打交道,舞蹈就成了神灵的形象化。所以,这个“舞”字,作为动作,叫做“舞” ; 作为侍奉的那个对象,就是“无” ,就是繁体字的那个“無” ,它是从跳舞的“舞”字演化出来的。 汉代说文在这又犯胡涂了。 说文里“无”字“从大” ,表示“丰也” 。 说文里关于“无” 有三种意思:丰富,快乐,逃亡。实际上,一个字就能说清楚,就是跳舞的那个“無“。为什么会是 “丰也”?“无”是没有,是绝对的少,为什么会是丰富?实际上“无”所侍奉的对象,所代表的神 灵,他是丰富的,所以“无”有“大”的意思。 “无”不是没有, “无”是比“大”还要“大” , “无” 是最大。这种解释在现在许多文字字形里面还保留着。如“芜”字,草字头下面一个“无” ,就是荒 芜。荒芜不是不长草,不是一点草也没有。恰恰相反,荒芜就是有大量的草,比应该有的还多,这就 是荒芜。假如“无”字旁边加个“肉” ,就是“月”旁边加“无”的这么一个字,这不是说骨头没有 肉,事实上是说这块骨头上面有很多肉。广场的“广”字里边加个“无” ,就是房屋,正殿两旁的房 子叫做“两庑” 。两庑不是说两面没房子,是两面的房子数量非常多。你到故宫去看中间的正殿,两 庑的房子比正殿多得多。曲阜孔庙,正殿只有大成殿,两庑则有一百间房。一切表示大的、繁的、多 的东西,往往用“无”来表示。 说文解字不大懂,但还是解释对了,说是“丰也” 。 “丰”就是丰 富。后来清朝人段玉裁做说文解字注 ,就真闹了个笑话了,他批评前人说, “无”就是没有,怎么 是“丰也”?其实是他自己搞不清楚。 跳舞是为了与神灵打交道,与那个“无”打交道。 谁最善于用跳舞跟神灵打交道呢?谁最懂得神灵在哪 儿,神灵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而跳出这样或那 样的舞来表达人类的意思,与神灵来交通呢?这种工 作本来是全民族的事情,氏族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后 来由于生产的发展,出现分工,这种职业渐渐地集中 到一种人身上,这种人就叫做“巫” 。巫是通过跳舞 来与“无”打交道的人。舞、无、巫,三个字是一个 字,一个是跳舞的手段,一个是跳舞的对象,一个是 跳舞者。 “巫”字,是甲骨文里跳舞的那个“舞”字 的简化。把跳舞的形状规范化,或者说幻化。因为跟 10 神灵打交道这个事本来就有点虚幻,巫婆、神汉本来也就是有一点神经兮兮的。 (笑声)造字的人真 聪明,干脆再幻化一下,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还是跳舞的“舞”字。 现在, “跳舞”的“舞”字有三层意思了,一是动作,跳舞;二是代表神灵的“无” ;三是与“无” 打交道的“巫” 。这三个字连到一起,就代表了一个东西,就是似无似有的那个“无” 。看上去没有或 者你看不到的东西,但实际上我相信它有。稍微换一下说法,比如说,天底下有大量的东西是看不见, 摸不着,但实在是有的。这些东西并不比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要少,而是更多,更神圣,更伟 大。如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规律,一年是 365.25 天,这个规律看不见,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观察。又如 地球有一根轴,这根轴指着北极星,成 35 度倾斜,这根轴也是看不见的。像病毒、病菌,也都看不 见,可医生看病必须要相信有,而且他要着手去治这些东西。 所以在中国后来就留下一个习惯。算术的“算” ,这个字在有的时候中间那个“目”写做“巫” 。 医生的“医” ,注意是繁体字的“医” 。现在一改简体字,今天都没法讲了。 (笑声) “医”的下面的那 个“酉” ,很多时候是写成“巫”字的。医生跟巫差不多,算术也是在算看不见的东西。现在的医生 都是科学家,其实医生仍然有巫的性质,特别是心理医生。 (笑声)医生的处方前头都要写一个 Rx, 这就是西方的一个符咒,很多医生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医生就是从巫来的。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就是我们应该把没有的东西看得比有还要有。在佛经里边有 两句话叫“实而不有,虚而不无” 。一个东西是实在的,但是没有,这个“没有”就是看不见的意思, 这就是“实而不有” ;它是虚的,但不是无,这就是第二个“无”字最简单的意思。 我找到一个铜器铭文拓片,里面有三个“无”字, 分别代表三种意思。无有、跳舞和巫,三个“无”字, 都是一个字,就是前面说的三种意思。跳舞的动作, 跳舞的对象,跳舞者,三个字在一个铜器铭文里同时 出现,这是了不起的事。我有这种思想在前,后来就 偶然发现这个铭文,正好有代表这三种意思的三个 “无”字。 第三个“无”就是我们现在简写的那个“无” ,是 “绝对没有” 。本来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还是没有, 绝对没有。 这是一个不必待“有”的“无” 。 墨经说: “无,不必 待有。 ”不必等待有,才是最无的。这个 “无”是 “绝对没有” ,跟任何“有”没有关系。 墨经里开始出现这种思想,这个时 11 间很晚,要到战国末年。要形成一个绝对的没有的观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墨经举“无马”为 例说:本来有马,现在没有了,或者死了、卖了、跑掉了,所以“无马”之无是待“有”之“无” 。 另一种“无”是不必待“有”的,如“无天陷”的“无” 。天是不可能从天上陷落下来的,这是绝对 不可能有的,所以这个“无天陷”的“无” ,就是绝对不可能有的那一种。与“无马”之“无”不一 样, “无马”的“无”应该写成“亡” ,是第一种的“无” 。 绝对没有的思想和观念,在中国是到战国才形成的。到了战国的文献上,我们才看到一种绝对没 有的观念。这种观念以前是没有的,如果有的话,我们能找到相应的符号。以前只有两个符号,就是 我们前面所说的第一种相对于“有”的“无”和第二种虽然超越了“有” ,但还离不开“有”的“无” 。 怎么来表示“不必待有”的“无”呢?说文里有一个字,就是现在这个简 体的“无”字。 说文称:“奇字,无也” 。为什么是很奇怪的一个“无”呢? “通于元者,虚无道也。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这就是说文的解释。什 么叫“通于元者”?如果把“元”字的一笔往上一捅,就出来“无”字了。 “元”就是开始, “通元” 则是开始以前,那就到了一个“无”的境界了。那是一个“绝对没有”的地方,就是虚无,是“道” , 是“形而上”的地方。所以说这个奇字“无”字,是“通于元者,虚无道也” 。把“元”字往上捅一 下,就出来“无”字,这个“无”就代表着一种“道” ,形而上的本体,比开始还要开始,比没有还 要没有。 可是那个王育先生又说了:“天屈西北为无。 ”为什么屈西北为“无”呢?这是中国古代天文学 的一个观念。古代天文学简单地认为太阳是从东南角升起来的,然后运行到西北坠落下去,没了。第 二天升起的是另外一个太阳,它重复着前面的运行轨迹。所以,西北角有一个大洞,是个黑洞。黑洞 质量绝对大,无限大,任何东西都可以吸到里面去。黑洞思想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已经有了。 (笑声) 当然,没那么科学。西北有一个大洞,天就缺了一块,女娲补天的故事就是这样来的。天缺西北角一 块,就是“无” ,那是一个无底洞。为什么缺的是西北呢?这个字怎么看出西北来的呢?这涉及到古 代中国地图的一个方位问题。中国地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是一个人面南坐在那里看地图的方位, 跟现在西方传来的地图的方向完全是相反的。 “天”字的右下角,也就是西北角屈起来,就是“无” 了。天缺西北角,西北角上是一个洞,那个地方就是“无” 。这就是汉代人对“无”这个奇字的解释。 12 这个“无”字是由两方面构成,一是“通元” ,二是“天”字缺西北角。两种意思构成一个字, 这真够复杂。实际上恐怕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没这么复杂。最早大概是有一个观念,就是想要表示这 个绝对的“无” 。表示绝对的“无”更是困难,如果造字的人要是真的想到了“天”和“元”还真是 不错的想法,因为“天”和“元”都是最接近开始的。 第三个“无”实际上相当数学里的零符号。零符号也是费了一番苦心的。要表示没有,不能不画 出一个有的圈子或框框,这本身就是个悖论。什么都没有的地方,外面却有个框。如果把这个框拿掉, 这个“没有”就没有了。零符号的发明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过去中国数学是用空一格来代替零符 号的。后来,印度人最早发明了零符号,大概是在九世纪。传到中国时已经很晚,已经是十二世纪了。 关于“无”我们就讲这些,下面我们讲“玄” 。 “玄”比“无”还要难说, “无”可以跟“有”对, “玄”跟什么对呢?说文上说:“玄,幽 远也,黑而有赤色者。 ”春秋或西周时“玄”的字形,像一串香肠, (笑声)或像一个葫芦啊。甲骨文 里的“玄”字,好像是一把改锥。因此,解释字的人就说:“玄” ,就是“镟” ,图形我们可以理解为 拿一个改锥去镟东西。竹简上的“玄”不像镟东西,而像是天上掉下来两个包子之类的东西。 (笑声) 这个字跟“镟”就没关系。谁解释成“镟”呢?大学者郭沫若 先生说应该是“镟” ,是钻木取火的动作。现在“镟”字被简 化为“旋”了, “旋”字是“方”字旁, “方”字旁的字都跟旗 杆有关,像旗、旄、旌,所以旋转的“旋”实际上就围绕着旗 杆在转圈, “旋”跟“镟”没有多少关系。 “玄”有三层意思:其一,黑色,黑里透红就是玄色;其 二,遥远;其三,高深莫测,奥妙。引申出来, “玄”有时代 表宇宙本体。在中国文字里,玄有这么多的意思。这么多的意 思,怎么用改锥来解释清楚呢?改锥跟黑有 什么关系呢?改锥跟宇宙本体有什么关系呢? 郭沫若先生解释说:“玄”应该是改锥,后 来解释为“人旋转” ,人一旋转,头就发晕, 眼就发黑,因此“玄”有黑的意思。 (笑声) 这不是开玩笑,这是一种很艰苦的求解方式, 也是很浪漫的一种解释法。 对于“玄”字,我找到一种解法,现在 公诸于众,看看是否能说清楚。解释“玄”字,我们要找出它既是玄远的,又代表 黑颜色的,又代表天道的,代表本体的,看上述三层意思能不能在一个“玄”字里 面包含。 1955 年在湖北和四川交界长江边上的屈家岭修水库, 挖掘出一座古代的房子,房子里有很多纺锤。纺锤就是一 块石头或者泥巴做的一个圆圆的东西,中间有一个眼儿而 已。出土的纺锤上面都有花纹,而且是红颜色的。我现在 收集到的有 18 种之多,从中找出 6 个更典型的图案,将 13 它们简化一下,看起来像是一种水的旋涡!旋涡要表现,就是用花纹,这种花纹就给人一种旋涡的感 觉。假设纺锤中间支上一根棍儿,让它转起来,它的花纹自然形成一根渐进形的旋涡。 古人为何突发奇想,要搞这个旋涡干什么呢?我设想: 这是古人对水的一种崇拜。他们认为是水带来了一切,生 命的源泉,生活的需要,最后乃至于死亡以后的归宿,都 跟水有关系。崇拜水怎么表示?先民们所做的就是画水的 旋涡。他们认为水的旋涡足以表示水的奥妙、神奇、深不 可测。画出图案后,抹上红色,表示浓重和神圣,用红色 的水纹表示先民对水的崇拜。因为万物都是从这个旋涡里 出来的,万物最后又归集到这个旋涡里去。我们看旋涡可 以产生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