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 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 形象。 3夸张: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 达效果) 。 5对偶: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 .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1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2 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 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 7设问: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 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9引用: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 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 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 )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 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13.呼告 写文章时,对著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它) 说起话来,这种修辞手法叫做 呼告。 运用呼告,能增加抒情效果,加强感染力。 14.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 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1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比喻成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表 达了作者 _之情. 2 比拟(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 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 _,表达了作者_之情. 3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_,表达了作者_之情. 语调铿锵,句 式整齐,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4 设问:概括该修辞手法表现(引出)的内容+引起思考和注意,兴趣(格式:设问手法引出/强调 _,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 5 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 激发读者思考. 2 6 夸张: 强调/突出_,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表达效果突出 . 7 反复: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 句子描绘的内容), 强 烈地表达_(句子 表达的情感) 8 对比: 与 对比,强调了 突出了 9 通感: 是 觉。 是 觉 两种感觉相通,生动形象写出了 。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 这一修辞手法的?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步骤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 (步骤三) 例: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步骤二) , 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步骤三)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步骤三)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 春杜 牧)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 )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 ) 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壁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 13、 “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主人下马客在船” 1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 15、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 梅尧臣陶者 )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17、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1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 19、 “终岁不闻丝竹声” 、 “ 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 ) 、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 2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刘禹锡) 21、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 (2008 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 分)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3 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 分) (2006 年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 分)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问题:两首诗在表达技巧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13 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 ,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 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阅读宋朝杨万里小池一诗后回答 47 小题: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这首诗写了 、树阴、 、 四种景物,并用 、爱、 、 四个动 词,把四种景物刻划得生动形象,充分赞美了 的美丽景色。 5、一二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6、 “尖尖角”三个字用得很新鲜,形象传神地绘出了 的形态,增添了这幅图画的生机。 7、 “小荷”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现多用来指什么? 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 810 小题: 越调天净沙 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8、这首曲子以 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黄沙、 、 ,构成了一幅 特有的景色。 9、全曲没有一个词是 词,但却 。 10、写“新雁” ,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 ,有何用意? 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 1113 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 ,构成一组优 美的画面,把 和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情怀, 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12、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 词。 13、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22 题。 未展芭蕉 (唐)钱珝 4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 2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3 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 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 不尽,许多愁。 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变做:纵使。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 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3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鹧鸪天 预报 金王 寂 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 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 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 (1) “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4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趱:赶快。 苫:用草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 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周德清(12771365) ,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 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 “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政:通“正”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减字木兰花 向子湮 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 (1) “斜红叠翠”一句, “红” “翠”和“斜” “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 分) 5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罢灯船端阳不 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6 年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2005 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