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挺曹第一人_第1页
书画挺曹第一人_第2页
书画挺曹第一人_第3页
书画挺曹第一人_第4页
书画挺曹第一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志刚:“书画挺曹”第一人 据大河报报道:最新一期中国美术刊物上发表的一篇“西高穴体”汉晋刻 石书迹胪析,再次令曹操墓真伪的话题引起关注。 与以往从考古论证角度激辩不同,这篇占据了 5 页篇幅、图文并茂的文字,从书法艺 术风格角度,从美术史论角度,对曹操高陵石碑、鲁潜墓志等数种相关刻石书迹进行全面 解析,把书体放在特定历史时空中考究,证实曹操高陵的年代关系。 文章的作者是现供职于河南省书画院的专业书法家、美术史论家郑志刚先生。 发布在国家权威学术刊物上,本身就是对这篇文字学术价值的肯定。这份肯定对郑志 刚来说,并不意外。他对曹操高陵墓碑刻文字的系统研究,从三年前就开始了。 【论文出炉】 曹操墓碑刻文字的美学发现 2009 年 12 月 27 日,河南省文物局通过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了安阳西高穴大墓即为 曹操高陵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自这一天起,围绕这一话题的口水战就一直没有消歇过。而 从大河报头版刊发的出土碑刻照片上,郑志刚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判断:“我感觉碑刻的 文字明显是那个年代的风格,不假。” 郑志刚曾在首都师范大学师从学界泰斗欧阳中石先生深造,研究方向便是碑帖学。之 后,他便从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从书画艺术视角,对西高穴大墓所出石刻书画遗迹,进 行了密切关注。他深入发掘现场,零距离观摩碑刻、拓片,返回郑州之后,又对相关资料 展开搜寻,很快撰写了学术论文曹操高陵出土书画遗迹初论,刊发于专业期刊书画 世界(2010 年 3 月号,总第 138 期)头条位置。这篇文字也成为国内首篇从书画艺术视角 观照曹墓的文章,发全国先声。 随着探访半径的扩大与研究的深入,“西高穴体”汉晋刻石书迹胪析、曹操高 陵出土书画遗迹初论、“鲁潜墓志”略说、私印“曹休”浅议等相关学术论文 一篇篇抛出。研究专著曹操高陵新出土石刻选也随之面世。 从艺术风格方向研究曹操高陵墓,郑志刚是国内第一人。“其实碑刻文字一直是美术 业界关注的一个重要板块,有巨大的研究价值与美学价值,只不过对曹操墓的关注沦陷于 真伪之争的口水战,人们反而对它的书画艺术价值忽略了。”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此风格 独具、资料丰实的书画遗存,如果被冷落、漠视于单方面的考古论争之外,对其艺术价值 而言,将是巨大的浪费。 【业界评价】 “立论客观,论述严谨,观点立得住” 郑志刚关于曹操高陵的研究论文及专著发表之后,随即引来美术业界与考古界的反响 不断。除了可以预料的对其“河南人为河南辩”的质疑之外,更多的是对论文学术价值的 热情肯定。 书画世界是首发郑志刚关于曹操高陵学术论文曹操高陵出土书画遗迹初论的 专业刊物,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秦金根表示,当时曹操墓的话题热度正高,而郑志刚从书 法和绘画艺术的角度解读曹操墓出土的刻铭石牌和画像石,这令他们非常有兴趣。“一是 此墓中的刻铭石牌和画像石当时从未见,二是这个研究从艺术侧面呼应了对曹操墓的考证, 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参考了大量美术、书法史论资料之后,郑志刚大胆提出了对曹操 高陵出土及相关书法遗存的风格命名西高穴体。“这种徘徊于后汉末至元魏前、楷意攒动 的隶书,质朴方劲、奇正相生,与书法史上该时期内一系列名迹一道,形成了一抹耀目的 风景。” 他把自己的研究形成文字,并投往素以专业性著称的国家级学术刊物中国美术, 很快接到该刊物主编杨会来的电话,杨会来告诉他,文章已经编委会论证,认为此文“立 论客观,论述严谨,观点立得住”,并当即予以采用。 记者电话连线了著名美术专家兼考古专家,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艺术考古研究所 所长、博导周晓陆教授,周教授在电话中对郑志刚的研究论文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三 国时期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并不多,尤其当时北方曹魏的力量更强,作为帝王陵寝的曹操墓, 其碑刻书法有极大的考古研究价值、艺术研究价值与美学价值。郑志刚是较早接触并进入 这一领域的专业研究者,他本人也具备相当的专业素养。此外,三国时期的书法在美术史 上有特殊的研究价值,郑志刚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并且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愿景】 用创作来传承碑刻遗存 在学术研究中及当代美术创作中,碑刻书画遗存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非常值得珍 视的第一手珍贵资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让世人把对曹操墓的关注,从真伪之争 的狭隘局限中跳出来,从更宽博的角度借鉴、研究,去发现它们巨大的艺术价值,也使之 更立体、更丰满,这是曹操墓研究学者都应当去考虑、去关注的。”郑志刚如是说。“跳 出狭隘的地域局限性,还曹操墓本真,就像在今天的研究中应当还曹操这个历史人物本真 面目一样。” 三国时代的书法艺术,是汉魏风骨最直观的展现。作为书法创作者的郑志刚,除了学 术研究之外,用通临、节临、集联、意写等艺术形式,对曹墓出土石牌、画像石、鲁潜墓 志等书画遗迹进行借鉴性创作。 “汉字艺术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载体,书法、绘画、印章,是中国艺术最典型的三个艺 术形式,其中书法尤为抽象,而且数千年贯穿下来,我们今天的创作者拿来借鉴,引入自 己的艺术创作中,应当视为一个使之传承发展的路径。曹操墓的文字又是比较新的资料, 其中的书法之美、文字架构等等,都是可以借鉴的。”周晓陆对郑志刚的借鉴性创作给予 积极评价。 【反响】 郑志刚提出的“西高穴体”要走红 大河收藏11 月 27 日 B10 版以汉魏风骨,存诸文字为题,刊发了河南省学者、 书法家郑志刚首从书画艺术视角证实曹操高陵真实性的稿件,稿件见报之后立刻引发巨大 反响。 供职于河南省书画院的青年学者郑志刚,自曹操高陵发掘以来便始终关注此话题,并 从自己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专业学术论文,并有专著出版。 不同于以往关于曹操墓论争的考古学视角,郑志刚从书画艺术角度解析了曹操高陵出 土石牌上的文字,并大胆提出了“西高穴体”的学术概念。 稿件见报当天,即在网络媒体上掀起转发狂潮。记者登录网络发现,中国日报网、新 华网、人民网、中国网、腾讯网、凤凰网、新浪网收藏频道、中国文物网、中国经济网、 博宝论坛、华商论坛、搜狐网、扬子晚报网、中国江苏网、河北新闻网近百家网络媒 体全文转发这篇稿件。 著名美术专家兼考古专家,南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博导周晓陆教授看了本报的报道, 对郑志刚的研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他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郑志刚关于曹操高陵 墓碑刻文字的研究还有可深入的空间,“西高穴体”的提法是可以成立的,曹魏时的文字 留传不多,可以与同时期的文字再做比较研究,这是平面上的。此外,垂直层面上,可再 与汉代、北朝、隋朝的文字作对比研究,使研究更为立体深入。 周教授在电话中明确表示,高陵墓石牌的“文字没有问题,也支持了这个墓的真实性” 。他说,此前考古角度的激辩与质疑声音,并不令人意外,中国古代的墓十墓九空,河南 更是如此,洛阳到郑州邙山一线,情形惨烈。郑志刚在下一步研究中有一个问题要搞清, 就是这些文字是出自同一个作者,还是由多个作者执笔?个别字的识读也需要进一步讨论, 但这些都不影响总体,他的研究整体是没问题的。 作为美术与考古的跨界学者,周教授表示,在国际上,考古和艺术史是分不开的,而 中国的考古研究常从政治制度、社会体制的角度来进行,而常常忽略考古发现的艺术价值, 郑志刚正是对曹操高陵墓在艺术方向上进行关注,在第一时间深入发掘现场,并从美术史、 从艺术研究视角迅速作出反应,这是他的突出之处。希望再有出土遗存,学界也能够像他 这样从艺术视角、从艺术价值方面及时予以披露,并深入进去。 荣宝斋出版社编辑、书法硕士王祥北,从北京打来电话表示,他刚刚在搜狐网上看到 转发的大河收藏报道,认为“稿件写得很到位、很专业”。郑志刚的研究从书法角度 入手,并为曹操高陵出土石牌文字及其书法风格命名“西高穴体”,这一提法还是国内首 次。他说,汉末、曹魏时通行八分隶书,而从三国到两晋,再到南北朝,这一时期有一种 墓志书体很独特,在书法研究中以前笼统将之称作楷书或者隶书,实际上这种文字非隶非 楷,是隶书到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一直没有得到明确定位。郑志刚的命名让人耳目一新。 “很多人是考古专业研究,但不是书法家,不了解书体,郑志刚做的是跨界研究,他关注 的角度很新颖。”王祥北特别感谢大河报所作的报道,“把书法家的研究呈现给大家, 引起世人关注,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郑州大学美术学院书记、郑州大学书法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周林坡,第一时间看到 大河报对郑志刚研究高陵石牌书法成果的报道,就打来电话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 关于曹操墓真实性的论证闹得沸沸扬扬,反而让大家忽略了艺术史的考证,不能不说是极 大的缺憾。“从东汉末年至三国这百年间,可供考证的文字艺术并不多见,志刚先生慧眼 识机,把高陵出土文字从书法艺术角度置于大量汉碑和晋与南北朝碑帖相间的艺术长河中 去研究,不仅旁证了高陵的真实性,更是对三国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研究的空白填补,其意 义非同寻常,是历史性的”。他说,郑志刚的系列研究成果的面世,可能引发更多的美术 理论家去关注曹操高陵和魏蜀吴书法,这种引领在艺术史研究中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焦作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焦金雷对记者表示,他是大河收藏的热心读者,一直 关注大河报的报道,而这篇关于曹操高陵的报道非常抓眼球,报道“有血有肉,内容丰富, 写得很有说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