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云城区中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动调查报告_第1页
云浮市云城区中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动调查报告_第2页
云浮市云城区中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动调查报告_第3页
云浮市云城区中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动调查报告_第4页
云浮市云城区中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动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浮市云城区中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动调查报告 欧阳绮雯 蒋莉 张云东 前言: 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呵护养育了我们?是谁引领我们从蒙昧无知走向文明智慧,进入 了知识的殿堂?是谁给予我们和平安全的生活,让我们得以自由自在的学习工作?是谁带 给我们鸟语花香、碧水青山的世界?回头望望:衣食无忧的背后是父母挥汗如雨的劳 作;每一分成绩的取得是台上老师呕心沥血的教诲;每一秒要立生活的幕后是无数社会工 作者丝毫不懈的严谨;每一丝清新空气的里头是大自然默默无私的奉献让我们俯首感 谢,感谢父母、老师、社会、大自然,感谢每一位关心、善待过我们的人,每一种帮助, 益于过我们的事物!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 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这意味着要永远记住 那些人和事,承担一份歉疚,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但是在当今社会,却有许多人忘 记了那些帮助过、照亮过、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感恩之心严重缺失 对此,我们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党支部就组织了 05、06 级的部分同学在今年暑期 到云浮市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感恩教育献真情,法律实践传文明。尤其是 在云浮市云城区石硫一中中学生进行的感恩教育,引起社会较大的反响,获得良好的效果。 如何进行感恩教育: 我们这次开展的感恩教育是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中学生认识、感受、体验 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 爱同伴、爱身边人,进而推恩及恩,发展成爱自然、爱祖国等,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 度,一种品德。而在课堂的感恩教学的上,我采取了生动活泼的形式诗歌朗诵、分享亲 身故事、学唱和学习感恩手语、卡片传情等,力求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悟本次感恩 教育的目的。 感恩教育的目的: 而我们本次感恩教育的目的和宗旨是: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和珍惜,懂得心存 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 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感 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感恩教育调查: 为更清楚了解中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在生活中感恩的实践的情况,我们对云浮市云城区的 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相关调查问卷和调查结果见附录一和附录二) 问卷主要从五部分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调查: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个人的感 恩意识。并在最后一题安排为开放性的题目,让他们自由发挥,对学校或者家长应该如何 有效开展感恩教育提出建议。 第一部分:感恩家庭篇。(第 1 题第 8 题) 感恩,是结草衔环,是羊跪乳、鸦反哺,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 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每个人用一生去珍视的道德行为。学会感恩,应该是学会做人的 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感恩,你第一个会想到谁?”据调查显示,80%的学生想到的会是 自己伟大的父母亲。70%的城镇的学生会记得父母亲的生日,但只有 53%的农村学生记得父 母的生日,究其原因是,父母亲不是太讲究这生日,很多都是比较少向自己孩子提及自己 的生日,而且,他们都忙于农活,没太多的时间、物质和金钱来庆祝生日。但值得欣慰的 事情是,同学们都会在父母生日时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生日祝福,另外,他们也基本了解父 母的兴趣爱好。基于同学们都是中学生,认知感知能力都比较强,大部分同学都体会到父 母工作的辛苦和压力,50%的城镇学生会帮忙家长做家务,60%的农村学生更是主动帮忙父 母做家务。 可见,穷人的孩子果真是早当家的。而更值得欣慰的是事情是,95%以上的学生,无论是城 镇还是农村,都懂得要在长大后,好好回报辛劳的父母。而在家庭教育方面,一半左右的 家庭会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可见,家庭的感恩教育还有待加强。假期在家,53%的学生忙 于同学聚会和自我娱乐外,而陪父母逛街和聊天的同学并没有太多,47%都只是偶尔这样做。 此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家长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 虽然大部分同学们都能体谅父母亲的奔波忙碌,但能主动表达的感恩之情的同学却又并不 太多,有的甚至经常与父母吵架。 而我们这次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后,将会很大程度上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和让他们行动 起来。在我们的感恩故事分享环节中,有的同学提及自己辛劳的父母亲为自己所付出的故 事,都已热泪盈眶,可见,每一位纯真的少年心中都珍藏着父母对自己那一份无私的爱。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卡片传情中,有同学写到: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 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个人最应感恩,它就是“妈妈” 。有同学写到:妈妈 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妈妈的腰 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是的,面对妈 妈深沉的感情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应该学会感激,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 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妈妈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 细细品味,妈妈的爱是感人肺腑的。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 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那 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第二部分:感恩学校篇(第 9 题第 12 题) 在学校里,面对老师的辛勤劳动,学生们是否学会了感恩?老师不管有多累,只要看 到学生哪怕只有一点进步,老师都会忘记自己的劳累,为学生感到高兴、为学生的成功庆 贺。当老师看到学生学习上出现了滑坡,学习习惯散漫的时候,对学生提出了警醒或批评, 学生能否体察老师们的关怀之情,对他们感恩呢?有一位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 需要太多的荣誉和赞美,我们只喜欢“老师”这两个字。这种朴质的语言无疑是老师们共 同的心声。在路上见到老师时,主动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更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调 查显示,有 94.32%的学生都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其中 65.71%的女生是不管老师认不认识 她都主动向老师问好,但男生中,只有 45.07能做到这点,其余更多的是只与相熟的老 师打招呼。 除了在日常中主动与老师打招呼外,在教师节到来时向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也是很基 本的礼貌,教师节的设立正是学生们对老师表示感谢的好机会,经调查,只有 48.98的 学生能在教师节或其他节日到来时向老师表示祝福,更有 7.1的学生从来没有在节目上 送上祝福。. 但其实他们并不是认为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责任,没有必要感谢的,他们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经调查,有 58.15的学生的心里是非常感谢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的,他们都知道老师从 早到晚,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他们身上,无非是让他们能够成人、成才,能够自立于社 会,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但他们为什么将感谢之情放在心里,这还涉及到学生们还 是缺乏一种与老师交流的积极性以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上,教师与学生关系上融洽、 和谐的程度。 第三部分:感恩社会篇(第 13 题第 16 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而 和谐社会必定是社会成员和睦相处的社会,必然要求创造一个团结友爱、和衷共济、和谐 相处的人际关系环境。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个体公民,必须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保有一 颗感恩、无私和诚实的心,致力于在人与人之间建立和睦友好和互相信任的关系。爱心可 以不需要回报,但它至少需要回应。所以,在自己接受帮助的时候,请真诚地对施助者说 声“谢谢” ,并且让这种友善的行动在自己身上得到传承,只有这样,施受关系才会更加和 谐,慈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一句“谢谢” ,说起来简单,但却包含对他人帮助的感谢,调 查表明,超过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会对帮助过他们的人说“谢谢” ,当中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 感恩社会更加体现在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照和对社会大众无私的奉献,也许是一声 问候,也许是一个微笑,也许是一双援手,社会上也经常举办一些公益活动,给大众一个 感恩的机会,服务他人的平台。我们调查发现,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是经常或曾经参 加过社会公益活动的,虽然还有 30的学生从来没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但他们中有三分之 二的学生是想参加的,只是没有机会。对于他们为什么没有机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则需进 一步调查,我们估计是时间冲突或是他们没有得知相关报名信息等等阻碍了他们参加。 第四部分:感恩环境篇(第 17 题第 24 题) 大自然赋予了人类生命。它赐予人类水、阳光、土地、植物,使人可以生存在浩瀚的 天地间。若是没有水,人类将会受到渴死的威胁;若是没有阳光,植物将无法生长,人也 无法生存。大自然给了人太多的恩赐。但拥有了大自然恩赐的人们是否时刻对环境心存感 恩之心呢?云硫一中的同学们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有 57%的同学关心地球的环境并 常主动参与保护活动, 有 41%的同学关心环境,只是不会主动参与保护活动。其实,我们对环境的保护工作 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少用一次性饭盒和碗,用完电池拿去回收,买东西时自备好布袋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同学知道泡沫、塑料和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但他们却不能做到言行一致, 少用塑料袋或一次性饭盒和碗。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同学们也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 性,有意识地用一些非一次性物品。 针对这些情况,除了学校要采取教育的方法外,社会也应该大力宣传。根据调查情况 可知,同学们获取环境保护的信息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杂志, 所以社会应在这几个渠道向学生灌输环境保护的意识与措施。毛主席说过“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 ,当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加入环保的队列,都开始注意那些细微却影响着 我们环境的一举一动,我们的地球才能更健康。 第五部分:感恩意识篇(第 25 题第 30 题) 山感恩大地,方成其高峻;海感恩溪流,方成其博大;天感恩飞鸟,方成其壮阔。只 有胸中常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会不断地涌动着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美好的 处世品格,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中便有了一处处动人的风景。用一颗感恩的心感受生活赐予 我们的美好,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帮助过我们的每一个人,最终生活也会被我们感动,周 围的人也会被我们感动。对生活的满足程度也能一定程度地反映一个人的感恩之情,当学 生们被问到对生活是否感到满足时,有一半以上学生表示满足,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生活 很糟糕(数据如图显示) ,这正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是心存感激的。 如果你是一个苦恼的人,你应该学会感恩,因为感恩是驱除你的苦恼的一剂良方妙药; 如果你是一个对生活心灰意冷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的时候就是你的身心得到温 暖的时候;如果你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你的心情渐渐舒 畅,渐渐平和;如果你是一个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你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使 你逐步释放重负、放松身心;如果你是一个只顾索取的人,你更应学会感恩,因为感恩会 使你变得会适当地给予;如果你是一个快乐的人,你也应学会感恩,这样,你的快乐就会 取之不尽感恩如此重要,那么学生们觉得他们自己的感恩意识如何呢?据调查显示, 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的感恩意识较强,这就解释了同学对现时的生活都感到满足,因为感 恩之心指导他们去发现身边的美。 但是,我们也须关注那些小部分同学对生活的不满。造成如此状况,个人认为经济条 件等因素使之然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对他人的要求过多却从未想到付出,也就是感 恩的意识不强。造成这样,从数据上看可以归结于家庭教育对感恩教育的缺位以及社会制 度和社会风气对感恩意识的忽略。不过,我们相信,随着社会对感恩意识的关注,学校和 家庭也将更将注重感恩教育。 总结与建议: 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可以让 自己活的更加美丽,更加充实。而感恩是需要学习,需要培育的。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 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 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培 育感恩情结,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感恩阳光、感恩自然、感 恩一切给予微笑和爱的人。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节,这世界就会 变得更加美丽。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 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 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 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我们就从三个层面建议感恩教育的实施。 1.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 要让学生了解“恩” ,体会“恩” ,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 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 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 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 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 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 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 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 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 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 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 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 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 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 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 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 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 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 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 、 “为老师敬一杯茶” 、 “为 长者让座” 、 “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 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总结: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通过感恩教育的一点一滴的实践,让每一个人都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可以让自己 活的更加美丽,更加充实。而感恩是需要学习,需要培育的。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 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 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培育感 恩情结,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所以我们应从小培养孩子感恩阳光、感恩自然、感恩一 切给予微笑和爱的人。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节,这世界就会变得 更加美丽。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附录一: 云浮市云城区中学生感恩意识与感恩行动调查问卷 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每一个幸福的人都会有一颗感 恩的心。朋友,你有吗?以下是我们设计的调查问卷,希望你能认真填写,也希望你能有 所启迪。谢谢! 请您在下面每道题的最佳选项上划“” 性别:男( ) 女( ) 1.你记得你父母的生日吗? A.只记得母亲的 B. 只记得父亲的 C. 都记得 D. 都不记得 2.你在你父母生日时表达过祝福吗? A.每年都会 B.有时会 C.偶尔会 D.从来都不会 3.你了解你父母的兴趣爱好吗? A.十分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太了解 D.从不过问 4.你是否经常会对你父母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A.从没有 B.很少说 C.经常说 5.你帮忙做家务的情况是: A.经常主动帮忙 B.偶尔空闲才帮忙 C.父母催促才帮忙 D.工作学习忙,家务与我无关 6.你怎样看待父母为孩子成长所付出的辛劳? A.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 B.我都不想他们那样的,少点罗嗦还好 C.等我长大了要回报他们 D.其它 7.你父母会不会经常教育你要懂得回报、感恩? A.经常会 B.偶尔会 C.似乎没有过 D.完全没有 8.假期在家,你常有什么活动?(请在活动后选择发生的程度) 忙于同学聚会(经常 偶尔 很少) 陪父母逛街(经常 偶尔 很少) 和父母一起聊天(经常 偶尔 很少) 看书学习(经常 偶尔 很少) 自我娱乐(经常 偶尔 很少) 放假不愿意回家(经常 偶尔 很少) 9.你是否在教师节或其他节日对培养你的老师说一声:“节日快乐”? A.从来没有 B.很少 C.经常说 10.在路上你见到老师,你会主动向他打招呼吗? A.不管老师认不认识我,都主动打招呼 B.见到认识的老师才打招呼 C.老师看见我了才打招呼 D.装做没看见,绕道而行 11.你能列举多少件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最记忆深刻的事情? A.1 件 B.24 件 C.5 件以上 D.1 件都没有 12.你对辛勤培育你的老师表示过感谢吗? A.有,并经常会去看望老师 B.有,只是在过年过节的时候送去祝福 C.心里感谢,但没有表示出来 D.教育学生是他们的责任,没有必要感谢 13.你是否会对帮助你的人说一声:“谢谢”? A.从来没有 B.很少 C.经常说 14.你是否能够记住别人对你的帮助,并能想着如何报答? A.点滴小事都记住,并回报他人 B.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