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的孩子最快乐——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_第1页
《学琴的孩子最快乐——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_第2页
《学琴的孩子最快乐——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_第3页
《学琴的孩子最快乐——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_第4页
《学琴的孩子最快乐——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发:学琴的孩子最快乐让孩子学好音乐的家长手册 林小晴著 【作者自序】 相信为人父母者看到宝宝呱呱落地,开始逐日成长,心中必定对子女的未来,充满各 式各样的期许。孩子的未来充满各种可能性,每位家长都希望为子女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 挥才赋,选择人生的道路。而安排小朋友去接触、学习美术、音乐、语文除了培养他 们多方面的爱好,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外,也是为了让孩子有多方位尝试的机会,以便及 早了解、开发孩子天赋发展的倾向,早日做进一步的栽培。父母的一番苦心,除了在为子 女安排课程,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之外,也应该拨一份心思来帮助子女学习,在子女求知 的过程中,担任他们亦师亦友的良伴。所谓教育,不只是买一套教材,或是花钱去上几堂 课而已,而是在于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将智慧与知识的养分灌输给子女,这才是家长 责无旁贷的工作。 这本书是写给有意让子女学习音乐,或目前已有子女在学习音乐,而希望能陪同子女一起 学习,一起进步的家长,作为实用的参考,特别针对本身不懂得音乐、并非专修音乐的家 长,提供一些简单、切实的锦囊秘方,为孩子安排课程,协助孩子复习音乐功课,帮助孩 子进步。无论您是否懂得音乐,都可以陪着孩子走一段音乐之路,不至于在子女学习音乐 的过程中缺席。希望这本书能够助您与您的孩子一臂之力,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快乐。 【第一章 推开音乐大门之前】 当慈爱的母亲将哇哇啼哭的婴儿搂在胸前,国声地唱起抚慰情绪的摇篮曲时,小宝宝 就已经开始了他的音乐之路。 的确,由于音乐对人类的情绪有无比的影响,我们几乎是有着与生俱来的本能,会对和谐 旋律及规律的节奏产生反应,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有许多专家提出音乐胎教,也就是 由零岁开始的音乐教育理论。 撇开音乐胎教能不能陶冶婴幼儿的性情,刺激其脑部的发育不谈,要让您的孩子日后学习 音乐时,多一分感受性,早期的音乐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曾经有一位音乐教育家说过: “心中先有了音乐,手中才能够演奏出音乐。”而心中的音乐便是由平日生活中,点点滴 滴吸收大自然的虫鸣、鸟叫、风声、水声、民族歌谣乐曲,以及我们所聆听欣赏的音乐而 来。因此,要在孩子的心中种下音乐的种子,“听力”的开发是很重要的第一步。但是, 又该如何教孩子“听”呢? 其实,当婴儿还在襁褓中,就已经懂得倾听周围的声音,并寻找具有特殊意义的声音,这 就是为什么母亲的哄慰、熟悉的摇篮曲都可以令婴儿放松心情,安详宁静的缘故。所 以在这个时期,就应该经常播放优美的音乐来陪伴婴儿,特别是柔和的乐曲,不但要以令 婴儿字根表,更可能使他自然而然地音乐。尤其是在哺乳、睡前等时间播放,更能让婴儿 用心将音乐与满足、舒适的感受连结在一起,久而久之,只要一听到音乐,小宝宝的心情 就会感到轻松、快乐,长大后,自然就会成为喜爱音乐的孩子。 至于这个时期应该给婴儿听什么样的音乐,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有些家长认为小 婴儿就只适合听所谓的童谣、儿歌,但其实听音乐不像喝奶粉一样,必须作年龄的,只要 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各式各样的音乐都可以让婴儿广泛接触、吸收。 (1) 睡前、哺乳、情绪不佳时 适合听柔和、轻柔的小品曲目,大量反复相同旋律的曲目,以长笛、小提琴等音色较柔雅 的乐器演奏曲目较适宜。此外,还可以听民乐及轻音乐,但避免听节奏过强、太迅速的乐 曲,和气势庞大的交响曲,及铜管乐器演奏的曲目。有些歌剧高音的唱腔会令婴儿惊吓不 安,最好也能避免。但是也有些婴儿会偏好人声的歌唱,所以可以试验数次,以配合他的 喜好。 (2) 沐浴、游戏时 适合听轻快活泼的曲目、例如童谣、器乐类的打击乐器,钢琴曲目、民谣、或管乐器演奏 的曲目等。避免过于凄美幽怨的弦乐曲目,或是慷慨激昂、易令人情绪激动不安的曲目。 现在市面上有许多针对婴幼儿规划的成套的唱片,有些便是以“睡前音乐”、“早晨音乐” 等分类方式作企划,非常适合用心的家长选购。假使唱片买回来之后,能再细心地安排播 放的方法,例如每天起床、三餐、沐浴、及睡前,各有一首例行的“主题曲”,宝宝不但 能充分熟悉这些曲目,而且日子一久,就可以在听到某一首曲子时,就知道该进行什么样 的活动,无形中建立起规律的作息,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些活动的主题曲可以作阶段 性的替换,大概每三个月更新次曲目,以保持新鲜感。 如果能坚持每天在生活作息中穿插音乐,平时活动都有安排背景音乐的习惯,那么由宝宝 出生直到两三岁,应该就能对许多通俗曲目耳熟能详了。换句话说,这时候宝宝的心中已 经有了音乐,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宝宝,为日后学习音乐作准备。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旋律的游戏 虽然大多数的孩子可能不教自会地哼唱简易的儿歌,但如果家长能陪孩子做一些简易的游 戏,则有助于孩子对音乐有更深入的领会。在此为家长介绍数种旋律方面的游戏。 游戏 1:高音、低音 这个游戏教导幼儿幼儿认识高、低音。 场地:不拘,仅供站立、蹲下即可。 器材:音响,曲目简单的儿歌或童谣唱片。 方式:家长首先以童话的方式向幼儿解释:“从前有个音乐国,那儿的音符都是长在树上 的,像一片片叶子、一个个苹果一样,有的音符长得高、有的音符长得低,高高低低的音 符连在一起,就会连成一首曲子”或者您也可以说:“音符是天上的星星”、“飞在 空中的蝴蝶“等等,只要能让孩子明白声音有高低之差别,又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即可。接 下来就告诉孩子: “后来呀,天上忽然刮起一阵强风。哎呀!不得了!风快把所有长在树 上的音符吹跑了。快点!我们赶快来摘音符, 把音符摘下来收好,不要让音符被风吹跑 了” 等到孩子充分投入故事情境,准备好要“摘音符”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播放音乐,并 且配合旋律的高低起伏,带着孩子做出如摘水果般的动作:高音时双手高举,低音时双手 放下,甚至可以再蹲下来强调高低音的差距。 这个游戏具有充分的律动性,很适合当晨间体操来做。但是孩子不可能一次就做对,所以 一首曲子要反复练习,直到完全正确熟悉后,再更换曲目练习。已经练熟的曲目,也可以 配合孩子的成长发育,拿来更新练习。比如说本来还不会跳的幼儿如果会跳了,就可以把 起立、蹲下的动作改成立定跳高,高音处跳高些、低音处跳低些,更有助于幼儿的体能发 育。 注意选择的曲目要尽量简单,如果配上歌词的曲目有助于孩子分辨高低音,那就由歌曲开 始。刚开始练习时,不必一个音、一个音的来,而可以用一句、一句的方式进行。以常听 的童谣“小星星”为例,最初的练习比较简单: 一闪一闪(低)亮晶晶(高) 满天都是(高)小星星(低) 挂在天上(高)放光明(低) 好像许多(高)小眼睛(低) 等过了一段日子后,小朋友对声音高、低的判别力愈趋敏锐,就可以用更精确的方式来指 导: 一闪(低)一闪(中)亮晶(高)晶(中) 满天都是(中)小星星(低) 挂在(高)天上放光(中)明(低) 好像(高)许多小眼(中)睛(低) 重复前二句。 家长在指导的时候,如果能加入舞蹈般的动作,增加游戏性,小朋友做起来,便会觉得更 有趣。 游戏 2 强音、弱音 这个游戏是教导小朋友认识音乐的轻重音。 场地:不拘,宜宽大些,五至十平方米 器材:音响,小品曲目的童谣唱片。 方式:家长先指导小朋友试试单脚跳、双脚跳、踮着脚尖走路等动作,确定小朋友不容易 跌倒。 接着播放唱片,跟着音乐来练习。轻快的旋律要踮着脚尖走,重音的地方便以双脚用力跳 着走;或者轻音的地方就轻轻跳,重音处则重重地跳想要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可以加 入一点产,竞赛性质,例如:规定两人都以单脚跳,谁先双脚着地便输了;或两人不得以 同一脚跳,你用右脚,我得立刻改用左脚等。不过,要注意随着音乐的强弱变化来跳。 此外,家长还可以与小朋友玩吹蜡烛的游戏。玩法是每个人面前的桌上,各置一根点燃的 蜡烛,此时宜播放一些管乐曲目,请小朋友假装自己在吹喇叭、吹长笛,轻柔的旋律处便 轻轻地对着烛火吹气,强音处则大力地吹气;烛火会随着气流摇摆,令小朋友感到很有趣, 但是要规定在曲目结束之前,不小心将烛火吹熄者,就算输了。一则以增加趣味性,再者 免得小朋友因感到好玩而频频吹熄烛火,使家长必须一再重点蜡烛,十分麻烦。这个游戏 还可以让小朋友练习换气,对日后练唱、练管乐都很有益处。如果认为吹蜡烛有危险,可 悬挂易吹动的卡片、小物品取代蜡烛来吹。 游戏 3 声音动物园 这个游戏是教导小朋友认识音乐的表情。 场地:不拘,宜宽大些,五至十平方米 器材:音响,小品曲目,与动物有关的曲目唱片。 方式:家长可以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要一起去逛逛音乐国的动物国。音乐国的动物国 和我们的动物园一样,有各式各样的动物,有大象、狮子、老虎、鸟只不过有一个很 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在音乐国的动物园里,所有的动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动物, 你只能听见它们” 接着家长便播放音乐,随着音乐摸拟各种动物的动作:大象走路、兔子跳、小鸟飞等。什 么样的音乐像什么样的动物,可以自由联想,并没有标准答案。家长也可以参考曲目的标 题来发挥, 例如:选择杜鹃圆舞曲,就可以模仿鸟儿的姿态,告诉小朋友:“杜鹃鸟 在树上在吃东西现在要去玩了要去找妈妈” 以有趣的表演引起小孩的兴 趣,并鼓励他参与“演出”,对乐曲作出自己的想像表达。最重要的,是不论孩子对音乐 作何种诠释,都要接受,不必去纠正您认为“错误”的地方,因为音乐并非数学,没有什 么绝对正确的解答,即使孩子对曲子的诠释与想像,与曲子的标题完全牛头不对马嘴,那 也没什么大不了,等将来孩子日渐成长,思考与理解力增进后,自然会对音乐有更佳的理 解和领会。目前只要让孩子去体验玩味,有些旋律如鸟之轻盈,而有些旋律则如狮之威猛 等,各种不同的感觉即可。 这个游戏也可以把“动物园”改为“音乐国的天气”,让孩子想像艳阳高照、狂风暴 雨等情景,或改为“音乐国旅游记”,幻想高山、大海等等,鼓励小朋友随着旋律, 编织上山、下海的剧情,甚至营造故事,利用音乐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游戏 4:有奖征答 这个游戏旨在鼓励小朋友倾听、记忆并分辨曲目。 场地:不拘,随时随地都可进行。 方式:玩这个游戏之前,家长必须在平日多介绍一些曲目的名称,让小朋友认识。然后与 小朋友约定游戏的奖励方法,例如:答对一题可得一分,累积足够的分数,就可以交换小 礼物、上快餐厅等。要制作一张简单的计分卡,可记录分数即可。 我们可以利用睡前或闲暇时,正式进行;也可以在车上、路上听到音乐时,即兴回答。进 行方式是让小朋友听音乐猜曲名,答对就得奖。游戏可以亲子竞赛、轮流作答或抢答等多 种方式进行,以增加趣味性。玩游戏时,不必播放整首曲目,只播放前奏、间奏或结束的 一小部分,将更能增加挑战性。 这个游戏最适合在车上进行,因为活泼的小朋友坐车时常吵吵闹闹,觉得无聊,玩这个游 戏可以让他们静下来听音乐打发时间。 2. 节奏游戏 小朋友都喜爱敲敲打打,并且为自己所制造出来的节奏感到兴奋不已,而儿童的游戏中, 往往也包含了许多节奏的成分,家长只要把游戏中的节奏,介绍给小朋友即可。例如: 游戏 1:拍掌游戏 “一角两角三角形,四角五角”这是几乎每个人都会玩的拍掌游戏,像此类游戏既可 以帮助小朋友学习语言,发展运动,手眼协调能力,又是很好的节奏游戏,实在值得多加 鼓励。 游戏 2:弹跳游戏 有些家长看小孩子老是在弹簧床上跳来跳去,索性到运动器材行,买一张弹跳专用的垫子, 让孩子玩个痛快。既然买了这项器材,就不要浪费,可以播放童谣或儿歌,请小朋友配合 曲目的节奏来跳动,时快时慢,甚至再加入滑稽的动作、表情,玩起来会更有趣。 游戏 3:拍球 正在练习拍球的小朋友,可以配合“小皮球,香蕉油” 之类的童谣节奏练习。如果有 很多小朋友玩传球游戏,也可以边玩边唱歌,速度的快慢可以任意变化,唱得越快也传得 越快,这也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活动之一。 游戏 4:诗词 许多家长会教导子女背诵唐诗,而唐诗的格律即具有节奏性,背诗时可以一边打拍子一边 背,例如: 床(半拍)前(半拍)明(半拍)月(半拍)光(一拍) 这样诗也背了,拍子也学会了,一举两得。同理,不论是念童谣,玩文字接龙都可以 加上拍子进行。 除了简单的音乐游戏之外,家长还可以进一步带领两三岁的幼儿认识音乐、乐器,并且做 一些体操,为日后学习音乐做准备。 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为了让两三岁的幼儿学习认识乐器,家长可以: 1. 图片介绍:利用图片,教导幼儿乐器的名称。 2. 参观乐器行: 虽然参观乐器行不一定能实际触摸、试奏乐器,但是可以进一步为孩子 说明不同乐器的弹奏方式。 3. 认识不同乐器的声音:购买不同乐器的演奏专辑,让小朋友听听什么样的乐器,会发出 什么样的声音。孩子很快就会分辨,说不定还会对某项乐器情有独钟,激发学习意愿。 不论孩子日后学习什么乐器,手指的灵活度和手眼协调的能力,都很重要,所以现阶段就 可以让幼儿就一些手部的体操及活动,及早加以训练。包括: 1. 打击活动 较小的幼儿喜欢敲打式的大肌肉活动,家长可准备大大小小的奶粉罐,锅子等等,利用筷 子、汤匙让孩子敲打,或用手掌拍打。 2. 手指活动 每个小孩都爱把电话、摇控器的按键按着玩,这就是很好的手指体操,无论是买这类型的 玩具,或拿出了故障的电脑键盘、打字机来让孩子玩都可以。大多数幼儿都只利用食指来 按键,而没有运动到其他的手指,家长可以在幼儿的指甲上写 1、2、3 或在拇指、中指、 小指上做记号,食指及无名指不要做,然后来进行练习: (1) 由大拇指 1 号开始练习五指轮流的体操 家长在一旁慢慢地念数:12345,54321, 请小朋友轮流用五个手指按键。左右手都要练习。 初步熟练之后,可双手同时练习。再进一步可以改为:11,22,33以此类推,每号手 指按两次。或以更复杂的形式:1,22,333,4444,55555.但是不要操 之过急,一下 子就给孩子太难的练习,或要求孩子以较快的速度练习,以免孩子因困难而丧失兴趣。 (2) 单数手指及双数手指交叉练习的体操 如果小朋友前一项体操能做得很好,接下来就可以进行这项体操。同样由家长来念数手指 的号码,请小朋友按键,不过念数的顺序改为:1,3,5,5,3,1;以及 2,4,4,2.将 单、双数号手指,分为不同的两组练习。左右手都练习,先单手分别练熟后,再以双手同 练。 这样练熟之后,可再进一步由家长任意念出 1 至 5 的数字,请小朋友练习,而念数的速度 也可能稍微加快一些。不过仍然要注意,勿令幼儿感到吃力。 手指体操不一定要在按键上进行,也可在桌面、枕头、座垫上玩,只是有些玩具的按键会 发出声响,比较富有趣味性。 (3) 画沙 同样属于手指体操,利用沙坑,或带孩子到海边玩的时候进行。请小朋友以手指代替笔, 在沙上画画,一次用一个手指,五指都要运用到。较小的幼儿只能在沙上刮刮扒扒,较大 的幼儿可试着画出短线、小圈圈。注意画的时候,不要移动整个手臂及手掌,只动手指部 分。 (4) 拨算珠 用五只手指,分别将算盘上的珠子拨着玩。同样是左右手都要练,每只手指分别练。 (5) 捏黏土 弹钢琴不但需要手指灵活,还需要一定的力度,如果手指软弱无力,就不会弹得好,所以 可多让小朋友捏陶土、黏土,来练习指力。捏黏土是很好的美育活动,不过作为手指练习, 就要少用工具,多用手指,而且要多运动到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除了玩黏土之外,各种 美劳相关的活动,如涂鸦、摺纸等,都可以训练手眼协调,让小朋友的小肌肉更灵活。 【第二章 如何为子女规划音乐之路】 凡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总有很高的期许,一看到三岁大的儿子,摇头晃脑地拍手大唱: “三轮车,跑得快”脑海里便立刻浮现-日后有一位大师级音乐家,在国家音乐厅 中演奏的盛况。的确,您的子女很可能就是那位杰出的音乐家,只不过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即使您的子女是万中选一的超级天才,学习音乐也还是得按部就班,千万别妄想 一步登天。 至于该如何规划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呢?目前在小学由教育专家所规划的课程是这样的: 唱游(低年级) 包括节奏、听音、儿歌教唱。简单的节奏乐器如:响板、三角铁等的介绍。 音乐(中年级) 包括基础乐理、视唱、合唱。乐器练习有笛子、打击乐器及铜管乐器等。 音乐(高年级) 同样包括乐理、视唱。组织班级合唱团或校内乐团。 从教育专家的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一个由浅而深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才是学好 音乐的不二法门。 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一开始为子女安排音乐课,就要三、五岁大的孩子弹钢 琴、拉小提琴,而略过一开始看似“简单轻松、好像没有教些什么”的唱游课程,就好像 游泳之前,没有先做暖身操就下水一般,是件很鲁莽的事。因为想要学习乐器的幼儿,起 码应该具备: (1)基本的数理逻辑能力 音乐的学习和数字脱离不了关系,认识五线谱,弹奏钢琴、小提琴的手指号数及拍数,都 是数字,幼儿至少应该会数数儿。数数并非唱数,有些幼儿能够流利地“背诵”一至五十 或一百的数字串,但是在数东西的时候,却不能建立数字与物品间一对一的对应观念,这 样的幼儿在学音乐时,会有理解的困难。 (2) 小肌肉的稳定控制力 除打击乐器外,学乐器一开始就是手指的动作,所以幼儿起码应具备能够不动手臂,仅以 小肌肉(手掌及手指)画圆圈的能力。或是请幼儿将左右手指指尖对指尖放好,拇指对拇 指、食指对食指然后每对手指轮流分开来,再互相接触数次,拇指碰拇指、食指碰食 指每对手指单独活动时,其他对手指保持固定的衔接姿势,且每对手指都要能个别活 动,这样才算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 或许有些家长觉得,即使小孩尚未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提早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学 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训练。假使抱着这种想法,就不应该对小孩子学习进度做过多的要求。 如果我们将弹奏乐器的技巧,视为纯粹的肌肉运动,以学走路来作比喻,幼儿学走路需要 一定的生理条件,家长可以等幼儿发育到一岁时,才让他学走路,也可以让婴儿在三个月 大时,就开始学走路,只是前者也许半个月就能学会,而后者可能需要半年。这跟学习能 力无关,纯粹是生理发育的条件问题。所以,在基本能力尚示具备时,就提早开始学乐器 的小孩子,起步的阶段必定较为漫长,且进步缓慢,家长也应有相对的耐心,等待孩子按 他的步骤成长。否则揠苗助长,孩子可能还没音乐,就要面对困难的音乐教程,搞得胃口 尽失,兴味索然,甚至从此视音乐课为畏途。 既然学音乐本来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那么就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吧!在学乐器前,先 让幼儿上上活泼有趣的唱游课,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意愿,也为日后打下良好根基,更 有助于学习。 一般音乐教室为四岁以上幼儿开设的入门课程,大致包括:律动、唱游、基础乐理(听、说、 读、写)、乐器介绍等等,多半大同小异。家长在选择时,可以下列建议作为参考。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选择教室 首先注意安全、环境良好,其次才是硬件设施、交通便利性等问题,最后才考虑收费。有 些教室规划之初,是为学习乐器的儿童、少年所设,随后才酌情设立幼儿班,因此教室硬 件都是配合儿童的。但是幼儿的活动窨应格外注重安全,需要做特别规划,这点家长必须 重视。此外,接送幼儿往返上课颇为辛苦,家长大可不必因仰慕某“名师”之名,每周长 程奔波到远处上课,长期往返,说不会由于不堪折腾,而干脆放弃学习。与其如此,倒不 如就近选择教室,减少交通的辛苦。 2. 选择教师 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非常有耐心与爱心,但是教学的经验及理念,仍需家长深入与之沟 通、理解,做好亲师交流,孩子才能学习得更好。一般幼儿比较不喜欢过于严厉、严肃的 老师,最好能避免。 3. 选择课程 (1) 课程内容越有趣越好: 尤其是对于幼儿,课程的趣味性高低,与他们上课的意愿成正 比。枯燥无味,像补习班的上课方式,只会使幼儿哈欠连连,在课堂上发呆,甚至吵着回 家,一点学习效益都没有;所以,课程内容备必要有趣。 融入游戏、说故事的课程,比纯唱游式的教学,更适合学龄前的幼儿。纯唱游式的教学, 适合学龄后的儿童作为入门课程,因为学龄后的儿童,比较能适应“正规”的上课方式, 遵守课堂上的规矩。 (2) 课程内容兼括性广:有些入门课程规划的方向,是专为学习某些乐器而设计的,例如: 为学习钢琴而设计的前期音乐班,可能就偏重于介绍琴键;为学习打击乐器所设的音乐班, 可能先介绍小钢琴。除非您已事先打定主意,日后就是要让孩子学习某项特定的乐器,否 则,最初的课程大可不必“先入为主”,倒不如选择能够让孩子广泛认识不同乐器的课程。 因为选择专攻的乐器时,必须顾及孩子的兴趣。若是以高昂的价格,买了一样乐器让孩子 学习,一段日子之后,才发现与孩子的兴趣不合,这时想转学其他乐器,一切又都要从头 开始,对时间、金钱都是浪费。过去一般学习乐器的惯例,都是先让孩子学钢琴,待钢琴 学得稍有根基之后,才选修其他乐器,如果您采取这种作法,也应该先让孩子有机会广泛 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再作选择。 (3) 律动的课程比单纯静态的课程更适合活泼的小孩:只动动嘴,唱唱歌的课程很难满足 开朗好动的孩子,何妨让孩子唱唱跳跳,学得既开心又尽兴呢?即使孩子十分文静,只要 他不排斥,也不妨让他有机会闻乐趣舞,因为肢体的律动,绝对有助于音乐的学习。有些 家长排斥音乐的律动课程,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太好动了,所以才需要强迫孩子定下来学 音乐,好让孩子变得文静些;假如抱着这种想法,倒不如干脆让孩子去学美术、书法等更 静态的活动,成效更佳。音乐其实是十分动态的艺术,一听到轻快的乐曲,每个人都会忍 不住想要翩翩起舞,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孩子。 不管上什么课,学什么科目,都需要经常复习与练习,这样学习才能顺利。学习音乐更是 如此。当孩子开始学习音乐之后,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 首先,家长应该陪同子女(特别是幼儿)上课,确实明白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是什么。因 为幼儿上课往往记不住重点,或是虽然记住了,却一知半解,所以家长有必要陪课。假使 不能陪课,也应当翻阅孩子的课本教材,与老师沟通,不禁回家应做的练习作业,假使家 长本身不懂音乐,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亲子共同学习。因为为幼儿所规划的课程, 必定浅显易懂,应该很容易明白理解,所以家长应该会之后,在家中为子女复习,千万不 要把陪读、陪课视为苦差事。如果连家长自都觉得困难而懒得学习,却要求小孩去学,这 样是很不合情理的。 家长陪读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正确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形。如果最初不慎选到过于困难, 或不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家长很快便能察觉,并做适当的调整。 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这个阶段的回家功课,大抵包含了初级乐理的听、说、读、写,及其他诸如儿歌、打拍子 等等,家长应按照课程的进度来为孩子复习。 1. 听音练习 听音,意指能够分辨音高,并说出其音名及唱名。听音练习旨在培养幼儿的音感,一般初 级课程只教中央七度音,不含半音音阶。也就是说,只教:Do, Re, Mi, Fa, So, La, Si 七个音,没有升降音。 对于已购置钢琴的家庭,家长可弹奏出在中央七度的任意音,让小孩来猜音名及唱名,并 且合并为唱和写的练习,请小孩在唱出弹奏的音之外,也在五线谱上音符的正确位置。 这个练习,家长本身不必能够听、唱,只要知道哪个琴键是哪个音,以及在五线谱上的写 法就行了,所以非常简单。 依课程进度,逐一帮助孩子复习中央七度的每个音,直到孩子能够正确辨认后,再视不同 课程的规划,将练习扩展至上下音哉,或半音音阶。 如果家中沿尚未购置钢琴,可暂用电子琴代替。选择电子琴是由于音色与钢琴相近,清楚 明确,容易辩认,音高固定,音准不易有偏差,音域也差不多与钢琴一样广(较小型的机 种例外),即使不懂音乐的家长,也很容易弄懂音阶及弹奏,运用起来较为便利。 2. 唱 如同听音练习一样,由家长弹奏,让小孩子跟着唱。由单间开始练习,然后才是音阶。注 意要让孩子唱出正确的音高,这就像学习语文必须发音标准一样,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所 以家长本身必须培养良好的听力,对每个音要求务必严格,不要任小孩唱得荒腔走调,以 免造成音感上的偏差,日后难以纠正。必要时可以调音器来辅佐学习,效果更佳。 一般而言,只要多加练习,中央七度的音域对儿童来讲并不难。若要扩展孩子原有的音域, 必须由老师来指导发声及练习,不要强迫孩子唱过高或过低的音。 3. 识谱、视唱的练习 识谱,应先于视唱练习。 利用课本,或另购教识谱用的速读卡,来为孩子复习。要领与教注音符号或数字一样,先 由家长指着谱上的音符唱出来,再请小朋友跟着唱一闪,勤于练习,直到小朋友自己会认 谱上的音为止。在做练习时,家长本身唱出的音高必须准确,否则将连带使小朋友唱音不 准。假使家长对自己的唱音没有信心,就改以弹奏钢琴、说明音名及唱名的方式代替。 视唱:在练习视唱之前,应该先建立小朋友正确的音感,否则就算小朋友能将五线谱上每 个音符的唱名都唱得正确,但是音高错误也是徒然。练习视唱时,家长可弹奏乐器,以核 对音准,当场纠正错误,直到小朋友能直接视谱,唱出正确的音为止。 4. 写的练习 购买空白五线谱的音乐练习本,依课程进度让小朋友作书面练习,学习写出各种音符及休 止符等。较小的幼儿小肌肉控制力不足,练习本需选择五线谱行间特大的来使用。有些课 本附有书写练习的册页,老师也会交代应做的功课,家和只要督促小朋友确实完成作业即 可。 5. 歌曲、节奏的练习 在课堂上,老师所教的乐曲或节奏练习,回家后应多听、多唱,并加以复习。有些教材包 含录音带或唱片,家长可以多放几次给小朋友听,当小朋友听得兴起,随口跟哼唱,或拍 手打拍子时,便无形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所以,所谓的练习并非每次都必须正经八百地 进行,倒不如随时利用乘车、沐浴,或睡前听音乐的时间边听边唱,使音乐成为生活中的 一部分。 假使教材中并未附有唱片或录音带,那么家长可自备小型的录音器材,利用上课的时候录 下练习曲目带回家使用,只要事先与教师沟通,大多数老师都会乐意配合。 练习要领 1. 当周所学的课程,必须在当周练习熟悉,以免赶不上进度。 由于初级课程多为团体班, 有一定的教程进度必须按期完成,所以家长最好也不要让小朋友经常请假,旷课,以免影 响学习。 2. 每周应该花一些时间,复习以往的。由于幼儿的记忆力比较短暂,所学的东西若不经常 反复加强印象,很快就会忘记。 3. 对于年幼,或缺乏耐心的小朋友,最好把不同的练习分开来,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完成。 例如:早上起床,先作打节拍的律动练习;早餐后利用涂鸦的时间,顺便写写作业;中午 做十分钟的听音练习因为过分复杂的练习及冗长的过程,易令小朋友产生排斥感。 4. 练习应力求轻松愉快。例如:听音练习,可当作有奖猜谜来进行,由家长和小朋友轮流 “出题目”考对方,答对一题可得一分,胜利者有小小的奖励。节奏练习,可配合运动 (体操、跳绳、跑步等)、舞蹈、跳方格等游戏来进行,更增添趣味性,可提高小朋友的 学习兴趣。 5. 当孩子的同学及教练。本身不精通音乐的家长,在陪课的过程中,可以一方面学习课程 内容,一方面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小朋友做的游戏、练习。回到家中,按老师的教学方 式,依样画葫芦地为孩子复习,这样等于缴一堂课的钟点费,却可以在家多上好几堂课, 何乐而不为呢!练习时,若家长能放下做父母的架子,把孩子当同学,互相学习切磋,则 更能促进亲子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性情爱好、生活习惯等,绝大多数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如果家长能够好好 地把握这一段黄金童年,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音乐,那么孩子长大后,会自然而然地喜爱 音乐,并视音乐为生命的一部分。 学龄前的幼儿,适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学习,只要家长把握这 两个原则,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玩音乐游戏,就能在无形中为幼儿打下良好的根基。这个 时期,幼儿没有其他课程的压力,可以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中最丰富的一部分,也可以及 早建立幼儿的音乐感受性,对日后学习乐器有莫大的助益。 【第二章 如何为子女规划音乐之路】 凡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总有很高的期许,一看到三岁大的儿子,摇头晃脑地拍手大唱: “三轮车,跑得快”脑海里便立刻浮现-日后有一位大师级音乐家,在国家音乐厅 中演奏的盛况。的确,您的子女很可能就是那位杰出的音乐家,只不过 “千里之行,始于 足下”,即使您的子女是万中选一的超级天才,学习音乐也还是得按部就班,千万别妄想 一步登天。 至于该如何规划儿童学习音乐的过程呢?目前在小学由教育专家所规划的课程是这样的: 唱游(低年级) 包括节奏、听音、儿歌教唱。简单的节奏乐器如:响板、三角铁等的介绍。 音乐(中年级) 包括基础乐理、视唱、合唱。乐器练习有笛子、打击乐器及铜管乐器等。 音乐(高年级) 同样包括乐理、视唱。组织班级合唱团或校内乐团。 从教育专家的规划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出一个由浅而深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才是学好 音乐的不二法门。 做家长的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如果一开始为子女安排音乐课,就要三、五岁大的孩子弹钢 琴、拉小提琴,而略过一开始看似“简单轻松、好像没有教些什么”的唱游课程,就好像 游泳之前,没有先做暖身操就下水一般,是件很鲁莽的事。因为想要学习乐器的幼儿,起 码应该具备: (1)基本的数理逻辑能力 音乐的学习和数字脱离不了关系,认识五线谱,弹奏钢琴、小提琴的手指号数及拍数,都 是数字,幼儿至少应该会数数儿。数数并非唱数,有些幼儿能够流利地“背诵”一至五十 或一百的数字串,但是在数东西的时候,却不能建立数字与物品间一对一的对应观念,这 样的幼儿在学音乐时,会有理解的困难。 (2) 小肌肉的稳定控制力 除打击乐器外,学乐器一开始就是手指的动作,所以幼儿起码应具备能够不动手臂,仅以 小肌肉(手掌及手指)画圆圈的能力。或是请幼儿将左右手指指尖对指尖放好,拇指对拇 指、食指对食指然后每对手指轮流分开来,再互相接触数次,拇指碰拇指、食指碰食 指每对手指单独活动时,其他对手指保持固定的衔接姿势,且每对手指都要能个别活 动,这样才算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 或许有些家长觉得,即使小孩尚未具备这些基本能力,提早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学 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训练。假使抱着这种想法,就不应该对小孩子学习进度做过多的要求。 如果我们将弹奏乐器的技巧,视为纯粹的肌肉运动,以学走路来作比喻,幼儿学走路需要 一定的生理条件,家长可以等幼儿发育到一岁时,才让他学走路,也可以让婴儿在三个月 大时,就开始学走路,只是前者也许半个月就能学会,而后者可能需要半年。这跟学习能 力无关,纯粹是生理发育的条件问题。所以,在基本能力尚示具备时,就提早开始学乐器 的小孩子,起步的阶段必定较为漫长,且进步缓慢,家长也应有相对的耐心,等待孩子按 他的步骤成长。否则揠苗助长,孩子可能还没音乐,就要面对困难的音乐教程,搞得胃口 尽失,兴味索然,甚至从此视音乐课为畏途。 既然学音乐本来就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那么就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开始吧!在学乐器前,先 让幼儿上上活泼有趣的唱游课,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意愿,也为日后打下良好根基,更 有助于学习。 一般音乐教室为四岁以上幼儿开设的入门课程,大致包括:律动、唱游、基础乐理(听、说、 读、写)、乐器介绍等等,多半大同小异。家长在选择时,可以下列建议作为参考。 家长可以这么做 1. 选择教室 首先注意安全、环境良好,其次才是硬件设施、交通便利性等问题,最后才考虑收费。有 些教室规划之初,是为学习乐器的儿童、少年所设,随后才酌情设立幼儿班,因此教室硬 件都是配合儿童的。但是幼儿的活动窨应格外注重安全,需要做特别规划,这点家长必须 重视。此外,接送幼儿往返上课颇为辛苦,家长大可不必因仰慕某“名师”之名,每周长 程奔波到远处上课,长期往返,说不会由于不堪折腾,而干脆放弃学习。与其如此,倒不 如就近选择教室,减少交通的辛苦。 2. 选择教师 大多数的音乐教师,都非常有耐心与爱心,但是教学的经验及理念,仍需家长深入与之沟 通、理解,做好亲师交流,孩子才能学习得更好。一般幼儿比较不喜欢过于严厉、严肃的 老师,最好能避免。 3. 选择课程 (1) 课程内容越有趣越好: 尤其是对于幼儿,课程的趣味性高低,与他们上课的意愿成正 比。枯燥无味,像补习班的上课方式,只会使幼儿哈欠连连,在课堂上发呆,甚至吵着回 家,一点学习效益都没有;所以,课程内容备必要有趣。 融入游戏、说故事的课程,比纯唱游式的教学,更适合学龄前的幼儿。纯唱游式的教学, 适合学龄后的儿童作为入门课程,因为学龄后的儿童,比较能适应“正规”的上课方式, 遵守课堂上的规矩。 (2) 课程内容兼括性广:有些入门课程规划的方向,是专为学习某些乐器而设计的,例如: 为学习钢琴而设计的前期音乐班,可能就偏重于介绍琴键;为学习打击乐器所设的音乐班, 可能先介绍小钢琴。除非您已事先打定主意,日后就是要让孩子学习某项特定的乐器,否 则,最初的课程大可不必“先入为主”,倒不如选择能够让孩子广泛认识不同乐器的课程。 因为选择专攻的乐器时,必须顾及孩子的兴趣。若是以高昂的价格,买了一样乐器让孩子 学习,一段日子之后,才发现与孩子的兴趣不合,这时想转学其他乐器,一切又都要从头 开始,对时间、金钱都是浪费。过去一般学习乐器的惯例,都是先让孩子学钢琴,待钢琴 学得稍有根基之后,才选修其他乐器,如果您采取这种作法,也应该先让孩子有机会广泛 接触各种不同的乐器,再作选择。 (3) 律动的课程比单纯静态的课程更适合活泼的小孩:只动动嘴,唱唱歌的课程很难满足 开朗好动的孩子,何妨让孩子唱唱跳跳,学得既开心又尽兴呢?即使孩子十分文静,只要 他不排斥,也不妨让他有机会闻乐趣舞,因为肢体的律动,绝对有助于音乐的学习。有些 家长排斥音乐的律动课程,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太好动了,所以才需要强迫孩子定下来学 音乐,好让孩子变得文静些;假如抱着这种想法,倒不如干脆让孩子去学美术、书法等更 静态的活动,成效更佳。音乐其实是十分动态的艺术,一听到轻快的乐曲,每个人都会忍 不住想要翩翩起舞,何况是活泼好动的孩子。 不管上什么课,学什么科目,都需要经常复习与练习,这样学习才能顺利。学习音乐更是 如此。当孩子开始学习音乐之后,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呢? 首先,家长应该陪同子女(特别是幼儿)上课,确实明白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是什么。因 为幼儿上课往往记不住重点,或是虽然记住了,却一知半解,所以家长有必要陪课。假使 不能陪课,也应当翻阅孩子的课本教材,与老师沟通,不禁回家应做的练习作业,假使家 长本身不懂音乐,这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亲子共同学习。因为为幼儿所规划的课程, 必定浅显易懂,应该很容易明白理解,所以家长应该会之后,在家中为子女复习,千万不 要把陪读、陪课视为苦差事。如果连家长自都觉得困难而懒得学习,却要求小孩去学,这 样是很不合情理的。 家长陪读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正确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形。如果最初不慎选到过于困难, 或不适合自己孩子的课程,家长很快便能察觉,并做适当的调整。 家长还可以这么做 这个阶段的回家功课,大抵包含了初级乐理的听、说、读、写,及其他诸如儿歌、打拍子 等等,家长应按照课程的进度来为孩子复习。 1. 听音练习 听音,意指能够分辨音高,并说出其音名及唱名。听音练习旨在培养幼儿的音感,一般初 级课程只教中央七度音,不含半音音阶。也就是说,只教:Do, Re, Mi, Fa, So, La, Si 七个音,没有升降音。 对于已购置钢琴的家庭,家长可弹奏出在中央七度的任意音,让小孩来猜音名及唱名,并 且合并为唱和写的练习,请小孩在唱出弹奏的音之外,也在五线谱上音符的正确位置。 这个练习,家长本身不必能够听、唱,只要知道哪个琴键是哪个音,以及在五线谱上的写 法就行了,所以非常简单。 依课程进度,逐一帮助孩子复习中央七度的每个音,直到孩子能够正确辨认后,再视不同 课程的规划,将练习扩展至上下音哉,或半音音阶。 如果家中沿尚未购置钢琴,可暂用电子琴代替。选择电子琴是由于音色与钢琴相近,清楚 明确,容易辩认,音高固定,音准不易有偏差,音域也差不多与钢琴一样广(较小型的机 种例外),即使不懂音乐的家长,也很容易弄懂音阶及弹奏,运用起来较为便利。 2. 唱 如同听音练习一样,由家长弹奏,让小孩子跟着唱。由单间开始练习,然后才是音阶。注 意要让孩子唱出正确的音高,这就像学习语文必须发音标准一样,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所 以家长本身必须培养良好的听力,对每个音要求务必严格,不要任小孩唱得荒腔走调,以 免造成音感上的偏差,日后难以纠正。必要时可以调音器来辅佐学习,效果更佳。 一般而言,只要多加练习,中央七度的音域对儿童来讲并不难。若要扩展孩子原有的音域, 必须由老师来指导发声及练习,不要强迫孩子唱过高或过低的音。 3. 识谱、视唱的练习 识谱,应先于视唱练习。 利用课本,或另购教识谱用的速读卡,来为孩子复习。要领与教注音符号或数字一样,先 由家长指着谱上的音符唱出来,再请小朋友跟着唱一闪,勤于练习,直到小朋友自己会认 谱上的音为止。在做练习时,家长本身唱出的音高必须准确,否则将连带使小朋友唱音不 准。假使家长对自己的唱音没有信心,就改以弹奏钢琴、说明音名及唱名的方式代替。 视唱:在练习视唱之前,应该先建立小朋友正确的音感,否则就算小朋友能将五线谱上每 个音符的唱名都唱得正确,但是音高错误也是徒然。练习视唱时,家长可弹奏乐器,以核 对音准,当场纠正错误,直到小朋友能直接视谱,唱出正确的音为止。 4. 写的练习 购买空白五线谱的音乐练习本,依课程进度让小朋友作书面练习,学习写出各种音符及休 止符等。较小的幼儿小肌肉控制力不足,练习本需选择五线谱行间特大的来使用。有些课 本附有书写练习的册页,老师也会交代应做的功课,家和只要督促小朋友确实完成作业即 可。 5. 歌曲、节奏的练习 在课堂上,老师所教的乐曲或节奏练习,回家后应多听、多唱,并加以复习。有些教材包 含录音带或唱片,家长可以多放几次给小朋友听,当小朋友听得兴起,随口跟哼唱,或拍 手打拍子时,便无形中达到了练习的目的。所以,所谓的练习并非每次都必须正经八百地 进行,倒不如随时利用乘车、沐浴,或睡前听音乐的时间边听边唱,使音乐成为生活中的 一部分。 假使教材中并未附有唱片或录音带,那么家长可自备小型的录音器材,利用上课的时候录 下练习曲目带回家使用,只要事先与教师沟通,大多数老师都会乐意配合。 练习要领 1. 当周所学的课程,必须在当周练习熟悉,以免赶不上进度。 由于初级课程多为团体班, 有一定的教程进度必须按期完成,所以家长最好也不要让小朋友经常请假,旷课,以免影 响学习。 2. 每周应该花一些时间,复习以往的。由于幼儿的记忆力比较短暂,所学的东西若不经常 反复加强印象,很快就会忘记。 3. 对于年幼,或缺乏耐心的小朋友,最好把不同的练习分开来,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完成。 例如:早上起床,先作打节拍的律动练习;早餐后利用涂鸦的时间,顺便写写作业;中午 做十分钟的听音练习因为过分复杂的练习及冗长的过程,易令小朋友产生排斥感。 4. 练习应力求轻松愉快。例如:听音练习,可当作有奖猜谜来进行,由家长和小朋友轮流 “出题目”考对方,答对一题可得一分,胜利者有小小的奖励。节奏练习,可配合运动 (体操、跳绳、跑步等)、舞蹈、跳方格等游戏来进行,更增添趣味性,可提高小朋友的 学习兴趣。 5. 当孩子的同学及教练。本身不精通音乐的家长,在陪课的过程中,可以一方面学习课程 内容,一方面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小朋友做的游戏、练习。回到家中,按老师的教学方 式,依样画葫芦地为孩子复习,这样等于缴一堂课的钟点费,却可以在家多上好几堂课, 何乐而不为呢!练习时,若家长能放下做父母的架子,把孩子当同学,互相学习切磋,则 更能促进亲子间的关系。 一个人的性情爱好、生活习惯等,绝大多数是在幼年时期培养起来的。如果家长能够好好 地把握这一段黄金童年,让孩子的生活中充满音乐,那么孩子长大后,会自然而然地喜爱 音乐,并视音乐为生命的一部分。 学龄前的幼儿,适合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教育,以游戏化的方式来学习,只要家长把握这 两个原则,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玩音乐游戏,就能在无形中为幼儿打下良好的根基。这个 时期,幼儿没有其他课程的压力,可以让音乐成为孩子生活中最丰富的一部分,也可以及 早建立幼儿的音乐感受性,对日后学习乐器有莫大的助益。 【第四章 音乐之路(I)】 就像幼儿在初学走路,还跌跌撞撞时,都需要家长牵着小手走上一段一样;初学乐器的朋 友,也需要一段家长陪同、帮助学习的时间。特别是一般小朋友开始学习乐器时,年纪都 还很小,家长的陪同参与更加重要。家长应有体认,学音乐不是孩子自己的事,至少在最 开始的阶段,学音乐应该是一种亲子共同参与的活动,等到孩子年龄较大,能够独立学习 时,家长才可以减少参与。 一旦决定让子女学习乐器,首先就要考虑什么样的乐器最适合自己的孩子。这方面,家长 应该尊重专业意见,多请教音乐老师的看法,或参考书店里相关的书籍。此外,一个最简 单的方法就是去参观课程,让小朋友亲自感受不同乐器的差别,只要多加认识,小朋友心 中自有抉择。 此外,家长不应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唯有学某项乐器才够高级、正统、有格调。选择 乐器就像选择服装,服装必须配合人的年龄、身份、体型等,乐器也必须切合学生的生理、 性格各方面的特点,如此才能如鱼得水,有所发挥。 不论小朋友选择何种乐器,在开始上课之前,家长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家长可以这么做 首先,应该为小朋友做好学习的准备,包括: 1. 指导上课应有的规范 例如:上课要专心,对老师要尊重等等。尤其是学龄前的儿童, 更应注意这一点,以免小朋友在课堂上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痛,教学也无法顺利进行。 2. 建立生活的规律 慎选上课的时段,不要将时段排在小朋友想睡午觉、肚子饿、情绪 不佳等时间上课,选一个小朋友有精神,家长本身也有空闲, 不需要匆忙赶场的时间较适 宜。如果小朋友要上的才艺课程很多,不同课程之间除了要考虑交通时间外,最好再多半 小时的缓冲时间,一则可以应付突发的塞车、忘了带课本等意外情况,二则也让小朋友在 不同的课程中有休息、放松的时间。过于紧凑的课程安排,会令小朋友的精神疲乏,连带 影响学习。上音乐课特别需要全神贯注,因此,上课前给小朋友短短的十分钟或十五分钟, 来培养上课情绪,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旦确认时段,就必须建立生活常规,避免经常临时 请假、调课,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小朋友学习。 3.稳定的学习 有些家长把选课堂当成逛街,动不动就喜欢换老师、换教室,只要对老 师稍有不满,或找到学费较便宜的教室,便立刻向原教室说“byebye。”这是很不好的习 惯。因为每换一位教师,孩子就必须重新适应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老师使用的教材、 课程不同,小朋友可能会重新再来一遍。音乐演奏的技巧有门派之别,不同乐派的老师指 导学生自然也有差异,一换教师,原本的学习步调便被打乱,对学习的坏影响可想而知。 因此,家长在选择老师、教室,务必慎重,一旦选定,就不要三心二意,频频改换,除非 小朋友由于学习的升级,必须由更高阶段的老师指导,而不得不换老师。 4. 持之以恒 既然下定决心要让小朋友学习乐器,家长应该应当体认到这是一个漫长的 学习过程,不是三五个月就能看到成果的。因此,要避免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动不动就 转移学习“比较易学”的乐器,或断断续续的学习方式。否则,只会浪费时间、精力、金 钱。故此,事前就应该慎重评估:(1)小朋友的学习意愿 (2) 时间、金钱的负担 (3) 所能投入的精神心血 但是,这倒不是说唯有各方面都能绝对付出的家长才能培 养子女学习音乐,而是家长应先建立正确的心态:究竟让孩子学音乐是为了培养爱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