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_第1页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_第2页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_第3页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文化的不朽载体汉字 高秘 101 李明 071011212 汉宇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唯一的表意文字,也是维系中国人的强有力 的文化纽带和标志。如何评价汉字,是一个既古老而又现实的间题。说它古老, 是因为它自古就存在。说它现实,是因为它与我国现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 技术、文化教育等等诸多方面有着或深浅、或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汉字发展 的这几千年里,汉字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呢? 一、汉字的产生 从现在已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汉字大约产生在四五干年或五六千年以前, 当时中国处于私有制已经产生,奴隶社会正在形成的时期。山东大汉口文化遗 址出上陶器上有四个刻号,这些刻号专家们一般都认为是原始汉字,虽然尚缺 乏它们在记录汉语的更有力的证据。汉字是汉民族自古以来用以记录汉语、交 流思想的工具,是汉族祖先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本身有一定 的严谨的规律,自有其完整的系统性。尽管汉语方言歧异纷呈,可使用汉字写 下的书面语言,南北各地的人都能看得懂;虽然古今语音有很大的变化,但是 无论是商周的古文字还是秦汉传下来的古书,现在依然能读得懂。 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语言成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语言也有它的缺点。从空间上说,甲地人的语言,乙 地的人听不到;从时间上看,古人的语言,后人也无法听到。人类社会发展到 必须把人们说出来的话、把人类的有声语言记录下来传给异地,留给异时和后 代的时候,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就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产生了。 汉字的起源出现,给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辉煌和光明, 创造了光耀千古的灿烂文化。世界上其他一些与汉字同属表意体系的古老文字, 例如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 4 世纪就已经随同波斯王国一起消亡了; 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字早在公元前 5 世纪就已经消亡了;中美洲的古玛雅 文字也只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时间。唯有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以其非凡卓越的生 命力,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绵延六千年而生生不息,把从远古以来的丰 富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记载传承到今天,而且仍将一如既往地传承、发展下去。 在中国几千年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汉字对团结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全民族 的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的统一、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等,都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 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曾指出:“中国的这种统一” , “是由语言加固的,不是 因地区而异的口语,而是书面语,即那些在中国到处都绝对一致的著名汉字” 。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的古文字到现代通行的文字, 汉字的形体结构和表意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早期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的 陶符笔画非常简单,最常见的有“、 、 、 、 、 ”等形状,可能是陶器主人或制陶工匠 所作的记事符号,结构上多为纵线、横线或两者叠加的十字等,基本上是直线 的组合体。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在形体上已经超越了原始图画文字 的阶段,尽管有些象形字仍有图画的痕迹,但更多的已演变为抽象的文字符号 而不是某种动植物的具体图形;从结构上的特点来看,因为甲骨文是用刻刀刻 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的,所以笔画普遍细而直,多用直笔、方笔,基本上仍 属于直线的组合体, 春秋时期出现的大篆,其字形比金文更为严整,字体宽舒 古朴,象形图画因素基本消失,向线条化、抽象化的文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大篆的结构接近秦代的小篆,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在汉字发展史 上居有重要的地位 秦统一后,鉴于各地字体差异带来的交流上的困难,在丞相李斯等的倡议 下,秦始皇下令以秦国文字为标准,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文字统一改革,废除了 各地的异体字,以中央政府规定的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这 就是“秦篆” 。秦代的小篆较之先前的古文字,在形体上比大篆简单,结构上比 金文整齐,字形略呈长方形,上密下疏,线条匀称,婉转圆润,在写法上有较 严格的规范,它在基本消除了文字异形现象的同时,也为后来汉字向方块字形 的演变确定了方向。因此,统一的秦篆是汉字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 碑。 到了汉朝,产生了一种简单而便于书写的新字体隶书。汉代的隶书与 秦篆相比,最主要的是发生了三个变化:一是化繁为简,在构字上将繁琐复杂的 字体结构简化为简洁的字体结构;二是变曲为直,在笔画上将圆转的曲线变为 易于书写的直线和方折;三是改长为扁,在字形上将纵向的长形结构改为横向 的扁方形结构。以此一系列变化为转折点,汉隶初步完成了汉字由线条化向笔 画化的过渡,也基本奠定了方块式字体外形的大致格局。 汉隶发展到东汉末、三国时期,逐渐出现了向楷体过渡的倾向,形成了一 种比早期汉隶更为规整的楷法隶书,因其介于隶楷之间,被称为“今隶”或 “楷隶” ,东汉后的魏碑,其字形最能体现隶书向楷体转变的过程。在此基础上, 其后的汉字在结构上更加方正严整,笔画上更加平直遒劲,最后演变为一种新 的字体正楷。唐以后,楷书既是用以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规字体, 也是蒙童读书习字的标准字体。此外,印刷术发明之初,刻印书籍也大都采用 楷书字体。 三、汉字的地位演变 汉字从最初的创造到如今的广泛运用,其间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奴隶制社 会时期,由于文字能超越时空,而汉字形体又很优美,在生活中起着前所未有 的作用,所以应用的范围就越来越大。铜器上的铭文由记名发展为记事,字数 由一两个发展为几十个、几百个,字体优美,排列整齐。不仅大件的钟鼎上铸 刻汉字,一般的兵器、玺印、货币上也都铸刻汉字。尽管我们无法找到当时人 们评价汉字的具体一言论,但是从他们使用汉字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得出结 论,他们钟爱汉字。在这一时期人们钟爱汉字,这是汉字能够保留下来的重要 原因。感谢古人对汉字如此的喜爱,我们后人有了汉字这一语言符号。 随着汉字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汉字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明确越深刻, 人们对它的态度也就由宠爱渐渐变成崇拜了。由于文字在记录语言、交流思想、 传递信息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历代统治者当然要把它抓在手里,让它为自己 服务。劳动人民无权受教育,自然就失去了学习汉字的机会,与汉字的关系渐 渐疏远起来,汉字几乎被统治者所垄断。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便采纳廷尉李斯 的意见,对关东六国的文字, “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利用政权的力量推行小篆, 居然很快取得了成功。汉代规定,识字九千方能为官; 用字误谬,辄被弹劾。 但鸦片战争之后,我国逐渐沦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教育不发达,中华民族到厂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不少 仁人志一十去向西方学习,学到了许多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取得了积极 的成果。但是那时学习西方也存在着相当的盲目性。他们对西方的新学不会鉴 别,对中国的旧学缺乏分析,不懂得学习西方必须和中网的实际相结合。因此, 他们的主张在实践上往往行不通。表现在文字学上,就是彻底否定汉字。鲁迅 在关于新文字中指出:“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劳苦大众没 有学习和学会的可能,就是有钱有势的特权阶级,费时一二十年,终于学不会 的也多得很” 。 但是,大量的事实一再证明, “汉字落后论”是错误的,废除汉字的主张是 行不通的。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 线的鼓舞下,分别从语言学、文字学、教育学、心理学、信息论等方面,对汉 字进行了全新的研究,对汉字改革的种种理论进行了反思。袁晓园认为汉字适 合记录汉语,汉字“涵义丰富,信息量大,科学越发达,汉字简短明确的优越 性愈突出。 ”1986 年,全国第一次语言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国家的语言文字 政策,郑重宣布:“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汉字作为国家的法定文字还要继续 发挥它的作用。 ” 汉字是一种神奇的文字,在世界各种文字中,从书写印刷角度看,同一份 文件作品,汉字的用纸量是最少的。有位联合国资深外交官说,在任何一堆文 件中,他一眼就能看出哪是汉字文件,那就是最薄的那一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