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omje我国低碳经济论文:低碳经济——试论我国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误区_第1页
npomje我国低碳经济论文:低碳经济——试论我国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误区_第2页
npomje我国低碳经济论文:低碳经济——试论我国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误区_第3页
npomje我国低碳经济论文:低碳经济——试论我国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误区_第4页
npomje我国低碳经济论文:低碳经济——试论我国低碳经济所面临的困境、误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我国低碳经济论文:低碳经济验论我国的困境、 误区与对策 摘 要: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在经济发展中,排放最少温室 气体的同时获得最大产出,即追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和高效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诸 多成功经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不仅体现在居民欠 缺环保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而且体现在对低碳经济的诸 多认识上的误区,将低碳经济与高投入、贫困、贸易壁垒、 完全抛弃传统经济等联系起来,并将低碳经济完全归结为政 府的责任。由此,我国在低碳经济的实践中必须在多方面做 出理性选择:产业生态化、开发节能建筑、公交工具优先、 合理使用低碳能源、发展低碳电力、实践循环经济、促进 生态产业集群、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国外经验;困境; 误区;对策 一、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的低碳计划 (一)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 低碳(Low Carbon)概念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提倡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发展低碳经济是维系人类与 地球和谐共生的长远大计。低碳经济是指在排放最少温室 气体的同时获得最大产出。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人类可以通 过更多利用可再生能源、往地下储存二氧化碳等方式减少 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不影响公民的社会福利、生活质量和社 会经济的发展。2003 年英国政府在其发表的题为“我们未 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 碳经济”的概念。报告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 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地经济产出,与此同时,为 商业和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并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 的生活质量。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人口聚集到城 市,城市的迅速发展需要消耗更多能源并更多地增加温室气 体排放,这对低碳经济而言是严峻的挑战。据估算,到 2025 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 65% -70%1,城市公共基础设施、 城市住宅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都会加快能源的消费速度。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大量的城 市人口外迁,城市的人口密度经历了如图 1 所示的四个阶段。 城市人口由市中心向城市边缘扩展会带来交通量的增加以 及城市基础设施外展,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温 室气体会翻倍增加。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加快温室气体 的排放,全球变暖进而诱发海平面上升,并在此过程中导致全 球气候反常,与此同时,能源紧张也会成为人类必须面对的问 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概念提到议事 日程上来。 与低碳经济相对应,低碳城市可以定义为以低碳经济为 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 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以低 碳经济为蓝本发展低碳城市必须在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控制速度、提高质量、低碳技术等诸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我国借鉴英国低碳经济的概念,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 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 我国学者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和重视利用清洁能源的能源结构入手,认为低碳经济不应该 将眼光仅仅局限在高能耗与高污染生产能力的淘汰方面,还 要在改变居民的日常行为方式上做文章。所以,一般认为,低 碳经济是通过经济发展方式、居民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等 的转变而达成的,在城市发展层面也要强调较少碳排放的城 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模式。低碳的城市发展模式应强调 如下几个方面:城市建设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碳排放量与经 济发展水平不一定呈正相关;减少碳排放应着眼于全球;低碳 城市的发展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设计。 (二) 英日等发达国家的低碳计划 1.英国的低碳计划。英国设定了低碳经济的明确目标, 规定 2010 年的 CO2 排放量较 1990 年减少 20%, 2050 年要 减少 60%。2009 年 7 月英国制定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 同时还出台了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 、 英国低碳工业战 略 、 低碳交通战略等文件,力争实现以下五个具体目标: 创造 120 万绿色就业; 整体改建 700 万户民宅并支持 150 万 户家庭生产供自身使用的清洁能源;全国 40%电力来自可再 生、核能、清洁煤等低碳能源;削减一半天然气进口量;小轿 车平均碳排放量比现在降低 40%。除此而外,英国政府还致 力于输出先进技术引领世界经济朝有利于全球自然环境优 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将其规定的硬性指标做实,通过立法方 式设立了气候变化方案,强化对低碳技术和可再生能源 的投入。英国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建筑 和交通两个方面。研究表明,伦敦市碳排放总量中家庭住宅 占 38%,商用和公共建筑占 33%,交通占 22%。英国在低碳 产业战略远景中强调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实施低碳战略:提 高能源效率,减少商业、消费者以及公共服务成本;重视可再 生能源、核能、碳捕获和储存技术、输电网等能源基础设 施建设;率先开发低碳汽车等。 2.日本的低碳计划。日本在低碳经济目标方面较英国更 高。2008 年的“福田蓝图”指出,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 目标是,到 2050 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 60% 至 80%。在 “低碳行动计划”中提出,在 2020 年之前,将 CO2 封存地下技术(CCS)推向实用化。除 CO2 封存技术以 外,日本的太阳能发电量到 2010 年将增加到目前的 10 倍,到 2030 年将增加到目前的 40 倍。日本环境部发布了“低碳社 会”规划草案,草案中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的三个原则:减少 碳排放;提倡节俭,生活方式由高消费转向高质量;和谐自然与 人类的关系。日本认为,低碳社会的实现需要全社会各部门 的共同参与,而不是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实现低碳 社会就需要在所有部门减少碳排放。为此,日本通过技术革 新在改变居民的日常生活方式方面做文章。日本还特别加 强制度方面的建设,鼓励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例 如采取更加紧凑的城市建设布局、鼓励交通工具多用自行 车、汽车驱动能源采用生物燃料等。为了付诸实施低碳计 划,日本特别构建了以能源政策基本法立法为指导,由煤炭立 法、石油立法、电力立法等为中心内容的能源法律制度体 系。同时针对能源的相关立法不断出台或修改,以适应日本 “低碳社会”的发展进程。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与误区 (一) 低碳经济的困境 1.生活标准盲目高。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居民的生 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理念正在由原来的温饱型向 舒适型转变,生活方式的变化是以消费水平的提高为前提的。 房屋面积变大。人们不再安于原来的小房子,即使贷款也 要首先住上大房子,而大房子的建设需要建材、电器、暖气 设备等,从而引致消费翻番;私车呈大众化。原来上班都骑 自行车,距离较近的步行亦可。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 无论如何也要有台私家车,拥有私家车不再单纯是交通工具, 而是同事以及朋友之间攀比和显示自己身价的标尺。更多 人拥有私家车虽然提高了生活水平,但在目前技术条件下会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成倍增加。电力需求翻倍。人们生活 水平的提高是以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为前提的,而企业数量 的增多需要电力事业跟进。同时人们为了生活方便,更多人 在厨房内选择了电器厨具。在电力供应主要是燃油和燃煤 发电的情况下,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与低碳经济之间形成了 矛盾。行为准则失范。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致富”的观念 一定程度上损毁了传统的节俭和利他的行为准则。无休止 地开采矿山、焚烧垃圾、喜新厌旧,在资源浪费的同时增加 了温室气体排放。 2.花边经济日趋盛。消费者鉴别产品的品位越高越能激 发企业之间的竞争,这在为消费者提供更为完善产品的同时 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加大了社会成本。消费者本 人消费产品虽然非常注重产品的内涵,但在亲朋好友间迎来 送往的过程中除了注重消费品的内涵外还非常在意产品的 包装、款式等,于是花边经济也成为产品吸引消费者的重要 手段。企业为了在同类产品中处于竞争优势就需要别出心 裁地在产品外观层面推陈出新,用新款式、新包装、新口味 等来吸引消费者。产品竞争不仅在于品质,还在于外观。同 样一个产品穿上不同的“衣服”后就会有不同的身价,厂家 为了让自己的产品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也不惜高成本地在产 品的包装上打主意。这些好看的包装商品买入前可以显示 产品的身价,但是在商品消费后就变成垃圾,这不但会增加能 源消费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使得处理垃圾的成本提高,这些 最后都要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花边经济日盛不是厂商可 以选择的,产品的这些“花边”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为低碳经济增加了负担。 (二) 低碳经济的误区 前文述及,低碳经济要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于是, 在工艺过程的技术革新中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需要对传 统的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改造。低碳社会确实首先需要增加 投入,但从长远来看收益大于成本。目前,人们对于低碳经济 还存在种种误区。 1.低碳就是高投入。低碳经济需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用新技术替代传统技术需要经济投入。低碳经济在关系国 民经济发展的诸方面确实需要高投入,但低碳经济还体现在 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些方面有时并非需要高投入,只 是居民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改变的问题。 2.低碳会造成贫困。低碳意味着取缔高污染、高排放的 企业,这将会缩减就业机会。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就意味着 下岗失业,于是将低碳经济与贫困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低碳 经济与贫困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在低碳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会 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新型就业岗位进而提升更多的经济价值。 3.低碳即抛弃传统。低碳经济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 产业,但是很多人认为低碳经济就意味着完全抛弃传统的煤 炭电力、石油电力等产业。实际上低碳经济并不一定完全 抛弃传统产业,在有效地替代传统产业的同时快速发展低碳 产业才是对低碳经济的正确理解。 4.低碳要丧失机会。低碳经济不是某个国家的事情,需 要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并肩作战才能达成全球范围内发 展低碳经济的目标。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 更强的经济竞争力,于是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机 会将被发达国家占有,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损失。在低碳 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确实给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很多挑战,但发 展中国家在此过程中避开了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弯路,并使 居民能够在低碳经济中享受生活,在此过程中快速地学习发 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诸多角度讲,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并 不是损失而是得到了机会。 5.唯政府代表低碳。提到低碳经济马上就想到这是政府 需要做的事情。实际上政府并不完全代表低碳,低碳经济需 要政府出政策、出制度,但要落到实处还需要普通百姓的配 合。居民日常生活包括使用一盏灯、一张纸在内的点滴行 为都与低碳相关,低碳经济也是普通居民的事情。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选择 (一) 倡导生态产业 日本的垃圾处理和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实践为发展低碳 经济提供了典范。日本的垃圾处理。保护环境是日本发 展生态产业的主要动因。主要表现在垃圾问题、自然资源 困境以及严重的空气污染2。日本每年产生 4.5 亿吨垃圾, 这些垃圾中的大部分来自工业。在土地短缺情况下,垃圾掩 埋成为大问题,用地成本的提高需要日本考虑通过垃圾焚烧 等生态办法解决。垃圾焚烧虽然缓解了垃圾大量填埋而造 成的土地压力,但垃圾焚烧生成的二氧化物排放遭到了公众 的强烈抗议,迫使政府制定更加严格的二氧化物排放标准,为 此,小的焚烧厂房逐步被关闭3。日本中央政府引入贷款项 目以鼓励使用绿色能源、热能源及回收物质,同时政府也把 正在宣传的生态工业项目作为整合此类创新的一种方法(如 图 2)。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奥地利的多产业链实践主要 体现在:建筑业生态链。建筑会产生很多包括混凝土、沥青 以及砖石等垃圾,这些垃圾作为混凝土的添加物,也可以作为 道路施工中的重要辅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垃圾再生(如图 3)。 (二) 优先选择公交 交通工具是目前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根据国际 能源署的统计, 2006 年全球交通工具的石油消耗比重已经增 加到 60. 5%。2020 年以后,交通工具石油消耗的比重将至少 达到 62%以上。近 10 年间全球 CO2 排放总量增加了 13%, 而来自交通工具的碳排放增长率高达 25%,预计到 2050 年, 全球交通工具碳排放将比目前增长 30%到 50%。发达国家 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汽车排放法规,把 CO2 的排放作为燃油经 济性的重要测度标准。欧洲、美国、日本、法国等分别规 定,到 2015 年新车平均碳排放将逐步降至每公里 130 克、 155 克、155 克、60 克,到 2020 年 95 克、90 克、155 克、 60 克。法国还在该方面特别制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如果 新车达到了规定的碳排放标准则每车可以得到 5000 欧元以 上的补助,否则相关企业将受到惩罚。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 一般标志着城市的发展水平,当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比较完善 时,公共交通就会替代私家车而成为最为便捷的城市交通工 具。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居民的腰包快速鼓起来的同 时,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逐渐成为更多城市居民的选择,但是 私家车的增多与低碳城市的建设背道而驰。于是,低碳城市 的建设与居民的攀比、炫耀和奢华消费之间形成了巨大的 反差,这个矛盾的解决需要快速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在 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设计上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的方针。 依据城市规模和条件,在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和市郊火车)、 快速公交、普通公交的结合应用模式上,突出各自的优先发 展次序。 (三) 开发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体现人、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在“功能”方面的协调。绿 色节能建筑应是立体环保工程,兼备节地、节水、节能、改 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体现 可持续发展战略特点。具有节能、环保和可循环三个特征, 强调建筑的舒适、人性和环保。绿色建筑的目标在于在建 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 护环境,其中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多方 面内容,以便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我国已 设定了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国商用和公共建 筑节能标准。据统计,建材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 10%左右,加 上建筑本身需要消耗的钢材、木材和化工产品,估计建筑的 间接能耗要占到总能耗的 15%左右。在建筑直接能耗中,不 仅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水平,也要减少能耗水平。在低碳住 宅小区建设中,要避免大社区的规划建造,要循环利用水资源, 实行垃圾分类和废物利用。 (四) 合理使用低碳能源 我国能源的消费特点主要表现在消费量迅猛增长、能 源结构以高碳为主、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大。 煤炭作为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其清洁、高效利用受到世界 各国的普遍重视。就氢碳原子比而言,煤炭、石油、天然气 分别为 11、21、41。氢能是无碳能源,所以将煤炭气 化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采能时的温室气体排放,这是低 碳能源技术的突破口。现代煤炭清洁转化实际上是指以煤 气化为基础、以实现 CO2 零排放为目标、将高碳能源转化 为低碳能源的技术,包括煤气化技术、煤液化技术、煤制氢 技术、CO2 捕获和储存技术等。随着以石油、煤炭为代表 的传统能源走向枯竭,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 发展方向,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成为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 共识。低碳时代的新能源产业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为:清洁煤 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规模发电等。为此,我国需要发 展智能电网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包含发电、输电、变电、 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 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提高新能源的 利用效率。 (五) 实践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至少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特点:生产和消费使 用绿色能源;减少原材料消耗并回收利用;简化包装和工 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 开发产品资源化产业。循环经济和 清洁生产是低碳城市的发展要求。在循环经济模式下把经 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 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甚或零排放。清洁生 产是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全 过程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循环经济 和清洁生产的一个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的 使用和 CO2 的排放 ,这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1992 年 6 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100 多个国家的元首共同签署了 里约热内卢宣言,号召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探索可持续 发展道路,在循环经济理念下将传统意义上的“废物”资源 化、无害化和减量化。通过多种方式的耦合将产品的生产、 流通、消费以及废弃物的回收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自然 资源得到多级开发和利用,变污染负效益为经济正效益4。 所以,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保护性经济,要求人们的经济过程 符合生态学规律。与传统状态下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主张 “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发展 模式不同,循环经济主张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经济行为应该 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闭合链 循环。 (六) 促进生态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基本含义是某个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与 机构在一定的地域内集聚,形成结构完整、联系互动、交互 创新的有机体。依托地缘与产业关系在区域内共生互动达 到包括知识外溢、信息共享、规模经济、成本降低、树立 品牌等多方面的优势。区域内不同产业间的聚集着眼于经 济的正外部效应,由于产业集群所特有的集聚优势和产业同 质性,传统经营模式下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资源紧张与集群污 染。在正外部效应约束下的生态产业集群应该是特定区位 内各种因素的有机结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高效利用的新 型产业集群。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如下模式运行:衍生:从某 个或多个主产业衍生出多种副产业,对资源实现循环利用和 综合利用,把主产业或其他副产业的排放物转化为再生资源, 使之在集群内部重新得到利用。该模式下首先发展主导产 业,当主导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相应副产业跟进,促成相对 完整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共生:区域内具有相互联系的 主导产业在优势互补基础上进行产业集群,达到范围经济效 果。产业间是共生关系,每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