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1页
2010年山东省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2页
2010年山东省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3页
2010年山东省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4页
2010年山东省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农业厅文件 鲁农种植字20103 号 关于印发全省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农业局(农委),有关县(市、区)农业局: 近年来,高产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为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挖掘单产潜 力,带动 大面积均衡增产提供了经验,树立了样板,成为新形势 下抓好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为全省农业农村经 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农业部决定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开展 粮棉油高产创建活动。为继续扎实推进此项活动,真正发挥高产 创建的示范带动作用,我省以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市、区)为重 点,在全省筛选了 88 个县(市、区)作为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示 范县,共安排小麦万亩示范片 176 个,马铃薯万亩示范片 7 个 (任务分配见附件)。现将省厅制定的小麦、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 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年三月十二日 主题词:高产创建 方案 通知 抄报:农业部 山东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0 年 3 月 12 日印发 2010 年全省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项目实 施指导意见及省政府关于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意见的 有关要求,为继续扎实推进全省 2010 年小麦高产创建活动 工作,确保项目任务指标圆满完成,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 开展小麦高产创建,依靠科技挖掘增产潜力,通过高产示范 带动,促进全省小麦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 全,保证有效供给,为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具有重大意义。 二、实施内容与任务目标 (一)实施“十、百、万 ”高产示范工程。各 项目县要按照分 配的万亩示范片任务(见附件)建立相应万亩高产示范片,在 每一个万亩高产示范片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攻 关示范方。万亩高产示范片亩产量指标 600 千克,或比前三 年平均产量亩增产 12%以上。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 700 千克,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 20%以上;百亩高产 攻关示范方亩产量指标 650 千克,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 产 15%以上。高产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 达到 100%。 除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外,每县(市、区)再安排高 产辐射带动区 10 万亩,平均亩产 500 千克以上,或比前三年 平均产量亩增产 8%以上。高产辐射带动区主导品种和主推 技术推广普及率 95%以上。 (二)建立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展示田。每个万亩示范片 内要建立一处新品种和新技术试验展示田,面积 50 亩以上。 其中,20 亩地块安排 5 个以上新品种展示,30 亩安排小麦宽 幅精播、氮肥后移、播期播量等有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熟化 所需要的相关试验。 (三)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每一项目县(市、区)要 重点搞好秋种、冬前(冬季)、早春三个时期的培训,每县举 办培训班 3 期以上,培训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户 600 人次以上。现场考察观摩 1 次以上。 每个项目县从县、乡农技人员中挑选 50 名以上业务熟 练、责任心强的技术指导员,对项目区实行包村包点,在关 键农时季节统一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技术指导员到村指导 次数不得低于 50 次。每个项目村确定 10 户科技示范户,辐 射带动全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成果。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选择适宜品种。重点选择济麦 22、良星 99、泰山 9818、汶农六号、泰农 18、临麦 4 号、山农 17、山农 15、烟 农 24、泰山 23、烟农 21、临麦 2 号、烟农 23 号、洲元 9369、 山农 8355、烟 2415 等品种。各县(市、区)高产示范区可依据 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基础、耕作制度等选择高产潜力大、 抗逆性强的 13 个品种进行集中攻关、展示、示范。 (二)集成组装高产技术。小麦高产创建成功与否,关键 在于良种良法配套。在选择确定示范推广品种的同时,各地 必须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因地制宜集成和组装与种 植品种相适应的主推技术。重点推广小麦的标准化播种、宽 幅精播高产栽培、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精量半精量播种、 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测土配方施肥、节水高产栽培、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 (三)落实关键技术。在推广应用小麦高产技术的同时, 重点抓好以下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 1.培肥地力。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途径,提高土 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 2.精播、半精量播种。运用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提倡使 用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播种。大穗型品种,基本苗 13 万18 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2.32.5 倍,春季最大总茎数 为计划穗数的 2.53.0 倍,每亩穗数 30 万33 万,每穗粒 数 4547 粒,千粒重 4852g,穗粒重 2.3g 左右;分蘖成穗 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 12 万左右,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 数的 1.2 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 1.82.0 倍,亩 穗数 45 万52 万,每穗粒数 3335 粒,千粒重 45g 左右, 穗粒重 1.5g 以上。 3.氮肥后移。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 50%,追肥 比例增加到 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 30%50%,追肥比例 为 50%70%;同 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 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块采用分蘖 成穗率高的品种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4.配方施肥。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在项 目区内全面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促进节 本增效。一般高产创建地块总施肥量每亩施有机肥 30004000 千克,纯氮 1416 千克,磷(P 2O5)810 千克, 钾(K 2O)7.59 千克,硫酸锌 1 千克。 5.控旺、延衰。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 亩分蘖数超过 80 万、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时 镇压,结合叶面喷施“ 壮丰安” 等化控剂 ,控制旺长。小麦灌浆 中后期,叶面喷施天达 2116、磷酸二氢钾等,防治早衰。 6.防病治虫。坚持“预 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方针,做好示 范片病虫草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开展病虫害 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重点做好小麦纹 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 害的防治。 7.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农机作业技术,促进 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小麦生产的综合 机械化水平。 8.落实抗灾应变技术。各项目区在监控生物性灾害的同 时,对旱、涝、渍、风、雹、霜等灾害性天气,制定处置预案, 及时应对自然灾害。 四、具体进度安排 高产创建活动分七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9 年 9 月10 月初,制定高产创建活动实 施方案,进行项目区规划;部署任务,落实地块、农户;开展 秋种技术培训;筛选和引进具有高产潜力小麦品种,做好备 播工作。 第二阶段:2009 年 10 月初10 月下旬,各高产创建县 (市、区)按照技术方案要求指导项目区农户适期播种小麦。 第三阶段:2009 年 10 月下旬12 月,进行苗情考察,制 定冬前管理技术意见;举办示范户冬前管理技术培训班,指 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冬前管理工作。 第四阶段:2010 年 1 月4 月,搞好春季苗情考察;制定 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各项目县要做好项目区农民的技术 培训,适时指导农民进行春季麦田管理工作。 第五阶段:2010 年 5 月,召开小麦项目实施情况现场观 摩会,推动小麦后期管理工作。 第六阶段:2010 年 6 月,省农业厅组织邀请专家对高产 创建活动十亩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对百亩高产示范方、万 亩核心示范片和十万亩辐射带动区进行测产验收。 第七阶段:对实施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绩效考评; 撰写总结报告和小麦超高产技术规程。 五、资金使用与管理 项目经费由省财政部门直接下拨到各项目实施县(市、 区)。各地要严格资金管理与监督,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在使用范围上,要紧紧围绕小麦高产创建目标,重 点用于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物化、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 等补助。具体如下: (一)技术推广补助。主要用于对项目区开展多种层次的 技术培训,编制集成技术体系及技术实施方案,编印技术培 训及宣传资料。 (二)专业化服务补助。主要用于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 展统一耕种收、病虫草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 (三)物化补助。主要用于对示范户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 实用技术的关键环节物化技术产品补助。 (四)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补助。主要用于为项目区提供 品种、技术、产销等各项信息服务,促进技术普及,提高项目 效益;用于测产验收、资料归档、工作考评等。 六、组织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里成立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项目领 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省厅分管厅长任组 长,省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有 关市农业局(农委)分管局长(主任)及项目县(市、区)农业局 分管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 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技术小组依托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由山东 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 位专家及有关市农业局(农委)农技站长、项目县(市、区)农 技站长为成员。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 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各示范县(市、区)建立相应机构,要注意吸收项目区中 相关乡(镇)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 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厅种 植业管理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备案。各县(市、区)实施 方案要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细化技术措施和人员配备, 高产创建田块要落实到乡、村和农户。 (二)规范示范片建设与管理。各地要综合考虑生产条件、 工作基础、技术力量、产业体系等因素,合理确定小麦高产 创建示范片。实施地块要靠近大路两侧,地势平坦,土层深 厚,灌排条件良好,远离建筑物。常年小麦产量 450600 千 克。土壤有机质 1.2%以上,速效氮 80 mg/kg、速效磷 25 mg/kg、速效钾 110 mg/kg 以上。万亩 示范片要成方连片,且 每一乡镇只能承担一个万亩示范片任务。 要切实规范万亩片建设与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档案, 为项目督查、考核、验收提供依据。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 方面:一是设计 1 张标示图,注明示范片位置、涉及乡镇村组、 田块编号、面积等;二是建立 1 本工作记录,把高产创建活动 有关的文件、方案、田间记录、测产结果、总结等及时立案建 档;三是编印 1 套技术资料,编制高产创建技术培训材料、技 术挂图、光盘等,发放给示范片农户;四是建立 1 个数据库, 及时向农业部研制开发的全国高产创建网络信息采编与共 享系统提供必要数据和资料。 (三)加强宣传发动与典型引导。要充分发挥电视、网络、 报纸和广播等现代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对高产创建重大意 义、先进典型的宣传与示范,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技人 员、种植大户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高产创建,营造高产创 建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积极向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 报、山东农业信息网等媒体的“高产创 建” 专栏和专版投稿, 宣传报道各地工作进展和好做法、好经验。每个项目县(市、 区)要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发表宣传材料 5 份以上。要在 十亩、百亩、万亩示范区各建立 1 处醒目标牌,标明示范片 区域范围、面积规模、产量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 专家、技术负责人、实施单位、工作责任人、示范片编号等内 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 (四)搞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县 (市、区)农业局要加强材料收集,建立活动档案,做好工作 记录,抓好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省厅将在关 键生产环节抽调人员进行检查督导。 各县(市、区)要于 5 月下旬,对小麦产量进行初步测产, 及时上报省厅种植业管理处和省农技推广总站。根据测产情 况,省厅将组织有关小麦专家统一进行验收。 各县(市、区)要于 2010 年 7 月 20 日前,写出项目工作 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报省厅种植业管理处和省农技推广总 站。 2010 年全省马铃薯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为提高马铃薯单产水平,增强马铃薯综合生产能力,推 动全省马铃薯生产发展,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 我省生产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量的 增加,我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增长,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单产逐步上升,良种普及率和脱毒薯应用量迅速扩大。在许 多地区已经建立了一大批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基地,出现了 马铃薯专业生产县(市)、专业生产乡(镇)。马铃薯已成为一 些地区农业支柱产业,成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 途径之一。 通过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引进和推广马铃薯产 量高、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集成并推广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依靠科技进步,主攻单产,充分挖掘马铃薯生产潜力,提高 品质,节本增效。同时,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展示,产业化运 作等措施,推进马铃薯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 营,全面提升我省马铃薯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实施内容及任务目标 2010 年在平阴县、滕州市、烟台市牟平区、安丘市、肥城 市、平邑县、德州市德城区等 7 个县(市、区)组织实施马铃 薯高产创建。具体实施内容和任务目标包括: 1.建立集中连片万亩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片 1 个,平均 亩产 2650 千克以上,或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值增产 10%以 上。 2.建立十亩以上高产攻关田 1 处,平均亩产 3500 千克以 上,或比项目区前三年平均值增产 15%以上。 3.开展品种引进筛选与示范展示,建立种植品种 3 个以 上、面积 50 亩的展示田 1 处。 4.研究总结配套栽培技术,集成适合当地种植模式的马 铃薯高产创建技术规程,在项目区推广普及。 5.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观摩。每个项目区印发技术资料 5000 份以上,举办培训班或现场观摩会 2 期,培训技术人员 和种植大户 300 人次以上,建立固定的高产创建标准宣传标 示牌 1 个。 通过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高产配套技术推广 面积 3 万亩。项目区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 95%以上,马铃薯 良种普及率和脱毒马铃薯应用率达到 100%。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为确保项目区的种植质量,提高种植水平,项目区内采 取统一机耕、催芽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设施栽培。 1.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鲁引 1 号、荷兰 15 号、早大 白、克新系列等高产抗病品种。 2.采用脱毒马铃薯种薯。高产示范田全部采用脱毒 G2、G3 良种。 3.提高耕耙质量。基地内实行统一机耕、整地,要求耕 深 2025cm ,土壤上松下实。 4.切块催芽、药剂拌种。每亩需种薯 150 千克左右。播 前 2025 天将种薯置于温暖有阳光的地方晒种 23 天,同 时剔除病薯、烂薯,然后进行切块。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 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 每块种薯保有 12 个芽眼,重量 2530g。晾干刀口后放在 温度为 18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cm 左 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药剂拌种可减轻由于种薯带菌造成的苗期黑痣病、干腐 病等病害的发生。可用 50g 扑海因 50悬浮剂混合高巧 60悬浮种衣剂 20ml,加到 1 升水中摇 均后喷到 100 千克 种薯切块上,晾干后播种。 5.适时定植,合理密植。拱棚种植于 2 月上中旬播种,地 膜覆盖栽培于 2 月下旬播种。亩播种在 4500 株左右。起垄双 行栽培,大行距 8590cm,小行距 25cm,株距 2025cm。 起垄单行栽培,行距 70cm 左右,株距 2025cm。 6.科学施肥。亩施有机肥 5000 千克,马铃薯配方肥(15- 12-18)100 千克。 7.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的防 治。 四、进度安排 项目实施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0 年 1 月至 2 月初。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进行项目区规划;部署任务,落实地块、农户;开展技术培训; 引进优良脱毒马铃薯品种,做好催芽、备播工作。 第二阶段:2010 年 2 月上中旬至 3 月上旬。2 月上中旬 大中拱棚播种,2 月下旬小拱棚播种,3 月上旬地膜播种。 第三阶段:2010 年 3 月中下旬至 4 月下旬。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现场指导,4 月上旬对基地村进 行管理技术培训。 第四阶段:2010 年 5 月。上中旬召开产销联谊会和现场 观摩会,下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测产验收。 第五阶段:2010 年 6 月。对实施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员进 行绩效考评,撰写总结报告,提出进一步示范推广的意见。 五、资金使用与管理 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物化、信息 服务和项目考核等补助。具体如下: (一)技术推广补助。主要用于对项目区开展多种层次的 技术培训,编制集成技术体系及技术实施方案,编印技术培 训及宣传资料。 (二)专业化服务补助。主要用于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开 展统一耕种收、病虫草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 (三)物化补助。主要用于对示范户应用优良品种和先进 实用技术的关键环节物化技术产品补助。 (四)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补助。主要用于为项目区提供 品种、技术、产销等各项信息服务,促进技术普及,提高项目 效益;用于测产验收、资料归档、工作考评等。 在补助资金管理方面,要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 规定,实行专帐支付,建立资金管理档案,确保专款专用。 六、保障措施 高产创建活动由省厅种植业管理处和省农技推广总站 牵头组织实施,各项目县(市、区)农业局负责本地项目的具 体落实。采取的保障措施包括: (一)强化项目组织领导。省厅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 指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省厅分管厅长任组长,厅种植业管理 处、省农技推广总站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统一部署、组织 实施、协调工作,保证按计划要求顺利实施。省农科院、山东 农业大学、省农技推广总站等单位专家组成技术指导小组, 负责制定和落实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 验收、总结等工作。各项目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 负责高产创建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 (二)科学选择实施区域。在选择实施区域时,要注重选 择推广网络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基础条件优越、当地领导 重视、农民种植积极性高的区域组织开展高产创建。 (三)规范示范片建设与管理。为保证高产创建活动工作 具体化和制度化,各示范县(市、区)和有关承担单位都要对 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记录。每个示范片要设计一 张标示图,注明示范片位置、涉及乡镇村组、田块编号、面积 等。建立高产创建实施档案,把高产创建活动有关的文件、 方案、田间记录、测产结果、总结等及时立案建档。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报纸和 广播等现代主流媒体的作用,加大对高产创建重大意义、先 进典型的宣传与示范,引导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技人员、种 植大户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高产创建,营造高产创建良好 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 宣传等多种形式,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 平。省厅负责组织技术骨干的师资培训,市农业局(农委)负 责组织县乡农技人员和示范户的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在关键 时期要深入到基地进行指导,作到每村一名技术员、户均一 个明白人、户均一张明白纸。要求技术人员包村包户,统一 技术指导。 (五)搞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各项目县(市、区)农业 局要及时上报高产创建活动进展情况,省厅在关键生产环节 抽调人员搞好检查督导,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马铃 薯收获前先由当地组织好产量自测,然后由省厅统一组织安 排产量复测、验收。各县(市、区)要于 2010 年 7 月 15 日前, 写出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报省厅种植业管理处和 省农技推广总站。项目完成后,省厅将对各项目区实施情况 进行综合评价,并做为下一步承担高产创建任务的重要依据。 附件: 2010 年 度 小 麦 马 铃 薯 高 产 创 建 万 亩 示 范 片 任 务 分 配 表 一、小麦 市 项目县(市、 区)数量 项 目县(市、区)及万亩示范片编号 济南 5 章丘市2010( 鲁)( 小麦)001、 2010(鲁)( 小麦)002、 商河县2010( 鲁)( 小麦)003、 2010(鲁)( 小麦)004、 济阳县2010( 鲁)( 小麦)005、 2010(鲁)( 小麦)006、 长清区2010( 鲁)( 小麦)007、 2010(鲁)( 小麦)008、 平阴县2010( 鲁)( 小麦)009、 2010(鲁)( 小麦)010 淄博 3 临淄区2010( 鲁)( 小麦)011、 2010(鲁)( 小麦)012、 桓台县2010( 鲁)( 小麦)013、 2010(鲁)( 小麦)014、 2010(鲁)( 小麦)015 高青县2010( 鲁)( 小麦)016、 2010(鲁)( 小麦)017、 枣庄 4 滕州市2010( 鲁)( 小麦)018、 2010(鲁)( 小麦)019 2010(鲁)( 小麦)020、 2010(鲁)( 小麦)021、 薛城区2010( 鲁)( 小麦)022、 2010(鲁)( 小麦)023 峄城区2010( 鲁)( 小麦)024、 2010(鲁)( 小麦)025、 台儿庄区2010( 鲁)( 小麦)026、 2010(鲁)( 小麦)027 东营 1 广饶县2010( 鲁)( 小麦)028、 2010(鲁)( 小麦)029 烟台 7 莱州市2010( 鲁)( 小麦)030、 2010(鲁)( 小麦)031、 莱阳市2010( 鲁)( 小麦)032、 2010(鲁)( 小麦)033、 龙口市2010( 鲁)( 小麦)034、 2010(鲁)( 小麦)035、 招远市2010( 鲁)( 小麦)036、 2010(鲁)( 小麦)037、 海阳市2010( 鲁)( 小麦)038、 2010(鲁)( 小麦)039、 栖霞市2010( 鲁)( 小麦)040、 牟平区2010( 鲁)( 小麦)041 潍坊 9 青州市2010( 鲁)( 小麦)042、 2010(鲁)( 小麦)043、 安丘市2010( 鲁)( 小麦)044、 2010(鲁)( 小麦)045、 高密市2010( 鲁)( 小麦)046、 2010(鲁)( 小麦)047、 诸城市2010( 鲁)( 小麦)048、 2010(鲁)( 小麦)049、 昌乐县2010( 鲁)( 小麦)050、 2010(鲁)( 小麦)051、 寿光市2010( 鲁)( 小麦)052、 2010(鲁)( 小麦)053、 昌邑市2010( 鲁)( 小麦)054、 2010(鲁)( 小麦)055、 寒亭区2010( 鲁)( 小麦)056、 2010(鲁)( 小麦)057、 坊子区2010( 鲁)( 小麦)058、 2010(鲁)( 小麦)059 济宁 9 兖州市2010( 鲁)( 小麦)060、 2010(鲁)( 小麦)061、 2010(鲁)( 小麦)062、 曲阜市2010( 鲁)( 小麦)063、 2010(鲁)( 小麦)064、 邹城市2010( 鲁)( 小麦)065、 2010(鲁)( 小麦)066、 梁山县2010( 鲁)( 小麦)067、 2010(鲁)( 小麦)068、 微山县2010( 鲁)( 小麦)069、 2010(鲁)( 小麦)070、 鱼台县2010( 鲁)( 小麦)071、 2010(鲁)( 小麦)072、 嘉祥县2010( 鲁)( 小麦)073、 2010(鲁)( 小麦)074、 汶上县2010( 鲁)( 小麦)075、 2010(鲁)( 小麦)076、 任城区2010( 鲁)( 小麦)077、 2010(鲁)( 小麦)078 泰安 4 岱岳区2010( 鲁)( 小麦)079、 2010(鲁)( 小麦)080、 2010(鲁)( 小麦)081、 东平县2010( 鲁)( 小麦)082、 2010(鲁)( 小麦)083 肥城市2010( 鲁)( 小麦)084、 2010(鲁)( 小麦)085、 宁阳县2010( 鲁)( 小麦)086、 2010(鲁)( 小麦)087 威海 2 文登市2010( 鲁)( 小麦)088、 2010(鲁)( 小麦)089、 乳山市2010( 鲁)( 小麦)090、 2010(鲁)( 小麦)091 日照 1 莒县2010(鲁 )(小麦)092、2010(鲁)( 小麦)093 莱芜 1 莱城区2010( 鲁)( 小麦)094、 2010(鲁)( 小麦)095 临沂 7 郯城县2010( 鲁)( 小麦)096、 2010(鲁)( 小麦)097、 苍山县2010( 鲁)( 小麦)098、 2010(鲁)( 小麦)099、 沂水县2010( 鲁)( 小麦)100、 2010(鲁)( 小麦)101、 沂南县2010( 鲁)( 小麦)102、 2010(鲁)( 小麦)103、 临沭县2010( 鲁)( 小麦)104、 2010(鲁)( 小麦)105、 河东区2010( 鲁)( 小麦)106、 2010(鲁)( 小麦)107、 莒南县2010( 鲁)( 小麦)108、 2010(鲁)( 小麦)109 德州 10 临邑县2010( 鲁)( 小麦)110、 2010(鲁)( 小麦)111、 齐河县2010( 鲁)( 小麦)112、 2010(鲁)( 小麦)113、 禹城市2010( 鲁)( 小麦)114、 2010(鲁)( 小麦)115、 陵县2010(鲁 )(小麦)116、2010(鲁)( 小麦)117、 平原县2010( 鲁)( 小麦)118、 2010(鲁)( 小麦)119、 宁津县2010( 鲁)( 小麦)120、 2010(鲁)( 小麦)121、 庆云县2010( 鲁)( 小麦)122、 2010(鲁)( 小麦)123、 武城县2010( 鲁)( 小麦)124、 2010(鲁)( 小麦)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