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08国内两次大豆风波的成因和对策_第1页
20041208国内两次大豆风波的成因和对策_第2页
20041208国内两次大豆风波的成因和对策_第3页
20041208国内两次大豆风波的成因和对策_第4页
20041208国内两次大豆风波的成因和对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两次大豆风波的成因和对策 2004 年 12 月 08 日 李九成 作者单位:河北省粮油集团 摘要:01 年至今,国内先后发生了两次“大豆风波” 。尤其最近刚刚发生并正在发展中的 这一次,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在业内震动颇大,影响至深。如何从中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 的东西,避免重蹈覆辙,是国内粮油经营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要正视的问题。笔者是 油脂行业的一名经营者,亲眼目睹和经历了这两次风波。风波所反映的问题,有体制方面 的,也有经营机制方面的;有经营者自身素质的原因,也有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服务不到 位甚至错位的问题;有国内供求信息反馈滞后、失真的问题,也有国际期货市场灵敏、多 变,超前反映和影响市场走势不易把握的问题;有民族企业的幼嫩,也有国际跨国公司的 老道和狡黠。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的总结,从更深的层次来认识这个问题。摔倒了, 再爬起来,并适时地调整思路,找出对策,与狼再次共舞,看好并走好明天的路。 关键词:大豆风波、入世、接轨、体制、机制、期货、风险意识、调控 2001 年至今,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我国油脂市场发生了两次“大豆风波” 。在这两 次风波中,国内的油脂加工及贸易企业倒下了一批,兴起了一批,最近又倒下了一批。其 中相当一大批国有、民营企业前仆后继,惨然倒下,不能说不壮烈。根据目前的情况,可 以基本确定在最近刚刚发生的这次风波中,包括很多民营企业在内的大型油脂加工和贸易 企业都受到了重创。其受伤的程度,既有外伤,又有内伤;既有可视的经济损失,也有无 形的长远的信誉损伤,多数濒临破产。如果说 2001 年第一次受到伤害的是以国有和规模较 小的个体企业为主体的话,那么,第二次风波就是以民营的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主体了。 如果把前一次风波仅仅归结为国企体制的原因,那么就很难解释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很多企业体制变了,机制活了,规模大了,仍难逃脱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这说明背后隐藏 着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下面,就国内两次大豆风波的成因及对策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仅供业内同仁参考。 一、两次大豆风波的简要回顾 第一次大豆风波发生在 2001 年下半年至 2002 年初。2000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首次突 破 1000 万吨,达到了 1041 万吨,同比增加 141%。2001 年再次猛增到 1394 万吨。其中有 国内转基因管理条例颁布带来的市场影响。2001 年 6 月 6 日,为了规范对转基因大豆 进口的管理,保证国内食品和生物安全,我国农业部颁布转基因管理条例,对转基因大豆 进口实行规范管理。应该说这是一次积极的调整;但是,在客观上带来了国内大豆进口商 对国内大豆进口下降的预期和短时间内突击进口行为的发生。2001 年 7、8 月份,国内大 豆进口量出现大幅增加,01 年的大豆进口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当然这 次大豆进口增加还有国内在 99 年恢复豆粕进口增值税政策的影响。恢复豆粕进口增值税, 豆粕进口成本增加,实际是控制了豆粕进口,对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是一个强有力的政策支 持,同时带来的压榨利润是诱人的。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在利润的驱动下,产生迅速扩张的 冲动,并实质性地增加了一些规模,日加工大豆 1000-3000 吨左右的大中型企业在国内开 始出现。同时外资企业开始逐步进入。2001 年我国总的压榨能力达到了 4500 万吨/年。压 榨能力出现过剩,但并没引起人们的注意。 随着加工规模的扩大,必然带来对原料进口需求的增加。每个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 都抢抓机遇进口大豆,很快国内市场出现了供应过剩。01 年的上半年,国内港口的进口大 豆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积压,当时全国的港口大豆存量已经达到了 150 万吨以上。而恰恰 在此时,美国、南美大豆丰收,特别是巴西、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大幅攀升,对国际、国内 市场形成利空的压力。 此外,欧洲陆续爆发了疯牛病、口蹄疫等意外事件。大量的屠杀疫牛使肉骨粉和豆粕 需求发生了急剧变化,直接影响了市场价格的波动。美国基金以瘟疫为题材,在 CBOT 大 盘上大肆炒作,外盘起伏波动顺势下滑。2001 年的 5 月份,芝加哥 9 月期货价格出现了 419 美分/浦式耳的历史低点,其间虽然小有反弹, 2002 年的 1 月份又出现了 436 美分/ 浦 式耳的历史次低点,进口大豆的成本逐步下降。进口大豆到我国口岸的价格最低跌至 175 美元/吨左右,国内前期在 225 美元/ 吨签约客户,无法避险,货到口岸跌 50 美元/吨上下, 损失惨重,濒临破产。这次风波,国内受伤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和集体及个体油脂加工企业。 这些企业尤其是国企,在改制的浪潮中,以体制不活为由,多数无奈地匆匆改制为民营企 业。这次风波致使国内油脂行业重新洗牌,国企从此变成了少数,油脂加工市场供应主渠 道的作用成为了历史。 第二次大豆风波刚刚发生,并正在继续。这一次受到重创的主要是最近两年来新崛起 的一些大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机制和体制已和国际接轨。大家都 知道,在经历了第一次风波以后,民营、合资、外资企业成了国内大豆压榨业内的主力军。 国有企业退出留下的市场空间,加之,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大幅增加,国内油脂 加工企业的经营遇到一个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更重要的是国际市场受美国大豆产量连续两年减产的影响,全球油脂油料供应偏紧, 外盘一路飚升,油脂经营利润可观。同时,国内大豆进口商在操作手法上也进行了改进, 有原来的从跨国公司那里直接一口定价,改为先订升贴水,再敲定期货盘的相对灵活的策 略。也正是在这一时间段,获利颇丰,发展顺利的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再一次急剧扩张,日 加工大豆 3000-7000 吨规模的压榨企业开始出现,国内总的有效压榨能力达到了 6000 万吨 /年的水平。已经严重过剩。 压榨能力的扩张也同样带来国内对国际市场原料需求的增加,我国的超量购买反过来 又助长了外盘的走高。2003 年我国当年的大豆进口量达到 1918 万吨,比 2002 年增加 790 万吨,增幅 71%。2004 年初,日韩、东南亚和我国相继爆发禽流感,对国内市场需求也是 一个很大的抑制因素。1-6 月份大豆进口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仍然处于较高的水 平。在今年的 2、3 月份,国内部分港口的库存已经开始出现积压,市场隐患显现。 由于美盘是全球大豆的定价中心,美国农业部连续公布美国大豆库存减少到历史新低, 预示供求紧张,价格发生上扬。而国内的情况是与美盘背离,库存积压价格发生疲软。盲 目的崇美盘轻国内盘的思想使企业失去了判断力。此时,美国的基金大肆炒作,美盘急剧 拉升到了 1060 美分/浦式耳。急于获利继续看好追高的国内压榨企业,多数在 1000 点上下 定了货。也恰恰就在国内到货高峰的季节,04 年 5、6 月份,在南美大豆丰收与美国播种 面积大幅增加为题材的利空影响下,外盘连续下跌,一时间前期所定大豆价跌了近 1000 元 /吨,国内市场急剧恐慌。我国多数压榨厂停止或放缓了采购。我国内市场的萎缩,反过来 又刺激美盘加速下滑,以至美盘跌了 500 美分/浦式耳,这是历史上所不多见的跌幅。 目前的市场仍处在疲软中,压榨厂、供应商、代理商、仓储、海运、期货公司、银行 等相关方面都在各自总结着不同的经验教训。不久的将来,可以看到这次重新洗牌的结果: 合资企业将成为我国油脂行业的主体。 二、两次风波的特征和特点 两次大豆风波,表面上看有一些不同。第一次受伤的主体以国企为主,人们更多的是 抱怨过期的体制问题,体制不顺,造成机制不活,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二次受伤的主 体主要是民营及个别的合资企业和公司。体制变了也难逃厄运。所以,我们在看到不同的 时候,更应该看到其间本质的共同点。两次风波除发生的时间不同以外,在本质上还是相 同的。突出表现是: 第一,两次大豆风波都是以国内的大量进口为前提,都是以国内严重积压为背景。严 重的积压反映了国内进口的无序状态,反映了国内进口缺乏一个统一的协调和引导,缺乏 一个相对有效的信息公开透明机制和制度审批问题。我国在全球的大豆采购量已经达到了 2000 多万吨的水平,是全球第一大大豆进口国。在这样一个大的大豆进口国,从事大豆进 口的主体处于各自为战的无序状态,都想最大化的去占领市场,增大了进口的盲目性,忽 视了国内不同时间段的原料需求量,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两次大豆风波都是以外盘的下滑为导火索,我们姑且不评论美盘下滑的主客观 因素。但是,我们会清楚的记得,第一次风波因为美盘的下滑使得前后不同的时间段,国 内进口大豆的签约成本相差 50 多美元/吨。第二次风波因为美盘的下滑,使得国内不同时 期进口大豆的签约成本差值达到了 100 多美元/吨,在这种价格变化的背景下,企业自然会 损失惨重。 第三,两次风波都反映了国内经营者参加国际竞争的综合素质和防范风险意识等方面 的知识不足。在两次风波中他们都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规避市场风险的手段。比如在国内 期货盘上相当多的企业没有做套保,有的做了不是做的不够,就是切入点不对。客观上反 映出经营者风险意识淡薄等问题。对国际贸易、金融衍生品等方面的知识不足。入关前后, 天天喊为入关做好准备,入关以来发生的两次风波,两次重新洗牌说明我们的企业并没真 正准备好。 第四,两次风波产生的国内大的经营条件来看,基本相同。企业参与国外期货受到限 制,国内期货市场又存在一些问题,制度不是很健全,服务不是很到位,品种不够多。如 期货品种的问题,没有期权交易等。这些都在客观上制约着企业采取更灵活的方法规避市 场风险。有的是想不到,有的是想到了也很难做到。国家除直控的几家国有大企业外,一 般不允许企业在美盘上做期货和期权,在国际贸易公司的游戏规则中间,被束缚住手脚一 筹莫展,眼睁睁的看着赔。 第五,第一次风波国内企业是通过国际跨国公司一次性敲定进口大豆到我国口岸的价 格,第二次是分批次、分阶段敲定到岸价格,好象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本质上都是在国 际跨国公司的控制之下,都是通过他们来进行的,都是通过他们直接向外传递了我们的购 买意向。问题就发生在这里。2000 多万吨大豆的进口国,没有一家自己的直接参与采购和 经营的大型跨国公司,专项负责大豆进口;国际跨国公司在国内进口大豆的经营独占鳌头, 也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 三、国内大豆市场的特征和特点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植物油和肉蛋奶 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推动和促进了大豆压榨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想成为东亚大豆压榨 中心的冲动使得我国的大豆进口量猛增。目前国内的大豆进口量已经达到了 2000 多万吨, 美国农业部更是预估 04/05 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将要达到 2400 万吨,以国内 1650 万吨的 产量来计算,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供应量的 60%,超出了国产一倍多。而且我国人多地少 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未来的时间里仍然是一个逐步增加的趋势。进口大豆将成为国内大豆市 场供应的主体,国内大豆原料对进口的依赖性将逐年加强。准确的说我国的大豆市场变化 和国际市场一起联动,美盘成了国内盘的风向标。全球范围内影响大豆供求和贸易的相关 天气、瘟疫、政策等因素都会或大或小的影响国内市场行情,带来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增 加经营风险。 二、从关税和进口政策方面来讲,大豆已经提前入世,除了 3%的关税,13%的增值 税和转基因管理条例以外,没有其他类似于配额的人为控制措施。大豆是最早取消市 场保护,也是竞争最激烈,波动最频繁,波幅反差大,进口渠道最畅通的一种产品。 三、和高进口量和提前入世不相称的一个特点,市场参与的主体除个别国家控股的大 企业和外资、合资企业外,对国际市场了解很少,没有直接参与国际大豆贸易,采购是间 接的,在定价上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参与国际期货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国内期货及相关 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可供企业使用的规避市场风险的手段不够多。国内参与大豆经营的企 业,基本上各自为战,没有自己的行业组织,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调控,企业的对外采购处 于跨国公司引领下的无序状态。 四、粮油(大豆)行业的本身性质和特点 第一,大豆作为农产品在现在的生产条件下,还是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土地资源, 播种面积,降雨情况等自然因素对其产情的影响较大。所以大豆供给变化的不确定性也就 较大,相应的是价格波动风险较大。以美国为例,2003 年美国大豆受干旱影响,单产减产 严重,产量下降高达 1000 万吨,今年又预计增产 1500 万吨,约相当于一个中国的大豆产 量,如此巨大的产情变化自然会带来价格的相应波动。最近芝加哥期货的价格从最高的 1000 多点,跌到目前的 500 多点,不能说不是波澜壮阔。 第二,这个行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比较低,属于资本密集型项目,也就是说资金占 用量相对较大。对于从事粮油加工和贸易的行业对此都有认识。所谓的技术含量低,主要 是指它的直接加工成本在整个生产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偏低。以大豆为例,目前的市场现货 格在 3000 元/吨左右,而油厂的加工成本最高(小企业)不过 150 元/ 吨,低的 70 元/吨左 右,所占的比重不过 5%或更低一些。一个 3000 吨/日规模的企业,15 天的生产周期,按 照目前的价格,仅原料一项就需要占用流动资金 1.3 亿元。可以看出,雄厚的资本是企业 运作的基础。 第三,大豆压榨直接的生产成本所占比重偏小,而大豆市场的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有 时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这就决定它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更是一个知识资本密 集型的行业。可以看出,榨油厂之间生产成本的价差只不过 60-70 元/吨左右,只有在采购 大豆价格相同的条件下,才呈现比较优势。但,在全球供求关系多变,市场价格波动颇大 的交易中,能采购到合适价位的大豆,显得更为重要和主动,有时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因此,要想在这个行业站稳脚跟,除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外,更重要的是做好市场运作;尤 其对全球油脂特别是大豆市场大势有一个相对可靠的分析判断,要拥有可靠的信息渠道, 要善于搜集、整合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并善于解读各类信息对大豆市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娴熟地掌握期货这个手段,采取灵活的策略来规避市场风险。 五、解决国内市场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现在就国内市场的主要问题解决办法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建议。 1、着力解决全球大豆“需求大国”与“定价无权”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国内大豆市 场对国际大豆资源的依赖性,不是短期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将长期存在并呈现日益增强的 趋势。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国每年进口 2000 多万吨大豆,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是, 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大豆定价上我们是没有影响力的。我们在芝加哥期货参与的少,我们 在全球主要的大豆产区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我们对全球的产求信息的获得还是间接 的,我们的采购都是在跨国公司的引领下进行的,我们在大豆定价方面没有发言权。解决 这一问题的主要办法,我们认为在国内现有的条件下,首先可以做到的是,鼓励国内企业 参与芝加哥的期货市场操作,参与对外的直接采购,至少要抓紧利用有利的时机参与南美 大豆市场经营。如到巴西、阿根廷组建合资公司,直接收购大豆,掌握一手货源。其次, 我们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在我国设立南美大豆交割库,使得国内的期货市场首先在南 美大豆定价上获得发言权,然后逐步改变我们在大豆定价上的不利地位。 2、解决无序采购和无序竞争的问题,避免进口的盲目性。国内两次大豆进口风波,都 与无序的超量进口有关。我们不否认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作用,但是协调统一的引导也 是必要的,是符合市场规律的,也是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此,我们建议政府出面牵头 组织强有力的行业协会,通过行业协会一方面实现直接采购,一方面改变目前无序竞争的 状况。把对外采购过程中的各自为战变成相对统一的行动。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通过及时 发布信息,对国内企业在大豆采购上进行引导。增加采购的计划性,协调性,减少盲目性。 3、大力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