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那”文化的世界_第1页
走进“那”文化的世界_第2页
走进“那”文化的世界_第3页
走进“那”文化的世界_第4页
走进“那”文化的世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走进“那” 文化的世界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 一年中,稻米从播种前期到成熟收 获求雨、耕田、播种、插秧、管 理、收获,每个重要环节都有关于“稻 神祭”的农事节日 无关乎封建迷信, 却满载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雨顺 稻丰,应该就是农人最大也最质朴的心 愿吧! 中国论文网 /4/view-12857807.htm “四月八 ”农具节 “四月八,家家做糍粑;四月八, 田水落花花。 ”前一句讲煮食奉神,后一 句求雨顺稻丰,民间歌谣总是道出人们 的美好期望。农具节是一年中第一个农 事节日,这一天,祭稻神、祭农具、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降雨、大酬雷舞、三界巡游,人们在这 片稻花飘香的红土地,庆祝传承了几百 年的农具节。 2012 年 4 月 26 日至 5 月 3 日, 首届“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 开幕,一场稻作文化的狂欢在广西壮族 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上演。隆安县举办 了包括文艺晚会、美食节、文化节等活 动,吸引了数万名国内外游客。开幕式 会场弥漫着浓浓的“ 那” 文化气息。舞者 神秘而虔诚,观者好奇而乐享,共同感 受着这个民族的信仰与欢乐。以此为契 机,悠久的稻作历史得以重新叙述,也 让更多的人开始走近这个中国人口最多 的少数民族的“ 那” 文化的世界。 据了解,农具节只是隆安“那” 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具节为始,这 场“那”文化的狂欢还包括芒那节、乜汪 节等等。 壮族与“ 那” 文化 壮族是稻作民族,壮族先民适应 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把野生稻驯化为栽培稻,是我国最早创 造的稻作文化之一。而壮侗语民族中称 水田(稻田)为“ 那” 。据 “那”而作,依 “那”而居,以“那”为本。据此孕育的文 化称之为“那 ”文化,也就是稻作文化。 英国学者培根说过:“ 如果说生产和劳 动是无上光荣的话,那么创造一种新的 生产方式则居功至伟大。 ”人类由原始游 牧狩猎到农耕文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 社会、从工业发展到信息时代,每一次 重大的进步都是由一个生产方式的革命 性变革所引起的一系列政治架构、社会 结构、生活方式、文化内容的变革的。 “那”文化最高境界的本质是善行 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 利,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 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 莫如水。隆安祖先依托于隆安的自然条 件、发展古水稻种植,呈现出科学发展 的内涵。 “那文化 ”这一概念是由壮族著名 学者王明富提出,得到了原中央民族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学副校长、中国稻作文化专业委员会主 任、博士生导师梁庭望教授的论证肯定, 主要是指壮侗语民族地区稻作生产引发 出来的社会生活、民俗事象,包括因稻 作耕种而产生的民间生活和习俗。 “那” 文化圈以稻作为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和独特的稻作文 化习俗。 “文化是大写的性格”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幅员广 阔,每个独特而又相对隔离的自然地理 环境都造就着不同的性格:黄土高原类 型、华北平原类型、长江上游山地类型、 长江中下游平原类型、南部低山丘陵类 型相同性格的人聚居在一起,形成 了区域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 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 价值观念等,这些可以统称为地域文化。 反过来,这种外显的地域文化又体现着 其中每一个个体的性格,并影响着个体。 因此,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 族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大写的性格。 那么,在“ 那” 文化土地上生长的 人们有什么样的性格呢?社会学家费孝 通在其乡土中国中阐释了农业社会 人安土重迁、具有淳朴的泥土性、道德 感强而不逾矩,此为农业社会人性格共 性。而居于“ 那” 文化的发源地的隆安人, 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性格温 良淳朴、热情好客,生活安逸祥和,此 应为隆安人性格的特性。 近年来,隆安县民间文化日渐兴 盛,村民们忙完手中的农活,就成群结 队地享受起自己的文化生活,唱歌、跳 舞,踩着鼓点在村里的球场上扭着秧歌。 隆安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许多群众 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主要 有民间书画、雕塑、刻碑、竹编等。隆 安县充分利用和开发这些民间艺术资源, 扶持文化团体发展,精心策划组织大型 节庆、文艺展演等文化活动载体,更激 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基层文 化活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历史的底蕴和积淀就像优秀血统 一样,总能把埋藏在身体内部的创新基 因发挥出来。隆安人民在“那” 文化中找 到了自身的归属和信念。加拿大学者佩 格纽豪热、佩本德和科可斯特姆 斯伯格提出了包括三个组织发展的同心 圆理论:内层圆、中层圆、外层圆分别 代表形、法、魂三个方面,而形式和制 度都由处于核心地位的灵魂所决定,在 隆安“那”文化中,器物是水稻种植,制 度是农耕生产方式,而灵魂在于勇于探 索、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如今的隆安, 现代工业、生态农业快速发展,人民生 活殷实富足,社会安定团结、文化繁荣 活跃。隆安从贫困县到经济、社会、民 生、文化的全面发展,本质在于其开拓 创新的精神,在于隆安人民千磨万击还 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不拔的 “那魂”。 隆安有“ 大志” 作为壮族稻作文明发祥地之一, 隆安县在“那 ”文化圈中居于中心地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拥有得天独厚的“ 那文化”资源。 这是“ 那” 地名最密集的地区,全 县有 122 个自然村以“ 那”命名。著名的 有那久、那桐、那龙、那朗、那重、那 加、那元、那汉等。 隆安还是大石铲文化的中心,考 古证实,早在六七千年前,骆越先民就 已经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学会了制造大 石铲,还学会了利用大石铲进行稻作生 产,并在运用大石铲的过程中创造出 “祭石铲”、 “祭稻神”、 “招稻魂” 、 “驱田鬼”、 “求雨”等娱神文化。据了解,大石铲是 学术界公认的新石器时代稻作文化的标 志性文物。目前国内外已知的大石铲出 土遗址分布于 40 多个县区共 130 多处, 而隆安一个县就达 40 多处,仅大龙潭 遗址出土完整的大石铲就有 231 把,隆 安县的大石铲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居世界 之冠。由此可见隆安县是世界大石铲文 化的中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隆安作 为远古东南亚的文明发源地和中心并不 为过,并未处于当时文化中心黄河流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隆安祖先能够创造出一种革命性的生 产方式,其创新精神和智慧让后人惊叹。 此外,隆安还是广西普通野生稻 基因多样性的中心。远在新石器时代, 隆安壮族先民就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 “那”文化习俗和各式各样的文化遗产, 保留了最原生态和独特的农业祖神祭祀 民俗;保留了古老的农具节习俗;有古 老和系统性的稻作起源传说流传;有最 早的以稻作为经济基础的阶级社会形态 的出现。可以说是“ 那” 文化之都。 “隆安县那桐农具节目前已通过了自治 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被列为自 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公示。 ”隆 安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廖永 新对记者说。对“ 那” 文化的前景,他似 乎很有信心:“ 我们将用 6 年的时间, 把隆安打造成那文化之都。 ”隆安县 委、县政府也正为此进行一系列务实的 计划,如把那文化写成书、编成剧 本、搬上舞台, “我们甚至计划打造一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那文化博览园,里面开设那文 化博物馆,安排那文化演出,出售 那文化商品。 ” 廖永新的信心是有根据的。隆安 山清水秀、风光迷人,龙虎山自然保护 区,以及绿水江漂流、屏山仙痕溶洞群、 大龙潭石铲文化遗址、渌水江漂流、榜 山文塔、峨山旅游、布泉山水风情等自 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就坐落于此。依托于 可持续发展的思路,隆安制定了全力 推进“旅游休闲基地 ”建设 的项目,以 从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高度,认识 旅游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实施“生态 立县、民营活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 战略,确立了打造南宁“ 三个基地 ”(生 物产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旅游休闲 基地)的发展定位,把旅游产业作为县 域经济新的增长点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 科学、合理、灵活地挖掘和利用丰富而 独特的旅游资源。 随着隆安旅游的发展,国内外游 客走进隆安就像步入了清净的世外桃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在这里可以抛开世俗的烦恼、享受内心 的宁静和欢愉。 近年来,隆安实施 “开放立县、 农业稳县、科教兴县、项目旺县、工业 强县”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开展“项目建设年 ”、 “服务企业年”、 “党组 织建设年”和 “发展环境建设年 ”主题活 动,打好“建平台,强工业” 攻坚战,积 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着力保障和改善 民生,战胜了冰冻、干旱等重大自然灾 害,全县呈现出了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和睦、人 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 神中说到,时代所发生的变革的背后 都有其伟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隆安依 托于 6000 多年前的“ 那” 文化实现了涅 重生。 “那”文化成就了新隆安,也让我 们深思:是否应该更加重视中国民族的 传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