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b_第1页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b_第2页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b_第3页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b_第4页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考试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 考试 B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 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 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废黜沸反盈天 锻炼放诞 无礼 (dun/dn) 潦倒百无聊赖 B谗言缠绵悱恻 鉴赏间或 一轮 伺候垂手侍立(c/sh) C呜咽弃甲曳兵 怯弱锲而 不舍 嘱咐人烟阜盛 D溺爱华冠丽服(N/L) 替身 扪参历井 采撷度长絮大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 一组是 A光阴 推衍 稍纵即逝 躁动不安短文三篇 B贤惠 昧心 意气用事 卑鄙无赖雷雨 C吝啬 辨别 礼尚往来 冠冕堂皇拿来主义 D禁受 悲戚 古陌荒阡 前合后偃窦娥冤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 子、土豪、点赞、微 XX、大 v、奇葩” 等十条网友们 的流行语入围“2013 年十大网络流行语” ,立即引起了网友 们的强烈共鸣。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 就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 的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在虚拟社会中 广泛流行并影响到现实生活的语言形式, 能得以迅速 ,其原因 是符合语 言省力的原则。它对于缓解人的紧张情 绪、释放压力、放松心情具有重要的作 用。 A家喻户晓 相沿成俗 传播 不啻 B耳熟能详 约定俗成 蹿红 无非 C口授心传 习以为常 传扬 大概 D通俗易懂 司空见惯 蹿升 也许 (“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 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网络流行语对 于网友来说,应是经常听到和十分熟悉 的; “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道, 但作为网络流行语来说,许多不上网的 人却并不一定都知道; “口授心传”指通过口头讲授和心 领神会来传授,而网络流行语不是通过 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的; “通俗易懂”指不用解释就能让广 大人民群众懂得,而网络流行语只是一 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 其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如“倒逼、逆袭、 女汉子、土豪、点赞、微 XX 、大 V、 奇葩”等,如果不作解释则是不能让广 大人民群众懂得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 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 或形成的;“相沿成俗”指因袭某种做 法传下来,形成风俗习惯; “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 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 了; “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 怪。 “蹿红”指迅速走红、很快受欢迎; “传播”指广泛散布; “传扬”指事情、名声等传播; “蹿升”指急速上升。 “无非”指不外乎、不超出某种范 围以外,表示很肯定的意思; “不啻”指不止、不只,表示有省 略的意思; “大概”指大致、大约,表示推测 和不太准确的意思; “也许”指可能、或许,表示不很 肯定的意思。根据整个语段的语境来看, 耳熟能详 约定俗成 蹿红 无 非使用最恰当)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帮助过别人的人,总是在他 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当时什么也没想, 事后也没觉得自己很高尚,不过帮人之 后心里总感觉热乎乎的。 B在就业难和研究生自费的双重夹 击下,湖北省2014年的考研人数和录取 率首次减少,今年全省的考研报名人数 为111820人,比2013年减少1394人,降 幅为124。搭配不当,而“录取率” 则应是“下降” 、 “提高”或“升高” 。 C我们以督导检查为契机,强化措 施落实,加强社会治安工作,是出于为 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 境的目的而决定的。应去掉“而决定的” D自从“新生代民工”被列入政府 重点关注的对象之后,各级政府积极行 动,将关心新生代民工成长作为新一年 度工作重点。项主语中途易辙,让句中 的“各级政府”作主语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文学名著的 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唐代兴起近体诗以后,不少诗人 仍喜欢写古体诗。诗题中有“歌” “行” “吟” “引”等字眼的大都是古体诗, 比如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 、白居易 的琵琶行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 别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 B英国小说家爱摩福斯特将小 说中的人物分为“扁平人物”与“圆形 人物” ,认为“扁平人物”是按照一个 简单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创造出来的, “圆形人物”的性格较为复杂,往往都 是多义与多变的人物。 C 论语一书既记载了孔子及其弟 子的言论,还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成功 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 的率直鲁莽,曾皙的潇洒脱俗,颜回的 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等等,都给 人留下深刻印象。 D 哈姆莱特情节波澜起伏,曲折 动人。丹麦王子哈姆莱特的父王突然死 去了,母后匆匆改嫁给他的叔父新 王克劳狄斯,哈姆莱特肩负为父报仇、 重振朝纲的重任,他一时鲁莽,误杀了 情人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致使奥 菲利亚精神恍惚,落水而死。应为误杀 了情人奥菲利亚的父亲波洛涅斯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颠覆经典为哪般? 张德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影视剧方面, 戏说历史,颠覆经典,调侃古人的现象 一直存在,而且还在继续蔓延,甚至形 成一种消费主义“文化”潮流,以娱乐 消费为旨归。这样的作品,看起来固然 好玩,满足了一时好奇欲,但不能满足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说,长此以 往,不利于国家文化建设,不利于人们 的精神修养。 实际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是文化 危机。首先,缺乏文化原创力。历史以 及历史上留下来的经典著作,是前人的 文化创造,是当时历史条件下人们的社 会实践与艺术想象的产物,毫无疑问, 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今人,本 应从中汲取有益营养,结合今人的实践, 创造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作品。当然, 这样的作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振聋 发聩,也难以荡气回肠。超越前人的文 化高峰不是容易的,除非你比前人下的 功夫更大。有谁愿意十年磨一剑?何况 这是一个快餐化的“微”时代,时不我 待。那怎么办?还是要搭历史之车,借 名著之光。于是,这样那样的改编开始 了,把价值颠倒过来?让故事情节节外 生枝?对历史来一段戏说?如此这般, 确实招人眼目,人们看着稀奇怪异甚至 新鲜,收到了娱乐效果。消费前人的遗 产,确实是一条最省力的文化产业路径, 好在祖先给我们留下那么深厚的历史资 源可供搬弄与消费。但最省力的路,一 定是下坡路。这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 然选择。 其次,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看了许多 作品,想找出其传达的精神价值,但多 数作品,不能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回 过头来看,可有什么作品执着于终极价 值的探问?我们敬畏什么?有哪些作品 站在了人类精神的高处,让人肃然起敬? 事实上,文化价值的稀薄是恭维、戏说、 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思维的必然结 果。毋庸置疑,戏说、调侃、颠覆有一 种轻松愉快之感,有逗乐之效果。这是 一种“小品”思维方式。这也是多年来 流行的文化观念的反映:文化即娱乐。 前些年流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 文化就是个“台子”价值,所以,各种 文化节、艺术节以及充斥于“节”上的 种种节目,都是为了让“经济”唱戏。 后来,也要文化唱“戏” ,唱“经济” 戏,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即文化 的产业价值。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 以“娱乐”为手段,以“经济”为目的, 文化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了。无论如 何,文化的终极价值不是金钱,而是精 神,是令人敬畏的真诚与真理。 文艺是社会的反映,一定的文艺风尚 都有其社会原因。一个老人摔倒了,要 不要扶起来,居然成了问题,孔子也许 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他的子孙们对 这样简单的问题却要三思而行。这就是 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退缩到 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的缘故。 文化的真正价值,是唤醒良知,是激活 精神的力量,是塑造人的精神人格。因 此,那种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 化观念与创作观念,不利于文化建设, 不利于文化价值建设。真正的文化创造, 多是从回应现实需要开始的。中国社会 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 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 价值观念与之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 来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愿我们的影视 创作,能从历史中汲取精神营养,呼应 时代需要,在文化的价值建设上多有建 树,多有创造。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2月20日17 版) 6下列对“文化危机”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影视作品戏说历史、颠覆经典、 调侃古人,以娱乐为旨归,这种现象背 后隐含的是文化危机。 B我们要杜绝改编历史上留下来的 经典著作,不要搭历史之车,借名著之 光,而是要创作出表现今天社会生活的 作品,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文化 危机。文章并没有否定改编经典,作者 赞同从历史中汲取有益营养,只是反对 戏说、颠覆、调侃。另外,这只是属于 文化原创力方面,解决文化危机还包括 文化终极价值方面。 C当前文化危机在缺乏文化原创力 方面的具体表现是影视作品急功近利, 搬弄和消费历史资源等。 D文化价值被经济价值绑架,文化 原本的价值已经被忘记,这正说明缺乏 文化终极价值是当前的文化危机之一。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 思的一项是 A文化价值的稀薄使得人们产生了 恭维、戏说、颠覆、解构、调侃的创作 思维。因果倒置 B无所敬畏,无所不被娱乐的文化 观念与创作观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也不利于文化和文化价值建设。项偷换 概念 原文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 需求” ,而并非“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 C具有轻松愉快之感和逗乐效果的 “小品”思维方式是多年来流行的“文 化即娱乐”观念的反映。 D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 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剧烈的变化,急 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人们的精神 需求相匹配,急切需要精神力量来推动 社会的文明进步。原文是“中国社会正 在经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 刻和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 值观念与之匹配” ,此处的“之”应是 指“中国社会的深刻和剧烈的变化”而 不是指“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说 “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不正确 项偏离词义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今这样一个快餐化的“微” 时代,几乎没有人愿意十年磨一剑,这 也使得今人很难超越前人的文化高峰。 B精神价值被物质价值绑架,道德 退缩到金钱背后,文化只剩下娱乐功能 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 C文化的真正价值在于唤醒良知, 激活精神力量,塑造精神人格,而不是 追求金钱。 D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票房 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这是缺乏文化原 创力的必然选择。 (张冠李戴, “文化 搭台,经济唱戏 ,票房成了文化的价 值体现” ,应是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的具 体表现,而不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 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 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先王父马赞 【清】莫与俦 先王父崇级君(先祖父崇级)好马而善 相,家中常数十蹄,皆驽骀(劣马),不 当意。山砦蛮家有一驹,善蹄龁人(很 喜欢踢人咬人),砦中莫敢近者。出牧, 常听(听任)数日不归。先王父闻之曰: “此其良马乎?”令奴子招弟往视。返, 白以神俊(说的确是匹好马)。王父复亲 视之,信。议售,马主以不能驭,取直 (要价)极廉。而曰:“马素无缰辔(缰 绳),要自施之。服不服,不吾与也(与 我无关)。 ”而招弟故善服马,令砦人驱 马群于巷,蓦自墙登其脊,任所之。 (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 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 哪里。)腾山越涧(翻过山坡,越过小溪), 往复(来回)约百里。马稍倦,谓之曰: “汝可降矣!”马似首肯者。乃结带为 辔(就用布条做了缰绳) ,牵以归。 乃驯良无匹(无比) ,然惟先王父 及先君(先祖父和先父)能骑之。有所 适,二百里外,日往返,未尝及晡。负 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日食,尽 粟四五斗。王父爱之甚,每亲饲之,否 则先君饲之,招弟饲之。他人稍近之, 则蹄龁立至矣。又解人语。先君读书于 羊安,去家五十里。月令马致米,盈其 驮,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 (它便独自去了) 。有顷,先君闻嘶声, 则马立学舍外。卸其驮,曰:“速归! ”有顷,已复至家。往返不须人驭也。 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处 (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 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 ) 。以 故先王父适远(要去远一点的地方) , 有句留(逗留) ,马率自归(马总会自 己先回来) 。计事竣,当往迎,皆命马。 家人估计先祖父的事情办完了,要去接 他回来时,都叫马去。 知本州某闻其异,必欲以重价致决 意要出高价买马。先王父不肯,然以其 地方官,强应之。令招弟牵往,系州署 堂下桩。谓其圉人曰:“须数健者视此 马。不尔,不能有也。 ”各笑颔之几个 人都笑着点了点头。招弟出城里许,马 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乃还价归 还了买马钱,归马。州衙人谓未尝食其 寸草粒粟云。至先王父卒之夜,马悲嘶, 不食而毙。先后在吾家,计三十年。 赞曰:“其附主也,似感知己, 其致力似图报恩。他人之厚豢,曾不 一盼,独于甚主而殉之盘。此古烈丈 夫事,尚不易得之今之人。马乎!尔犹 负毛插角之伦乎!”我赞叹道:“它服 从主人,感觉像是遇到了知己一样; 它尽力干活,像是在报答知遇之恩。 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 一心忠于它的主人,直到尽忠殉节。 这是古代烈丈夫的事迹啊,想在现在 的人中找到一个,也是不容易的啊。 马啊!你还是匹披毛戴角的马吗!” (选自清文观止 ) 【注】王父:祖父。砦(zhi): 同“寨” 。先君:已故的父亲。圉 人: 官名,掌管养马放牧等事;泛指养马 的人。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家中常数十蹄,皆驽 骀:劣马 B月令马致米,盈其驮 致:送达, 送给 C出牧,常听数日不归 听:听任, 任凭 D日往返,未尝及晡 晡:申时, 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该马 的能力超群的一组是(3分) , 谓之曰:“汝可降矣!”马似首肯 者。 是表明马被驯服了,与能力无关, 不合题意; 负盐米,二倍于常马;速亦然。 他人稍近之,则蹄龁立至矣。是表 明马与主人感情笃深,独忠于主人,与 能力无关,不合题意 谓之曰:“送至羊安!”则自去。 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自至其 处。 马已拔桩奔腾来,桩尚在缰也。是说 马毅然脱缰奔向老主人,体现其忠义, 不合题意; 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高度赞美了此马的至情忠义, 具有“古烈丈夫”风范。此马对主人忠 心耿耿,尽心尽力;主人死后它也绝食 而亡,以死相报。 B此马在山寨的蛮人家里时,从没 安过辔头,也没有缰绳,很喜欢踢人咬 人,没人敢接近它。其主人认为此马难 以驯服,见先祖父要买,就贱卖给了懂 马的先祖父。 C先祖父骑着此马要是去了稍远一 点的地方,且有事要多逗留会儿,马总 会自己先回来。它估计主人的事情办完 了,又会自动去接他回来。拔高了马的 本领,是家人估计祖父事情办完了,要 去接他回来,才叫马去的 D本地知州听说了这匹马的种种神 奇传闻,决意要重金买马。先祖父刚开 始不肯卖,然而考虑到知州的身份,就 勉强答应了。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 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令砦人驱马群于巷,蓦自墙 登其脊,任所之。 (3 分) 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 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 凭它跑到哪里。 (得分点:“蓦” “之” 译对各 1分;大意正确 1分,共分) (2)凡所曾经历,语以地名,即能 自至其处。 (3分) 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 要把地名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 个地方。 (得分点:“经历” “语”译 对各 1分;大意正确 1分,共分) (3)他人之厚豢,曾不一盼,独于 其主而殉之身。 (3分) 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 不曾一顾,唯独对它的主人能够牺牲 自己的生命。 (得分点:“豢” “盼” 译对各 1分;大意正确 1分,共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 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 (3分) 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 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议者咸称 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 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 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 其能成名也。 (断句不超过 6处,每处断句正确 05 分,共 3分) 【参考译文】史官评论道:司马迁 和班固父子,他们说史官写的书籍,大 义要旨一定要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 道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 直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 详尽。像班固叙事,文辞华美却不妄加 抑扬,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使读的 人百读不厌,相信是这样,他们才成名 成家的啊!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屈原庙(明)粱辰鱼 寒云掩映庙堂门,旅客秋来荐水蘩。 山鬼暗吹青殿火,灵儿昼舞白霓旛。 龙舆已逐峰头梦,鱼腹空埋水底魂。 斑竹丛丛杂芳杜,鹧鸪飞处欲黄昏。 【注】梁辰鱼:戏剧家,生活在君 庸巨昏、阉党当政的明末时代。水蘩: 即白蒿,可食,古代用为祭品。灵儿: 与“山鬼”皆为屈原作品中民间传说的 山神、仙灵的形象。峰头梦:指楚怀 王梦与巫山神女在阳台幽会之事。杜: 指杜蘅,香草名。 (1)在“鱼腹空埋水底魂”一句中 哪个字用得最妙?请作简要赏析。 (4分) 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句 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包 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深 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统 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来 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 (另有言 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 4分) (2)诗的尾联描绘了怎样的 情景?这样结尾有何作用?(4 分) 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萧 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竹 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的 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样 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一 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谒 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情 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达 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忧 愤。 (每问 2分,共 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 分。 (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 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 (5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 长叹。 (李白蜀道难 )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 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 舟也无力 。 (庄周逍遥游 )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5)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 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 (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 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 (7)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 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 (贾谊过秦论 )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 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土家摔碗酒 陈应松 从地图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更西, 像一根钻头,钻到了湖南和重庆的腹部, 或者像一只灵巧的触角,脚踩在荆楚, 而头已探出身外老远老远;他的三面都 不是湖北。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完全浸 泡在荆楚风中,倒像个另类,有一种脱 笼之鹄的感觉。他虽然与湖南和重庆交 织一片,但他也不是湖南,更不是重庆。 这地方要他不奇也不行。 奇地产异俗,譬如此地的摔碗酒。 恩施土家族的摔碗酒,我见识多年也 摔过几回碗,却无法参透其中奥妙,颇 有敬畏,几番思量,不敢下笔。想想吧, 你被邀请去一个筵席上做客,本是彬彬 有礼之事,宾主相见甚欢,大家推杯换 盏,长幼尊卑有序,敬酒吃酒,无不礼 教到堂,怎奈一阵猛烈的砸碗声,尖锐 的瓷片四处乱飞,人皆惊惶,心脏无力 承受,血压嘣嘣暴涨。这顿饭吃的! 吃饭在鄂西有些地方如神农架叫呼饭, 而巴东叫逮饭。都是很火急很暴烈的样 子,连呼带逮,再砸几个碗也就顺理成 章,不足为奇。但再一细想,也觉不对, 咋能把自己喝酒的碗给摔碎了,再找主 人要新碗的呢?任何人,不管是南方北 方,中国外国,假如你在人家里做客, 必须对餐具轻拿轻放,符合起码的礼节 教养。那年月,谁都知道,破损了的碗 是不会轻易扔的,还得请锔匠师傅锔补。 就算是大户人家也要厉行节俭,没有铺 张到可以拿一叠碗来让你砸个满堂彩。 但恩施就是这规矩,喝顿酒,贴了酒肉 饭莱还要欢迎你把咱家碗摔个七零八落, 然后走人。好没道理! 摔碗酒说是起源于周朝。按本地的讲 法,与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有关, 当年巴蔓子将军因国内有难,去楚国搬 救兵,楚国要求巴国给三座城。楚兵解 救巴国后,楚使请巴国割让城池,巴蔓 子不忍割自己国家的城,遂割下自己的 头换取城池。重了信誉,保了国家。 “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而在 割头之前,喝酒后摔碎碗,再拔剑自刎。 这种大义人,天下少见,想想也够悲壮 的。后人为纪念他,摔些酒碗也是学他 的豪气,学他的作派,学他的舍身取义, 学他的决绝笃诚。 这只是一种传说,要将自己的摔碗与 历史英雄联系起来,壮胆是主要原因。 也应了一句老话:喝酒喝的是气氛。但 凡喝酒之人,都爱赌酒闹酒。逞了一时 英雄,再多的酒倒入肚中,都不见踪影, 只是苦了胃囊。最直观的豪情当然是将 喝干的空碗摔了,以求结局响亮。叭! 这一声,声、色、形都到了高潮,戛然 而止,酒与人的魅力也到了巅峰。如果 主人欣赏的是你摔得越多我越高兴,这 个风俗也就无可厚非地站住了。 摔碗酒在恩施也叫“biang 当酒” ,极 有趣的名字。biang 当,是个象声词, 东西落地碎裂的声音。biang 读一声, 相当响亮。三五好友碰上了,说,走, 喝 biang当酒去!喝这酒一定是在农家 乐,主要是在乡村。一桌有几个火锅, 煮得热火朝天,自然会摔得天翻地覆, 鸡飞狗跳。主人说,摔吧摔吧,碎碎平 安! 以头换城也好,碎碎平安也好,都是 借口托词,就是笃定了要摔这个碗,冲 着“biang 当”来的。因而摔碗要有这 种摔碗的环境,要有这种摔碗的冲动和 气氛,桌上定不能有宵小之人。必是合 性投意、割头换颈的朋友才能凑一堆拼 命摔一通碗,也没有旁人呵斥你无礼粗 野。男人们不摔几个碗够不上巴人后裔 白虎血脉,有时女人也摔。摔得稀里哗 啦,轰轰烈烈,这阵势,就是一个破坏, 激烈的、报复的、凶狠的、 果决的、壮美的破坏。以破坏完成感 情,完成性格,完成民风,完成人生。 摔的那个劲头,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 全的精神。不破不立,大破大立,重建 一个自我,砸掉一个窝囊废,成全一个 纯爷们。 但也听说,此俗随着旅游的推波助澜, 有愈演愈烈之势,某家酒馆一天要摔一 万个碗。满地狼藉,不堪入目,惊心动 魄。我知道,这摔碗的花费最后全都算 在酒客身上,酒家何乐而不为?你摔得 越多,他收入越多。只是这些碗没有万 年不能回归泥土。如果后人发掘,会耻 笑我们是个纵酒肆色,尽情享乐,毫无 节制的时代。如将其回收,碎成瓷粉, 或者干脆与水泥一起,铺成大路,也算 是废物利用。但我建议,若要保存此俗, 最好是做成泥碗,即可降解。但摔声不 脆,不荤不素,不如不摔,食客扫兴, 生意不兴,如何是好? 让人又恨又爱的摔碗酒! (选自“陈应松新浪博客” ,有删略)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 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4分) A本文语言富有特色,既大量使用 了口语化的短句,使行文干脆利落、铿 锵有力,又在不少地方恰当运用了生动 形象的比喻和极具感染力的排比,使文 章读起来有种畅快淋漓之感。 B “就算是大户人家也要厉行节俭, 没有铺张到可以拿一叠碗来让你砸个满 堂彩。但恩施就是这规矩,喝顿酒,贴 了酒肉饭菜还要欢迎你把咱家碗摔个七 零八落,然后走人。好没道理!”由此 可看出作者起初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 理解。 C “让人又恨又爱的摔碗酒!”作为 全文的结束语,既照应了本文题目,又 点明了文章主题,能够引发人们对传统 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矛盾的深入思考。 D “不破不立,大破大立,重建一个 自我,砸掉一个窝囊废,成全一个纯爷 们。 ”表现出土家人喝摔碗酒的酣畅淋 漓、痛快愉悦,也是说喝摔碗酒的全都 是男人。不正确,因为原文写有“男人 们不摔几个碗够不上巴人后裔白虎血脉, 有时女人也摔” E “从地图上看,恩施在湖北以西的 更西他的三面都不是湖北。也就是 说,他并没有完全浸泡在荆楚风中,倒 像个另类”文章一开头就交代了土 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应是作者在 交代恩施独特的地理位置产生了奇特的 民俗土家摔碗酒。 17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土家摔碗酒”民俗形成的几点具体原 因。 (4 分) 学习巴蔓子的豪气与舍生 取义(文本依据见第 5自然段) ; 为喝酒壮胆营造气氛(文 本依据见第 6自然段) ; 图个碎碎(岁岁)平安的 吉利彩头(文本依据见第 7自然段) ; 冲着“biang 当”的响亮 声音(文本依据见第 8自然段) 。 (原因每点 1分,若答:独特的地 理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性格,也可算作 “土家摔碗酒”民俗形成的具体原因之 一,可以给 1分,共 4分。 ) 18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作 简要分析。 (4分) 示例:作者以一连串的排比句来 作议论,既增强了行文的气势,也用现 代人的目光,揭示和诠释了“土家摔碗 酒”民俗背后的社会意义,直接表达了 对“土家摔碗酒”民俗的爱。同时,也 为后文对“土家摔碗酒”所造成的惊人 浪费而感到无所适从埋下伏笔。 (对文 中划线句子的作用从内容上分析分, 从形式上分析分,共 4分。若另有言 之成理的赏析,亦可给分) 19作者对当今愈演愈烈的摔碗酒民 俗不知“如何是好” 。请结合当前社会 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民俗的看法。 (8分) (本题是一个探究题,侧重从“探 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这一角 度切入。根据原文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倾 向,探讨应从两个方面的入手:一是正 确认识“土家摔碗酒”这一传统民俗, 充分肯定这一古老民俗的当代人文价值; 二是结合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对“土家 摔碗酒”民俗的无限扩大和愈演愈烈的 现象,谈谈如何改进的看法或办法。每 个方面 4分,共 8分) 示例:摔碗酒作为恩施土家族的一 种古老民俗,既是纪念、传承先人的英 雄豪气和舍身取义的决绝精神的一种文 化形式,也是人们祈求平安、沟通情感, 或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一种生活方式。 (4 分) 但是,随着当代旅游业的升温和摔 碗酒风气的蔓延,这种古老民俗对当代 资源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一面也愈 来愈严重,尤其是在旅游点的一些农家 乐和酒馆里,一天要摔一万个碗。这种 商业行为和惊人浪费,已与古老民俗的 内涵渐行渐远,是该考虑以更文明的方 式来改进或取代它了。例如:研发生产 出摔碎后能粘合并重新使用的碗,或是 像限鞭、禁鞭那样,采用一定措施来加 以限制。总之,既要让“土家摔碗酒” 的民族习俗不致于在今天消失,又要让 “土家摔碗酒”的民族民俗不致于给当 地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造成大的破坏。 (4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 题) 20请根据下面的调查数据,用一句 话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 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不超过 40字。 (4分) 某杂志社登了一份关于青少年价值观 的调查报告,其中一些数据引起了人们 的注意。例如对“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表示难以评价的为272,对“在公 共汽车上不让座”表示难以评价的为 228,对“过马路闯红灯”表示难 以评价的为152,对“竞争可以不 择手段”表示难以评价的为186, 对“诚实意味着吃亏”表示难以评价的 为338。 (应结合调查数据和其中的关键词 “难以评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 观点明确,语言表达简明、得体,字数 不超过 40字。4 分) 示例:这些数据显示出相当一部分青 少年对社会公德及个人品德的价值判断 模糊。 21作家通常运用外貌描写来刻画人 物形象。请从下面两段外貌描写中任选 一段。先写出所描写人物的姓名,再分 析其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 (4分) 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 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 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 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她依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 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 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 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示例一: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 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 靥之愁” ,传神的写出了林黛玉的多愁 善感;“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 弱柳扶风”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 了黛玉风姿绰约的病态美。 (答对人物 且书写正确,1 分;“多愁善感”及 “病态美”为两个得分点,答对一个得 1分,答对二个得 3分。共分) 示例二:祥林嫂:“头上扎着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 素服戴孝,点明了她又失去了亲人; “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 色”说明她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顺 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 前那样精神了”突出了安分守己的祥林 嫂遭受丧夫丧子的惨重打击,内心承受 着巨大的精神痛苦。 (答对人物且书写 正确,1 分;三个方面的分析中,答对 一个得 1分,答对二个得 3分。共分) 222013年暑期,首届“中国汉字听 写大会”在央视科教频道周末黄金时间 播出,激发了国人对汉字和传统文化的 关注以及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引发了汉 字热。请你为即将开赛的第二届“中国 汉字听写大会”写一条宣传语,要求运 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少于14个字。 (4 分) 示例一:横竖交错,传递千年 文脉;撇捺相连,书写万世辉煌。 示例二:全民参与,书写规范汉字; 万众同心,传承辉煌文明。六、写作 (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一项由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 调查在全球32个国家进行,每个国家的 受访人数不少于400人。调查结果显示, 觉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 国,高达84。 大材小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 一定会有个人定位、文化心理,社会背 景等因素。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 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3 (60 分)评分依据2013 年高考语文(湖北 卷)作文评分细则 基础等级评分(50 分,其中内容 25分,表达 25分) ,以题意、内容、语 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符合文体 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 的文体的要求。 发展等级评分(10 分) ,依据 “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等主 要评分点,不求全面,以一点突出者按 等评分,直至满分。 切入分为 45分。依文论文,沿 坡溯源,顺着学生的思路找分。若是诗 歌文体,按等级标准评分,主要看立意、 看内容、看情感,不看字数。 没 有 标 题 扣 5分 ; 每 3个 错 别 字 扣 1分 , 重 复 的 不 计 ; 字 数 不 足 , 每 少 50个 字 扣 1分 。 关于抄袭:抄袭作文的判定与处 理要十分慎重。只是怀疑而没有有实据 的不能判为抄袭,整体构思、主要情节, 或者主要论点、论证模式、重要论据达 70%以上的文字雷同,则视为抄袭,抄 袭作文最多只能给 10分。 关于未完卷:字数达到 600以 上而不足 800的,按正常卷评分,每 50 字扣 1分,扣完 4分为止;字数在 200600之间的,内容和表达原则上不 得超过三等上,发展项不给分;不足 200字的,得分不超过 5分。 关于三、四等作文:“内容”项 在三等的作文, “表达”项的得分没有 限定,按正常卷评分;“内容”项在四 等的作文, “表达”项得分最高不得超 过二等中。文体无高下,扣题即可, 不要因为文体奇特、怪异而扣分或加分; 涉及社会阴暗面的文章,一般不要另 眼对待。 【审题指导】 觉得大材小用,若从积极的一面看, 说明绝大多数国人还是有追求的没 有追求,何来“大材小用”的感叹呢? 对此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 觉得大材小用,除了与个人的不满 足、不务实有关之外,也与国人好大喜 功、好高骛远的社会心理离不开干系, 在“望子成龙”的期盼下、在与身边成 功人士的比较中,自然会有“大材小用” 的失落感。 在看到八成人自感大材小用时,一 方面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为个人自大造 成的,另一方面也要想想有多少人是因 为社会开放性和待遇均等化不够造成的。 如果没有后一重思考,就不会把自认大 材小用当成是严肃的议题,就不会看清 问题的本质。甚至,最后得出一个中国 人不务实的荒谬结论。 立意提示:做人不该太好高骛远, 而应该脚踏实地。任何时候,最美好的 理想也只是理想,不如现实一点的目标、 踏实一点的行动更切合实际。如果一个 人总是没有正确的定位,总是觉得怀才 不遇,则不仅不能获得成功,反而可能 因为位置感的缺失而怨气十足 2014年湖北七市(州)高三年级联合 考试 语文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 题,每小题3分) (组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 音全都相同;组中的“锻”和“诞” 的读音不相同;组中的“伺”和“侍” 的读音不相同;组中的“溺”和“丽” 的读音不相同) (组词语全部选自窦娥冤 , “前合后揠”的“揠”应为“偃” ; 组词语全部选自雷雨 , “义气用事” 的“义”应为“意” ;教材中的“贤慧” 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又写作 “贤惠” ;组词语全部选自拿来主 义 , “辩别”的“辩”应为“辨” ; 组词语全部选自短文三篇 ) (“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 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网络流行 语对于网友来说,应是经常听到和十分 熟悉的;“家喻户晓”指每家每户都知 道,但作为网络流行语来说,许多不上 网的人却并不一定都知道;“口授心传” 指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会来传授,而 网络流行语不是通过口头讲授和心领神 会来传授的;“通俗易懂”指不用解释 就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而网络流行 语只是一种在虚拟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语 言形式,其中一些词语的含义,如“倒 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微 XX 、大 V、奇葩”等,如果不作解释则是 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懂得的。 “约定俗 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 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相沿成俗”指因袭某种做法传下来, 形成风俗习惯;“习以为常”指常做某 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 觉得很平常了;“司空见惯”指看惯了 就不觉得奇怪。 “蹿红”指迅速走红、 很快受欢迎;“传播”指广泛散布; “传扬”指事情、名声等传播;“蹿升” 指急速上升。 “无非”指不外乎、不超 出某种范围以外,表示很肯定的意思; “不啻”指不止、不只,表示有省略的 意思;“大概”指大致、大约,表示推 测和不太准确的意思;“也许”指可能、 或许,表示不很肯定的意思。根据整个 语段的语境来看,C 项的一组词语使用 最恰当) (项搭配不当, “人数”可 以用“减少” ,而“录取率”则应是 “下降” 、 “提高”或“升高” 。项 “是出于为决定的”杂糅,应去掉 “而决定的” 。项主语中途易辙,应 把“自从”调到“新生代民工”前面, 让句中的“各级政府”作主语) (应为误杀了情人奥菲利亚的 父亲波洛涅斯)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D(文章并没有否定改编经典, 作者赞同从历史中汲取有益营养,只是 反对戏说、颠覆、调侃。另外,这只是 属于文化原创力方面,解决文化危机还 包括文化终极价值方面。 ) (项因果倒置。项偷换概 念,原文是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而并非“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 项偏离词义,原文是“中国社会正在经 历由科技与经济发展带来的最为深刻和 剧烈的变化,急切需要新的文化价值观 念与之匹配” ,此处的“之”应是指 “中国社会的深刻和剧烈的变化”而不 是指“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说“与 人们的精神需求相匹配”不正确) (张冠李戴,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票房成了文化的价值体现” , 应是缺乏文化终极价值的具体表现,而 不是缺乏文化原创力的必然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 题) (句中的“听”应解释“听任, 任凭” ) 10(是表明马被驯服了,与能 力无关,不合题意;是表明马与主人 感情笃深,独忠于主人,与能力无关, 不合题意;是说马毅然脱缰奔向老主 人,体现其忠义,不合题意;表明马 驮得多,跑得快;和都表明马能 “解人语” ,往返不须人驭,能力超群) 11(拔高了马的本领,是家人估 计祖父事情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才 叫马去的) 12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 子里,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 它跑到哪里。 (得分点:“蓦” “之”译 对各1分;大意正确1分,共分) 凡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 告诉它,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 (得分点:“经历” “语”译对各1分; 大意正确1分,共分) 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它不曾一顾, 唯独对它的主人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 (得分点:“豢” “盼”译对各1分;大 意正确1分,共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先祖父崇级很喜欢马,也善于相马, 家中常养数十匹马,都是劣马,并不满 意。山寨的蛮人家里有一匹马,很喜欢 踢人咬人,寨子中没有人敢接近它。出 去放牧时,常听任它数日不归。先祖父 听说后说道:“这恐怕是匹良马吧?” 便派仆人招弟去看看。招弟回来,说的 确是匹好马。先祖父又亲自去看,果真 不错。便议价购买,马主人认为这匹马 不太好驾驭,所以要价很便宜。不过说: “这马向来没有缰绳,要自己加上去。 它服不服,与我无关。 ”招弟本擅长驯 马,叫寨子里的人把一群马赶进巷子里, 突然从墙头跳到那马背上,任凭它跑到 哪里。翻过山坡,越过小溪,来往大约 跑了上百里。马稍稍疲倦些了,便对它 说:“你服了吧!”马好像点了点头。 就用布条做了缰绳,牵着回了家。 (这马)此后才温顺善良无比,但是 只有先祖父和先父能够骑它。如要去哪 里,哪怕是二百里以外,一天跑个来回, 也不曾迟于下午五点。驮点盐米什么的, 比普通的马多二倍;跑路的速度也快两 倍。每天能吃完四五斗小米。先祖父很 喜欢它,常常亲自照顾它吃食,先祖父 如不能照顾,那么先父或招弟给它吃。 其他人如稍稍走近它,它就立刻把那人 踢了咬了。它还听得懂人话。先父在羊 安读书时,距离家里五十里。每月叫马 去送米,背上驮满了东西,对它说: “送到羊安去!”它便独自去了。不久, 先父听到了马叫声,那马已站在学舍门 外了。先父卸下驮来的东西,对它说: “快点回去吧!”不久,它又回到家里 了。马跑来跑去,不需要人去驾驭。凡 是它所去过的地方,只要把地名告诉它, 它就能自己去到那个地方。所以先祖父 要去远一点的地方,且有所逗留,马总 会自己先回来。家人估计先祖父的事情 办完了,要去接他回来时,都叫马去。 本地知州听说了它的与众不同,决意 要出高价买马。先祖父不肯卖,然而因 为他是地方官,就勉强答应了。叫招弟 牵马送去,系在州衙门口的木桩上。对 那些养马的人说:“一定要用几个健壮 的人看住此马。不然,是不能据有它的。 ”几个人都笑着点了点头。招弟出城才 一里多路,马已拔起了木桩,飞奔而来, 那木桩还在缰绳上。于是归还了买马钱, 把马又牵回来了。州衙中人说那马没有 吃他们的一寸草一粒米。到先祖父去世 的那天晚上,马叫得很悲伤,从此就不 再吃东西,也死了。马在我家,前后算 起来有三十年啊。 我赞叹道:“它服从主人,感觉像是 遇到了知己一样;它尽力干活,像是在 报答知遇之恩。别人的丰厚供养条件, 它不曾一顾,一心忠于它的主人,直到 尽忠殉节。这是古代烈丈夫的事迹啊, 想在现在的人中找到一个,也是不容易 的啊。马啊!你还是匹披毛戴角的马吗! ” 13断句示例: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 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 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 读之者亹亹而不厌 (断句不超过6处,每处断句正确 05分,共3分) 【参考译文】史官评论道:司马迁和 班固父子,他们说史官写的书籍,大义 要旨一定要显著明白。评论的人都称道 他们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司马迁文辞直 率而叙事准确,班固文辞华美而叙事详 尽。像班固叙事,文辞华美却不妄加抑 扬,叙事详尽又能注重体例,使读的人 百读不厌,相信是这样,他们才成名成 家的啊! 14示例:“空”字用得最妙。此 句慨叹屈原投水自尽,一个“空”字, 包含着对屈原大业未竟、理想成空的深 深惋惜;同时也揭示出,在昏庸黑暗的 统治下,纵使志士仁人尽忠竭志,到头 来也一切成空,落得可悲结局。 (另有 言之成理的赏析亦可,共4分) 示例:诗的尾联描绘了屈原庙周围 萧索凄凉的景色:那泪痕点点的丛丛斑 竹仿佛对着香草杜蘅低泣;那哀怨声声 的深山鹧鸪好像对着黄昏落日悲啼。这 样结尾的作用:既是与首联相呼应,进 一步渲染和烘托了旅客纷纷前来瞻仰拜 谒屈原庙的情感氛围;也是以景结情, 情寓景中,给人无尽的情思和想象,表 达了诗人对屈原悲剧的同情和对时世的 忧愤。 (每问2分,共4分) 15 (评分说明:本题中的8个名篇名 句默写题,均是按照2014年高考湖北 卷语文科考试说明的要求,分别从 “附录二”中加 * 号的篇目中选取的。 其中选自初中阶段必背篇目2个小题; 选自高中阶段必背篇目6个小题。在8个 小题中任意选做5个小题,每空分, 共5分,多字、漏字、错字,该空不得 分。凡选做超过5个小题或答完全部8个 小题的,只按顺序取前面的五个小题计 分,多做不另给分,少做则要扣分) 以手抚膺坐长叹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石破天惊逗秋雨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赢粮而景从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 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16、(项说“文章一开头就 交代了土家摔碗酒民俗的不伦不类”不 正确,应是作者在交代恩施独特的地理 位置产生了奇特的民俗土家摔碗酒。 项说“喝摔碗酒的全都是男人”不正 确,因为原文写有“男人们不摔几个碗 够不上巴人后裔白虎血脉,有时女人也 摔” 。 ) 17示例:学习巴蔓子的豪气与舍 生取义(文本依据见第5自然段) ; 为喝酒壮胆营造气氛(文本依据见 第6自然段) ; 图个碎碎(岁岁)平安的吉利彩头 (文本依据见第7自然段) ; 冲着“biang 当”的响亮声音(文 本依据见第8自然段) 。 (原因每点1分,若答:独特的地理 位置和独特的民族性格,也可算作“土 家摔碗酒”民俗形成的具体原因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