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_第1页
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_第2页
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_第3页
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_第4页
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近因效应的认知影响及教学应用 摘要:分析了近因效应对认知发 展的影响,并从学生受到近因效应的影 响出发,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利用近 因效应原理促进教学,减少近因效应带 来的不良影响。在教学中进行合理的课 堂安排,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联系生 活实际等,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 认知发展。 中国论文网 /9/view-13010934.htm 关键词:近因效应;认知发展; 倒摄抑制;系列学习曲线 文章编号:1005 C6629(2017)9C0024C05 中图分 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近因效应概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1957 年,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对 近因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信息呈现的 顺序影响了人的整体看法,先呈现的信 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他又发现,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 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这个现象就叫近因效应。米勒和坎贝尔 的研究也证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1。 心理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系 列学习任务中经常会观察到:人们在学 习前几个和最后几个项目时表现得更加 快速和容易。如果把系列中对各项学习 的速度和项目顺序关系一条曲线, 就会看到如图 1 所示的结果。一个常见 的例子是儿童学习单词表的过程中:他 们会先学会前几个字母 (A,B,C , D)和后几个字母 (X,Y,Z ) ,然后才学会中间的字母 (J,K,L,M)2 。 在系列学习曲线中,对前几个项 目的识记较为容易的现象就是首因效应, 对后几个项目的识记较为容易的现象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是近因效应。 心理学对造成近因效应原因进行 了研究。首先从遗忘进行解释,认为遗 忘在两种情况下会造成近因效应:当时 间长到足够分离两种信息,同时听众在 接受第二种信息后立即表态时4。 Kahneman 和 Tversky 最早对近因效应 做出了认知层面的解释5。他们在解释 中使用了局部代表性启发法 (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s) ,认为近 因效应是人们对局部序列做出判断时使 用了“小数法则 ”(认为局部具有总体所 具有的全部性质的一种错误信念)的结 果6。 2 近因效应对化学学习的影响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影响到学习 活动中认知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值得 关注。首因效应及其对化学教学的影响, 笔者作了一定讨论7,8 ,关于近因效 应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有学者开展了 研究9 ,10 ,这些研究从近因效应出发 探讨教学环节的安排,如结课设计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笔者认为,近因效应对化学学习还有更 广泛的影响,在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和化 学原理形成方面的影响更值得关注。以 下进行具体讨论。 2.1 近因效应会导致较近学习的 内容印象深刻 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所有的学习一 样,存在先后顺序。由于各项内容出现 的时间顺序不一样,就出现了近因效应。 从一堂课来讲,就是学生对于课堂临近 结束时学习的内容印象更深刻。从整个 学习的过程来看,就是较近时间学习内 容掌握更好。以溶液学习为例,在初中 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配制一定质量分 数的溶液的实验方法。即分别确定溶质 和溶剂的质量进行混合得到所需溶液, 溶剂(水)的质量转化为体积,用筒量 量取。高中化学中进一步学习了用容量 瓶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应该说,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 液比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要简 便,但是由于初中到高中间隔时间较长,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而且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实验在 高中阶段强调较多,容量瓶也成为了学 生经常面对的仪器。因此在教学中发现, 让高中学生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 他们往往将容量瓶作为必要仪器,而忘 记了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过滤和萃取两 个实验操作的认识上。以 2012 年重庆 高考题的解答为例: (2012 年重庆高考化学试题 26,节选)金刚石具有优良的耐磨、耐 腐蚀特性,应用广泛。一定条件下,Na 还原 CCl4 可制备金刚石,反应结束冷 却至室温后,回收 CCl4 的实验操作名 称为 。 按照题目情景,反应结束为互不 相溶的固液混合物,即液态(CCl4)和 固态(Na、金刚石、 NaCl) ,分离回收 CCl4 最好的办法是过滤。而高考结果 却显示不少学生回答的是萃取。过滤是 初中化学学习的实验操作,该实验操作 简单容易理解,学生掌握很好,照例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正确作答并不难。了解学生错误原因发 现,他们一看到 CCl4 就想到萃取,因 为过滤是初中学习,后期强调不多;而 萃取是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在教学中 接触更多,且高中阶段的典型萃取实验 常用 CCl4 作为萃取剂,学生就将萃取 实验与 CCl4 建立了条件反射,见到 CCl4 就想到萃取。 2.2 近因效应会对已有认知造成 干扰 由于近因效应的存在,后面的内 容可能对前面内容造成干扰,也就是倒 摄抑制11。笔者在化学教学中发现, 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常见,比如对于硫酸 性质的学习。 3 近因效应的教学应用 从近因效应的心理学原理和实例 可以看出,近因效应对学生化学知识的 掌握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对 最近学习的、熟悉的知识有认知强化作 用,也对以前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干扰 影响,即正近因效应和负近因效应。因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此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充分关注该心理 效应对认知的作用原理,合理选择教学 素材,科学地进行教学安排,充分利用 近因效应的认知强化作用,同时消除近 因效应对认知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升教 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认 知发展。 3.1 合理安排教学,发挥近因效 应的认知促进作用 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充分考虑近 因效应带来的认知影响,合理安排教学。 首先,课堂小结有助于发挥近因效应 13。孙成余运用近因效应,结合教学 实践探讨了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结课方 法,提出了瞻前顾后,以问促思;左顾 右盼,融会贯通;承上启下,构网建系; 返璞归真,力求实效;归纳总结,自我 评价等几种方案14 。笔者在教学中, 也比较重视课堂结尾,常在课堂结尾部 分进行总结以强化课堂内容;或者通过 巧妙的比喻,深化课堂教学内容。 除了关注课堂结尾以外,还要注意教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顺序的安排,将重要问题和内容在课堂 结尾呈现。比如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 行充分思考和探索之后,在课堂后期呈 现结论,以期留给学生更深的印象,加 深知识的理解。 同样,还可以设计课堂起伏,制 造多个近因效应。由于在结尾部分呈现 的知识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可以将一堂 课进行分段处理,人为地制造多个开始 和结尾场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比如 笔者在进行“ 二氧化硫” 教学时,将整个 课堂分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讨 论、废气处理四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的环节,每个环节在结尾时进行小结。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认知逻辑,过程 张弛有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规律性的复习也是有效利 用近因效应的重要方式。我们常说“临 阵磨枪,不快也光” ,意思就是复习可 以提高知识的熟悉程度。而定期回顾、 规律性的复习,将较为久远的知识时时 温故,可以加深理解,促进新的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知正是温故而知新。 3.2 加强前后知识的对比和联系, 消除近因效应负面影响 前文霰砻髟诨 学学习中倒 摄抑制存在比较普遍。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应该关注前后学习的知识的关系, 避免出现不良的影响。可以在学习新知 识时,联系已有知识,分析前后知识的 异同,在对比中消除对已有知识的不良 影响,在联系中促进新认知的形成。 以硫酸的学习为例,高中阶段新 学习的浓硫酸氧化性干扰了已有稀硫酸 性质认识。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关 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充分考虑近因效应 对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影响。在进行浓硫 酸氧化性教学时,先回顾稀硫酸的相关 性质,强调稀硫酸不能与 Cu 反应,在 此基础上演示浓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 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讨论,理 解稀硫酸和浓硫酸的差异;在平时练习 中,也要同时关注稀硫酸和浓硫酸的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质,防止单一强调浓硫酸的氧化性。总 的来说,就是促进学生思考前后学习内 容的关系,使学生的认知进入一个良性 的发展通道,有效地消除近因效应的负 面影响。 同样,笔者在进行一定物质的量 浓度溶液的配制时,注重前后知识的联 系,将教学放在一个连续和发展的情景 中进行。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设计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方法。 笔者发现,学生最初的实验设计,会类 比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先计 算溶质和溶液的体积,然后混合得到所 需溶液。然后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分析, 指出其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容量 瓶,学习新的配制方法,具体过程如图 2。经过这样的思考和探索过程,学生 较好地认识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溶液与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异同,经过 两种情况的对比,对溶液的性质有了更 全面的认识,更有利于形成溶液配制的 策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以此,在遇到前后相似的内容时, 为了消除近因效应造成的倒摄抑制,教 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分析和回顾先前知识, 在对比和联系中理解前后知识的差异, 促进认知的发展。 3.3 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近 因效应的促进作用 我们常说“ 近水楼台先得月 ”,是 指距离越近,越容易收获益处。如果将 这句话从认知上理解,也正符合近因效 应心理原理。我们对于熟悉的、经常接 触到的事物的理解,远远比陌生的、很 少接触的更清楚。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 中,也可以制造“ 近水楼台 ”,让学生将 教学知识和平时容易接触的事物联系起 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和生产应用联 系非常紧密的科学。虽然很多知识和原 理较为抽象,看似远离我们的生活情景。 其实细心思考,我们会发现化学原理的 应用正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生产中。 在教学中,可以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选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素材。熟 悉的教学素材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还有利于构建学生熟悉的心理 场景,提供时常接触的机会,以增强学 习效果。比如原电池原理较为抽象,如 果仅仅进行理论上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和理解被限制在课堂的几十分钟,不但 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学习之后也很难将 知识运用到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 活情景,提供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和体验 到的学习情景,就会达到较好的效果。 如让学生制作水果电池,将天天吃的水 果与原电池的学习建立联接;也可以将 手机电池等常见的电池实例作为学习对 象,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学 习新知识,从日常接触的现象回顾知识, 强化理解,促进新认知的形成。 为了最大化发挥近因效应对学习 的促进作用,除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 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以外,更要注重学 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要促进学生养成学 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习惯。而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者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化学学习困难的 学生,很大原因就是忽视了学习与生活 的联系。他们将课堂的化学知识和生活 问题相互隔离,没有主动地将课堂学到 的知识与生活和生产进行联系,即使对 教材出现的生活应用性知识和教师课堂 上引入的相关素材也缺乏兴趣。这样的 行为导致学习上很被动,失去了随时巩 固知识和加深理解的好机会。以“难溶 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为例,笔者发 现不少高三复习阶段的学生,不知道含 氟牙膏中添加氟离子预防龋齿的事实和 原理。在选修 4 教材“ 难溶电解质的溶 解平衡”一节课后知识介绍中有“ 含氟牙 膏防止龋齿” ,其中结合沉淀溶解平衡 原理分析了含氟牙膏预防龋齿的原理。 这些生活应用性知识是对课堂学习内容 的具体应用,了解这些知识有利于对课 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由于这些知识 可以近距离感受,可以经常性地接触, 创造了利用近因效应促进学习的情 景每天都刷牙,刷牙时就是对难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电解质溶解平衡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生产情景,让教 学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对课 堂知识的熟悉和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积 极思考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情 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生活情 景强化学生认知。 4 总结与思考 学习是人类的典型特征,也是伴 随人一生的重要事情。人类的学习不可 能一蹴而就,而是由少到多、由浅入深 不断发展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遵 循认知发展规律,处理好前后学习的关 系将是能否有效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 因素。 由于近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