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技术指南_第1页
山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技术指南_第2页
山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技术指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技术指南(2010 年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 发热,手、足、口腔及肛门等部位疱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婴幼儿时期,以夏秋季节为发病 高峰。预后大多良好,少数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甚或引起死亡。 手足口病为现代医学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发病原 因为感受湿热疫毒,湿热疫毒由口鼻而入,侵袭肺脾,肺卫失宣,脾失健运,故发病初起可见发热、 咳嗽、流涕、纳呆、泄泻等。肺为水之上源,脾主运化水湿,主四肢,开窍于口。湿热疫毒入 里化热,蕴于肺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热相搏,上熏口腔,外蒸肌肤,故口腔粘膜、 手足肌肤发生疱疹。病情严重者常因邪毒内陷心肝或湿热留滞于心而出现高热神昏、抽搐 或心悸气短、胸闷乏力等,甚则因阴损及阳,心阳虚衰而危及生命。本病后期,因邪祛正衰而 出现疹后阴伤,肺脾气虚等证。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患者 在发病 12 周自咽部排出病毒,约 35 周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 时病毒即溢出。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该病传播方式多样 ,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 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 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如接触被病 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 之一。 易感人群: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 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 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 岁年龄组发病 率最高。 二、临床诊断 诊断要点 1、发病前 12 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 2、多突然起病,于发病前 12 天或发病同时出现发热,可伴头痛、咳嗽、流涕、纳 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3、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唇、舌、颊、咽及硬腭 处,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 后 12 天可见皮肤疱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少数可波及肛周、臀部和四肢。 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不易破溃,内有混浊浆液,周围绕以红晕,数目多少不等。 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一般持续 710 天消退,疹退后不留瘢痕及色素沉着。 严重者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4、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相对增高。有 条件时应进行病原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水痘、疱疹性咽颊炎、口蹄疫、手足综合症、乙脑等病鉴别。 三、中医辨证治疗 分型证治 1、急性期 邪犯肺脾(轻症) 主症:发热;口腔及手足掌心疱疹,分布稀疏,疱液清亮。 次症:咳嗽、咽疼;恶心、呕吐、泄泻;舌苔薄白腻,脉浮数。 具备主症,加次症两项(舌苔、脉象必备 )即可诊断。 治法:宣肺解表,利湿解毒。 选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处方:金银花 12g、连翘 6g、茵陈蒿 6g、藿香 6g、牛蒡子 6g、薄荷 3g(后下)、浮 萍 6g、甘草 3g。 加减:恶心呕吐,加半夏 6g、竹茹 6g;泄泻,加苍术 6g、车前草 6g;高热,加葛根 15g、 黄芩 6g;咳嗽,加杏仁 6g、浙贝母 6g。 湿热毒盛(重症) 主症:高热;口腔、手足、臀部疱疹,分布稠密,疱液混浊。 次症:烦躁口渴;大便秘结,甚或拒食;舌质红绛,苔黄厚腻或黄燥,脉滑数。 具备主症,加次症两项(舌脉象必备 )即可诊断。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祛湿。 选方:清瘟败毒饮加减。 处方:黄连 6g、黄芩 6g、栀子 6g、连翘 9g、生石膏 15g、知母 9g、生地黄 9g、赤 芍 6g、牡丹皮 6g、紫草 6g、甘草 6g。 加减:烦躁不安,加珍珠母 12g,天竺黄 12g;口渴喜饮,加玉竹 12g、石斛 12g;大便秘 结,加生大黄 3g。 并发症 邪陷心肝 证候: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或嗜睡 ,甚或抽搐昏迷,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 治法:平肝熄风,镇惊安神 处方:醒脑静注射液 0.4-0.6ml/Kg,一日 1 次,静脉点滴。 痰瘀闭肺 证候:咳嗽,气急,咳吐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 ,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舌质黯,苔黄腻,脉滑 数。 治法:涤痰通瘀,止咳平喘 处方:痰热清注射液 0.4-0.8ml/Kg、丹参注射液 0.5-1ml/Kg,一日 1 次,静脉点滴。 气阴两伤 证候:心悸气短,少气懒言 ,头晕目眩,夜寐不安,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复脉 处方:生脉注射液 5-10ml/次,一日一次,静脉点滴。 心阳虚衰 证候:面色苍白,口唇发绀 ,汗出淋漓,四肢厥冷,皮肤发花,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回阳救逆 处方:参附注射液 5-10ml/Kg,一日 1 次,静脉点滴。 出现以上并发症时,需配合西药医疗。 2、恢复期 疹后阴伤 症状:身热渐退,皮疹渐愈 ,咽干不适,口唇干燥,或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清热利咽。 选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处方:沙参 12g、麦冬 9g、玉竹 9g、玄参 9g、桑叶 6g、山药 6g、天花粉 6g、甘草 3g。 加减:低热不退,银柴胡 12g、青蒿 9g;烦躁口渴,加莲子心 3g、生地黄 12g;大便秘结,加 瓜蒌仁 12g、火麻仁 12g;食欲不振 ,加焦三仙各 6g。 肺脾气虚 症状:低热反复,面色少华 ,汗多乏力,咳嗽痰多,纳呆便溏,舌淡苔白或白腻,脉细无力。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助运。 选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处方:党参 12g、茯苓 9g、白术 9g、陈皮 6g、白扁豆 6g、莲子肉 6g、砂仁 3g、甘 草 6g。 加减:咳嗽痰多重者,加冬花 6g、紫菀 6g;面白汗多重者 ,加黄芪 12g、浮小麦 12g;泄 泻重者,加炮姜 6g、肉豆蔻 6g;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各 6g、苍术 6g。 中药成药 1、清热解毒口服液:每次 5-10ml, 一日 3 次,用于邪犯肺脾证。 2、清胃黄连丸:每次 6g,一日 2 次,用于湿热毒盛证。 3、安宫牛黄丸:每次 3g,一日 2 次,用于高热神昏者。 4、炎琥宁注射液:5-10mg/Kg,一日 1 次,静脉点滴,用于急性期。 中药外治 1、西瓜霜:涂搽口腔患处 ,一日 3 次,用于邪犯肺脾证。 2、珠黄散:涂搽口腔患处 ,一日 3 次,用于湿热毒盛证。 3、如意金黄散:麻油调,敷于手足、臀部疱疹患处 ,一日 3 次。 四、辨证预防 本病流行期间,儿童应注意勤洗手,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居处宜多通风,勤晒 衣被;饮食清淡,忌食辛辣、油腻 ;家长也应注意个人卫生。 同时针对不同体质的儿童,可使用以下方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