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利用项目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草案) 2002 年 8 月 联合国项目服务局 (马来西亚吉隆坡)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中国 北京) 2 前 言 中国的湿地面积总计 2500 万公顷,拥有亚洲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受危生态系统。它 们为濒危或本地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也是众多候鸟,包括许多国际受危候鸟重要的停留地 和繁殖地。除天然湿地外,中国还有众多人工湿地(稻田,共计 3800 万公顷)以及其它 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湿地区。 目前,主要由于人为开发的压力,中国的天然湿地及其拥有的众多具有国际重要意义 的生物多样性,正不断受到退化带来的威胁。随着湿地的丧失,其经济价值和效益,比如 改善防洪和当地气候的能力以及成百上万人的收入来源也将随之丧失。 现在急需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同时急需对湿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以利于社区 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这些社区依赖于湿地的资源,同时与湿地保护密切相关。 为迎接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实施了全 国统一的计划,以便保护全国范围内的湿地,合理管理流域地区,并促进本项目湿地区及 周边地区的社区发展、消除贫困。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都表示了与国际机构合作的愿望。 1999 年 1 月,全球环境基金(GEF)捐助中国政府 1170 万美元,用于中国的湿地保 护事业。加上澳发署(AusAid) 援助的以及日本 OECF(1,500,000 美元)、联合国开发计划 署(340 ,000 美元)和中国政府(20,297,324 美元)的平行资金,本项目于 1999 年 12 月正式启动,项目名称为:“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本项目(编号:CPR/98/32)主要是对四个有代表性的、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不同湿 地区进行管理,它们代表各种不同类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状况。目前,项目正 在这四个湿地区开展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示范活动,同时开展扶贫和发展可替代生计工作, 并对有关决策施加影响。 3 报告编写人员 执 笔 Peter McNamee 若尔盖湿地保护区系统管理专家,加拿大温哥华 GEC 全球环境咨 询公司 技术支持专家 顾海军 四川林业厅保护计划处协调员 李彧挥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学专家 梁国平 碌曲农林局局长 碌曲县林业局全体员工 隆廷伦 四川林业厅野生动物保护处 专家 Teresa McNamee 若尔盖湿地项目助理,GEC 全球环境咨询公司 Rob Paterson 若尔盖生物多样性与湿地管理专家 英国牛津郡 Ganesh Rauniyar 若尔盖湿地社会经济专家 David Williams 加拿大 Pegasus 咨询公司环境经济专家 晏兆莉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草地生态及管理专家 赵佐成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专家 致 谢 我们衷心感谢北京中央项目办全体员工的支持,尤其要感谢项目经理严承高先生、生 物多样性顾问王隆富先生和首席技术顾问 Andrew Laurie 先生,感谢他们对我们在若尔盖 湿地工作期间提供的指导和鼓励;我们还要感谢甘肃省项目办提供的支持,尤其要感谢他 们在我们编写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管理计划时所给予的指导。 我们要感谢碌曲县林业局员工在我们野外工作时提供的帮助,感谢他们为我们编制本 管理计划提供了大量必需的资料。 我们同时还要感谢碌曲县的藏民,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感谢他们非常直率地回答我 们的提问,也感谢他们的热情好客,使远离家乡的我们丝毫不觉得约束。 最后,我们要感谢联合国项目服务局的 Gerald Gunther 先生及其他员工,感谢他们在 我们编制本管理计划期间提供的卓有成效的行政支持。 4 执行概要 本报告是受中国湿地项目(CPR/98/G32 )委托编制的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 海湿地管理计划,它是过去 18 个月中许多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晶,这些机构包括:中央项 目办;甘肃省项目办;国际国内的社会经济专家、环境经济专家、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管理 专家、保护区规划和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碌曲县农林局以及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管理机构。本管理计划的指导性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4 年 10 月 9 日批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所包含的保护区立法体系。 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 中国生物多样性评估将若尔盖湿地内所有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湿地列为在湿地生物 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地区。由于尕海湿地位于若尔盖湿地相邻湿地区的外 围,因此它的生物地理气候以及水文状况与其它几个地区存在差异,这几个地区包括:严 格意义上的若尔盖湿地;红原县境内的措恰勒和瓦切地区的若尔盖湿地;若尔盖县境内的 纳偌乔和哈丘湖;玛曲县境内的朗曲乔尔干。尕海湿地目前面积约为 1000 公顷,将来可 能扩大至 2000 公顷左右,在中国湿地项目的整个若尔盖湿地区中是面积最小的一个。此 前,若尔盖湿地区内很多与尕海面积类似的湿地,由于面积太小,无法对重要的生物多样 性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有关部门没有把它们纳入保护之列。在若尔盖湿地项目区目前确定 的六个主要湿地中,尕海湿地的生境条件最差,在生物多样性方面仅仅名列第四。尕海湿 地的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相对贫乏。与严格意义上的若尔盖湿地相比,尕海湿地的野生动植 物数量相对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尕海湿地仅占整个尕海- 则岔保护区很小一部分,以上 结论对在中国湿地项目区范围外的草地和山地部分并不适用。比如,整个尕海-则岔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 529 种、动物 198 种,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尕海湿地。况且,很多物 种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濒危物种名单、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国家级保护名单, 省级保护名单或中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中的珍稀或濒危物种,尕海湿地内发 现的约 1/3 的鸟类以及近 40%的哺乳动物种类至少列为这些名单中的其中一项。尕海还拥 有一些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野生动物种类,如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 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一览表 如下所示,对该湿地重要的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威胁程度相对温和、情况特殊。 威胁 对威胁程度的评估 湿地排水 无 近年的干旱气候 大 过度放牧 不大 牲畜对鸟类和其它动物的干扰 不大 荒漠化 无 鼠兔、鼢鼠造成的破坏 无 对保护物种的非法采集 未知 目前的旅游开发 无 将来的旅游开发 大 修路、采石采沙 不大 5 制约因素及机遇 建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地区,主要是为了改善尕海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 尤其是保护尕海湿地内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使其在现在和将来免受 重大的威胁。尕海-则岔自成立国家级保护区以来的四年间,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建立了精干负责的保护区管理机构; 开始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和自然保护区重要性的意识;进行了尕海湿地的本底生 物调查; 制定并批准了保护区总体规划,对保护区进行了功能区划; 保护区已开始采取共管的方法开展一些重要的活动,如保护和执法活动等。 不过,目前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仍面临严重的制约因素。比如,碌曲县 境内用于放牧的土地全部承包给牧民,受保护区正式区划影响的家庭已找不到可以迁出进 行放牧的地方。同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人员、设备以及很多主要职能都存在不足。更重 要的是,尕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若尔盖湿地区的所有主要湿地中最差的一个。因此,与 若尔盖湿地区内的其它湿地相比,尕海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获得大规模投资的难度 更大。 同时,在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 挑战。主要有:保护区现有边界内的所有土地,除太远的湿地区外,均以长期放牧证的形 式承包给了牧民。这样,一旦将来进行正式的区划,问题将十分棘手。况且,在保护区的 总体规划中制定了很多计划和行动,如科研和拯救野生生物,实现这些计划和行动需要高 度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而保护区现有的员工很难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另外,要吸引拥 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人到保护区工作,也是极为困难的。 以上这些制约因素和挑战,绝大部分可以相对轻松地得到克服。但是,如果不采取新 的湿地规划和管理措施,以下这些制约因素和问题将制约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按照国家自 然保护区法律体系的要求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能力。 尕海湿地的功能区划策略 对尕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必须集中在以下几类地区:季节性积水的草地;常年浅 水区;常年深水区。通常情况下,在划定保护区边界,尤其是划定核心区边界时,总是采 取折衷的办法,一方面最大程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减小对牧 民和社区在社会经济方面的不利影响,把两者结合起来。而且,保护区(包括核心区)边 界的勘定应相对简单一点,以便尽可能有效地进行执法和开展保护区的其它活动。因此, 草地,尤其是季节性积水的草地有可能最终纳入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内。这样可能把湿地和 草地之间的交错群落纳入保护区,所以这样做还是有利的。不过,由于尕海-则岔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南部地区主要是为了保护这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合理的边界勘定应尽可能不包 括干草地,尤其是核心区内更应尽量没有干草地。 6 目前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界内的所有土地都已承包给牧民用于放牧,因此, 不可避免地将有牧民受到保护区功能分区及划界的影响。保护区在分区时,不可能既执行 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同时又允许牧民在核心区、缓冲区或实验区的任何一个部分放牧维 持生计。这两种情况不可能兼得。 因此,尕海湿地应尽量不要把草地,尤其是不要把干草地纳入在内。这样,保护区管 理机构可以对划定的核心区内的湿地生物多样性集中进行保护,也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受 保护区分区区划影响的牧民家庭数量,并由此减少搬迁和可替代生计的成本。 假如此分区策略得以采纳,假如保护区管理机构能够有效地执行功能区划管理条例, 并且受功能区区划影响的牧民家庭因丧失放牧权和丧失在保护区边界内的经济来源得到了 合理的赔偿,在此情况下,保护区管理机构应转而关注干旱草地区的经济活动,如过度放 牧,不良的牧场管理等,监测这些活动是否将对保护区内的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干旱草地区内的绝大部分活动,如放牧、荒漠化以及啮齿动物的破坏,对尕海-则岔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几乎没有任何影响,这些地区不应纳入保护区的 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范围内。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中的分区策略还包括另一方面,即确保尕海湿地的外围保护地带 基本是一条分水界,这样,尕海湿地可以尽可能将更多的排水区域纳入到保护区管理机构 的保护管辖范围内(河流上游大部分流经湿地核心区,这些地区可以纳入到保护区管辖范 围内,并且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的排水边界很长)。按照 1994 年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排水盆地内的土地划归整个自然保护区的实 验区(这些地区不包括湿地的上下游地区,因为流经湿地的河流的上下游地区并非都能切 实可行地划归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 32 条规定:在自然保护 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景观的生产设施。从字面上理解,放牧也 可视为一种生产活动。从目前放牧的强度和方式看,它对尕海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 很小。因此,牧民可以继续留在这里放牧,没必要进行搬迁。如果以上分区区划策略得以 实施,尕海湿地的保护面积将达到约 40,000 公顷;其中包括: 尕海湿地总面积 30,000 公顷,其中: 核心区和缓冲区 5000 公顷 实验区 25000 公顷 核心区和缓冲区的面积共计 5000 公顷,即使将来的降水量恢复到或超过正常的降水 量,也足以保护好整个尕海湿地。位于尕海湿地周边、尕海- 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另一端 (面积约 128, 000 公顷)的地区,仍作为保护区的一部分,但其目的不是保护尕海湿地 的生物多样性。按照这种分区区划策略,受影响的牧民家庭只有约 36 户,远远低于按现 有分区区划策略的 1200 户,同时又能确保这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不会退化。 管理计划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管理计划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国家对自然保护区 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高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该管理计划是一项行动计划,它将利用现有保护区管理局的优势进行实施,同时利用 保护区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现有的机遇,消除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的一些大的制 7 约因素,并确保这些活动符合国家现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 海湿地管理计划包括以下 15 个组成部分(每个部分将在以后的章节作详细阐述): 1 保护区规划管理的机构设置 2 资源评估 3 修改保护区总体规划及功能区划 4 确定功能区划及保护区边界 5 保护区野外工作人员 6 保护及执法计划 7 生态系统的恢复 8 移民及生计支持 9 实验区的管理 10 公众意识和自然保护区教育 11 对保护区的监测 12 行政管理 13 与若尔盖湿地区其它三个自然保护区的合作和协调 14 保护区运行的持续资金支持 15 运行与维护 该管理计划实施期限共 5 年,基本成本约为 1050 万人民币。加上因客观情况及物价 变动的不可预见费用(增加 90 万人民币),实施该管理计划的总成本为 1140 万人民币。 效益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管理计划 所带来的效益将十分巨大: 国际义务 中国已加入部分国际公约,因而有义务履行公约;实施管理计划与以下两个公约直接 相关: 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 公约 呼吁所有缔约国制定并实施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优先行动计划。中国于 1992 年 6 月 11 日签署公约,1993 年 1 月 5 日正式加入 公约。实施本管理计划 将加强中国履行该公约中有关规定的能力,尤其是第 7 条-生物多样性的确定和监测以 及第 8 条-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的有关规定。 国际重要意义湿地公约 该公约于 1992 年 7 月 31 日在中国正式生效。它呼吁所有缔约国建立并管理好迁徙水 禽和涉禽的重要栖息地。尽管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属于中国的国际重要湿地,但 保护好这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将提高中国履行国际重要意义湿地公约的水平。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国家计划 实施该管理计划将加强中国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力度。 8 -有利于若尔盖湿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施该管理计划将加强尕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有利于整个若尔盖湿地区湿 地的全面保护工作。 - 自然资源 如果实施该管理计划,将使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状况得到改善。只要通过提升与若 尔盖湿地生物多样性有关的现有资料的价值,实现对尕海湿地区的正式规划和管理,就能 做到这一点。另外,实施该管理计划,将全面而深入地推动尕海这一重要自然保护区改进 各方面的工作,如生物评估和社会经济评估、总体规划、功能区划、划分边界、基础设施 以及其他设施等方面的工作。 -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 该管理计划赋予当地社区充分参与保护区规划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权利,包括替代生 计和社区发展计划方面。 其它效益 实施该管理计划的其它预期效益包括: - 合理的保护区功能区划将使保护区内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更有可能得到持续的保护。 - 改善碌曲县和若尔盖湿地区内重要生态系统数据信息的质量,提高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 - 增强当地群众对管理和保护碌曲县和若尔盖湿地区内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权利和义务 - 提高当地部门在保护区规划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 提高当地主要部门与当地社区的能力,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经济效益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管理计划在经济上是可行的。按贴现率 12%计 算,经济净现值(NPV)为 1400 万元人民币,经济回报率约为 33%。此回报率相当可观, 这意味着:投资管理计划提供的改善湿地生态系统的活动是值得的。 目 录 1 引言 14 11 若尔盖湿地,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 .14 12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15 1 2 1 保护区地理位置 .15 1 2 2 保护区管理的立法机关 .15 9 1 2 4 交通 .16 13 管理计划的构成 16 2 保护背景 18 21 保护区成立的理由及保护的目的 18 2 1 1 生境及生物多样性 218 2.1.2 关键物种 618 22 社会经济概况 .19 2 2 1 保护区内居民及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19 2 2 2 放牧方式、土地权属与放牧权 .19 2 2 3 放牧压力与草地现状 .19 23 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威胁 19 24 保护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其运行 22 3 制约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因素 24 31 组织机构 .24 3 1 1 保护区管理的法律依据 .24 3 1 2 部门间参与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 .24 3 1 3 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运行 24 3 1 4 参与式规划管理 27 32 数据与信息 .27 33 总体规划 .27 34 保护区边界的建立 .27 3 4 1 保护区分区区划 .27 3 4 2 划界,边界调查及树立标牌 .28 35 保护区的保护及执法 .28 36 对受保护区分区影响的住户进行搬迁及生计支持 .29 37 公众意识及自然保护区教育 .29 38 保护区的监测 .29 39 保护区的管理 .30 310 保护区运行的可持续性资金支持 .30 311 保护区员工进行保护区规划管理的能力 .30 4. 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策略 31 4.1 保护尕海湿地的目的 31 4.2 小结:制约因素与机遇 31 4.2.1 主要的制约因素 .32 43 尕海湿地管理计划总体策略 .33 4 3 1 保护区替代区划原则及说明 .33 4 3 2 功能区划总体策略的实施 .34 4 3 3 实施合理分区区划需要注意的问题 .34 5 尕海湿地管理计划 .35 51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管理计划的目标 35 52 管理计划的范围 35 10 5 2 1 保护区规划管理的机构设置 .36 5 2 2 资源评估 .36 5 2 3 总体规划 的修改 37 5 2 4 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划界的调整 .38 5 2 5 保护区野外工作人员 39 5 2 6 保护与执法 .39 5 2 7 生态系统的恢复 .39 5.2 .8 移民及可替代生计支持 .39 5 2 9 实验区的管理 .40 5 2 10 公众意识与保护区教育 40 5 2 11 保护区的监测 .41 5.2.12 与若尔盖湿地区其它保护区的合作和协调 .42 5 2 13 保护区的行政管理 .43 5.2.14 对保护区运行的持续资金支持 .43 5.2.15 运行和维护 .44 53 保护区管理计划成本概算 44 5 3 1 管理计划成本与保护区总体规划成本的比较 .44 54 实施进度及时间表 .45 6编制管理计划的理由 45 6.1 效益 45 6 1 1 国际义务 .45 6 1 2 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45 62 经济效益 .46 6.3 受益者的参与 46 6.4 持续性及风险 .46 参考文献(略) 47 附录 1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摘要 47 湿地植物区系 54 尕海湖和周围草地 54 其他湿地地区 58 湿地动物区系 59 尕海湖和周围草地 59 其他湿地地区 60 鸟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哺乳类 63 11 附录 12 参考文献(略) 表格列表 插图列表 汇率 (截至 2002 年 8 月) 货币单位 人民币 1 美元 8.25 元人民币 1 元人民币 0.12 美元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第十八条 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 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除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的规定经批准外, 也不允许进入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缓冲区外围可以划为实验区,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 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原批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人民政府认为必要时,可以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划定一定面 积的外围保护地带。 缩略词 CPMU 中央项目办 CTA 首席技术顾问 GEF 全球环境基金 GIS 地理信息系统 IUCN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PASS 保护区系统专家 PPMU 省项目办 RMB 人民币 ToR 任务书 UNDP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OPS 联合国项目服务局 14 1 引言 11 若尔盖湿地,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 若尔盖湿地是“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的四个项目区之一,在 四川和甘肃两省境内,位于黄河上游、青藏高原的东部(海拔 3400-3900 米)。这里包含 着约 1 百万公顷的泥炭沼泽,苔草沼泽,湖泊和湿草地,零星分布于低山和干旱草地之间。 居住着游牧藏民,他们拥有大量的绵羊、牦牛和马。 若尔盖湿地是中国现存的最大一块高原泥炭沼泽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泥炭沼泽 地之一。这种大面积的高海拔泥炭沼泽相对罕见,泥炭沼泽和高原草地所特有的多种植物, 确保了若尔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重要意义。 同时,若尔盖湿地作为受危鸟类重要的繁殖地,也具有国际重要意义,尤其对前来避 暑和繁殖的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更是如此。夏季,前来这里的黑颈鹤数量总共为 600-900 只,约有 150-200 对繁殖,使若尔盖湿地成为世界上黑颈鹤最重要的繁殖地和避 暑地。湿地及周边河流也是其它重要的鸟类的栖息地,其中很多鸟类属于珍稀和濒危物种。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 1998 年,目的是保护碌曲县南部重要的湿地生物 多样性。本报告包含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管理计划,该计划旨在作为各级 政府-中央、省、县、乡镇政府,以及当地社区为保护这些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采取的行 动计划。 该管理计划是许多人历时 18 个月共同努力的结晶,他们包括:中央项目办;甘肃省 项目办;国际国内的社会经济专家、环境经济专家、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管理专家以及保护 区规划管理专家;碌曲县农林局以及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等。该管理计划 的指导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4 年 10 月 9 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 区条例中对保护区管理的有关法律体系。 编制本管理计划的背景是:建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的目的是保护湿 地生物多样性。按照目前保护区的分区区划,保护区内主要的湿地区都划在南部核心区, 这一点决定了生态保护的重点是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由于保护区界内可能包括其它生物 多样性资源,中国湿地项目要求重点是保护重要的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 迄今为止,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做过几次大的规划,1997 年完成生物多 样性综合调查,2000 年完成总体规划 1(总体规划摘要见该管理计划附录 1),2001 年底为实施总体规划批准可行性研究。该管理计划旨在补充、支持和加强总体规划在今后 五年的实施情况,以便按照国家自然保护区条例的规定保护好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15 1 甘肃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00 年。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有 关总体规划的摘要见附录 1。 12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121 保护区地理位置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则岔保护区和尕海保护区两部分组成。北部的则岔保护 区包括森林、高原和山地生物多样性,南部的尕海保护区包括湿地、湖泊及河流。尕海-则 岔国家级保护区总面积 247,431 公顷。南部地区面积为 167993 公顷,其中包括面积最 大、划为核心保护区的一块湿地。 尕海-则岔保护区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的碌曲县境内,若尔盖湿地区的外围地带,在若尔 盖和甘南两县交界山系的北部。(图 1)不过,这里的生物地理气候条件以及水文状况与 真正意义上的若尔盖湿地区十分相似,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看,它仍可以视为整个若尔盖 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保护区位于北纬 34005- 34032,东经 102011-103037。 保护区尕海湿地部分目前划定的边界为: 西北边界是将碌曲县几部分自然分开的山脉 西南边界是碌曲和玛曲两县的交界线 南部边界是甘肃(玛曲县)和四川(若尔盖县)两省的交界线 北部及东北部边界是一条横穿碌曲县中心的公路,在兰州以北、四川省以南。这条公 路也是保护区南部核心区的北部边界。 122 保护区管理的立法机关 在中国湿地项目若尔盖项目区的四个湿地保护区中,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 部分的历史沿革最长,可追溯至 1982 年。 1982 年- 甘肃省政府颁发第 139 号文件- “关于批准改善鸟类保护状况的报告”,报 告由甘肃林业厅和环保局提交。“尕海候鸟避难所”也因此正式成立。 1994 年- 碌曲农林局向碌曲县政府提交第 40 号文件,要求将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 保护区合并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申请于 1994 年得到批准。 1996 年- 甘南州政府向甘肃省政府提交第 11 号文件,要求将尕海和则岔两个省级自然 保护区合并为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申请于 1996 年得到批准。 1997 年- 甘肃林业厅向国家林业局提交第 7 号文件,要求批准成立尕海- 则岔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 1998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第 68 号文件,正式批准成立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 16 图一 尕海- 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部分地图,图中标有若尔盖湿地的位置。图由顾海 军先生绘制。 124 交通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通便利,多条道路连接玛曲、碌曲、四川省北部中心城 市,最北可达兰州。这些道路均是柏油公路,路况良好,并横贯保护区南部地区。几条公 路构成南部核心区边界线的其中一部分。另外,一条相对较好的三级公路从草地穿过,经 过紧靠核心区的南部地区。 13 管理计划的构成 除引言外,该管理计划包括六个主要的部分: 17 图 2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摘自实施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总体规划的2001 年可行性研究报告。 保护背景 本章节具体描述了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现状、保护区内 居民的社会经济状况、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存在的主要威胁以及对保护区运行状况的描 述。 制约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因素 本章节分析了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实施尕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正面临 的一些制约因素。 加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总体策略 本章节阐述了保护尕海湿地的基本方针和要求,以便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 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 本章节详细介绍了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尕海湿地的管理计划。它详细阐述了整 个管理计划的目标以及每一部分要实现的目标,概括了要采取的活动,提供了管理计划详 细的成本估算,并制定了实施进度表以及实施安排。 依据 18 本章节对主体报告进行了总结,其中包括实施该管理计划产生的效益、实施的依据及 风险。 本主体报告后附有大量的技术资料,为主体报告中包含的结论提供论据。希望大家在 阅读该管理计划时,随时参照“引言”前的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图。 2 保护背景 21 保护区成立的依据及保护的目的 211 生境及生物多样性 2 中国生物多样性评估 3 将若尔盖湿地内所有大面积保存完好的湿地列为在湿地生物 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地区。由于尕海湿地位于若尔盖湿地相邻湿地区的外 围,因此它的生物地理气候以及水文状况与其它几个地区存在差异,这几个地区包括:严 格意义上的若尔盖湿地;红原县境内的措恰勒和瓦切地区的若尔盖湿地;若尔盖县境内的 纳偌乔和哈丘湖;玛曲县境内的朗曲乔尔干。尕海湿地目前面积约为 1000 公顷,将来可 能扩大至 2000 公顷左右 5,在整个若尔盖湿地区受保护湿地中是面积最小的一个。此前, 若尔盖湿地区内很多与尕海面积类似的湿地,由于面积太小,无法对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 源进行有效保护,有关部门没有把它们纳入保护之列。在若尔盖湿地项目区目前确定的六 个主要湿地中,尕海湿地的生境条件较差,在生物多样性丰富度方面名列第四。目前,尕 海湿地内共发现有 9 类植物群落,其中两类( Eleocharis valliculosa 和 Carex pamirensis)是与黄河首曲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日干乔州级自然保护区共有的,但在若尔盖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没有发现这两类植物群落。若尔盖湿地区内的四个自然保护区绝大部分植 物种类是共有的。尽管尕海、日干乔和若尔盖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存在许多类似的地方, 但其植物群落并非完全相同。 2.1.2 关键物种 6 尕海湿地的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相对贫乏,总体而言,与严格意义上的若尔盖湿地相比, 尕海的野生动植物数量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尕海湿地仅占整个尕海-则岔保护区的很小 一部分,以上结论对在中国湿地项目区范围外的草地和山地部分并不适用。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 529 种、动物 198 种,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尕 海湿地。另外,很多物种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00 中国濒危物种名单、中国濒危物 种红皮书、国家级保护名单、省级保护名单或中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中的珍 稀濒危物种(见附录 3),尕海湿地内发现的约 1/3 的鸟类以及近 40%的哺乳动物种类至 少列为这些名单中的其中一项。尕海还拥有一些具有国际重要意义的野生动物种类,如黑 颈鹤(Grus nigricollis)等。 19 表 1: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野生动物被列为保护物种的种类数量: 名单 鸟类 哺乳动物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2000 年中国濒危物种名单 3 4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 5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 11 7 省级保护物种 40 5 中国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 15 6 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 11 4 至少列入以上名单的其中一项 56 12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保护区内居民及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地区位于尕海镇和郎木寺镇以及现已废弃的分区牧场 (以前属于军队)内,共 1200 户藏民,其中 200 户分有自然保护区南部核心区内的土地。 截止 2001 年,拥有中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为男 31%,女 21%。 222 放牧方式、土地权属与放牧权 从 1997 年开始,为防止过度放牧、控制牲畜数量,碌曲县政府把土地以 30 年用益权 的形式租给当地的牧民家庭。现在土地租期已经放宽,并颁发了相应的放牧证。通常,牧 民及其牲畜夏季迁往海拔高的牧场,冬季则到低洼地带(即尕海湿地)和山脚下越冬,这 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随季节性迁徙的放牧方式,而放牧权就是这种传统放牧方式的最新表 现形式。现在,除南部核心区的深水区外 9,保护区内其它大部分湿地和草地已经分包给 牧民家庭。每年六月底(那时很多幼鸟已经孵化),牧民开始把牲畜赶往距保护区约 30 公里的玛曲和碌曲两县交界的地方,8 月和 11 月之间再返回保护区。从理论上讲,这种牲 畜季节性迁徙放牧的方式,正好与鸟类的繁殖期在 4-6 月发生冲突。 223 放牧压力与草地现状 目前没有关于保护区内牲畜数量的具体数据,只有以往碌曲县境内牲畜数量的官方统 计数据(见表 2)。统计数据表明,20 世纪 70-80 年代,牦牛和绵羊数量增长幅度较大, 此后相对保持平稳。大约在 1980 年,碌曲县的牲畜数量达到顶峰,此后开始小幅回落。 过去十年间马群数量减少,一方面可能是受官方压力的影响,因为畜牧局反对拥有大量的 马群,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牧民家庭使用摩托车的数量增加有关。牲畜总数在 20 世纪 80 年 代达到顶峰,但衡量放牧压力的牦牛当量则一直持续增长至 90 年代。不过从 90 年代开始, 牲畜数量保持相对平稳,放牧压力减轻了 7%以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与土地分 包到户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是与土地作为共有的放牧资源被过度利用有关,这一点在 项目文件中提到过。自此以后,土地分包到户使放牧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因此,这 或许可以解释目前的结论:尽管该地区的利用程度很高,但并未受到严重的、非持续性过 度放牧的影响,过度放牧将导致植物群落的退化势头无法逆转。 23 对生物多样性构成的威胁 20 尕海湿地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是,若尔盖湿地区受到的很多威胁,对尕海生物多样性 的影响相对来说很小。 11 尕海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面临四种威胁:近年来降水减少导致 湿地变干;春季牲畜对湿地生物的干扰;对湿地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非法采集;旅游开发可 能构成的威胁。 近年来降水减少 这是唯一对尕海湿地的近期状况造成很大影响的一种威胁因素。近年来若尔盖湿地一 直气候干旱,降水长期减少所造成的后果非常明显(见图 3)。尕海湖的面积大量减少, 尤其在 20 世纪 70-80 年代期间最为严重,此后仍未放缓,降水量下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通过降低河床,增加从湖内的排水量所引起的。无论如何,年降水量长 期下降,已经导致本来面积不大的尕海湿地的面积越来越小。遗憾的是,今后的降水量既 无法预测也无法控制。必须确保保护区的功能区划适应今后降水量可能增加的状况。即便 今后降水量增加,可能导致尕海湿地面积加大,现有的南部核心区(其面积约为现有湿地 面积的 50 倍)也足以容纳下这些增加的地区。 表 2 : 碌曲县牲畜数量和放牧压力的历史变动数据 年度 牦牛 绵羊 马 合计 牦牛当量 12 1960 67,807 142,930 7,043 217,780 110,476 1970 94,535 154,636 9,203 258,374 143,868 1980 126,434 288,475 10,086 424,995 204,301 1990 137,279 263,892 9,931 411,102 209,919 2000 123,926 285,625 6,706 416,257 194,463 目前的平均放牧压力 草地: 0.49 牦牛当量/公顷 (共 3934 平方公里) 整个碌曲县:0.37 牦牛当量/公顷 (共 5299 平方公里) 12 5 只绵羊=1 头牦牛;2 头牦牛=1 匹马 11 这一点在各种文件,包括项目文件中进行过阐述。尕海湿地不存在项目文件和 其它文件中说指的其它潜在的威胁,如放牧、荒漠化、鼠兔和鼢鼠的破坏、修路、采沙采 石等威胁因素。近年来,碌曲县的牲畜数量下降,放牧压力减轻。对草地来说,过度放牧 可能是特定地区,如沙性土壤山脊上的草地存在的一个问题,因为这种沙性土壤比其它地 区的土壤更加脆弱。而湿地不存在过度放牧这个问题,因为主要的牲畜(如牦牛和绵羊) 进入不了深水区,大面积的湿地自然而然地避免了受到过度放牧的影响。在项目文件 以及一些人的观念中,湿地的过度放牧这个问题被严重夸大了。其实无须减少牲畜的数量, 也没必要为开放的、或者集体管理的牧场制定可替代的放牧方式,这些牧场目前利用程度 很高,但并没有出现破坏性的过度放牧的迹象。关于“荒漠化”的问题,由于诸多因素, 如放牧压力加大,特别是受土壤类型和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导致土地干旱、水资源逐渐 丧失,土壤暴露,很多文件似乎都用“荒漠化”这个术语来笼统地描述。而整个尕海-则岔 保护区内几乎没有哪一块地可以真正称作“荒漠化”。这种土地退化现象主要发生在草地 和其它高原地区,很少在湿地区出现。尕海湿地基本上没有荒漠化土地,因此在保护区内 对荒漠化土地进行恢复,对湿地区的恢复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湿地区的土壤是由湿 21 润厚重的泥炭土壤和黏土构成的,鼠兔和鼢鼠并不经常光顾这里,它们更喜欢去草地,因 为那里的土壤相对干燥。啮齿类动物对尕海湿地造成的损害程度很小,几乎为零。在草地 区,或多或少需要控制啮齿类动物的损害程度,以免对草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造成影响; 但在湿地区,啮齿类动物的破坏不会对它的整体性构成影响。通过恢复尕海湿地,把湿地 范围扩大到这类动物无法栖息的地方,将进一步减小它们对湿地造成的影响。如果使用农 药来控制啮齿类动物的损害,可能严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并严重影响到栖息在这些生态 系统中的物种。修路以及与修路相关的采矿、采石、采沙等活动,已经对整个景观造成严 重影响。这些不良影响加剧了土地和牧场的退化,在生态系统自行恢复之前,这种影响仍 将长期存在。如果湿地与造成土壤侵蚀的源头相距很近,这将对湿地构成威胁,不过以上 情况在尕海湿地并不存在。 图 3:年降水量与尕海湖面积的对比历史数据。最近的年降水量数据实际上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平均年降水量。其中有关降水量的数据来源于甘肃林业厅,有关尕海湖面积的数据 由碌曲县农业畜牧局提供。 牲畜在春季对湿地生物的干扰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60s 70s 80s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2000 年度 尕海湿地面积 (ha) 400 450 500 550 600 650 700 平均年降水量 (mm) 湖泊面积 年降水量 22 目前,在冬季,即 10 月至来年晚春,常发现有牲畜在尕海湿地内活动。这有可能与 鸟类的交配、孵化以及饲养期发生冲突,干扰鸟类的正常活动。不过,这类影响的程度和 范围不大。而且,如果没有安全围栏,要在 4 月至 7 月期间采取限制牲畜进入的任何管理 措施都将十分困难。但同时必须为珍稀鸟类在若尔盖湿地度过关键的营巢期创造一个不受 外界干扰的、宁静的环境。如果牲畜能在首批候鸟抵达若尔盖湿地前从这里迁走,就无须 在整个冬季都不让牲畜在这里活动。 13 13 无论是定居藏民还是传统的游牧藏民,按照他们强烈的宗教信仰,都不会作出故意伤害保护区内鸟类的 事情。保护区正是为保护这些鸟类而建立的。假如牧民饲养的牲畜干扰鸟类,这肯定不是故意的。牧民对 与他们共享草地资源的野生动物所持有的友好态度,绝对有利于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 旅游开发 旅游业可能对尕海湿地的整体性构成新的威胁。尕海湖以北 300 米处,一条大路横穿 而过,随着若尔盖湿地内新建公路的贯通,越来越多的游客将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南部核心区旅游。这里的旅游业有望得到迅速发展。我们注意到,目前已有几家旅游公 司把若尔盖湿地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进行推介。亚洲其它地区旅游开发的经验表明,必须采 取措施首先确保旅游开发不会对保护区的资源造成不利影响,而这些资源正是吸引游客来 这里的原因。旅游开发的目的完全是为当地社区提供经济效益,如果要让其不对生物多样 性造成消极影响,把旅游开发与保护区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两者之间真正统一起来将非 常困难。 对国际国内保护物种的非法采集 保护区员工承认,保护区内确实存在对保护物种资源的非法采集(这些物种包括不同 保护名单中的物种,绝大部分是迁徙类动物-详见附录 3)的问题,不过其影响程度和范 围不太清楚。事实上,兰州市与玛曲县和碌曲县之间有一条大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保 护区资源受到非法采集的危险性很大。 24 保护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其运行 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归甘肃省碌曲县农林局管辖,保护区现有员工 7 人,组 织机构包括:一个管理层,由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组成;一个候鸟保护站,位于尕海镇 (如图 4 所示)。保护区所有的员工都是正式借调过来的。碌曲县农林局的各个处室都把 保护区管理局作为整个农林局管辖的一部分。 很显然,保护区是按 27,000 元人民币的年度预算进行运行的。这样,投向保护区 每公顷土地的预算还不到 0.1 元人民币。近期,保护区获得了几套设备,包括一台计算机, 一台传真机,三辆摩托车,两个全球定位系统(GPS)接受器。除此之外,保护区成立时 还有一辆吉普车以及一些基本的手工用具。目前候鸟保护站站内没有通电。 候鸟保护站目前负责对整个保护区进行保护和执法。这里共有来自碌曲县农林局办公 室的 6 名兼职员工,碌曲县农林局距尕海- 则岔保护区南部核心区驱车需要一个小时。实际 上,保护站进行的保护和执法活动的重点,主要是在 4 月至 8 月份限制在南部核心区放牧, 以保护珍稀濒危鸟类在关键的营巢期间不受影响。 23 图 4: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组织机构图。括号中的数字表示员工的数量, 括号后的地点表示办公室和员工所在的地点。 组织机构图 尕海- 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南州林业厅 碌曲农林局 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主任,(1 名,兼职 ),碌曲 尕海自然保护区副主任 ( 1 名,兼职),碌曲 野生动物管理办公室(2 名兼职( 候鸟保护站(3 名,兼职),保护区内 碌曲农林局办公室 (员工分别履行财务、行政、决策及其它职能,碌曲 碌曲 24 3 制约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因素 31 组织机构 311 保护区管理的法律依据 保护区没有对保护区内的土地权属。迄今为止,有关部门仅仅给予了保护区为保护湿 地而对保护区进行管理的法律权利。保护区的员工认为,这种权利就是制止非法活动的权 利,如在每年的特定时期禁止在核心区放牧,禁止非法捕鱼、狩猎、采沙采石等非法活动。 土地所有权和放牧权的一种现状就是保护区绝大部分的土地已经以长期出租的形式分 给牧民家庭,这可能造成以下情况: 由于保护区的所有土地均已长期租出,使保护区正式分区的工作很难进行; 相对容易确定出正式分区及分区管理将对哪些牧民家庭造成不利影响; 保护区管理机构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预见医学基础知识考试变化趋势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书:基于内容与语言融合理念的高中生科学素养发展研究
- 遇见未来2025年育婴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课题申报书:基于课程目标的中小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研究
- 课题申报书:基于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 课题申报书:基于“1+6+N”模式的班级自主管理研究
- 集团单位面试题及答案
-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25届高考预测卷(全国Ⅱ卷)物理试题试卷
- 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项目实施方案(参考范文)
- 高中低危导管试题及答案
- DB11∕T 1251-2015 金属非金属矿山建设生产安全规范
- 江西公务员面试模拟4
- 防抢防盗应急预案
- 龙舟课件完整版本
- 首部枢纽工程施工方案(完整)
- 11.1《谏逐客书》复习课件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下学期5月期末物理试题(解析版)
- 开荒保洁施工方案三篇
- 强度计算.材料疲劳与寿命预测:S-N曲线:疲劳寿命预测技术
- 教学课件《权力与理性-17、18世纪西方美术》
-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4年下半年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