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第1页
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第2页
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第3页
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第4页
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系 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科门类 经济学 专 业 经济学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年 5 月 24 日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经济不断繁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成就,也面临着问题,主要表现为融资问题。本文先简要介绍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及存在的意义,再通过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并介绍西方国家的融资情况,最后提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关键词:城市化 基础设施 融资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city of our country economy continues to boom, the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be accelerated ceaselessly. In the city in the process of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the achievements, is also faced with the problem, main show is financing problem. This paper first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existing significance, then through to our country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inanc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and introduces the financing situation, finally proposed our country city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financing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Keywords: City Infrastructure Financing 目 录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意义1(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1(二)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意义1二、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及问题分析3(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及特征3(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4三、城市化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具体对策6(一)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市场融资为主6(二)发展财政融资6(三)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6(四)利用外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6四、总结和展望8参考文献9致 谢10 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及其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意义(一)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基础设施又称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该词源于拉丁文(infra),意为“下面”,“底部”。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需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使城市中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它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工程性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社会性基础设施则指行政管理,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金融保险,社会福利等设施。我国一般讲城市基础设施多指工程性基础设施。(二)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意义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在城市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不仅表现在生产有形产品和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上,即直接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它带来的外部效果,即间接经济效益上。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休戚相关,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1、直接参与生产与服务生产很多基础设施部门提供的产品,本身就是生产原料,或生产过程中必需的物质条件,如电力,自来水,热力,煤气供应等,都是直接投入到生产之中,是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与手段,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直接效益。据统计,我国城市自来水的供应量的70%,煤气供应量的77%,液化石油气供应量的77%,电力供应量的80%都是直接用于生产之中。2、间接支持生产与保障生产有一些基础设施部门虽不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但却是生产所依赖的外部支持条件和技术保障,如电信的发达,道路的畅通,污水的及时处理和排放等,都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如果他们出现了问题,会直接威胁到生产的进行,使之难以为继。城市基础设施所发挥的经济效益,很难像普通经济部门那样去衡量,尤其是那些外部效果和间接效益更难以准确把握。但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却是毋庸置疑的。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人口增长城市基础设施是为居民服务的,是居民从事一切活动的物质条件,因此城市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相应的增长要求2。考虑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的增长应比人口增长更快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提高社会生活质量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人类物质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国际上考察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程度时,除了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预期寿命,人口识字率等指标外,还经常采用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如自来水普及率,用气普及率等。5、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创建“宜居城市”和“文明城市”以及“健康城市”当今世界已有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镇中,人们希望城市是宜居的,健康的,文明的。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欠发达国家,都被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短缺,土地昂贵,犯罪率上升,噪音扰民等所困扰。因此,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为了医治“城市病”,更重要的素要创建“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健康城市”,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二、城市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及问题分析 中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对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提出了巨大的资金需求。若按联合国提出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占GDP的较低比例3%、以GDP10亿元为基数估算,每年需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为3000亿元。当然随着GDP的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将是逐年增加的。而我们国家现在的城市基础设施资金来源渠道还主要集中在财政拨款、银行信贷、国外资金和自筹资金。其中国家财政投资(包括国债、中央的转移支付)只占总投资的5.7%。这是近几年国债投放量较大的情况下达到的,如果没有国债投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只占1.2%;引进外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最好的年份达到43.9%;城市维护费资金占整个投资的14.6%。所以,无论是城市维护费还是外资以及国家财政资金,三项合计还不到总投资的20%,其余80%的资金要靠社会资金和银行信贷来解决,而过量的信贷资金会增加政府的财政风险,给政府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所以说城市基础设施面临着投入需求越来越大和投资渠道狭窄的矛盾。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成长阶段,城市化率由1990年的18.9%猛增到了2005年的43%,净增了24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2006)。根据“十一五”规划,预测“十一五“末城市化率将达到47%。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4)预测,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左右,城市化率每年将提高1.2个百分点,在未来的几年中,至少有2亿多人口进入城市平均每年至少要有1400万农业人口转移进入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表明,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城市基础设施新增投资最保守估计需要9万元。这样,按照规划,五年需相应增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6.93万亿元,加上原有城市人口对扩容提出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估算投资需求总量可能在7.7万亿元左右,平均每年大约1.54亿元。另外,联合国开发署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一般占GDP的3一5%,如果处在城市化加速阶段,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所占GDP的比重还应适度提高。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阶段,对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取中间值,用4%进行估算。这样,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十一五”平均每年投资大约为9080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资金缺口,意味着大量城市基础设施拟建项目,如排污、绿化、地铁、轻轨、管道煤气、废弃物回收等项目不得不停建缓建。造成我国城建资金供给不足的直接原因是融资模式单一和渠道不畅,大量的社会资金无法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城。(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所采取的融资方式及特征1、政府税收投入这种方式的优点包括:第一,使用当前的收入可以避免发行债券造成的利息负担;第二,使用当前的税收可以避免将债务负担留给子孙后代,许多基础设施是对现在这一代人有益的,因此,也应该由当代人用税收来支付。局限性往往表现在:第一,当前的收入往往不购支付大型基础设施的巨额开支,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第二,这可能引起代与代之间的负担不公平问题4。2、发行融资债券这种融资渠道就是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的方法从信贷市场筹款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发行融资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与以税收作为提供基础设施资金的方法不同:发行债券可以将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成本分摊到未来受益者身上。3、国有企业的利润在现有经济体制下,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很多部门管理,现在不少部门已经转化为公司。一般而言,那些经营外部效应明显的基础设施的国有企业会亏损,提供垄断性强,规模大的国有企业会获得巨额利润5。政府实际上是通过国有企业向公众征税,为了支持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实行税制改革是必要的。4、政府信誉向外借款或向外融资外部融资主要用于进口所需的设备,这是因为大多数基础设施服务不能出口,因此不能直接产生能偿还外部资金的外汇收入。局限性表现在:首先是受到宏观经济的制约,其次,与政府良好信誉相对应的是难以分清职责,从而往往会使消费者承担很高的费用,最后有信誉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限制的获取资源。5、政府政策优惠吸引外资利用外资进行基础设施投资的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可以弥补发展中 国家储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础设施投资的巨大需求与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第二,可以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我国应当吸收国际经验在基础设施领域改革投融资体制,创新投融资方法5。(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融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设施产业的公共产品属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投资资金的积聚性使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基础设施必须政府资本建设并垄断经营。由于政府的强力参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目前这种以政府局主要地位提供基础设施的投资体制存在很多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投资主体单一投资项目由政府决策,项目建设由政府直接管理或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6。这样高度垄断,排斥竞争,常常导致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战线拉长,投资效益很低;同时,由于财务缺乏透明度,还会滋生腐败行为。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是只有政府这一个投资主体,企业和个人应该是最主要的投资主体。我们应当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支持、鼓励和引导企业(国有、私营)和社会资金(包括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2、低利率借款引起的职责不分政府能相当有效地筹措到资金。但是,与这一优势相对应的是难以分清职责,从而往往会使消费者承担很高的费用。由于职责不分,政府优惠利率贷款的好处往往被政府投资的低利率所抵消。政府要做好基础设施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交通、供气、污水处理等设施的建设规模、资金来源和发展目标,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作用。3、政府经营基础设施的低效率和价格不合理在基础设施支出不合理和无效率以致造成预算问题的情况下,减少基础设施支出是必然的。然而基础设施的支出持续低迷是不能持久的,因为实现经济增长的目标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政府要充分利用法律、经济手段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监督,保证融资过程的透明、公开,防止融资资金的违规滥用。4、政府本身财力有限政府在基础设施融资方面要不同程度地依靠外国资金,且方式主要是间接融资,政府直接承担了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的风险。同时,大量的借款降低了政府的偿债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预算来源和政府借款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老路常常走不通。 三、城市化下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问题的具体对策(一)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市场融资为主以政府投资为基本特征的现有投融资体制,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阻碍民间资本的参与,极大地限制了投融资的发展。随着基础设施领域新技术的出现,管理水平的提高,基础设施的自然垄断水性已大大弱化,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基础设施范围扩大,各种资本进入该领域的门槛逐渐降低。为了扩大基础设施投融资规模,提高投融资效率,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以市场融资为主,吸引更多的私人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已成为必然趋势。市场融资就是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多元投融资主体,创新多条投融资渠道和多种投融资方法,以扩大投融资规模,提高投融资效率。在推动政府投资转向市场融资过程中必须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中介的服务和促进形成多元投融资主体11。(二)发展财政融资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由于其重要性和自身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政府要运用经济政策手段对基础设施进行调节,控制和管理。这种调控不仅表现在基础设施建成后的管理,运营上,也表现在建设之前和建设过程的资金投入上,很难想象政府在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方面不花一分钱,却能使该项目的控制权。从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来看,其一次性投资巨大,资本专用性强,资本回收周期较长,存在明显的产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由于其混合产品特性,单纯的财政资金或信贷资金都不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佳选择,而兼有两者特点的财政投资资金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可以起到公共预算投资和商业银行投资无法起到的作用12。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财政资金融资,以此增强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融资和调控能力。(三)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面对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所需要的巨额资金,光依靠政府是不行的,必须引进民间资本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传统的看法是,民间资本分散,追求低风险,似乎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吸收民间资本。然而韩国,日本,乃至英,美,法,澳等国却都有效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四)利用外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要继续努力多方筹集国内建设资金外,还要加大利用外资的力度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根据前面我们对利用外资的理论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的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基础设施领域利用外资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在国家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下,通过健全和完善政策法规,不断改进引进外资的外部环境,在坚持内资为主,外资为辅原则的同时,大胆引进外资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方式上,应采用直接投资和间接融资并举,重点放在直接投资上的方针。在直接投资上,要鼓励外国资本在我国建设合资和独资的基础设施项目,鼓励采用BOT等项目融资方式建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在间接投资上,应首先考虑尽可能地扩大和利用金融机构和外国政府的优惠贷款,包括国际金融机构的联合融资形式;其次在条件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可慎重选择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国际租赁,补偿贸易以及在国外发行债券,股票,股权证等13。同时,引进外资要理顺内资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千方百计的保证配套资金到位,按国际惯例和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建立资本金,世界银行亦强调内部资金是其投资的必备条件。四、总结和展望伴随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就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的情况来看,建设状况既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融资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我国现存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西方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研究,从中寻找出对我国基础设施融资改革有重要意义的措施。本论文在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给予我国经济建设许多实用的方法和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化进程。参考文献1 唐建新.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理论与政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23-26.2 周伟村.城市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6-59.3 苏卫国.公共设施资产管理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