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胸外科诊疗常规0_第1页
3胸外科诊疗常规0_第2页
3胸外科诊疗常规0_第3页
3胸外科诊疗常规0_第4页
3胸外科诊疗常规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胸外科诊疗常规 第一章 胸腔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第一节 胸部外伤 一、肋骨骨折 定义 肋骨的连续性中断称之,分单根和多根肋骨骨折,常由外伤引起。 诊断 (一)病史: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 1骨折处有压痛,胸廓挤压痛,有时可能们及骨擦感。 2严重肋骨骨折(特别合并血气胸者)有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绀,脉搏 增快,血压降低。 3如有胸膜、肺损伤,胸壁可们及皮下气肿,合并血气胸可出现气管移位, 患侧呼吸音减弱,叩诊鼓音 (气胸)或实音 (血胸)。 4,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可见伤处胸壁塌陷,有反常呼吸运动。 (三)辅助检查 l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了解肋骨骨折的部位、范围以及有无血、气胸。 如骨折在肋软骨处,X线片不一定能显示,如临床上疑有骨折应按骨折处理。 2胸部CT检查:有助于肋骨骨折定位和血气胸的诊断。 治疗 (一)单纯性肋骨骨折:胸壁软组织仍保持完整,-般骨折断端无明显移位, 骨折本身无特殊处理,治疗上以止痛为主,防止肺部并发症。 止痛方法有: 1局部封闭:用1-2%普鲁卡因在骨折部位作浸润注射,每日1-2次。 2肋间神经阻滞:用1-2%普鲁卡因作肋间神经阻滞,每条神经用量3-5ml, 范围除骨折处肋间神经外,并包括其上、下各一条肋间神经,每日1-2次。 3胶布固定:先清洁胸壁皮肤、剃毛。用7-8cm宽的胶布,在病员深呼气末, 自脊柱向前贴在骨折部胸廓上,胶布前后端均应超过中线至少5cm,依次自 下而上作叠瓦状敷贴(上、下胶布重叠1/3),贴粘范围包括断肋上、下两条 肋骨,一般固定两周。 (二)多根肋骨双骨折: 1包扎固定法:以厚敷料垫铺于骨折部位,压紧后用宽胶布固定,并用胸 带捆扎。 2骨折内固定法:骨折端可用钢丝扭住或钢板螺丝钉固定。 2 3胸壁外固定牵引法:在局麻下以不锈钢丝或布巾钳穿绕胸壁软化区的肋 骨作持续牵引固定1-2周,骨痂形成后拆除。 (三)开放性肋骨骨折:彻底清刨,切除挫伤严重的胸壁软组织,异物和碎骨 片;切除骨折端小段肋骨,以免骨断端摩擦疼痛 (应保护骨膜),合并胸膜 破裂者须做胸腔闭式引流术。 治愈标准 1症状减轻。 2局部压痛减轻。 3无其他并发症存在。 二、血胸 定义 胸膜腔内积血称之 诊断 (一)病史: 有胸部外伤史。 (二)体格检查: 病人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气管向健 侧移位,伤侧叩诊浊音,呼吸音降低。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可明确血胸范围,或是否合并肋骨骨折,气胸,金属异物 存留等。 2胸腔穿刺:抽出积血,即可确诊。 治疗 (一)非进行性血胸:一般少量血胸可自行吸收,不需穿刺抽吸,若积血 量较多而病情稳定者,应早期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取积血,促使肺膨胀, 改善呼吸功能,但每次抽吸量不宜超过10OOml,必要时给输血等治疗, 为了便于观察有无进行性出血,宜早期行闭式胸腔引流术,有效地排净 胸腔内积血,促使肺膨胀。 (二)进行性血胸:闭式胸腔引流量持续3小时,每小时超过2OOml,即有 进行性出血;首先输血,防治低血容量性休克,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 时剖胸探查,寻找出血部位,予以止血处理。 (三)凝固性血胸:最好在出血停止后数日内剖胸,清除积血和血块,以 防感染或机化。对机化血块一般在伤后4-6周进行纤维组织剥除术。 (四)血胸感染按脓胸处理。 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体温、血象正常。 3胸腔积血已抽尽或经引流排出。 4X线检查示胸膜腔无积液,肺扩张良好。 3 三、气胸 定义 胸腔内积气称之 诊断 (一)病史: 有胸部外伤史。伤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 (二)体格检查: 1胸膜腔有大量气体,可出现呼吸急促、鼻翼煽动,紫钳,脉搏增快,血 压下降,气管移向健侧,伤侧叩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开放性气胸可见胸壁创口与胸膜腔相通并有气体进出创口的响声。 3张力性气胸的病人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休克,气管移位,可有皮下气肿。 (三)辅助检查 lX线检查:可见伤侧肺萎陷,纵隔向健侧移位,有时合并血胸。 2胸腔穿刺:抽出气体。张力性气胸时有高压气体向外冲出(测压力在 +l5cmH2O以上)。 治疗 (一)闭合性气胸:少量气胸,肺萎陷在30%以下,症状轻微者,可暂时观察, 待其自行吸收,肺萎陷超过30%或症状较重者,应行胸腔穿刺抽气。 (二)开放性气胸:胸壁有穿入性的伤口,应立即用厚实敷料搭封盖,包扎, 然后积极作清创缝合,并作胸腔闭式引流。 (三)张力性气胸:应立即于胸膜腔内插入穿刺针排气,然后进行胸腔闭式引 流。胸腔内器官组织损伤严重者应作剖胸术进行处理。 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2胸壁伤口愈合。 3X线检查:气体消失,无积液,肺扩张良好。 四、严重的胸外伤 如支气管断裂、进行性血胸应剖胸手术治疗,肺挫伤应呼吸机支持治疗。 第二节 食管癌 定义 食管粘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诊断 (一)病史 1早期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进食时胸骨后不适,摩擦感、刺痛、微痛或 异物停留感。开始是间歇性的,以后逐渐变为经常性。 4 2随着病变的发展,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为持续性、进行性的。 甚至可能滴水不入,呕吐等。 3晚期因肿瘤的外侵、压迫、转移,可出现胸背持续性疼痛,声音嘶哑、 呛咳等。 (二)体格检查 1早期病人多无明显体征,随病情发展,进食困难逐渐加重,出现消瘦、 贫血及脱水等。 2晚期病人呈明显恶液质。肿瘤若转移,可出现锁骨上等处淋巴结肿大、 肝脾肿大、腹部包块等。 (三)辅助检查 1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病人。 2食管钡餐X线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早期粘膜纹理增粗、中断和迂曲, 进而可见病变部位充盈缺损、龛影、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近段食管扩 张等,部份病人可见肿瘤之软组织阴影。 3食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到病变粘膜粗糙、溃疡、肿物及病变的范围,并 进行活检,确诊。 4食管CT检查可以了解食管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外侵程度,远处器官 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术前进行TNM分期、制定诊疗计划有一定意 义。 5食管腔内B超检查可以了解食管癌的部位、大小与周围脏器关系,癌瘤侵 犯食管及外侵深度、附近淋巴结是否肿大能够显示,有助于食管癌的诊断及 制定治疗计划。 6. 还应进行腹部B超、CT等检查以排除和了解是否有其他部位或远处脏器的 转移。 治疗 (一)外科治疗 食管癌一旦诊断明确,病变属于0、及若干期者,在病人周身情 况许可时,可争取外科治疗。 1术前准备:术前还应进行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的检查,以 判断病人能否耐受手术。(1)了解心肺功能,常规摄胸片、心电图检查心、 肺、及肝、肾功能测定。必要时行心脏B超,Hotter等检查。常规测定尿糖 及血糖以排除糖尿病。(2)注意口腔卫生,并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3)纠 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改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 2手术原则: (1)在病变比较局限的情况下,应力求彻底切除肿瘤以达到根治性切除。要 求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前提下,有足够的食管切除长度和充分的淋巴结和食 管旁结缔组织的清扫。一般胸下段食管癌应行主动脉弓上吻合术,颈段、 胸上段食管癌应行颈部吻合术。食管上下缘切除长度一般应距离病变边缘 5cm以上。 (2) 代食管的脏器常用胃,若胃有病变或已被切除,可选用结肠或空肠。 (3)在病变已有广泛转移或明显外侵 (T。)并经探查判断不可能进行根治性 5 切除的情况下,则应争取姑息性切除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的目 的。术后再进行可能的放射或药物治疗。行姑息性切除时应避免切开或切 碎肿瘤组织而加速医源性肿瘤的扩散转移,并应力求减少肿瘤残留体内, 可能时应放置金属标记,作为术后放射治疗时定位参考。 (4) 在肿瘤已明显侵入周围器官形成冻结状态确定不能切除时,则应根据 病人吞咽困难的程度、全身和术时情况等考虑是否进行减状手术 (如食管 胃分流吻合术,胃或空肠造瘘术,食管腔内置管术等)或中止手术。梗阻的 病人还可经胃镜进行激光治疗,减轻管腔狭窄,解决进食。 3术后处理:(1)鼓励、帮助病人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肺 部感染的发生。(2)注意血压、脉博,保持胸腔引流通畅。(3)保持水、电 解质平衡与充足的营养。(4)应用抗菌素控制感染。 (二)放射治疗:适用于晚期病人或任何原因不能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切除不 彻底的病人。 (三)化学药物治疗:食管癌对化疗相对不太敏感,缓解率低,缓解期短。常 用有健择、顺铂等。复方天仙丸、贞芪扶正冲剂等中医、中药、中成药对 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力也有一定的效果。 第三节 贲门癌 定义 发生于胃贲门部也就是食管胃交界线下约2cm范围内的癌 诊断 (一)病史 1早期病人常于饭后出现上腹不适或饱胀感,亦可有上腹,微痛及烧灼感, 食欲不佳。可误认为溃疡病或胃炎,但按溃疡或胃炎治疗无效。 2肿瘤累及贲门口时,进食出现阻挡感,且程度逐渐加重出现迸行性吞咽 困难,食欲减退明显。 3隐性出血是贲门癌的常见征象。有些可出现急性大出血、呕吐或呕血。 4肿瘤侵及后腹膜或胰腺时,有腰背部持续性疼痛。 5晚期出现消瘦、恶液质。 (二)体格检查 1早期病人无阳性体征。随病情的发展,病人消瘦、贫血浮肿。晚期病人 出现恶液质。 2晚期上腹部可触及包块或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肛门指诊可触及肿物。有 肝大、腹水者,可有肝或腹内转移。 (三)辅助检查 1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底、贲门处粘膜中断、充盈缺损,胃壁僵硬 及食管扩张,甚至可见肿瘤软组织阴影。 2纤维胃镜可见肿瘤的部位,大小等影象,活检阳性可以确诊。 3食管拉网法行脱落细胞检查,可查到肿瘤细胞。 4锁骨上淋巴结等转移病灶活检可以确诊。 6 治疗 (一)诊断明确、病变局限于贲门或部分食管下段及胃小弯垂直部、胃体,能 够手术切除者,应予手术切除上半胃或全胃,重建消化道。 (二)全身情况差、剧烈腰背痛、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严重的 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均不宜手术治疗。 (三)不宜手术治疗的病人可考虑化学药物治疗。 食管癌 (含贲门癌)疗效标准 (一)治愈:病变切除、食管重建术后,恢复良好,或经放疗后症状消失,局 部病变消退。 (二)好转:食管或贲门癌切除仍残存转移淋巴结,术后情况尚可,通过胃造 瘘管可以维持营养。 附一:食管癌术前准备:(含贲门癌) (一)全身情况之纠正: 1补充营养:纠正血浆蛋白,要求总蛋白在5g,Hb在lOg以上。 2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纠正凝血机制不全。 (二)消化道准备: 1做好口腔卫生。 2准备作结肠代食管手术者,术前三天口服灭滴灵0.4g,每日四次,术前一日再加 服卡那霉素1g,每日四次。 3准备胃代食管者,术前一天服灭滴灵0.4g,每日4次,卡那霉素1g,每日四次。 4胃代食管者,术前一日口服流质;结肠代食管者,术前3日口服流质。 5胃代食管者,术前晚灌肠一次;如有便秘者,术前二日服果导。 6准备作结肠代食管者,术前二天每晚肥皂水灌肠一次,术前日作清洁灌肠,术晨 生理盐水15OOml,高位灌肠一次。 (三)呼吸道准备 1如有呼吸道症状、慢性支气管炎,需作痰细菌培养,并积极处理,好转后手术。 2我励病人作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运动。 附件二:食管癌及贲门癌病人的术后处理 (一)食管癌及贲门癌病人的术后处理与一般胸外科手术后处理原则相同。早期 密切观察呼吸、血压、脉搏,保持胸腔引流通畅,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清除 呼吸道分泌物,使肺早期扩张。引流管拔除后,如一般情况良好,可早期起床 活动。 (二)术后输液及营养: 术后禁食,静脉输液根据病人的体液排出量补给,通常每日用1O%G.S lOOOml, 林格氏液500-1000m1,5%G.N.S 500-10O0ml,1O%KCL 30-40ml,并给予输血, 血浆或人体白蛋白。术后3-4天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后由十二指肠营养管 (硅 胶管输注流质(输入量由少逐日增多)。随着鼻饲量逐日增多,静脉输液量可逐 7 日减少。如若病人恢复良好,无发热无胸腔积液等可停止静脉输液。术后8天左 右可经口进流质饮食,术后12天可进软食。 (三)抗菌素应用 为预防感染及肺部并发症,术后应用氨苄青霉素 6g iv gtt qd,庆大霍素24 万u iv gtt qd,待体温正常后2-3天停药。 (四)注意防治术后并发症:如肺炎、脓胸,吻合口痰、乳糜胸等。 附件三:食管癌国际TNM标淮和分期 (UICCl987) 一、食管癌的T(原发肿病)分级标准: Tx 原发肿病不能测定 To 无原发肿病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病只侵及粘膜固有层或粘膜下层 T2 肿病侵及肌层 T3 肿病侵及食管纤维膜 T4 肿病侵及邻近器官 二、食管癌的N(区域淋巴结)分级标准: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测定 No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区域淋巴结转移 食管癌的区域淋巴结定义: 颈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 胸段食管癌:纵隔及胃周淋巴结,不包括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三、食管癌的M(区域以外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远处转移)分级标准: Mo 无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四、食管癌的TNM分期标准: O期 Tis No Mo I期 T 1 No Mo 期a T 2 No Mo T3 No Mo 期b T 1 No Mo T2 N1 Mo 期 T 3 N1 Mo T4 任何N Mo 期 任何T 任何N M 1 以上分期以病理检查为依据,应以 PTNM分期为记号。 8 第四节 贲门失驰缓症 定义 是一种食管功能运动障碍性疾病,是食管蠕动缺乏及下段食管括约肌松弛障 碍为特征 诊断 (一)病史: 1多见于2040岁中青年。 2早期为间歇性吞咽困难,胸骨后闷胀疼痛、呕吐,症状时轻时重,常与 情绪有关。晚期因严重吞咽梗阻,食物反流误吸入气管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 状。 3部分病人有精神症状如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 (二)体格检查:常无阳性体征,病程长及严重吞咽困难者,可出现消瘦。 (三)辅助检查: 1X线食管钡餐检查:钡餐通过贲门受阻狭窄,呈鼠尾形或漏斗状,但粘膜 光滑,其上食管不同程度扩张,延长,严重者呈“S“形或“Z“形,有食物潴留。 2内窥镜检查:见食管腔扩大,贲门口狭窄,但粘膜光滑,镜管可通过, 半数以上病例食管腔内食物潴留,1/3病例有食管炎表现(粘膜充血,水肿、 糜烂,溃疡),少数可见癌肿,除怀疑癌肿外,不作活检,以免影响手术。 3食管测压检查:食管体蠕动减弱或消失,贲门部压力增高,下段括约肌 不随吞咽动作而松驰。 治疗 一、症状轻者,病人可自寻找出使食物能通过贲门的办法,如细嚼慢咽,食 后饮水,以水的重力作用冲压使积存于食管内食物通过狭窄部,或进食时采 取不同体位使食物进入胃内。无效者可用气囊、水囊或钡囊等扩张食管。 二、症状重者,施行贲门肌层切开术及胃底折叠或包绕术,即经胸或经腹切 口,纵形切开食管肌层使粘膜膨出,再将肌层粘膜分离达食管周经的1/2,肌 层切开长约8-10厘米,其中食管下段占4/5,为防止术后返流性食管炎,将胃 底折叠或包绕肌层切开后的粘膜膨出部。 三、病程长,吞咽困难严重及中下段食管明显扩张 (横经超过5cm),延屈者, 应施行食管切除后正常食管与胃吻合术。 第五节 食管裂孔疝 定义 胃的一部分经横膈的食管裂孔凸入胸腔而引起的症状。 诊断 (一)病史: 1多见于婴幼儿或中老年人。 2呕吐、反复咳嗽、呕血、拉黑粪,烧心。 3食管旁疝如发生嵌顿,绞窄出现剧烈疼痛。 (二)体格检查:婴幼儿发育差及营养不良、贫血。 9 (三)辅助检查: 1X线食管钡餐检查:膈上出现疝囊,食管裂孔扩大并有胃粘膜进入膈上, 可见钡剂返流入食管。 2食管测压检查:食管下括约肌区压力下降。 3内窥镜检查:齿线上移,膈裂孔压迹与齿线间距加大,胃角变浅,贲门 口扩大或松驰,食管腔内见到胃粘膜,食管下段炎症表现(充血、血管纹理 模糊,粘膜糜烂、溃疡),可见胃液返流入食管。 4连续食管PH监测,食管下段PH1/2 ) ,持续 4 周以上;无效(NC)为未达上 述标准者。 第十三节 食管功能检查 36 一、食管压力测定 指征: 1, 检查有吞咽困难症状的病人。 2, 咽或食管上括约肌运动异常。 3, 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 4, 继发性食管运动障碍。 5, 可能存在胃食管反流病时,评价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和食管蠕动功能。 6, 帮助放置 PH 电极导管。 7, 寻找非心源性胸痛病人的原因。 8, 观察全身性疾病(如硬皮病、糖尿病)对食管的影响 检查前准备 1, 受检者禁饮食 6 小时以上。 2, 停止服用可能影响食管运动的药物至少 1 天以上,这些药物包括:硝酸甘油、 钙离子阻断剂、抗胆碱能药、促动力药和镇静剂等。 3, 熟悉病史:病史;症状;用药史;过敏史 4, 向患者说明检查步骤,取得合作,减轻插管时不适 插管 1. 插管前 1 小时,将固态导管浸泡入温水中,并尽量使其不浮出水面,对水灌 注式导管也应如此处理,以使导管柔软,插管时患者会感到较舒服。 2. 患者取直位。 3. 让患者从不同鼻孔吸气,以决定哪一个鼻孔更通畅,插管应经较通畅的鼻孔 进行。 4. 刺激悬庸垂或口咽部,检测呕吐反射,该反射差的患者发生飞步吸入的危险 性大。 5. 鼻部局麻(如利多卡因喷雾或凝胶) 。事先应征询患者的意见,不愿使用者或 麻醉药过敏者,可不使用局麻。 6. 等数分钟待麻药生效。 7. 导管顶端涂上润滑剂(如利多卡因凝胶) 。 8. 轻柔地将导管插入鼻腔。 9. 感觉道导管进入鼻咽部时,使患者头前倾,直至下颌碰到胸部,头部前倾可 使气管关闭,方便导管进入食管中。 10. 导管进入鼻咽部后,嘱患者正常呼吸并作吞咽动作,为让患者更容易地咽下 导管,可让患者通过吸管吸水数口,同时保持坐直的姿势,并让下颌靠在胸 部。 11. 须知导管应很容易地进入食管,且不会引起咳嗽。有咳嗽可能表示导管错位 (如可能进入了喉部) 。如 LES 张力高且吞咽不能松弛,则导管进入胃内有 一定困难,导管可能会在远端食管打折。发生这种情况,可将导管拉出一部 分,再缓慢地将其送入胃腔,假如仍有困难,则可将金属导丝插入水灌注式 导管内,在 X 线透视下将导管送入胃腔。 12. 将导管插至所需要的深度。 13. 用胶布将导管稳妥地固定在鼻部或峡部。 14. 插管检查前应允许患者适应导管。 检查步骤 37 食管下括约的肌测定 1. 根据使用手册对测压仪进行定标。 2. 经鼻腔插管。 3. 将检测 LES 压力(LESP)的所有通道(流出口或感受器)均插至胃内。 4. 当测压通道进入胃内后,即可见压力随呼吸变化小幅度波动。吸气时,压力 升高。 5. 嘱患者深吸气,吸气时压力上升,即证实导管在胃内。如导管位置不正确, 少许向外牵拉导管,然后在缓慢将其插入胃内。 6. 设定胃内基线。例如:将胃内平均压力设为胃参考基线(计为 0) 。随呼吸变 化而波动的胃压力波,其基线可设定在波的基底部(呼气末) ,亦可设定在压 力波的波动中点(呼吸中点) 。 7. 用定点或分段牵拉法(SPT)检测 LES 压力,每次外拉测压导管 0.5 或 1.0cm,使每一个通道均通过 LES,没点检测至少 10 个呼吸波动。 8. 当测压导管的近端压力记录通道接近膈角时,LES 呼吸波动立即增加。当记 录通道一进入 LES,压力波基底部即升高,此处为一高压区。此时,记录测 压通道至鼻孔的位置(记录导管上刻度;以 cm 为单位) 。 9. 测压通道进入 LES 高压区后,应检测吞咽后的 LES 松弛功能(吞咽可使压 力降回胃基线) 。如干咽后 LES 压力未降至胃内压基线,则吞咽温水(用注 射器向患者口腔内注入 5-10ml 温水)检测。LES 的松弛证明测压通道已位于 LES 中。 10. 测压通道位于腹段 LES 时,吸气时压力升高。外拉导管,当测压通道进入胸 段后,吸气时压力下降。 11. 吸气时压力由正变负的位置,则为呼吸反转点(RIP) 。当测压通道正好位于 呼吸反转点时,常随呼吸压力出现双相波动。因此,此处的压力反转点 (RIP)也可当作 RIP。 12. 当近端记录通道离开 LES 高压区进入食管时,基础压力(食管内压)降至胃 内压基线以下,该压力下降点即为 LES 近端(上端) 。此时,记录鼻腔至测 压通道的距离(以 cm 为单位) 。 食管体部压力的测定 主要测定以下 4 项指标: 1. 食管蠕动波:包括蠕动传播的方式及速度 2. 收缩幅度 3. 收缩持续间期 4. 每次手说的波峰数 方法如下: 1. 将测压导管远端通道置 LES 上端上方 3cm 处(如开始时远端测压通道位于 LES 内,则缓慢向外牵拉测压导管。当远端测压通道离开 LES 进入食管体部, 测到食管压力基线时,再继续向外牵拉导管 3cm) 。 2. 当所有测压通道均位于食管体部内时,嘱患者深吸气,此时即可见所有通道 内压力均下降。 3. 测压导管固定于患者鼻部。 4. 嘱患者湿咽 7-15 次,两次湿咽间停顿 20-30 秒。方法为,用 10ml 注射器装 满室温水,每次向患者口腔注入 5-10ml 后,嘱其吞咽,并在屏幕上加以标记。 如吞咽频率太快,则下一次吞咽会被抑制,分析资料时会误认为异常,因此 38 两次湿咽时至少停顿 20-30 秒。 5. 嘱患者在两次湿吞间不要咳嗽,谈话,或吞咽。 6. 松开测压导管,再向外牵拉 7cm(如系多通道测压导管,则无此必要,因为 食管近端已在同时被检测) 。 7. 固定测压导管,再做 10 次湿咽检测食管上段压力,并在电脑屏幕上加以标记。 食管上括约肌压力测定 检测指标: 1. UES 静息压:即 UES 相对食管腔内压力基线的压力 2. UES 松弛:吞咽时,UES 静息压会降至食管腔内压力基线水平。 3. 咽喉部吞咽蠕动与 UES 松弛的协调性。 方法如下: 1. 按每次 1cm 梯度向外牵拉测压导管,每次间隔 10-15 秒,以进行 UES 松弛测 定。 2. 牵拉过程中观察到最上端测压通道压力高于食管腔内压力基线时,说明该测 压通道已进入 UES 末端。此时,可在电脑屏幕上进行标记,亦可使用图标进 行标记或术后分析时才进行标记。 3. 继续向外卡拉导管,测压通道推出 UES 上端时,即可见压力下降。 4. 括约肌最高静息压定义为括约肌基础压。由于 UES 的不对称性,测压导管开 口方向不同(侧边或前端/ 后端)测到的压力亦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