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o.renyi)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_第1页
(zhao.renyi)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_第2页
(zhao.renyi)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 者 (单 位)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128 例临床资料齐全的冠脉造影患者作为临床 研究对象,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正常组;冠心病组中根据临床分型分为 AMI(31 例)、UAP(42 例) 、SAP(23 例)三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轻度病变组(28 例)、中度病变组(30 例)、重度病变组(38 例) 。结果 冠心病组患 者的 Fib 水平为 493.75187.34mg/d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Fib 水平为 303.456.38 mg/dL (P0.05) 。 2.2 研究方法 (1) 按冠心病的临床分型分组。根据 1979 年 WHO 关于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标准,将 96 例冠心病患 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1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2 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3 例。 (2) 按冠脉病变程度分组。根据标准 Judkins 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血管狭窄50%、单支管局限性病 变为轻度病变组,28 例;单支或两支血管管状狭窄病变、任一支狭窄在 50%75%为中度病变组,30 例; 单支血管狭窄程度75%、或三支弥漫性病变为重度病变组,38 例。 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并进行统计分析。 2.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2.0 统计软件包处理,所有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 用 t 检验,样本率用 X2 检验。 3 结 果 冠心病组 96 例患者的 Fib 水平为 493.75187.34mg/dL,而对照组 32 例患者的 Fib 水平为 303.456.38 mg/dL,两组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冠心病组 Fib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不同临 床分型分组及对照组之间的 Fib 水平如表 1 所示,AMI 组与 SAP 组的 Fib 含量与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SAP 组和对照组,且 AMI 组的 Fib 含量明显高于 UAP 组(P0.05) 。不同程度病变组 Fib 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的 比较如表 2 所示, 冠心病各组的 Fib 含量与 Fib 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病变组的 Fib 含量明显高于轻、中度 病变组,而重度与中度病变组的 Fib 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 表 1 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与对照组 Fib 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如表 2 所示 组别 例数 Fib 含量 (mg/dL) Fib 阳性例数(阳性率) AMI 31 600.87187.34*# 25(80.6%)* UAP 42 499.45136.47* 34(81.0%)* SAP 23 352.76126.15 7(30.4%) 对照组 32 305.658.40 3(9.4%) 注:*与 SAP 组和对照组比较,P0.05; #与 UAP 组比较,P0.05 表 2 不同程度病变组 Fib 水平及阳性检出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Fib 含量 (mg/dL) Fib 阳性例数(阳性率) 重度病变组 38 543.31193.26*# 31(81.6%)* 中度病变组 30 370.90132.66* 22(73.3%)* 轻度病变组 28 365.20209.47* 13(46.4%)* 对照组 32 305.6158.40 3(9.4%)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与轻、中度病变组比较 P0.05; 与轻度病变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正常情况下,纤溶-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中,而纤溶 -凝血系统异常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 3。 近年来认为其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纤维蛋白原(Fib)是由肝脏 合成的一种血浆糖蛋白,属于 II 类急性时相蛋白,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继而交联为纤 维蛋白,是血栓的主要成分。有研究证明 4,Fib 浓度升高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Fib 促进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从而增加血液粘滞性使血流减慢;还沉积在小动脉管壁内膜上,使管腔狭窄; 以及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 AMI 组和 UAP 组 Fib 含量明显高于 SAP 组和正常对照组。说明 AMI、UAP 组患 者,特别是 AMI 组存在有高凝状态和新鲜血栓形成的倾向 5。考虑其机制为血浆 Fib 浓度升高是炎症活 性的标志,则在 UAP 发生前作为肝急性相蛋白的 Fib 参与了炎性过程,而在斑块破裂后,血管内皮损伤, Fib 又参与了血栓形成,机体对抗此高凝状态,启动内源性纤溶系统, UAP 患者体内凝血状态一旦得不 到控制,则发展为 AMI。由于 AMI 患者抗凝血酶-活性下降,故 AMI 患者冠脉内有更强的促凝因子存 在,血栓形成的速度更快。故 FIB 水平与 CHD 冠脉斑块的稳定性有关,若斑块不稳定,产生炎性反应, Fib 即有增加,极易造成 AMI 与 UAP 的发生。 不稳定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 )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 既可以逆转为 SAP,也可以迅速发展为 AMI 甚至猝死,其心肌酶及心电图改变程度往往不如 AMI 明显, 本研究结果显示 AMI 和 UAP 两组 Fib 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 SAP 和对照组。检测 Fib 对早期诊断 UAP,与普通的 SAP 相区别,对于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各冠脉病变组 Fib 高于 对照组(P0.01) ,重度病变组 Fib 明显高于轻、中度病变组。其机制是 Fib 能充当血小板聚集的桥梁, 可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受体结合,并能促进血小板膜上糖蛋白的表达,从而使血小板相互聚集。此外, 本研究对冠脉轻、中、重病变组 Fib 阳性率的统计发现,冠脉轻、中、重病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中、重度病变组 Fib 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P0.05)。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 Fib 的检测对判断冠脉病 变严重程度,尤其重度冠脉病变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Smith A,Patterson C,Yarnell J,et al.Which haemostatic markers add to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onventional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ischemic strokeJ. The Caerphilly Study.Circulation,2005,112(20): 30803087. 2 张云, 李银荣.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J. 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14): 12011203 3 Lowe GD,Rumley A,Mackie IJ.Plasma FibrinogenJ. J.Ann Clin Biochem,2004,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