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变形沉降及周边建筑沉降设计书_第1页
基坑变形沉降及周边建筑沉降设计书_第2页
基坑变形沉降及周边建筑沉降设计书_第3页
基坑变形沉降及周边建筑沉降设计书_第4页
基坑变形沉降及周边建筑沉降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坑变形沉降及周边建筑沉降设计书 1、任务概述 务来源及内容 区范围及特点 *位于 *北侧、苑小区西侧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 建建筑物 3 幢( 1#、 2#、 3#),建筑层数分别为 1#楼 23 层、 2#楼 6层、 3#楼 24层,地下 3层。 拟建项目基坑呈倒 L 形状,东西向长边约 47m、短边约为 23m,南北向长约 65m,基坑开挖净深度为 10m。支护结构根据支护环境采用排桩支护结构和预应力复合土钉墙两种支护形式,支护等级为一级。 该基坑北临村道,南临公路,西 临 2幢 5层居民楼及 1幢 4层办公楼;东临 1 幢 14 层居民楼和 1 幢 4 层商业楼,东临相对距离 4 米。基坑周边建筑物密集,相对距离较近,特别应对基坑东侧高层建筑处加强监测。 2 、监测目的和依据 施工期间支护结构水平、竖向变形值,设计水平变形值为 30 竖向变形值为 20 周边建筑沉降 变形 值为 30当接近设计极限值时应采取补强措施。 基坑东侧高层建筑距离基坑较近,应提高监测频率及次数。 3 、监测项目 测对象 *基坑支护结构及周边建筑。 2 器监测 项目 *基坑支护结构(边坡)顶部横向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及周边建筑沉降监测。 视检查 基坑工程施工和使用期内,每天由专人进行巡视检查。巡查过程中如有发现异常和危险情况,应及时通知建设方及其他相关单位。主要巡视检查内容如下: ( 1) 支护结构成型质量。 ( 2)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 ( 3)临近基坑及建筑的施工变化情况。 ( 4)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 ( 5)监测元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 ( 6)有无影响观测工作的障碍物。 4 、基准点、监测点的布设与保护 1基准点的布设 在施工区域附近埋设三个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基准点,其中 准点同时与基坑东侧支护结构顶部的工作基点、监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测点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基准点布置见附图) 基准点的埋设型式 3 基准点选用不锈钢金属标志,混凝土标石埋设型式见图 3 基准点的保护 基准点埋设低于原有地面,然后在上面加盖保护井盖,防止基准点标石被碰动,并在井盖上标识警示语。 工作基点布设 在相邻两侧监测点连线的交点处,总共布设个工作基点,工作基点点号分别为 工作基点布置见附图) 工作基点选用不锈钢金属标志,在支护结构顶部冠梁上的工作基点直接埋设不锈钢金属标志,在地面上的工作基点埋设标石。工作基点的埋设型式见下图 4 工作基点外圈设置表面为红白漆相间的钢管护栏进行保护,另外工作基点均进行挂牌标识、挂牌警示,标识牌上要注明工作基点的用处、编号 。 1监测点的布设 监测点 布设在基坑四周支护结构的顶部,约 20侧、南侧、西侧、北侧,总共布设 22个横向水平位移监测点和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布置见附图) 周边建筑按规范设计要求布设沉降监测点,共布设 20个沉降监测点。(监测点布置见附图) 基坑横向水平位移监测点埋设观测测钉,测钉型式见图 1。 图 1 周边建筑沉降监测点埋设不锈钢测钉,测钉型式见图 2。 5 图 2 在监测点外圈设置表面为红白漆相见的钢筋护栏进行保护,并在监测点附近喷涂监测点编号,并标识警示语。 5、监测方法及精度 制测量方法及精度 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按照导线测量方法对基准点、工作基点进行施测、复测。 制测量精度要求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级别 导线最弱点点位中误差( 导线总长( m) 平均边长( m) 测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二级 00000 1:45000 注: 1、 附合导线, 2=1;对独立单一导线, 对导线网,导线总长系指附合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取 ; 坑位移、沉降监测测量方法 基坑位移观测方法有视准线法、小角度法、投点法等,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本次采用小角度法进行监测较为科学准确。即在基 坑每条边布置一条基准线,将监测标志浇筑在冠梁内,用全站仪进行角度测量。通过角度计算出每次 6 监测点位的位移量,对每次监测数据进行对比,了解水平位移情况。 基坑沉降观测方法 沉降观测使用天宝 子水准仪,采用闭合路线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沉降观测根据布好基准点及监测点,首次测出观测点原始标高,在以后观测中通过标高变化确定沉降情况。 边建筑沉降监测测量方法 依据规范设计要求本次对基坑周边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尤其对距离基坑较近的东侧高层建筑应提高监测频率及次数。沉降观测使用天宝 子 水准仪,采用闭合路线或往返测量的方法进行观测,沉降观测根据布设好的基准点及监测点首次对观测点的原始标高进行测量,在以后观测中通过标高变化确定沉降情况。 测点测量精度要求 平位移监测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 平均边长 L( m) 测角中误差() 测边相对 中误差 水平角观测测回数 1级仪器 2级仪器 一等 300 1/300000 12 200 1/200000 9 二等 400 1/200000 9 200 1/100000 6 9 三等 450 1/100000 6 9 350 1/80000 4 6 四等 600 1/80000 4 6 注: 1、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网的相关指标,是基于相应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的要求确定的。 2、具体作业,也可根据监测项目的特点在满足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要求前提下,进行专项设计。 3、 准位移监测基准网,不受测角中误差和水平角观测测回数指标的限制。 7 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精度等级 每边测回数 一测回读数较差( 单程各测回较差( 气象数据测定的最小读数 往返较差( 往 返 温度() 气压( 一等 1仪器 4 4 1 0 2 ( a+b D) 二等 2仪器 3 3 3 4 三等 5仪器 2 2 5 7 四等 10仪器 4 8 10 注: 1、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 2的过程。 2、根据具体情况,测边可采取不同时间段代替往返观测。 3、测量斜距,须经天气改正和仪器的加、乘常数改正后才能进行水平距离计算。 4、计算测距往返较差的限差时, a、 b 分别为相应等级所使用仪器标称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系数, D 为测量斜距( 降监测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 中误差 (每站高差中误差(往返较差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高差较差(一等 n n 二等 n n 三等 n n 四等 n 2 n 注:表中 n 为测站数 8 测期 自监测点埋设结束后进行首次观测,直至基坑回填停止观测。 基坑 观测次数 /点 次数 施工进程 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 ( 1 个月加 1 周) 37 天 1 次 /1d 37 基坑回填之前 ( 2 个月减 1 周) 8 14 1 次 /3d 3 15 28 1 次 /5d 3 29 60 1 次 /7d 5 周边建筑 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 ( 1 个月加 1 周) 37 天 1 次 /2d 30 基坑回填之前 ( 2 个月减 1 周) 53 天 1 次 /5d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型号 水准尺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 m) 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计( m) 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 m) 基本划分、辅助分划读数较差( 基本划分、辅助划分所测高差较差( 一等 瓦 15 等 瓦 30 等 瓦 50 瓦 50 等 瓦 75 : 1、数字水准仪观测,不受基、辅分划读数较差指标的限制,但测站两次观测的高差较差,应满足表中相应的等级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的限值。 2、水准路 线跨越江河时,应进行相应等级的跨河水准测量,其指标不受该表的限制,按照规范第 4 章的规定执行。 9 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 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 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工况的施工。 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 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值。 7、支护结构开裂。 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 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沙等现象。 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 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7、支护结构监测报警 该工程设计累计值为 30程当出现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与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 管涌、隆起、陷落活动较严重的渗漏等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该工程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见下表 10 基坑、支护结构监测报警值表 序号 监测 项目 支护结构类型 基坑类别 一级 累计值 变化 速率 /mmd 对值 /对基坑深度 (h)控制值 1 围护 墙( 边坡)顶 部 水平位移 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 3035 510 钢板桩、灌注桩、 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 2530 23 2 围护 墙( 边坡)顶 部 竖向位移 放坡、土钉墙、喷锚支护、水泥土墙 2040 35 钢板桩、灌注桩、 型钢水泥土墙、地下连续墙 1020 23 3 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 2535 23 注: 1、 2、累计值取绝对值和相对基坑深度控制值两者中的小值; 3、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 3d 超过该值 70%,应报警。 8、提交资料 日报表 当日报表采用附表中的格式 ,包括下列内容: ( 1) 当日的天气情况和施工现场的工况。 ( 2) 仪器监测项目各监测点的本次测试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以及累计值等。 11 ( 3) 巡视检查的记录。 ( 4) 对监测项目应有正常或异常、危险的判断性结论。 ( 5) 对达到或超过监测报警值的监测点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 6) 对巡视检查发现的异常情况应有详细描述,危险情况应有报警标示,并有分析和建议。 ( 7) 其他相关说明。 段性报告 每半个月提交一次阶段性报告,该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 1)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程、气象及周边环境概况。 ( 2)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的布置图。 ( 3) 各项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 ( 4)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预测。 ( 5)相关的设计和施工建议。 结报告 工程结束后及时提交总结报告,该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 1)工程概况。 ( 2)监测依据 ( 3)监测项目。 ( 4)监测点布置。 ( 5)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 6)监测频率。 12 ( 7)监测报警值。 ( 8)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 ( 9)监测工作结论与建议。 9、资源配置 绘资质及人员配置 *有限公司具有丙级测绘资质,丙测资字 1320717。 变形测量组人员配置:由三人组成,其中助理工程师 2人,高级测量工 1人。 源配置 器配置 测量仪器 序号 器具名称 型 号 精度 单位 数量 1 全站仪 徕卡 角 1 测距( 1 套 1 控制测量、变形 监测 2 水准仪 天宝 套 1 沉降监测 3 对讲机 部 3 通讯工具 4 电 脑 戴尔 台 1 数据存储、处理 注:仪器鉴定证书复印件附后。 ( 1)测量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建立测量仪器管理台帐,由专人保管、填写; ( 2)所有测量仪器必须每年校准检定一次,在仪器上粘贴校准状态标识,具备合格的计量检定证书,并由项目部测量负责人每半月一次进行自检; ( 3)仪器必须置于专业仪器柜内,仪器柜必须干燥、无尘土; ( 4)仪器使用完毕后,必须进行擦拭,并填写使用情况表格; 13 ( 5)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手提、抱等,禁止置于有振动的车上; ( 6)仪器现场使用时, 测量员不得离开仪器; 用软件 ( 1)平差软件: 采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开发的 002 平差软件。 ( 2) 数据处理、成图软件:采用南方 10、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检验 对水平变形测量项目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作业员对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 100%的自检和作业组之间的 100%互查,项目监理、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对成果进行 100%的过程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对该项目的质量按甲方的有关规定进行最终检查; 对水平变形测量实行检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 定: ( 1)对于所有变形观测记录和计算、分析结果,进行项目班组自检和测量处质检科两级检查; ( 2)对于需要提交委托方的变形测量阶段性成果和综合成果,在两级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监理或质检部门验收。 ( 3)当质量检查验收中发现不符合项时,立即提出处理意见,返回作业部门进行纠正,纠正后的成果应重新进行检查验收。 ( 4)检查验收情况形成记录,并进行归档。 ( 5)提交的成果必须为验收合格的成果 。 过程控制 产准备阶段的控制 ( 1)根据测绘生产任务,由测量处组织编制测量技术设技书。 ( 2)由测 量组长对作业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测绘成果进行检测、核算, 14 并记录校核结果。 ( 3)测量组长依据测量技术设技书向测量处生产技术部设备管理员提出仪器需用计划。 ( 4)生产技术部设备管理员按计划做好测量仪器及测量辅助工具的校准工作。 ( 5)测量组长依据测量技术设技书要求,组织能够胜任工作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 ( 6)测量组长在作业前向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安全交底,使每位作业人员都明确职责和技术要求。 产作业过程中的控制 ( 1)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