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基业构筑战略粮仓——农田水利与粮食安全(陶丽琴).docx_第1页
千秋基业构筑战略粮仓——农田水利与粮食安全(陶丽琴).docx_第2页
千秋基业构筑战略粮仓——农田水利与粮食安全(陶丽琴).docx_第3页
千秋基业构筑战略粮仓——农田水利与粮食安全(陶丽琴).docx_第4页
千秋基业构筑战略粮仓——农田水利与粮食安全(陶丽琴).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秋基业构筑战略粮仓农田水利与粮 食安全(陶丽琴) 中国水利报“盛世华诞水利巨变”特稿之四 提要:粮食安全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而粮食 安全的基础是农田水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党中央、国 务院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农田水利高度重视,加大工 程建设资金支持力度;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入农田水利建 设,全国灌溉面积从 2.4 亿亩增加到 8.77 亿亩,粮食产量 从 1949 年的 1.1 亿吨增加到如今的 5 亿多吨,为国家粮食 长久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成就速览: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我国有效灌溉面积从 2.4 亿 亩扩大到 8.77 亿亩。 我国已经建成设计灌溉面积超过 30 万亩的大型灌 区 447 个,1 万30 万亩的中型灌区 5967 个。 现有塘坝、小型泵站、机井、水池、水窖等独立运 行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XX 多万处,大中型灌区末级渠道、 小型灌区固定渠道近 300 万公里,固定灌溉管道约 180 万 公里,相应的配套建筑物近 700 万座。 “没有交口灌,老天不下没有饭;有了交口灌,再旱 粮囤也丰满。”渭河两岸群众对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发自 内心的赞美在今年又一次得到了验证:尽管遭遇干旱,但 灌区 100 多万亩农田依然碧绿万顷、生机一片,今年又有 一个好收成。 春旱给我国今年不少地区的农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但各地仍然连连报出夏粮丰收的喜讯。6 月 12 日,农业部 部长孙政才宣布,今年全国夏粮预计产量将达到 2450 亿斤, 创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连续 6 年夏粮增产的佳绩, 也为今年粮食全面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粮袋子”的信心来自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水 利基础设施: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从 2.4 亿亩扩大到 8.77 亿亩。正是有了逐渐厚实的农业灌 溉体系,我国的粮食产量从 1949 年的 1.1 亿吨增加到如今 的 5 亿多吨,成就了我国以占全国耕地 48的灌溉面积生 产了占全国总产量 75%的粮食和 90的棉花、蔬菜等经济 作物,用占全球约 6的淡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 界 21%人口的粮食问题的辉煌业绩。 灌溉体系建设 书写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的历史变迁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是 事关全局发展的大问题。自古以来,粮食足天下安。“粮 袋子”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 的和谐稳定。而粮食安全的根基在农田水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当年毛泽东主席给农田水利的定 性奠定了水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动摇的地位。然 而,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的农田水利设施十分脆弱,仅有 22 座大中型灌溉水库、7.1 万千瓦的机械排灌动力、2.4 亿 亩的灌溉面积,根本无法抗御频发的自然灾害。1.1 亿吨的 粮食年产量也无法填饱 4 亿国人的肚子。 粮食安全是执政之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作为粮食 安全的关键工程农田水利始终是政府的重要工程。从 1950 年开始,国家有计划、有重点地运用财政投资和贷款 兴修新的灌溉工程,并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以极大的热情 投入工程建设,农田水利事业迅速发展。1958 年,全国开 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农田水利建设更是一马 当先。这之后,安徽淠史杭灌区、内蒙古三盛公灌区、XX 密云水库等大型水库和大型灌区开工兴建,中小型工程更 是遍地开花,为我国农业发展积累了较为厚实的家底。 灌溉条件的改善使许多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米粮仓”。 1960 年开始兴建的交口抽渭灌区使西安、渭南两市 126 万 亩盐碱地变得“稻语花香”,靠天吃饭的渭北旱塬在以后 的 40 多年间呈现粮满仓、果满园的喜人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农田水利事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从 1982 年到 1986 年连续 5 年,以及 XX 年到 XX 年连续 6 年, 中央都以一号文件对当年农村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对农田 水利进行重点安排。经过常抓不懈,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 逐步扭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 经建成设计灌溉面积超过 30 万亩的大型灌区 447 个,1 万30 万亩的中型灌区 5967 个。大量的小型塘堰和难以计 数的田间工程覆盖了所有的农田灌溉面积。 在靠天吃饭的年代,水系发达、降雨丰沛的南方地区 承担着我国粮仓的重任。1976 年年底,全国机井数量已达 240 万眼,为提高华北地区粮食产量提供了重要支撑。作为 一个标志性的象征,从这一年开始,“南粮北运”的格局 逐步被“北粮南运”所取代,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 等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粮食 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广东、海南、浙江。这也意味着,我国 逐步实现了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 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藏粮于田”战略 水利为共和国粮食安全提供命脉保障 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的大国,在不可能依靠进口的情况 下,面对需求增长、资源气候制约等因素,解决“粮袋子” 问题只能靠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其中最重要的“抓手”就 是农田水利建设。 保卫粮食安全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1998 年,我国各 级政府积极实施“藏粮于田”战略,即把农田水利作为农 业的基础保障着力夯实,为我国储存可靠的粮食生产能力。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成为其中的重头戏。 大型灌区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最重要基地,全国近 30%的 粮食产量、60%以上的经济作物产自大型灌区。大型灌区续 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不仅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而且还 能够提高用水效率,解决农业灌溉水资源不足问题。可以 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优化了土地资源和 水资源,在有限的资源中储存了更多的粮食生产能力。 中央自实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 10 年来,共安排大型灌 区节水改造投资 345 亿元,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 1684 万亩, 改善灌溉面积 8343 万亩;灌区骨干渠系水利用系数由改造 前的 0.49 提高到 0.52,年新增节水能力 105 亿立方米,新 增粮食生产能力 92 亿公斤。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费省效宏。以河南 鸭河口灌区为例,项目实施后灌溉面积得到明显恢复和增 加,实际灌溉能力已达 160 万亩,突破了灌区建设以来历 史最高水平 158 万亩的纪录,比改造前扩大灌溉面积 27.4 万亩,相当于新增一座大型灌区。 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工程成为“藏粮于田”战略的 一项重要措施。黑龙江省在“千亿斤粮食工程”中规划 5 年内新增大型灌区 13 处,大型灌区灌溉面积在全省灌溉面 积中的比例由 11%增加到 34%。吉林省把新增粮食的潜力放 在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西部,XX 年 6 月开工建设的哈达山 水利枢纽工程投入运行后,将新增灌溉面积 258 万亩,旱 田水浇 30 万亩,牧业用地灌溉 70 万亩,年增产粮食 19 亿 斤。 XX 年,中央财政安排 3 亿元设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 设补助专项资金,并逐年大幅度增长,XX 年达到 45 亿元。 各省财政也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补助资金,并不断扩大规 模。这一政策性调整标志着“藏粮于田”战略向更大的范 围延伸。 种种措施表明,我国粮食安全并非仅仅追求现实的粮 食产量增加,更多的则是夯实农业基础,追求粮食生产能 力的提高,从根本上确保十几亿人的口粮长久无忧。这也 是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发挥综合效益 农田水利成就数亿群众幸福生活 农田水利不仅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也是农村经济 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有效的途径。它为数亿农 村群众实现从温饱不足向小康社会跨越这一历史性转变奠 定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田水利建设是一项覆盖 人口最广的民生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工程,也是农 村群众奔小康的幸福工程。 有资料显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后,项目受益区农业 总产值增幅达 46.1%,人均纯收入增加 43.8%。截至 XX 年 年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安排 42 亿元用于中型灌区 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 260 元左右。农田水 利建设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成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 的重要途径。 灌区改造节水、增产带给群众实惠在四川省金堂县九 龙滩灌区得到了很好体现:玉堂村以前一亩地最少交 50 元 水费,由于灌溉不及时,水稻用水跟不上,亩产水稻只有 250300 公斤。现在 1 亩地水费只有 10 多元钱,亩产水稻 500600 公斤,水费支出的减少加上粮食增产,每亩地比 原来多收入 200 元左右。 鸭河口灌区通过节水改造项目的带动,灌区粮经种植 比例由过去的 64 调整为 5.54.5,新增经济作物 33 万 亩,亩均年净增收入 800 元,共计增收 2.64 亿元,灌区农 民纯收入达到了 3500 元,比非灌区高 200 元左右。 农田水利建设不仅增产增收,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 设中的综合作用也十分显著。哈达山灌区投入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