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苯冷却换热器设计方案_第1页
粗苯冷却换热器设计方案_第2页
粗苯冷却换热器设计方案_第3页
粗苯冷却换热器设计方案_第4页
粗苯冷却换热器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粗苯冷却换热器 第一章 前 言 换热器 ,也称热交换器 ,用以不同温度流体间进行换热的设备 在石油,化工工业生产中,常常需要把低温流体加热或者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这些过程均可通过换热设备来完成。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动力、冶金、交通、国防等工业部门重要工艺设备之一。其正确的设备,性能的改善关系各部门有关工艺的合理性,经济性以及能源的有效利用与节约,对国民经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换热器的名称由于其作用、特征及工业部门的习惯不同,而多种多样。例如,以其作用命名的如蒸气过热器,是把 蒸气加热到一定的过热状态的换热器,水冷却塔,是用空气冷却热水的换热器等,以其结构特征命名的如套管式换热器,板翅式换热器等;同时反映其结构和作用的如管壳式油水换热器,管式空气预热器等。进行换热器的设计,首先是根据工艺要求选用适当的类型,同时计算完成给定生产任务所需的传热面积,并确定换热器的工艺尺寸。 列管式换热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了。目前仍作为一种传统的典型换热器设备在各工业部门中被大量采用,并占据主要地区。由于列管式换热器容易制造,可供选择的材料范围较广,换热表面清洗方便,适应性强,处理能力大,特别是能应用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所以它能在近代出现的各种新型、高效和紧凑换热器的竞相发展中,得以继续存在。它在长期使用中得到不断改进,其结构已比较完善。目前国内外在加速研究和发展各种新型换热器的同时,仍在大量生产和使用列管式换热器,并对其继续进行研究。因此可以预料,今后它仍将是各工业部门中重要的换热设备,并且是高温、高压和大量换热器的主要形式。 本设计是从列管式换热器中选取一种的实现粗苯的冷却 ,因此必须了解此换热器的特点 ,根据工艺需要及计算数据选用合适的类型 ,运用传热的基础原理 ,合理确定换热器的管程 ,确定换热 器的传播面积 ,结构尺寸及校核压力降 ,而对于已有系列化标准的换热器 ,则需通过必要计算来选用 . 在化工生产中所使用的换热器种类和形式很多,但完善的换热设备至少应满足 2 下列因素: 1、保证达到工艺所规定的换热条件,要考虑到传热量、操作参数(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密度、粘度、导热系数、比热和物态等)以及流体的腐蚀性等。 2、强度足够及结构可靠,对设备在机械强度和刚度上,需要从操作压力及温度进行设计计算,有时还需考虑是否需要采用温度差的补偿装置。 3、便于制造、安装和检修。 4、经济上合理。 本设计目的 是设计实现粗笨冷却繁荣列管式换热器,因此必须在了解粗笨物理及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上换热器设计的影响因素,运用传热的基础原理,合理确定换热器的管程、传热面积、结构尺寸并对总传热系数、压力降进行校核,从而达到本课程设计的目的。 第二章 设计方案及工艺流程说明 计方案 : 采用循环水冷却粗苯 ,将流量为 口温度为 78粗苯通过换热器管程同时将进口温度为 24的冷却水通过管程 ,经过热交换之后 ,粗苯的出口为38 ,冷却水的出口温度为 34 被冷却的流体,走壳程易于散热,循环水易结垢走管程使换热器易清洗。 换热器示例图 3 第三章 标准列管换热器的选择 算并初选择换热器规格 性参数的确定 纯苯液体 进口温度: 8 出口温度: 8 冷却水 进口温度: 5 出口温度: 4 (1) 确定定性温度 Tm,h= 1223=78 382=58 tm,c= 1223=24 342=29 (2) 确定温度差选择换热器 两流体温度差 t=Tm,h tm,c=589 50 不需补偿 故选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 . 表 3和水在定性温度下物性数据一览表 物性 流体 温度 (T) 密度 3()kg m 黏度 ()s 比热容11()pC kj 导热系数()W 苯 循环水 59 29 0 0 热负荷的计算 Q=. 1 2()h p hW c T T(3 4 = 4 351 4 . 5 1 0 8 3 9 . 8 5 1 . 8 2 1 0 ( 7 8 3 8 ) 3 . 4 2 1 03 6 0 0 2 4 3 0 0 W 若忽略换热器的热损失 ,由热量恒算 Q=( 则 53. 2 13 . 4 2 1 0 0 . 9 89 8 % / 8 . 0 2 /( ) 4 . 1 7 5 1 0 1 0p c c cQ k g s k g sC t t 均温差确定 7 8 3 83 4 2 44 4 1 4 1 2 2 1,1221( ) ( )t T 逆(3( 7 8 3 4 ) ( 3 8 2 4 ) 2 2 . 7 37 8 3 4 2 4 R=1221 (378 38 434 24 P=2111 (33 4 2 4 0 7 8 2 4 查“对数平均温差校正系数t值 ”, 得t=采用单壳程 2 6 . 8 9 0 . 8 9 2 3 . 9 3 逆 选换热器规格 5 参考“管壳式换热器用作冷热器 ” 时的 k 值范围 -1 估 选 (35 23 . 5 9 1 0 3 5 . 7 24 2 0 2 3 . 9 3 mS = A 估 = 表 3选换热器规格 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 n d ( (3= 21 6 4 3 . 1 4 0 . 0 1 9 ( 4 . 5 0 . 1 ) 4 3 . 0 5 m 算总传热系数 程对流传热系数i24 (3221 6 4 3 . 1 4 0 . 0 1 5 0 . 0 1 4 524 m /si c ci S (3壳径 D 400流挡板间距 B 称面积 心距 t 25程数 管数 n 164 管长 L 子直径 19 2(碳钢钢管 ) 管子排列方法 正三角形 6 8 . 4 2 / 9 9 5 . 9 5 0 . 5 8 3 1 /0 . 0 1 4 5 i i (3430 . 0 1 5 0 . 5 8 3 1 9 9 5 . 9 5 1 . 0 6 1 1 00 . 8 2 1 1 0 ,p i (3334 . 1 7 5 1 0 0 . 8 2 1 1 0 5 . 8 8 90 . 5 8 2 0 . 8 0 . 4,0 . 0 2 3 ( )ii e i r (30 . 8 0 . 30 . 5 8 20 . 0 2 3 1 0 6 1 0 5 . 8 8 9 3 0 1 0 . 4 3 / ( )0 . 0 1 5 w m k 程对流热系数o 流体流通截面积为 : A0=1 (3= 90 1 )0 5=m ,341 4 . 5 1 0 0 . 1 9 4 2 /0 . 0 2 8 8 3 6 0 0 2 4 3 0 0 由正三角形排列 ,得 2234 ( )24 0 . 0 1 7 3 (330 . 0 1 7 3 0 . 1 9 4 2 8 3 9 . 8 5 7 3 2 8 . 8 60 . 3 8 5 1 0e o 7 331 . 8 2 1 0 0 . 3 8 5 1 0 5 . 0 7 70 . 1 3 8p o 10 . 5 5 3,0 . 3 6 ( ) ( )oo e o r o (310 . 5 5 30 . 1 3 80 . 3 6 ( 7 3 2 8 . 8 6 ) ( 5 . 0 7 7 ) 0 . 9 50 . 0 1 7 3 = 26 2 6 / .W m C 垢热阻的确定 . 由据参考文献 1 5( 0 . 8 6 2 . 6 ) 1 0取污垢热阻 粗苯,10 /w 循环水 =10 /w 碳钢的导热系数 =51.1 oW m C 传热系数的计算 总传热系数 11o o oo s o s io m i i ib d d Rd d a d (3= 11 0 . 0 0 2 0 . 0 1 9 0 . 0 1 9 0 . 0 1 90 . 0 0 0 1 7 2 0 . 0 0 0 1 7 26 2 6 . 3 7 5 1 . 0 9 6 0 . 0 1 7 0 . 0 1 5 3 0 1 0 . 4 3 0 . 0 1 5 = . 5 23 . 5 9 1 0 3 6 . 7 6 84 0 8 . 0 1 8 2 3 . 9 3 需 8 则 4 3 . 0 5 3 6 . 7 6 8 1 7 . 13 6 . 7 6 8 o 算压强降 程压强降 12i t p P F N N (3当 41 8 1 0取碳钢钢管壁粗糙度 = 0 31 查得 = 21 2 (3= 24 . 5 9 9 5 . 9 5 ( 0 . 5 8 3 1 )0 . 0 4 50 . 0 1 5 2=a 32 (3= 29 9 5 . 9 5 ( 0 . 5 8 3 1 )32=a 19 2管子 , ,所以 2 2 8 5 . 7 4 5 0 7 . 9 4 1 . 5 2 1 8 3 8 1 . 0 4 a 课程教学中重要教学环节 ,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是与理论联系的桥梁 增加了对它的兴趣 ,也提高了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 ,为以后的毕业设计 ,打下了基础 . 通过一周的翻阅资料 ,查找公式 ,设计计算 ,使我对换热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传热的具体过程有了深刻的认识 尽管过程是艰苦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勤奋是成功的基础,有了勤奋,我们最终是会成功的。另外 ,我对于换热器的用途也有了更多 的认识 . 同时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每当有疑问时我们都会相互讨论 ,同学间的相互协作也体现了学习环境的和谐融 洽 ,让我从中明白团结就是力量 . 最后对给我帮助极大的李老师和相关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李老师对我的课程设计有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她不仅教会了我的理论知识,而且也教会了我的实践 19 能力,使我明白了动手动脑的重要性。这是我做的第一份课程设计,我会格外的珍惜。此外,我还要感谢给我帮助的相关同学,正是有了他们的帮助,我才得以顺利的完成设计。由于时间有限,难免在设计中有些不妥之处,望老师见谅。 第六章 主要符号说明 序 号 符号 意义 单位 1 A 传热面积 2 h 折流挡板间距 m 3 b 厚度 m 4 液体的定压比热容 KJ/ 5 D 换热器壳径 m 6 d 管径 m 7 量直径 m 8 程流体的摩擦系数 9 f 校正系数 0 程压降结垢校正系数 11 管程压降结垢校正系数 12 k 传热系数 W/ 13 L 管子长度 m 14 折流挡板数目 15 热器壳程数 16 子总数 17 兰特准数 18 Q 热流量 W 19 W 质量流量 Kg/s 20 体积流量 m3/s 20 21 诺准数 22 T 流体温度 /管中心距 或 k/m 23 流体温度 24 流体温度 25 u 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