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习题参考答案第15章_第1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习题参考答案第15章_第2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习题参考答案第15章_第3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习题参考答案第15章_第4页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习题参考答案第15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 答: 陡峭说明移动相同的 离时,收入变动越小, 平缓说明移动相同 相应收入变动挤出越小。因此均衡收入变动越接近于 移动量。 当 直于 y 轴时,增加货币供给,只会影响移动 线,而不影响 线,所以均衡收入一直等于 y 轴的交点,故不变。 平缓 陡峭意味着 动单位距离,对应的均衡收入的变动也接近于单位距离,即均衡收入变动接近 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意味着 陡峭;私人部门支出对利率敏感,意味着利率上 升时,私人投资可能下降很多,则挤出效应可能很大。 货币供给减少使利率提高,这就意味着利率一旦提高,那些对利率敏感的私人部门可能减少开支(投资),从而发生所谓的挤出效应。 2、 答: (1)由 线 y= 950 亿美元 50r 和 线 y=500 亿美元 + 25r 联立求解得, 950 50r=500+25r ,解得均衡利率为 r=6,将 r=6 代入 y=950 50r 得均衡收入为 y=950 50 6 =650 ,将 r=6 代入 i=140投资为 i=140 10 6=80 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 2) 由 线亿美元和 线亿美元联立求解得y=500+25r = 800 25r,解得均衡利率为 r=6, 将 r=6 代入 y=800 25r=800 25 6 = 650 代入得投资函数得投资为 i=110 5r = 110 5 6=80 (2)若政府支出从 50 亿美元增加到 80 亿美元时,对于 1) 2)而言,其 线都会发生变化 1) 这种情况;由 y=c+ i+ g, 线将为 y=40 + y + 140 10r + 80 =40 + y - 50) + 140 10r + 80,化简整理得 线为 y = 1100 50r,与 线联立得方程组 y= 1100 50r y=500 + 25r 该方程组的均衡利率为 r=8,均衡收入为 y=700,同理我们可以用同样方法求 2): y=c + i+g = 40 + y + 110 5r + 80 化简整理得新的 线为 y =950 25r,与 线y=500 + 25r 联立可得均衡利率 r=9,均衡收入 y=725。 . (3)收入增加之所以不同,这是因为在 率一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受 线斜率的影响 1)这种情况下, 线斜率的绝对值较小, 线比较平坦,其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比较敏感,因此当 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向右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也较大,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少 2)这种情况下,则正好与 1)情况相反, 线比较陡峭,投资对利率不十分敏感,因此当 线由于支出增加而右移使利率上升时,引起的投资下降较少,从而国民收入水平提高较 多。 3、 解答: (1)由 c=90 + t=50 , I =140 g=50 和 y=c+ i+g 可知 线为: y=90 + 140 5r + 50 =90 + y - 50) + 140 5r + 50 =240 + 5r 化简整理得: y=1200 25r 由 L= 200 和 L= 线为 200 ,即: y=1000 这说明 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 ,故均衡收入为 y=1000,联立 (1)式 , (2)式得: 1000 = 1200 25r 求得均衡利率 r=8,代入投资函数: I=140 5r = 140 5 8 =100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 20 将会导致 线发生移动,此时由 y=c + i+g 可得新的 线为: y=90 + 140 5r + 70 =90 + 0.8(y - 50) + 140 5r + 70 =260 + 5r 化简整理得: y=1300 25r 与 线 y=1000 联立得: 1300 25r = 1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 r=12,代入投资函数得: i=140 5r = 140 5 12 = 80 而均衡收仍为 y=1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 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分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 处于古典区域,即 线与横轴 y 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草图如下: 4、解答: (1)由 c=60 + t=100 , i=150 , g=100 和 y=c + i+ g 可知 线为: y=c + i+ g = 60 + 150 100 =60 + 0.8(y - t) + 150 + 100 =60 + y - 100) + 150 + 100 =230 + 简整理得: y=1150 由 L = 10r , 200 和 L= 线为: 10r=200 即 y=1000 + 50r (2)由 (1)式 . (2)式联立得均衡收入 y=1150,均衡利率 r=3,投资为常量 i=150. S IS y 8 12 r 1000 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 120 亿美元,则会引起 线发生移动,此时由 y= c + i+g 可得新的 线为: y= c + i+g = 60 + 150 +120 =60 + 0.8(y - 100) + 150 +120 化简得, y=1250,与 线 y=1000 + 50r 联立得均衡收入 y=1250,均衡利率 r=5, 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 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 受利率变化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的变化无关, 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如下草图表示: 5、 解答 (1)线为 y=750 亿美元 + 20r,当 线为 y=1250 亿美元 30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 750 + 20r=1100 15 r 解得 r = 10 , y =950;当 线为 1100 亿美元 15r 时 均衡收入和利率得到: 750 + 20 r = 1100 15r , 解得: r = 10 , y =a)和图 (b)分别如下所示 M 250 y 3 5 r 1150 0 ( 2)若货币供给从 150 亿美元增加到 170 亿美元,货币需求不变,那么根据货币需求L= 4r,货币供给为 170 亿美元,可得 4r = 170,即 线 为 y=850 + 20r。当 线为 y=1250 亿美元 30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可联立这两个方程得到 850 + 20r = 1250 30r,解得 r=8 , y=1010 。当 线为 y=1100 亿美元 15r 时,均衡收入和利率由850 + 20 r = 1100 15r 得到,解得 r= y=得的 曲线如图所示。 ( 3)图形( a)的均衡收入变动更多些,图形( b)的利率下降更多些。这是因为( a)和( b)两图中的 线的斜率不同,( a)图形的 线更平坦一些,所以 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大一些,而斜率的变动小一些。相反,( b)图中的 线更 S 992.9 y 0 r 950 0 M 010 y 8 10 r 950 0 陡峭一些,所以 线同距离的移动会使得均衡收入变动小一些,而利率的变动则大一些。 6、解答:( 1) 线可由 L,即 150 = 4r 得到,解得 y=750 + 20r。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可以联立方程 y=1250 30r 和 y=750 + 20r 得到,解得 r=10 , y= 950 亿美元。当货币供给不变但货币需求为 0 8 L y r 时, 方程为 150= y=600 + 35r,均衡收入 y=950。上述情况可以用图形表示如下 ( 2)在图( a)中, 程将变为 y=850 + 20r ,在图( b)中,方程将变为 y=680 + 立求解得 r=8 , y=1010。 和 立求解得 r=y = 987 可见,( a)中利率下降比( b)更多,故收入增加也更多。原因是( a)中货币需求利率系数小于( b)中的利率系数( 4 ,因此,同样增加货币 20 亿美元,( a)中利率下降会更多,从而使投资 IS y 10 r 950 0 S y 10 r 950 0 和收入增加更多。 7、解得:( 1)先求 程,根据 s=i,得 100 + 140 5r,解得方程为: y = 1200 25r。再求 程,根据 m=L 得 200= y=1000 亿美元。可 解得均衡收入 y=1000亿美元,均衡利率 r=8。 线和 线的图形如下 ( 2)若货币供给从 200 亿美元增加到 220 亿美元,则 线将向右平移 100 个单位(因为此时 y=1100 亿美元)。均衡收入 y=1100 亿美元时,均衡利率 r=4,消费 c=100 + 1100 = 980,i=140 5 4 =120 ( 3)由于 L=货币需求与利率无关,只与收入有关,所以 线垂直于横轴,从而也使得均衡收入增加量等于 线移动量。 8、解答:( 1) 程,根据 s=i,得 100 + 150,解得 程为: y=1250。再求 程,根据 m=L,得 200= 4r,即 y = 1000 + 20r。 线和 线的图形如下: M 1100 y 4 8 r 1000 0 ( 2)根据 程,可解得均衡收入 y=1250 亿美元,均衡利率 r=费c=1100,投资 i=150 ( 3)若货币供给增加 20 亿美元,而货币需求不变,则 程为: 220 = 4r即 y=1100 + 20r,表现在图形上 线向右移动 100 亿美元。此时,均衡收入 y 不变,依然为 1250,均衡利率 r=资 i 不变,依然为 150,消费 c 也不变 ,c=1100 ( 4)由于投资 i 始终等于 150 亿美元,与利率无关,这在图形上表现为 线垂直于横轴,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后,收入不变依然为 1250,而利率下降(从 降到 9、解答:如果政府要改变总需求构成,增加私人投资而减少消费支出,但不改变总需求水平,则应当实行夸大货币供给和增加税收的混合政策。扩大货币供给可使 线 右移,导致利率 r 下降,刺激私人部门的投资支出。税收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这使线左移。 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 至 ,利率由 此同时,政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使 移至 ,这样国民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私人投资增加了,消费支出减少了。 S y 2.5 r 1250 0 10、解答:( 1)政府减税,会使 线向右上移 动至 ,这使得利率上升至1r,国民收入增加至1y,为了使利率维持在 平,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使 线右移至处 ,从而利率仍旧为 民收入增至 衡点为 与 的交点 ( 2)货币存量不变,表示 变,这些减税使 线向右移至 的效果是利率上升至 1r,国民收入增至 均衡点为 交点 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后果显然有所区别,在( 1)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由于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不变,国民收入的增至 在( 2)情况下,在减税的同时保持货币存量不变,这使得利率上升,从而回使 私人部门的投资被挤出一部 分,因此,国民收入虽然也增加了,但只增至 y1( 上述情况可以用图 1 60 表示。 M E3 r2 r3 S S yo y 2 r 0 M E3 r2 r3 S S yo y 2 r 0 11、解答:取消投资津贴和增加所得税虽然都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都会使 线向左下方移动,从而使利率和收入下降,但对投资的影响却不一样,因而在 M 图形上表现也不一样,现在反别加以说明。 先说取消投资津贴。取消投资津贴等于提高了投资成本,其直接影响是直接降低了投资需求,使投资需求曲线左移,在下图 1a)中,投资需求曲线从 0I 左移到 1I 。如果利率不变,则投资量要减少10从0而投资减少后,国民收入要相应减少,线左移,在货币市场均衡保持不变(即 线不变动)条件下,利率必然下降(因为收入减少后货币交易需求必然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又会增加投资,使取 消投资津贴以后的投资减少量达不到10分图( b)中,设 线因投资需求下降而从0果使收入从0率从0分图( a)中,当 利率降为1际的投资就不是下降到1I,而是下降到1I,因此少降低的数额11 再说增加所得税。增加所得税会降低人们可支配收入水平,从而减少消费指出,这同样会使 线左移。假定左移情况是图 1 61 中的0收入和利率分别从01r,由于增加所得税并不会直接降低投资需求,因而投资需求曲线仍为 0I ,但由于利率从0而投资得到刺激,投 资量从0这就是说,增加所得税虽然使消费、收入和利率都下降了,但投资却增加了。 0I 0Iy 1I 方经济学家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果意见不一,其中普遍认可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局限性的论点主要有三:是货币政策对付严重萧条时无能为力。当严重的萧条状态出现时,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异常低下。这 时,即使采用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即以低微的利息率提供大量的贷款,人们仍然不愿投资,而消费者仍然不愿意增加消费。二是尽管政策正确且适时,但官员们却有可能由于利己的政策考虑而不予实行。三是经济政策在时间上后的性质。其原因在于:从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到针对问题而执行的政策全部产生效果之间存在一系列的步骤,而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时间才能完成。由于时效应的存在,使得经济政策往往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尽管西方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是,不可否认,它也确实反映了现代社会化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