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是综合国 力的体现。党的十六大将“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正式写进党的工作报告,顺应了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近 几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被称为朝阳产业和基础 产业。我县立足本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文化产业, 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全面掌握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现 状,探索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其工作思路,我们 对全县文化产业进行了抽样调查,从实证调查数据的分析 出发,着重审视了全县文化产业投资规模、经营现状、企 业数量、从业人数、运行特征等总体情况,分析存在的主 要问题和原因,提出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文化产业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 来。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走出了一条调动 社会力量办文化企业的新路子,形成了以政府投资为基础、 社会融资为主体的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以婺剧演出业、印 刷业为主体的多门类、多层次产业结构。娱乐业稳步前进, 印刷业初具规模,演出业花开不败,体育业方兴未艾,文 化旅游业蓬勃发展。可以说,文化产业正呈现出较好的发 展势头,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但总的来看,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处在起始阶段,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文化产业市场尚未完全形 成,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还较小,文化产业的发 展壮大还需一个较长的培育过程。 我县文化企业数量及投资基本情况表 状 况 行 业 文化企业数量及投资基本状况 文化企业营业总收入 (万元) 文化 企业 从业 人员 数量 文化企业投资总规模 (万元) 文化企业数量和投资规模分布 投资 200 万 元以下企 业 投资 200-500 万元企业 数 投 资 500- 1000 万元企业 数 投资 1000 万元以上企业数 企业数合 计 影视业 260 52 52 156 104 印刷业 9630 100 5 2 107 16172 1472 发行业 365 35 35 300 105 娱乐业 6000 113 6 119 4000 2610 艺术品经 营 80 3 3 50 15 图 书 馆 业 18 2 2 3 6 文物业 30 1 1 20 3 演出业 1500 30 30 3000 2400 体育业 300 24 1 25 750 130 合 计 18183 360 12 2 374 24451 6845 二、我县文化产业的运行特征 根据以上各类数据,结合分析全县文化产业的构成及 运行情况,我县文化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文化产业多元化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我县剧团企业率先从国有、 集体向民营转变,打响演出文化产业多元化的第一枪,农 村剧团纷纷涌现,1978 年民营剧团达到 147 家。经过优胜 劣汰,目前形成了 30 多个具有相当设备规模和艺术水平的 演出剧团。这些民间职业剧团以联办、家庭合办或个人独 资兴办等形式,奉行“四自方针”,坚持“四以原则”, 走出了一条在演出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 求提高的成功之路,从而进一步影响和带动了我县娱乐、 音像、印刷、旅游、体育培训、工艺美术等产业的快速发 展,民间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掀起了多渠道投资 开发文化产业的热潮。目前,我县有文化企业 374 家。其 中国有、集体文化企业 44 家,民营文化企业 321 家,从业 人员 6845 人。XX 年年营业收入约 2.44 亿元,上缴税收 3000 多万元,全县文化产业总投资达 2.37 亿元,场地达 7.5 万平方米。“第三产业化”、“文化是明天的经济”、 “寓文化于产业之中”、“文化事业市场化”等一系列现 代市场经济文化新理念,已成为我县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 宣言。用高科技手段增加物质产品的文化内涵,用物质生 产的方式和手段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 已成为我县文化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已成为我 县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县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商业化 所谓文化的产业化,就是指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 产业,文化中渗透经济、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 成为社会生产力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的商品属 性解放出来,这就增强了文化的造血功能。由此可见,文 化作为商品,无论是有形或是无形的商品,都会产生它的 商业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产业 商业化越来越明显。“向专业化迈进,努力成为一支正规 军”,这是我县 30 多个民间职业剧团提出的口号。为了在 演出市场中站稳脚跟,各个剧团大力提高演员内在素质, 苦练内功,从路头戏到曲谱戏,从草台班到正规军,全县 10 多个档次较高的剧团每年都要在服装、音响、道具等方 面投资 20 多万元。为提高演出水平,有些剧团还从省里请 来知名导演,专门投入资金对演员进行专业培训,做到 “传统古戏演精,现代新戏演活”,赢得了大批的观众。 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原浙江婺剧团团长郑兰香在参加 “*首届婺剧周”时曾作出高度评价:“*县民间职业剧 团演出已经接近专业剧团水平,整个演出节奏明快,剧情 紧凑,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在服装、舞蹈、灯光、乐队方 面也很讲究。”各个剧团以“传统婺剧、民族化”为主题, 坚持哪里有人家、哪里就有婺剧的发展目标,立足广大农 村和小城镇,上山下乡,开展演出活动,足迹遍及全县各 村镇,极大地拓宽了生存空间。同时,通过演出经纪人穿 针引线,使演出时间由过去的腊月、正月变为常年演出, 年演出时间达 10 个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演出网络。 以网络文化为经营项目的我县“网吧”业,为了维持 经营场所的正常经营水平,各业主不断更新设备,使企业 的电脑设备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电脑设备越来越先进;印 刷企业也从以往主营书刊、票据等传统产品逐渐发展为生 产经营包装、广告等主导产品,在印刷质量上不断求新、 求精、求美、求时尚,增加商品附加值,不断扩大市场份 额,呈现出显著的商业化特征。 文化产业社会化 文化的产业化使文化具备显著的商品属性,同时文化 还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文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在 供求关系上不能单单以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的,还 要注重社会效益。 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具有明显的产业属性,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之一。 我县的传媒业近几年来发展较快。有线电视从 1993 年开始 发展,建设传输主干线 512Km,实现全县各乡镇联网,覆盖 382 个行政村,目前拥有有线电视用户 75000 户,入户率 61%。随着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媒体经 营业拓展的空间还很大。县广播电视台积极探索广告经营 新机制,实行对外公开招标和单位内部责任制相结合的广 告经营新机制,使广告收入逐年稳步增长。近几年来,县 广播电视台坚持“一手抓宣传,一手抓发展”,在抓经济 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 主动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新闻宣传工作。今日 *、电台、电视、*新闻网等媒体致力于增强报道 的指导性、信息量、可读性,大力提高综合策划、系统实 施的水平,不断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努力开办以“关注百 姓生活,讲述百姓故事”为宗旨的专题节目,关注民生, 服务百姓。目前,*新闻网日最高访问量已达 3.5 万 人次,访问者遍及美、日、加等 70 多个国家和国内 XX、上 海、广东等 40 多个省市,为在外的*籍人士更好更快地了 解家乡提供了很好的途径,也为更好地宣传*创建了很好 的平台。另外,积极投入资金,在县城区域和近 300 个村 安装了无线调频广播,较好地解决了老百姓听不到广播节 目这一问题。再如*县白云山武术学校,是一所民营文武 双修的学校,从 1998 年创办至今,为社会累计培养武术人 才 1500 余人次,连续七年在省市武术比赛中荣获冠亚军, 在 XX 年中国武术国际交流大会上,还囊括个人和集体项目 一等奖,为我县赢得了荣誉。 文化产业品牌化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以文化创品牌、借助历史名 人提升文化品位已成为我县文化产业的经营战略。我县仙 都山水神秀,有“九曲练溪,十里画廊”的美景,有“天 下第一笋”之称的鼎湖峰,有源远流长的黄帝文化。“文 化搭台,经济唱戏”。从 1998 年起,我县以公祭黄帝典礼 为平台,先后举办了 8 届规模盛大的旅游文化节,进一步 突显黄帝文化的深厚内涵,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推介 *。今年的公祭轩辕黄帝大典首次升格为市级,规模更大, 影响更广,受到了国家领导人、国家主流媒体以及上级领 导的充分肯定,获得了广泛好评,并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各 级媒体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仙都秀丽的自然风光,极大地 提升了仙都的对外知名度,进一步打响了“黄帝文化”品 牌,进一步确立了仙都作为我国南方黄帝文化辐射中心和 黄帝祭祀中心的地位。 此外,我县的婺剧演出业充分利用县委、县政府出台 的一系列经济税收减免政策,不断发展壮大,也打响了自 己的品牌。20 多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及苏浙闽 3 省的 10 个 地区,50 多个县,演出场次达 14100 余场,年均演出 470 余场,年收入 3000 万元,从业人员 1530 余人,在带给人 民群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为宣传*、提高*知名度作出 了积极贡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中央 电视台、浙江日报、中国文化报等 30 多家新闻单 位曾多次跟踪报道和介绍我县的婺剧演出活动,受到了省 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的充分肯定。 文化旅游一体化 当前,经济学家们纷纷看好文化产业,并称之为“中 国最后一块市场处女地”、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运行特 征,而旅游文化更是开发的文化。我县位于浙南山区,旖 旎的山水风光得天独厚,黄帝祠宇、仙都摩崖题记、“九 进厅”、“贞节坊石刻”、“云衢坊”、“河阳民居”、 “鼎湖峰”、“铁城”、“倪翁洞”、“小赤壁”等景点 和文物古迹闻名遐迩。在进入“绿色年代”的二十一世纪, 绿色浪潮兴起,消费返朴归真,休闲回归自然,“秀山丽 水”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首选。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 把*建成上海、XX、宁波、温州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后花 园”成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战略之一。近年来,我县部分文 化企业家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拓宽发展渠道,在文化、文 物和古迹上做优文章,在仙都自然资源利用上做足文章, 在旅游文化上做强文章,演艺娱乐业与旅游业等行业紧密 结合,演艺娱乐日渐繁荣,有力推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我县游客从 XX 年的 66 万人次增加到 XX 年的 116.5 万人次,其中仙都主景区游客从 XX 年的 24.9 万人次 增加到 XX 年的 39.2 万人次;旅游收入从 XX 年的 1.98 亿 元增加到 XX 年的 4.5 亿元,其中门票收入从 XX 年的 342.7 万元增加到 XX 年的 774.6 万元;完成旅游项目投资 1.2 亿 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 1000 多万元。到 XX 年,旅游总收 入已约占全县生产总值的 9%,成为我县国民经济的支柱产 业,为“十一五”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我县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我县的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 20 多年的发展,已取得 了很大成效,但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 用相比,仍然非常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思想观念滞后、 集约化程度不高、科技含量低、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等方 面。这种状况与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极不相称,与经济社 会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严重制约和束缚了文化生产力的 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相对滞后,城乡居 民文化消费偏低。据研究,当人均 GDP 超过 1000 美元时, 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会进入直线快速增长时期。我县人均 GDP 目前为 12506 元,虽然文化消费需求开始呈现上升趋势, 但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城乡居民还处在物质 消费为主的时期,形成比较旺盛的文化消费需求市场还需 要一个过程。二是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制约文化 产业发展。文化基础设施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和依托。 我县文化体育设施总量少、档次低,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 展。三是文化产业政策不配套,落实困难。近年来,尽管 县文化主管部门致力于文化经济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措施落 实,但还没有统一的产业政策,给实际操作带来困难。四 是文化资源利用不充分,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文化资 源在市场中不能实现有效配置,国有资产不能实现重组和 保值增值,文化事业结构不能按产业化的要求进行调整。 文化产业在质量、规模上不尽理想,经营管理人才不足, 资金严重短缺,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差,文化企业“多、 小、散、乱”的问题突出,缺少大型龙头企业。五是市场 主体力量单薄,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文化产业的 市场主体主要从计划经济转制而来,没有经过市场竞争的 洗礼,更缺乏加入 WTO 后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经验。文 化产业的科技含量低,扩张力和竞争力不够,市场需求程 度低,满足不了群众文化消费的需要。六是文化专业人才 引进困难。由于我们经济欠发达县市的文化企业在待遇方 面很难与市级、省级文化企业相比,而且县级的文化发展 空间相对较窄,在增强文化企业软实力方面缺乏优势。七 是文化产业市场尚未完整形成,文化产业市场的培育还需 一个较长的过程。 四、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如何提高文化企业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使我县文 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文化产业必须练好 内功,治好“内伤”,走出粗放型的原始积累阶段,尽快 过渡到集约型的科学化管理阶段,从企业组织、管理、文 化三方面集聚各类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促使企业在新 形势下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全力营造文 化产业的发展氛围,努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积极鼓励、 扶持文化经济的发展,切实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相关 政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努力营造宽松的融资环 境和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 划,出台相应的财政投入政策、税费政策,鼓励组建股份 制文化发展公司,扶持部分有潜力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 产业的升级。同时,加大行政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 规经营行为,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公平的竞争 环境。 有目的地推动建立企业集约体系,促进部分文化产业 做大做强。 针对目前我县文化产业 90%以上属小型个体企业的实际, 必须认真学习温州等地的成功经验,通过企业整顿、兼并、 收购、联合等方式,逐步改变当前我县文化产业“小、散、 滥”的局面,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强强联合的办法,创建 印刷集团,逐步扩大企业规模,走集约化道路,切实提高 市场竞争力,有效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引导企业建立现代管理体系,改变目前文化产业落后 的管理方式。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文化产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迫 切需要。由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特殊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