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于 直 梁 的 弯 曲.docx_第1页
关 于 直 梁 的 弯 曲.docx_第2页
关 于 直 梁 的 弯 曲.docx_第3页
关 于 直 梁 的 弯 曲.docx_第4页
关 于 直 梁 的 弯 曲.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 于 直 梁 的 弯 曲 (大同煤炭高级技工学校,山西 大同 037003) 摘 要:本文从中性轴和对称轴的概念、弯矩图的绘制 及正负的确定、提高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等几个方面介绍 了直梁的弯曲,并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直梁弯曲;中性层;中性轴;对称轴;弯曲 强度 中图分类号:TB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XX)07012701 1 准确掌握中性轴与对称轴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往往把“中性轴”和“对称轴”相混淆,以至影 响梁的横截面上最大正应力计算公式的使用。 这二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直梁受外力作用后其 变形特点是:梁的一部分被拉长,而另一部分被压缩变短, 根据变形的连续性原理可知,在梁上必定存在着一层纤维, 既不伸长也不缩短,我们称之为“中性层”。而中性轴就 是指中性层与梁横截面的那条交线。对于图 1 所示梁的横 截面来说,根据定义可确定中性轴就是 z 轴,所以 z 轴在 此具有双重性。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梁其横截面多是双向 对称图形,中性轴和对称轴是重合的,这样会使我们形成 “梁的横截面的对称轴就是中性轴”的错误概念。为了消 除这一错觉,列举图 2 所示的情况,即梁的横截面是单向 对称图形,这时不难看出,中性轴 z 绝不是梁截面的对称 轴。所以,在 一般情况下中性轴和对称轴是梁横截面上的两条线, 只有特殊情况下它们才重合成为一条线。 为了既准确又迅速地找到中性轴,笔者认为可以这样 描述:“中性轴是指在梁的横截面内和梁所受外力的作用 线始终垂直,且通过截面图形的一条线。”利用这个规律 既可以准确地找到中性轴的位置,也可以用定义判定其位 置后用它来检验中性轴是否找得正确。 2 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弯矩图 制作弯矩图时存在的问题较多,究卿原因,主要是求 弯矩方程没有掌握好。所以要保证做出正确的弯矩图,列 弯矩方程是关键。在此将其归纳为四点: 2.1 首先对梁的几何形状、约束条件和荷载情况进行 简化,简化成便于分析的力学模型,并求出约束反力。 2.2 按照梁上载荷情况划分梁断。分肺原则是:以集 中力、力偶的作用位置及分布载荷的起点和终点为分界点。 2.3 选取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取梁的轴线为 X 轴, 以 X 坐标表示梁横截面的位置。坐标原点一般取梁的任一 端点,有时也可选取梁上任意点。但为了便于计算,可根 据具体情况选取恰当的一点作为原点。如悬臂梁取自由端 作为原点,就可省去求固定端的约束反力这一步。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onmousewheel=“return zoom_img(event,this)“ 另外,对于多段梁可以选取梁上同一点作为各梁段的 原点,这样方程中表示截面位置的变量 X 不至于弄错。如 图 3 所示的简支梁,梁被集中力 F、2F 分为三段,这时可 选同一点 A 作为这三段梁的坐标原点。逐步熟练后,也可 选 A 点作为 AC 和 CD 两段梁的原点,选 B 点作为 DB 段的原 点,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onmousewheel=“return zoom_img(event,this)“ 2.4 取脱离体,列出弯矩方程式。用截面法假想将所 求梁段截开,取包含坐标原点的梁段为脱离体,在截面上 画出弯矩 M(一般按正弯矩画出),然后根据平衡条件,使脱 离体上所有力及力偶对截面形心点的力矩代数和为零,这 个等式就是所求梁段的弯矩方程式。对整个梁来说,弯矩 方程是一个分段的函数式,在计算过程中必须注意截面位 置 X 的取值范围。有了弯矩方程式,就可描点作出弯矩图。 3 弄清弯矩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弯矩虽然是以力偶的形式出现,但它是梁横截面上的 一种内力,与理论力学中使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力偶有本 质的区别,后者是一种外力。因此二者正负号规定的方法 也就不同。截面上的弯矩使截面的邻近微段上部受压,下 部受拉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如图 4 截面 m-m 上的弯矩 M 使其产生上部受压、下部受拉的变形,因此为正弯矩。而 同学们有时误用理论力学中力偶中正负号的规定方法来判 断弯矩,于是就得出“M 是顺时针转向,所以为负”的错误 结论。为此,课堂上必须着重强调,截面上弯矩 M 的正负, 不能视其转向,而是看它使截面临近微段产生的变形来确 定其正负的。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onmousewheel=“return zoom_img(event,this)“ 4 把提高弯曲强度的主要措施视为重点 直梁的受力特点、变形特点、常见梁的类型、梁受载 后引起的内力状态,根据弯矩图确定整个梁上的危险截面 及其截面上正应力的分布规律以及解决强度校核、选择截 面和确定许可载荷三大类问题等内容,所有这些其最终目 的是为了解决安全与经济之间的矛盾。在材料消耗最低的 前提下,如何来提高梁的承截能力,从而满足既经济又安 全的要求。如: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吊车,如果采用图 5 的 方式起吊,若它的最大起重量为 4t,那么采用图 6 的方式 起吊,其最大起重量可达到 6t。为什么同一吊车只是采用 不同的起吊方式,承载能力竞能提高 2t,从其弯矩图可看 出:原来是由于利用了提高弯矩强度的第一个措施合 理安排了加载方式,才使得虽然增加了外载荷,而横梁上 的最大弯矩值 Mmax 却没有增大,仍能满足弯曲强度条件: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onmousewheel=“return zoom_img(event,this)“ 再比如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采用等强度梁这两个措 施,都是既实际又有趣的知识,作为一名技术工人见到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