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_第1页
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_第2页
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_第3页
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_第4页
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大棚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方案 内外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外的研究现状 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化温室测控技术起步较早,借助其发达的科技力量,已实现了温室测控的自动化、智能化,并且应用到多个领域。 1949 年,美国建成了第一个植物人工气候室,开展了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的基础及应用的研究。 20 世纪 60 年代,生产型的高级温室开始应用与西方农业生产, 70 年代以后荷兰、日本、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温室技术迅猛发展,温室设计应用到农业生产、畜牧业和水产养殖多个领域。随着计算机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温室大棚的自动监控和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国外的 温室的内部设计已经达到了比较完备的程度,并且形成了一些标准。温室的各种环境因子大多有计算机集中控制,各种传感器都比较齐全和成熟,不仅对温度、湿度、 度和光强进行检测,还可以对作物的营养液浓度等多种条件进行检测,各种控制技术也非常成熟,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结合程度非常高。一些国家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正在向着完全自动化和无人化的方向发展。 内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温室技术起步较晚,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我国基本还停留的农业完全人工作业, 70 年代以后,国家大力发展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 展和环节蔬菜季节性短缺的矛盾。经过 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温室大棚已经具有规模化、专业化、管理水平高的特点,但是我国设施农业的自动化程度不高,走科学种植的道路却要人工实现,全国大多数大棚不具有自动控制设备,这与我国的经济条件所决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一批生产自动化农业设施的厂家应运而生,但是现在这些设备还没有普及,原因又很多,- 2 - 农民自身知识水平不高不相信科学是一方面,经济水平也决定了我国的温室大棚自动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总体上说,我国自行开发的温室测控系统其技术水平和调控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 一定的差距。而我国的综合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仍停留在研究单个或者几个环境因素调控技术的阶段,而实际上温室环境中的温度、湿度、 度、光强等环境因子,都是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状态下影响植物的生长的,环境因素的时间变化、空间变化都很复杂。因此,我国的现代化设施农业任重而道远。 题背景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湿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你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作,无时无刻不在与温度和湿度打着交道。自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与是否能掌握温湿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冶金、钢铁、石化、 水泥、玻璃、医药等行业,可以说几乎 80%的工业部门都不得不考虑着温湿度的因素。温湿度不但对于工业如此重要,在农业生产中温度的监测与控制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更少。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只靠增加耕地面积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另辟蹊径,想办法来提高单位亩产量。温室大棚技术就是其中一个好的方法。温室大棚就是建立一个模拟适合生物生长的气候条件,创造一个人工气象环境,来消除温度对生物生长的约束。而且,温室大棚能克服环境对生物生长的限制,能使不同的农作物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产出,使季节对 农作物的生长不再产生过度影响,部分或完全摆脱了农作物对自然条件的依赖。由于温室大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温室大棚技术越来越普及,并且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 随着大棚技术的普及,温室大棚数量不断增多,温室大棚的环境监测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传统的温湿度监测是在温室大棚内部悬挂温度计和湿度计,通过读取温度值和湿度值了解实际温湿度,这些操作都是在人工情况下进行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俗称气肥的二氧化碳对农作物影响是双面的过高过低都会使作物生长受- 3 - 到影响,传统大棚种植经验缺乏对二氧化碳的关注。现在,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大棚中培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对于数量较多的大棚,传统的温度监测措施就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为温室大棚的建设对环境监测技术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有越来越多称之为单片机的小电脑在为我们服务。单片机在工业控制、尖端武器、通信设备、信息处理、家用电器等各测控领域的应用中独占鳌头。时下,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的智能化、遥控化、模糊控制化已成为世界潮流,而这些高性能无一不是靠单片机来实现的。采用单片机来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监测,不 仅具有控制方便、组态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及时科学、精确的监测到温室大棚内各项环境因素变化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为及时调整、控制室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单片机以其功能强、体积小、可靠性高、造价低和开发周期短等优点,成为自动化和各个测控领域中必不可少且广泛应用的器件,尤其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单片机对温湿度的控制问题是一个工农业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围绕基于单片机的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展开了应用研究设计工作。 题的现实意义 随着单片机和传 感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检测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温室环境自动监测控制方面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进展,并且必将以其优异的性能价格比,逐步取代传统的温湿度控制措施 前应用于温室大棚的温湿度检测系统大多采用模拟温度传感器、多路模拟开关、 A/D 转换器及单片机等组成的传输系统。这种温湿度度采集系统需要在温室大棚内布置大量的测温电缆,才能把现场传感器的信号送到采集卡上,安装和拆卸繁杂,成本也高。同时线路上传送的是模拟信号,易受干扰和损耗,测量误差也比较大。另外目前的监测设施的终端都设在棚附近查看数据不方便不便于集中管理 。为了克服这些- 4 - 缺点,本设计采用数字传感模块采集数据、通过单片机处理后经无线收发模块实现数据远距离传输达到“遥感”的目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系统能够对大棚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采集,利用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将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变换成数字量,其值由单片机处理,再由单片机去驱动无线收发模块,最后通过 连接来显示温室大棚内的实际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这种设计方案实现了温湿度实时测量、显示。该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不需要任何固定网络的支持,安装 简单方便,性价比高,可维护性好。这种温湿度测控系统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温室大棚,实现对室内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是一种比较智能、经济的方案,适于大力推广,以便促进农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温室大棚的亩产量,以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5 - - 6 - 2 系统整体方案与硬件选择 案系统概述 本设计是基于单片机对数字信号的高敏感和可控性;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可以产生数字信号;无线收发模块可以实现数据无线传输的性能。此设计是以 片机基本系统为核心,以无线数据传输为亮点的一套监测系统。其中包括温湿度监测、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单片机、无线传输电路、 输电路、 示窗口设计、电源电路设计等。系统总体方框图如图 图 统总体框图 本设计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数据显示死部 分构成的。 ( 1) 数据采集 由 成; ( 2) 数据处理 由单片机 本系统组成; ( 3) 数据传输 由 单片机 成; ( 4) 数据显示 由 示窗口组成。 C 8051 F 340 4 L 01 4 L 01 C 8051 F 340 - 本系统中 温湿度传感器采集大棚室内温度、湿度信息。输出数字信号。 二氧化碳传感器采集大棚室内二氧化碳信息输出数字信号。 I)单片机驱动 个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驱动无线发送模块处理后 的信息发送出去。 A)是无线发送模块对 I)所给的信号进行发送前处理并在 I)的驱动下将适合在信道传输的信号发送出去。 B)为无线接收模块其作用是在单片机 驱动下接收、处理A)所发送的信号。单片机 动 缆传输最后所得信息并驱动 示窗口显示实时监测数据。本系统电源模块为传感器、单片机供电,无线收发模块供电由单片机 出端提供。 下面将一一介绍简单硬件基本资料和选择该硬件具体原因。 (由于成本原因二氧化碳传感器用电位器代替) 片机的选择 片机概述 单片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又称微控制器,嵌入式微控制器等,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把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 /输出接口电路以及定时器叶数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从而具有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低廉、抗干扰能力强且可靠性高等特点,因此,适合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智能仪器仪表和测控系统的前端装置。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国际上逐渐采用微控制器 (替单片微型计算机 (一名称。“微控制器”更能反映单片机的本质,但是由于单片机这个名称已经为国内大多数人所接受,所以仍沿用“单片机”这一名称。 1、单片机的主要特点有 : (1) 具有优异的性能价格比。 (2) 集成度高、体积小、可靠性高。 (3) 控制功能强。 (4) 低电压,低功耗。 2、单片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 (1) 工业控制 - 8 - (2) 仪器仪表 (3) 电信技术 (4) 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外部设备 (5) 汽车和节能 (6) 制导和导航 (7) 商用产品 (8) 家用电器 因此,在本设计的环境监测系统中,采用单片机来实现。在单片机选用方面,由于 列单片机与 列单片机兼容,所以,本系统中选用 绍 件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型 面列出了一些主要特性: 高速、流水线结构的 8051兼容的微控制器内核(可达 48 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系统调试接口(片内) 通用串行总线( 能控制器,有 8 个灵活的端点管道,集成收发器和 1K 电源稳压器 真正 10位 200单端 /差分 模拟多路器 片内电压基准和和温度传感器 片内电压比较器(两个) 精确校准的 12部振荡器和 4 倍时钟乘法器 多达 64 多达 4352字节片内 256+4 - 9 - 硬件实现的 IC、增强型 多两个)和增强型 4个通用 16位定时器 具有 5个捕捉 /比较模块和看门狗定时器功能的可编程计数器 /定时器阵列 ( 片内上电复位、 视器和时钟丢失检测器 多达 40个端口 I/O(容许 5 具有片内上电复位、 视器、电压调整器、看门狗定时器和时钟振荡器的 。 储器还具有在系统重新编程能力,可用于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并允许现场更新 8051 固件。用户软件对所有外设具有完全的控制,可以关断任何一个或所有外设以节省功耗。 片内 线( 发接口允许使用安装在最终应用系统上的产品 行非侵入式(不占用片内资源)、全速、在系统调试。调试逻辑支持观察和修改存储器和寄存器,支持断点、单步、运行和停机命令。在使用 有的模拟和数字外设都可全功能运行。两个 口引脚可以与用户功能共享,使在系统调试功能不占用封装引脚。 每种器件都可在工业温度范围( +85)内用 电压工作。电源电压大于 须使用内部稳压器。对于 信,电源电压最小值为 口 I/5 /2/3/4/5/6/7 采用 48 脚 装或 32 脚 控制器核 1 与 8051完全兼容 - 10 - 。以使用标准 803x/805052的所有外设部件,包括 4个 16位计数器 /定时器、两个具有扩展波特率配置的全双工 个增强型 达4352字节的内部 128字节特殊功能寄存器( 址空间及多达 40个 I/ 2 速度提高 标准的 8051结构相比指令执行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在一个标准的 8051中,除 2或 24个系统时钟周期,最大系统时钟频率为 12对于 70%的指令的执行时间为 1或 2个系统时钟周期,只有 4条指令的执行时间大于 4个系统时钟周期。 11条指令。下表列出了指令条数与执行时所需的系统时钟周期数的关系 执行周期 1 2 2/3 3 3/4 4 4/5 5 8 指令数 26 50 5 16 7 3 1 2 1 表 增加的功能 ,提高了整体性能,更易于在最终应用中使用。 扩展的中断系统向 6个中断源(标准 8051只有 7个中断源),允许大量的模拟和数字外设中断微控制器。一个中断驱动的系统需要较少的 而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在设计一个多任务实时系统时,这些增加的中断源是非常有用的。 :上电复位电路( 片内电源电压低于 看门狗定时器、时钟丢失检测器、由比较器 0提供的电压检测器、软件强制复位、外部复位输入引脚和 写错误保护电路复位。除了 位输入引脚及 他复位源都可以被软件禁止。在一次上电复位之后的 - 11 - 高速内部振荡器在出厂时已经被校准为 12。时钟恢复电路允许内部振荡器与 4 倍时钟乘法器配合,提供全速方式 钟源。内部振荡器还被用作低速方式下的 部振荡器也可以与 4倍时钟乘法器配合使用。器件内集成了一个低频振荡器,可以在功耗关键的应用中使用。器件内还集成了外部振荡器驱动电路,允许使用晶体、陶瓷谐振器、电容、 钟源产生系统时钟。系统时钟可以被 配置为使用内部振荡器、外部振荡器或时钟乘法器输出二分频。如果需要,可以在 频内部振荡器或外部振荡器在低功耗系统中是非常有用的,它允许 电)的时钟源运行,当需要时再周期性地切换到高速时钟源。 构 1. 结构框图和系统框图 - 12 - 图 8051统框图 2、 最小系统图 图 8051小系统图 部含有数字和模拟资源可以通过 40 个 I/O 引脚使用,每个端口引脚都可以被定义为通用 I/O( 模拟输入。以被分配给内部数字资源。设计者完全控制数字功能的引脚分配,只受 I/O 引脚数的限制。这种资源分配的灵活性是通过使用优先权交叉开关译码器实现的。不论交叉开关的设置如何,端口I/ 本设计采用的是单片机 芯片内部有 12M 的 内部高频振荡器,在出厂时已经校准,所以不需外接晶振,本系统只有单片机的 有外接上拉电阻,其他的都不外接上拉电阻, - 13 - 线收发模块选择 由 品的工作在 段的单片无线收发器芯片。无线收发器包括:频率发生器、增强型“式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和解调器。输出功率频道选择和协议的设置可以通过 口进行设置。几乎可以连接到各种单片机芯片,并完成无线数据传送工作。 极低的电流消耗:当工作在发射模式下发射功率为 0电流消耗为 接收模式时为 电模式和待机模式下电流消耗更低 。 能参数 小体积, 装 宽电 压工作范围, 入引脚可承受 5V 电压输入 工作温度范围 : +80 工作频率范围 : 发射功率可选择为 0 数据传输速率支持 12 低功耗设计,接收时工作电流 0电模式时仅为 900 126 个通讯通道, 6 个数据通道,满足多点通讯和调频需要 - 14 - 增强型 “作模式,硬件的 验和点对多点 的地址控制 。 数据包每次可传输 1 32数据 。 4 线 讯端口,通讯速率最高可达 8合与各种接,编程简单 。 可通过软件设置工作频率、通讯地址、传输速率和数据包长度 通过 脚快判断是否完成数据 接收和数据发送 。 容性 以兼 容 、 无线模块。 或称 低功耗优化版,同时增加了 250讯速率的支持。 间可互用代码(除极少部分需要修改外)和互相通讯 间可完成相互通讯,前提是它们之间必须工作在相同的工作模式下。比如工作频率、传输速率、地址、数据包长度和 验方式。 可以同 间完成通讯。通讯建立条件同 结合本系统实际情况本案选用 线收发模块。 湿度某块选择 - 15 - 字温湿度传感器 是一款含有已校准熟悉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 件和一个 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 8 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 每个 感器都在即为精确 的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 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存在 存中,传感器内部在检测型号的 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 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成变 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 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 20 米以上,使其成为给类应用甚至 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择。 产品为 4 针单 排引脚封装,连接方便。 - 16 - 能 供电电压: C 输 出:单总线数字信号 测量范围: 湿度 20H, 温度 050 测量精度: 湿度 +H, 温度 + 分 辨 率: 湿度 1% 温度 1 互 换 性: 可完全互换 , 长期稳定性: 70%小时以上。 气体的相对湿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温 度。因此在测量湿度时,应尽可能保证湿度传感器在同一温度下工作。如果与释放热量的电子元件共用一个印刷线路板,在安装时应尽可能将 安装在热源下方,同时保持外壳的良好通风。为降低热传导, 在两者之间留出一道缝隙。 长时间暴露在太阳光下或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中,会使性能降低。 - 36 - 推荐使用高质量屏蔽线。 图 、 表 、 焊接信息 手动焊接,在最高 260 的温度条件下接触时间须少于 10秒。 (1)避免结露情况下使用。 (2)长期保存条件:温度 10 40 ,湿度 60以下。 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 37 - 氧化碳传感器是 加罗)公司生产的固态电化学型气体敏感元件。这种二氧化碳传感器除具有体积小、寿命长、选择性和稳定性好等特点外,同时还具有耐高湿低温的特性,可广泛用于自动通风换气系统或是二氧化碳气体的长期监测等应用场合。但是由于 预热时间较长(一般为 2 小时),所以,该器件比较适合于在室温下长时间通电连续工作。 感器的主要参数如下: 测量范围: 05000使用寿命: 2000 天 加热电压: 加热器电流: 250加热器功耗: 内部热敏电阻: 100k 5% 使用温度: 50 摄氏度 使用湿度: 595%产品尺寸:最大外径 24 24脚长 内部结构 氧化碳传感器是一种内含热敏电阻的混合式二氧化碳敏感元件。该元件在两个电极之间充有阳离子固体电解质。它的阴极由锂碳酸盐和镀金材料制成,而阳极只是镀金材料。该敏感元件的基衬是用对苯二酯聚乙烯和玻璃纤维加固,然后采用不锈钢网做圆柱型封装。元件的内层采用 100 目双层不锈钢网套在镀镍铜环上,并用高强度树脂粘合剂与基衬固定在一起。其外层顶盖上又罩上了一层 60 目的不锈钢网。为了达到降低干扰气体影响的目的, 内外两层不锈钢网之间还填充有吸附材料(沸石)。传感器的 6 箔导线与 内部相连。 部等效结构图如图 示。 - 38 - 图 图 效内部结构 图图 ,阳极与传感器的第 3 脚 S(+)相连,阴极与传感器的第 4 脚 S(-)相连, 热器与传感器的第 1, 6 脚相连,内部热敏电阻与传感器的第 2, 5 脚相连。内部热敏电阻的作用是通过该电阻探测环境温度,以便对该传感器进行温度补偿,从而使校正后的测量值更加准确。 工作原理 二氧化碳传感器是一种电化学型气体的敏感元件,当该元件暴露在二氧化碳气体环境中时,就会产 生电化学反应。其反应式如下: 阴极反应方程: 42 2+4极反应方程: 4 总的化学反应方程: +2 为电化学反应的结果,根据耐斯特方程( 该过程将产生如下电势( F)/(2F) 热电压为 敏电阻阳极 S(+)阴极 S(-)-+输出1 65 2 34 9 - 式中: 压; 常数; R 是气体常数; F 是法拉第常数。 从上式看出,通过监测 S(+)、 S(-)两个电极之间所产生的电势值可以测量 浓度值。为了使该传感器保持在最敏感的温度上,一般需要给加热器提供加热电压进行加热,但加热电压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传感器的稳定性,因此加热电压必须稳定,其范围应在 内。为了保证 准确测量,除了保证加热电压稳定及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温度补偿外,更主要的是要测量两电极之间变化的电势值 不是绝对电势值 为 度变化之间有一个较好的线性关系。虽然 对值随环境温度的上升而上升 , 保持常量,而且它在 50温度范围内,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 可由下式求得: 中, 350 的 ; 所测量的 。 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如图图 示。 二氧化碳浓度 图 二氧化碳浓度线性图 氧化碳检测电路设计 - 40 - 温度为 20 2、湿度为 65 5 热时间为 7 天或大于 7 天的条件下,测得传感器在浓度为 350的 是 220490 3503500度中的值是 4472使用高输入阻抗( 100低偏 置电流( 1运算放大器外,还要对测得的信号进行处理。 处理该信号选择使用费加罗( 司的 用处理器模块 ,块 。 氧化碳传感器模块,则可直接应用于二氧化碳气体监测。该模块内部带有 A/D 转换器,并已对数据进行了采样并作了处理。它输出的电压信号与二氧化碳浓度值呈线性关系,输出的电压信号为0当于 03000二氧化碳浓度。 块的输出电压为 03V,需要经过放大处理变为 05V 传送给 A/D 转化器,才能为单片机传送更为准确的数字信号。 本设 计对处理该信号方案如图图 图 图 氧化碳浓度检测电路 2. 氧化碳传感器 本应用 利用 氧化碳传感器 并通过高输入阻抗、低偏置电流的运放进行放大,再作一些简单的运算处理,就可以在浓度为的范围内测得信号,该信号为几百毫伏的电压信号,可以供高精度采样使用。如果使用费加罗()公司提供的 传感器模块,则可直接应用于自动通风换气系统或是气体监测。该模块内部带有转换器,并已对数据进行了采样并作了处理。它输出的电压信号与浓度值呈线性关系,输出的电压信号为,相当于的-+块1。另外,该模块还提供有中继转接控制信号。当浓度高于设定值时,输出的转接控制信号为高电平,该信号可以使得红点亮;反之,它将转接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以使绿点亮。但是,该模块的设定值是分档的,而不是连续可调的。共分为四档(可通过线路板上的跳线来实现),表 别给出了门限开关信号的浓度值及跳线连接方法。 表 限信号浓度 控制信号门限 档次 开 关 80020 100000 1500350 2000800 线连接 连 接 方 式 档次 连 连 连 断 连 连 断 连 连 断 连 连 断 连 连 连 第三章 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介绍 - 42 - 单片机开发中除必要的硬件外,同样离不开软件,我们写的汇编语言源程序要变为 种是手工汇编,另一种是机器汇编,目前已极少使用手工汇编的方法了。机器汇编是通过汇编软件将源程序变为机器码,用于 51,随着单片机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普遍使用汇编语言到逐渐使用高级语言开发,单片机的开发软件也在不断发展, 从近年来各仿真机厂商纷纷宣布全面支持 编译器、宏汇编、连接器、库管理和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调试器等在内的完整开发方案,通过一个集成开发环境( 这些部份组合在一起。运行 160握这一软件的使用对于使用 51系列单片机的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使用 么 前在国内你只能买到该软件、而你买的仿真机也很可能只支持该软件),即使不使用 用汇编语言编程,其方便易用的集成环境、强大的软件仿真调试工具也会令你事半功倍。 51开发系统基本知识 51开发系统基本知识 : 1. 系统概述 51 是美国 司出品的 51系列兼容单片机 汇编相比, C 语言在功能上、结构性、可读性、可维护性上有明显的优势,因而易学易用。用过汇编语言后再使用 会更加深刻。 51 软件提供丰富的库函数和功能强大的集成开发调试工具,全 外重要的一点,只要看一下编译后生成的汇编代码,就能体会到 51 生成的目标代码效率非常之高,多数语句生成的汇编代码很紧凑,容易理解。在开发大型软件时更能体现高级语言的优势。下面详细介绍 51开发系统各部分功能和使用。 2. 51 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的整体结构 - 43 - 具包的整体结构,其中 别是 集成开发环境 (可以完成编辑、编译、连接、调试、仿真等整个开发流程。开发人员可用 或汇编源文件。然后分别由 译器编译生成目标文件 (目标文件可由 可以与库文件一起经 件由 供调试器 用进行源代码级调试,也可由仿真器使用直接对目标板进行调试,也可以直接写入程序存贮器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