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读书方法_第1页
胡适的读书方法_第2页
胡适的读书方法_第3页
胡适的读书方法_第4页
胡适的读书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胡适的读书方法 胡适的读书方法 大凡读书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得更多教益,但有 时却因读书不得其法,读书不少却收效甚微。中国 新文学先驱者胡适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借鉴。 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我今天根据个人 所经验,同诸位谈谈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两个 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胡适所谈虽是常识, 但却能够不落俗套,常中见奇,自具慧眼。 中国旧时的私塾教育讲究读书三到:眼到、口 到和心到,胡适对此表示赞同,并有了新的体味。 在胡适看来,所谓“眼到” ,就是每个字甚至每字 的笔画都不能简单放过,都要认真研究,不然就会 闹出笑话。他举例说,西文字母一点之差其意大变, 将“po r t”看成“p o rk”就会变“葡萄酒”为 “猪肉” ,将“oa ts”看成“oaks”也会改“小草” 为“大树” ,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中 国历史上因一字之差而产生大笑话或铸成大错者, 所在不少。所以,胡适告诫人们读书时万不可马虎, 关键处一定要做到“眼到” 。所谓“口到”就是 “诵读” ,每一字句都要念出来。这一方法有利于 熟悉句子结构,也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气势、风采和 韵致。所谓“心到”是指用心思考和分析研究,力 求做到“比较参考”和“融会贯通” 。如诗经 里“于” 、 “言”二字甚多,在不同地方其用意不同, 如果不用心比照就会越来越乱,成了一笔糊涂账。 在“心到”中,胡适还非常推崇“会疑”二字,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读书才会有大提高和大进展。 只有“三到”读书法还是不够的,胡适认为应 有第四到即“手到” 。所谓“手到”就是强调多动 手,这里主要包括标点分段、查阅字典和资料、作 读书笔记。而读书笔记又包括四点:抄录备忘、提 纲节要、笔记心得、探讨研究。 “动手”不仅会帮 助你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你的想象 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你自 己的东西。换言之,读书是读者被书牵着走,读者 再有主体性也要受到书的限制和规范;而动手时读 者是主人,书却成了工具,读者可按照自己的观念 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这就是为什么经过自己 动手的东西往往能够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谈到“博”的读书目的,胡适说:“所以要博 学者,只是要加添参考的材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 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 暗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 致其知而后读 。 ” 至于那些只通一技一艺者,胡适认为他们对社会的 贡献不会太大,也难有大的作为。胡适本人就是一 个读书广博的人,几乎各个领域无所不涉,他还自 称自己有“书癖” 。 在胡适看来,一个人要有大学问必须“精博双 修” ,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而只博不精则好似 “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当然,对 多数人来说,要做到既精又博那是十分困难的。即 便是博学专精的胡适,他也说自己偏于博而失于精。 1915 年 2 月 3 日胡适在日记中说:“学问之道两 面而已,一曰广大(博),一曰高深(精),两者须相 辅相行。务精者每失之隘,务博者每失之浅,其失 一也。余失之浅也,不可不以高深矫正之。 ” 胡适还有读书三好。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 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 自由自在。中国古人有裸身夜读者,大概深得夜读 之乐。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经典大著。夜读还 别有一番情调,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 爽心悦目!二是喜在厕上、电车里读书。胡适读书 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他甚至将厕上和 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1914 年 7 月 17 日 胡适日记载:“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 ,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故全书仅广寸 有余半,长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携最便, 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 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 ” 三是连贯式读书。有人读书随意性太强,无一定计 划,而胡适则强调读书的 连贯性,这既包括读书时间不间断,也包括读 完一书再换另一本。胡适读书自己规定:每日读书 不少于 6 小时。他还说“读书非毕一书勿读他书” 。 与林语堂追求读书之乐不同,胡适立足实用、 追求完美,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他完整、现实和实用 的独特读书法。就好像一个志在高峰的登山者,胡 适的读书方法是脚踏实地、有章有法、锲而不舍而 又易见成效的。/p 胡适的读书方法 大凡读书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得更多教益,但有 时却因读书不得其法,读书不少却收效甚微。中国 新文学先驱者胡适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借鉴。 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我今天根据个人 所经验,同诸位谈谈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两个 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胡适所谈虽是常识, 但却能够不落俗套,常中见奇,自具慧眼。 中国旧时的私塾教育讲究读书三到:眼到、口 到和心到,胡适对此表示赞同,并有了新的体味。 在胡适看来,所谓“眼到” ,就是每个字甚至每字 的笔画都不能简单放过,都要认真研究,不然就会 闹出笑话。他举例说,西文字母一点之差其意大变, 将“po r t”看成“p o rk”就会变“葡萄酒”为 “猪肉” ,将“oa ts”看成“oaks”也会改“小草” 为“大树” ,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中 国历史上因一字之差而产生大笑话或铸成大错者, 所在不少。所以,胡适告诫人们读书时万不可马虎, 关键处一定要做到“眼到” 。所谓“口到”就是 “诵读” ,每一字句都要念出来。这一方法有利于 熟悉句子结构,也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气势、风采和 韵致。所谓“心到”是指用心思考和分析研究,力 求做到“比较参考”和“融会贯通” 。如诗经 里“于” 、 “言”二字甚多,在不同地方其用意不同, 如果不用心比照就会越来越乱,成了一笔糊涂账。 在“心到”中,胡适还非常推崇“会疑”二字,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读书才会有大提高和大进展。 只有“三到”读书法还是不够的,胡适认为应 有第四到即“手到” 。所谓“手到”就是强调多动 手,这里主要包括标点分段、查阅字典和资料、作 读书笔记。而读书笔记又包括四点:抄录备忘、提 纲节要、笔记心得、探讨研究。 “动手”不仅会帮 助你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你的想象 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你自 己的东西。换言之,读书是读者被书牵着走,读者 再有主体性也要受到书的限制和规范;而动手时读 者是主人,书却成了工具,读者可按照自己的观念 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这就是为什么经过自己 动手的东西往往能够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谈到“博”的读书目的,胡适说:“所以要博 学者,只是要加添参考的材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 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 暗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 致其知而后读 。 ” 至于那些只通一技一艺者,胡适认为他们对社会的 贡献不会太大,也难有大的作为。胡适本人就是一 个读书广博的人,几乎各个领域无所不涉,他还自 称自己有“书癖” 。 在胡适看来,一个人要有大学问必须“精博双 修” ,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而只博不精则好似 “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当然,对 多数人来说,要做到既精又博那是十分困难的。即 便是博学专精的胡适,他也说自己偏于博而失于精。 1915 年 2 月 3 日胡适在日记中说:“学问之道两 面而已,一曰广大(博),一曰高深(精),两者须相 辅相行。务精者每失之隘,务博者每失之浅,其失 一也。余失之浅也,不可不以高深矫正之。 ” 胡适还有读书三好。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 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 自由自在。中国古人有裸身夜读者,大概深得夜读 之乐。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经典大著。夜读还 别有一番情调,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 爽心悦目!二是喜在厕上、电车里读书。胡适读书 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他甚至将厕上和 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1914 年 7 月 17 日 胡适日记载:“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 ,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故全书仅广寸 有余半,长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携最便, 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读之,惟于厕上及电车中读 之,约一月而读毕,此亦利用废弃光阴之一法。 ” 三是连贯式读书。有人读书随意性太强,无一定计 划,而胡适则强调读书的 连贯性,这既包括读书时间不间断,也包括读 完一书再换另一本。胡适读书自己规定:每日读书 不少于 6 小时。他还说“读书非毕一书勿读他书” 。 与林语堂追求读书之乐不同,胡适立足实用、 追求完美,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他完整、现实和实用 的独特读书法。就好像一个志在高峰的登山者,胡 适的读书方法是脚踏实地、有章有法、锲而不舍而 又易见成效的。/p 胡适的读书方法 大凡读书人都希望从书中获得更多教益,但有 时却因读书不得其法,读书不少却收效甚微。中国 新文学先驱者胡适的读书方法很值得借鉴。 胡适曾在读书中直言:“我今天根据个人 所经验,同诸位谈谈读书的方法。读书有两个 要素:第一要精,第二要博。 ”胡适所谈虽是常识, 但却能够不落俗套,常中见奇,自具慧眼。 中国旧时的私塾教育讲究读书三到:眼到、口 到和心到,胡适对此表示赞同,并有了新的体味。 在胡适看来,所谓“眼到” ,就是每个字甚至每字 的笔画都不能简单放过,都要认真研究,不然就会 闹出笑话。他举例说,西文字母一点之差其意大变, 将“po r t”看成“p o rk”就会变“葡萄酒”为 “猪肉” ,将“oa ts”看成“oaks”也会改“小草” 为“大树” ,这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中 国历史上因一字之差而产生大笑话或铸成大错者, 所在不少。所以,胡适告诫人们读书时万不可马虎, 关键处一定要做到“眼到” 。所谓“口到”就是 “诵读” ,每一字句都要念出来。这一方法有利于 熟悉句子结构,也有利于体会文章的气势、风采和 韵致。所谓“心到”是指用心思考和分析研究,力 求做到“比较参考”和“融会贯通” 。如诗经 里“于” 、 “言”二字甚多,在不同地方其用意不同, 如果不用心比照就会越来越乱,成了一笔糊涂账。 在“心到”中,胡适还非常推崇“会疑”二字,提 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读书才会有大提高和大进展。 只有“三到”读书法还是不够的,胡适认为应 有第四到即“手到” 。所谓“手到”就是强调多动 手,这里主要包括标点分段、查阅字典和资料、作 读书笔记。而读书笔记又包括四点:抄录备忘、提 纲节要、笔记心得、探讨研究。 “动手”不仅会帮 助你开阔眼界、增强记忆,还会充分调动你的想象 力与创造性,使书本上的知识变活,最终成为你自 己的东西。换言之,读书是读者被书牵着走,读者 再有主体性也要受到书的限制和规范;而动手时读 者是主人,书却成了工具,读者可按照自己的观念 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行选择,这就是为什么经过自己 动手的东西往往能够了然于心,甚至终生不忘。 谈到“博”的读书目的,胡适说:“所以要博 学者,只是要加添参考的材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 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 暗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 致其知而后读 。 ” 至于那些只通一技一艺者,胡适认为他们对社会的 贡献不会太大,也难有大的作为。胡适本人就是一 个读书广博的人,几乎各个领域无所不涉,他还自 称自己有“书癖” 。 在胡适看来,一个人要有大学问必须“精博双 修” ,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而只博不精则好似 “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当然,对 多数人来说,要做到既精又博那是十分困难的。即 便是博学专精的胡适,他也说自己偏于博而失于精。 1915 年 2 月 3 日胡适在日记中说:“学问之道两 面而已,一曰广大(博),一曰高深(精),两者须相 辅相行。务精者每失之隘,务博者每失之浅,其失 一也。余失之浅也,不可不以高深矫正之。 ” 胡适还有读书三好。一是夜读。夜读是一种美 好的享受,此时正合读书:宁静闲逸、无人打扰、 自由自在。中国古人有裸身夜读者,大概深得夜读 之乐。夜里时间充裕,可安心读经典大著。夜读还 别有一番情调,青灯黄卷伴一杯香茗,那是何等的 爽心悦目!二是喜在厕上、电车里读书。胡适读书 不择环境,不讲条件,有书即读,他甚至将厕上和 电车里的时间也充分利用起来。1914 年 7 月 17 日 胡适日记载:“有人赠我莎士比亚名剧亨利第五 ,全书三百八十余页,用薄纸印之,故全书仅广寸 有余半,长二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