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股改支付博弈分析论文 1 股权分制改革的实质 股权分置改革既是证券市场一次深刻的制度变 革,也是证券市场利益格局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股 权分置改革,其核心是“对价” 。所谓对价,其基 本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 方支付的货币代价或得到该代价的承诺。对价从法 律上看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而从经济学的 角度说,对价就是利益冲突的双方处于各自利益最 优状况的要约而又互不被对方接受时,通过两个或 两个以上平等主体之间的妥协关系来解决这一冲突。 把这一概念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含义是未来 非流通股转为可流通时,由于股票供给增加导致流 通股股价下跌,因此,流通股股东同意非流通股可 流通的同时,非流通股股东也要对这一行为发生时 将充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受损作出相应承诺。 2 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 从经济学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过程, 实质上就是一个博弈过程。公正的对价博弈必须具 备两个基本前提:力量均衡。即参与对价博弈的双 方或者多方在力量结构上具有势均力敌的相对均衡 性。动力均衡。即参与对价博弈各方都可以从过去 的博弈结果中导出新一轮博弈的“好”的预期,为 博弈的各方博取新的利益提供参与的动力。在这两 个前提假设中,力量均衡内在的规定了博弈起点; 动力均衡内在的规定了预期博弈结果。股权分置改 革制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非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 应当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支付对价的方案由非 流通股股东提出,流通股股东有权赞成或否决方案。 在信息角度,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每一个局 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 数等有基本了解。虽然局中人均不知道对手的底线 及表决意向,但根据市场平均对价水平可以做出大 致的估算,博弈的结局是明确的,即方案不是通过 就是不通过;从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来看,非流 通股股东先提出股改方案,相关股东再分类投票表 决,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 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 的策略,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 信息静态博弈。 3 股权分置改革博弈模型 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符 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博弈过程中的结构均衡与 动力均衡。虽然国有股及其他代表者在这一博弈中 处于强势地位,流通股通过 10 多年的市场博弈, 实践利益受到损害,但在此模型中,为使问题简化, 假设局中人的结构均衡与动力均衡;A 为非流通 股股东,对 A 而言,对价的最好结果是在给流通股 股东对价尽可能低的情况下获得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的通过;B 为流通股股东,对 B 而言,对价的最 好结果是非流通股股东给出尽可能多的对价以使流 通股股东获得将来股票溢价的收益;流通股股东 接受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为 P1,非流通股股东提出 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为 P2,其中不合理对价包括高 对价(设为 P3)和低对价(设为 P4) 。 模型的建立:非流通股股东以越高的对价获取 流通权,收益越小(最小值为-2) ,反之越大;流 通股股东以越高的对价通过股改,收益函数就越大 (最大值为 5) ,反之越小;集合各种事件出现的 概率,两类股东的收益矩阵如表 1. 设在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概率为 P2)时流通股股东通过的收益为 E1,不通过时的 收益为 E2,根据上表得出: E1=P1P2-2P3+4(1-P3) +3(1-P2); E2=(1-P1)P22P3-1(1-P3) ; 当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流通股股东通 过和不通过的收益相等时,我们可以得出均衡博弈 的最优概率,即 E1=E2,合并移项得出解: P2=3P1/3P3+3P1P3-1 ; 反之,在流通股通过对价(概率为 P1)的情 况下,非流通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收益为 E3, 提出合理对价的收益为 E4,根据上表得出: E3=P1P2 5P3+(1-P3) +(1-P1) -P3-3(1- P3) ; E4=P13(1-P2)-2(1-P1) (1-P2); 当流通股股东通过,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 对价和合理对价的收益相等时,我们可以得出均衡 博弈的最优概率,即 E3=E4,合并移项得出解: P1=(1+2P2-2P3)/(6P2+4P2P3-2P3-2) ; P1,P2 即为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3)模型的均衡解分析:从均衡解 P2 可以看 出,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与流通股 股东投票通过的概率(P2 与 P1)成正比,也就是 说,只要流通股股东投反对票的概率越大,非流通 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就会越低。因为他们 都是理性的参与人,都不希望股权分置改革宣告流 产,收益为零。同样从均衡解 P1 可以看出,非流 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概率越大,4P2P3+6P2-2P3-2 的值越大,将直接导致 P1 的值越小。说明非流通 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越大,对价方案将不 被流通股股东认可,流通股股东将投反对票,在利 益的驱使下,博弈的均衡解为:非流通股股东将提 出合理对价,流通股股东将通过对价方案。 4 合理对价水平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股东间的有效博弈, 市场对股改方案形成了 10 送 3 这一平均对价预期, 表 2 的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改方 案都在 10 送 3 附近,流通股股东获送 2.53.5 的 公司占 70%以上,非流通股股东送出率也在 15%左 右,说明非流通股股东都选择了最佳策略,即提出 合理对价的股改方案。 以中国石化作为代表,作为央企它也实施了 10 送 2.8 股的对价方案,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国资委对央企对价的立场,而各地区国有企业的 平均对价,可以间接反映当地国资委的态度。当然, 不同行业、不同质地的公司还应该有合理的对价差 异。 简单地讲,当与 10 送 3 股的平均值偏离达到 25%以上,即 10 送 2.25 股以下或 10 送 3.75 股以 上,就可以说是差距明显的方案。需要特别说明的 是,在流通股比例已经相当高的情况下,没有送股 的对价方案也是正常的,比如万科 A。 外资已经控股和即将控股的企业,已经成为对 价洼地,而其他国有企业对价过低,除了可以反映 国资委“不能流失国资”的立场,还有一种正常的 解释,就是即将铺开的股权激励计划。留下的基数 越大,才有可能留给相关激励对象更多。 5 股权分置改革中应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国的股权分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正如以上模型所给出的假设条件一样,在制度上 流通股仍处于弱势地位。为解决这一问题,股权分 置改革中应使用好分类表决机制,这一机制为保障 流通股权益提供了制度基础,是一个重大进步。但 问题是,在流通股股东已经严重亏损,市场信心几 乎丧失殆尽的情况下,还有多大热情利用这一机制 来保护自己所剩无几的利益呢?何况,对于流通股 股东而言,用脚投票比用手投票要便利得多。退一 步讲,即使流通股股东参与了投票表决,即使上市 公司对价方案获得通过,流通股利益是否真正能够 得到保证,也还需要未来的市场进行检验。 首先,要有一个超越市场的力量存在,为处于 绝对弱势状态下的流通股提供一个相对公正的博弈 起点和博弈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政府的行为目标 具有双重性:作为社会管理者,以“社会公共利益” 最大化为其行为目标,以维护市场稳定;但作为国 有股的实际代表者,政府与国有上市公司以股权为 纽带血脉相连,决定着它又有自身“特殊利益”即 国有资产的最大化的目标。当上述两个行为目标纠 缠在-起时,这取决于政府的目标偏好:当政府偏 好于市场公共利益目标时,则选择市场认同度较高 的对价补偿方案,国企与市场同时走向繁荣;当政 府偏好国企的特殊利益目标时,国有上市公司的当 前利益摆在凸显位置,国有上市公司推出吝啬方案, 市场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结果是市场陷入新的危 局。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作为监管者,从自身特殊 利益中走出来,摆脱国企利益的束缚,真正处于 “超然”地位,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提供公正、公 平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国企和政府作为 10 多 年证券市场最大的得利者,在股改中应遵从市场经 济伦理原则,放弃与民争利的价值取向,尊重流通 股权益,适当还利于民,真正与流通股公平博弈。 其次,应设置流通股股东投票率最低限制,以保证 博弈的有效性。流通股股东不仅有网络投票的权利, 也有投票的义务。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流通 股股东虽然享有了权利,但其自身对权利的认知和 行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目前中国中小散户占很 大比例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投资者教育使 中小投资者认识并行使自已的权利,以确保投票率 达到最低限制,确保股权分置改革结果的可信度、 有效性。对流通股股东的表决率规定最低要求,对 投票没能达到最低表决率要求的,制定相关的处理、 解决办法,如延长相关股东会议网络投票时间等使 博弈过程更加合理与公正。 1 股权分制改革的实质 股权分置改革既是证券市场一次深刻的制度变 革,也是证券市场利益格局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股 权分置改革,其核心是“对价” 。所谓对价,其基 本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 方支付的货币代价或得到该代价的承诺。对价从法 律上看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而从经济学的 角度说,对价就是利益冲突的双方处于各自利益最 优状况的要约而又互不被对方接受时,通过两个或 两个以上平等主体之间的妥协关系来解决这一冲突。 把这一概念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含义是未来 非流通股转为可流通时,由于股票供给增加导致流 通股股价下跌,因此,流通股股东同意非流通股可 流通的同时,非流通股股东也要对这一行为发生时 将充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受损作出相应承诺。 2 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 从经济学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过程, 实质上就是一个博弈过程。公正的对价博弈必须具 备两个基本前提:力量均衡。即参与对价博弈的双 方或者多方在力量结构上具有势均力敌的相对均衡 性。动力均衡。即参与对价博弈各方都可以从过去 的博弈结果中导出新一轮博弈的“好”的预期,为 博弈的各方博取新的利益提供参与的动力。在这两 个前提假设中,力量均衡内在的规定了博弈起点; 动力均衡内在的规定了预期博弈结果。股权分置改 革制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非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 应当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支付对价的方案由非 流通股股东提出,流通股股东有权赞成或否决方案。 在信息角度,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每一个局 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 数等有基本了解。虽然局中人均不知道对手的底线 及表决意向,但根据市场平均对价水平可以做出大 致的估算,博弈的结局是明确的,即方案不是通过 就是不通过;从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来看,非流 通股股东先提出股改方案,相关股东再分类投票表 决,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 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 的策略,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 信息静态博弈。 3 股权分置改革博弈模型 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符 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博弈过程中的结构均衡与 动力均衡。虽然国有股及其他代表者在这一博弈中 处于强势地位,流通股通过 10 多年的市场博弈, 实践利益受到损害,但在此模型中,为使问题简化, 假设局中人的结构均衡与动力均衡;A 为非流通 股股东,对 A 而言,对价的最好结果是在给流通股 股东对价尽可能低的情况下获得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的通过;B 为流通股股东,对 B 而言,对价的最 好结果是非流通股股东给出尽可能多的对价以使流 通股股东获得将来股票溢价的收益;流通股股东 接受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为 P1,非流通股股东提出 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为 P2,其中不合理对价包括高 对价(设为 P3)和低对价(设为 P4) 。 模型的建立:非流通股股东以越高的对价获取 流通权,收益越小(最小值为-2) ,反之越大;流 通股股东以越高的对价通过股改,收益函数就越大 (最大值为 5) ,反之越小;集合各种事件出现的 概率,两类股东的收益矩阵如表 1. 设在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概率为 P2)时流通股股东通过的收益为 E1,不通过时的 收益为 E2,根据上表得出: E1=P1P2-2P3+4(1-P3) +3(1-P2); E2=(1-P1)P22P3-1(1-P3) ; 当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流通股股东通 过和不通过的收益相等时,我们可以得出均衡博弈 的最优概率,即 E1=E2,合并移项得出解: P2=3P1/3P3+3P1P3-1 ; 反之,在流通股通过对价(概率为 P1)的情 况下,非流通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收益为 E3, 提出合理对价的收益为 E4,根据上表得出: E3=P1P2 5P3+(1-P3) +(1-P1) -P3-3(1- P3) ; E4=P13(1-P2)-2(1-P1) (1-P2); 当流通股股东通过,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 对价和合理对价的收益相等时,我们可以得出均衡 博弈的最优概率,即 E3=E4,合并移项得出解: P1=(1+2P2-2P3)/(6P2+4P2P3-2P3-2) ; P1,P2 即为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3)模型的均衡解分析:从均衡解 P2 可以看 出,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与流通股 股东投票通过的概率(P2 与 P1)成正比,也就是 说,只要流通股股东投反对票的概率越大,非流通 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就会越低。因为他们 都是理性的参与人,都不希望股权分置改革宣告流 产,收益为零。同样从均衡解 P1 可以看出,非流 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概率越大,4P2P3+6P2-2P3-2 的值越大,将直接导致 P1 的值越小。说明非流通 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越大,对价方案将不 被流通股股东认可,流通股股东将投反对票,在利 益的驱使下,博弈的均衡解为:非流通股股东将提 出合理对价,流通股股东将通过对价方案。 4 合理对价水平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股东间的有效博弈, 市场对股改方案形成了 10 送 3 这一平均对价预期, 表 2 的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改方 案都在 10 送 3 附近,流通股股东获送 2.53.5 的 公司占 70%以上,非流通股股东送出率也在 15%左 右,说明非流通股股东都选择了最佳策略,即提出 合理对价的股改方案。 以中国石化作为代表,作为央企它也实施了 10 送 2.8 股的对价方案,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国资委对央企对价的立场,而各地区国有企业的 平均对价,可以间接反映当地国资委的态度。当然, 不同行业、不同质地的公司还应该有合理的对价差 异。 简单地讲,当与 10 送 3 股的平均值偏离达到 25%以上,即 10 送 2.25 股以下或 10 送 3.75 股以 上,就可以说是差距明显的方案。需要特别说明的 是,在流通股比例已经相当高的情况下,没有送股 的对价方案也是正常的,比如万科 A。 外资已经控股和即将控股的企业,已经成为对 价洼地,而其他国有企业对价过低,除了可以反映 国资委“不能流失国资”的立场,还有一种正常的 解释,就是即将铺开的股权激励计划。留下的基数 越大,才有可能留给相关激励对象更多。 5 股权分置改革中应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国的股权分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正如以上模型所给出的假设条件一样,在制度上 流通股仍处于弱势地位。为解决这一问题,股权分 置改革中应使用好分类表决机制,这一机制为保障 流通股权益提供了制度基础,是一个重大进步。但 问题是,在流通股股东已经严重亏损,市场信心几 乎丧失殆尽的情况下,还有多大热情利用这一机制 来保护自己所剩无几的利益呢?何况,对于流通股 股东而言,用脚投票比用手投票要便利得多。退一 步讲,即使流通股股东参与了投票表决,即使上市 公司对价方案获得通过,流通股利益是否真正能够 得到保证,也还需要未来的市场进行检验。 首先,要有一个超越市场的力量存在,为处于 绝对弱势状态下的流通股提供一个相对公正的博弈 起点和博弈过程。从经济学角度,政府的行为目标 具有双重性:作为社会管理者,以“社会公共利益” 最大化为其行为目标,以维护市场稳定;但作为国 有股的实际代表者,政府与国有上市公司以股权为 纽带血脉相连,决定着它又有自身“特殊利益”即 国有资产的最大化的目标。当上述两个行为目标纠 缠在-起时,这取决于政府的目标偏好:当政府偏 好于市场公共利益目标时,则选择市场认同度较高 的对价补偿方案,国企与市场同时走向繁荣;当政 府偏好国企的特殊利益目标时,国有上市公司的当 前利益摆在凸显位置,国有上市公司推出吝啬方案, 市场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结果是市场陷入新的危 局。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作为监管者,从自身特殊 利益中走出来,摆脱国企利益的束缚,真正处于 “超然”地位,为市场健康有序运行提供公正、公 平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国企和政府作为 10 多 年证券市场最大的得利者,在股改中应遵从市场经 济伦理原则,放弃与民争利的价值取向,尊重流通 股权益,适当还利于民,真正与流通股公平博弈。 其次,应设置流通股股东投票率最低限制,以保证 博弈的有效性。流通股股东不仅有网络投票的权利, 也有投票的义务。但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流通 股股东虽然享有了权利,但其自身对权利的认知和 行使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目前中国中小散户占很 大比例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投资者教育使 中小投资者认识并行使自已的权利,以确保投票率 达到最低限制,确保股权分置改革结果的可信度、 有效性。对流通股股东的表决率规定最低要求,对 投票没能达到最低表决率要求的,制定相关的处理、 解决办法,如延长相关股东会议网络投票时间等使 博弈过程更加合理与公正。 1 股权分制改革的实质 股权分置改革既是证券市场一次深刻的制度变 革,也是证券市场利益格局的又一次重大调整。股 权分置改革,其核心是“对价” 。所谓对价,其基 本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 方支付的货币代价或得到该代价的承诺。对价从法 律上看是一种等价有偿的允诺关系,而从经济学的 角度说,对价就是利益冲突的双方处于各自利益最 优状况的要约而又互不被对方接受时,通过两个或 两个以上平等主体之间的妥协关系来解决这一冲突。 把这一概念引入股权分置改革,其基本含义是未来 非流通股转为可流通时,由于股票供给增加导致流 通股股价下跌,因此,流通股股东同意非流通股可 流通的同时,非流通股股东也要对这一行为发生时 将充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不受损作出相应承诺。 2 股权分置改革的博弈论基础 从经济学角度看,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对价过程, 实质上就是一个博弈过程。公正的对价博弈必须具 备两个基本前提:力量均衡。即参与对价博弈的双 方或者多方在力量结构上具有势均力敌的相对均衡 性。动力均衡。即参与对价博弈各方都可以从过去 的博弈结果中导出新一轮博弈的“好”的预期,为 博弈的各方博取新的利益提供参与的动力。在这两 个前提假设中,力量均衡内在的规定了博弈起点; 动力均衡内在的规定了预期博弈结果。股权分置改 革制度设计的核心思想是非流通股股东获得流通权 应当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支付对价的方案由非 流通股股东提出,流通股股东有权赞成或否决方案。 在信息角度,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每一个局 中人对于自己以及其他局中人的策略空间、盈利函 数等有基本了解。虽然局中人均不知道对手的底线 及表决意向,但根据市场平均对价水平可以做出大 致的估算,博弈的结局是明确的,即方案不是通过 就是不通过;从局中人行动的先后次序来看,非流 通股股东先提出股改方案,相关股东再分类投票表 决,局中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后行动者可以观察 到先行动者的行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自己最有利 的策略,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可以看作是一个完全 信息静态博弈。 3 股权分置改革博弈模型 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参与博弈的双方都符 合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博弈过程中的结构均衡与 动力均衡。虽然国有股及其他代表者在这一博弈中 处于强势地位,流通股通过 10 多年的市场博弈, 实践利益受到损害,但在此模型中,为使问题简化, 假设局中人的结构均衡与动力均衡;A 为非流通 股股东,对 A 而言,对价的最好结果是在给流通股 股东对价尽可能低的情况下获得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的通过;B 为流通股股东,对 B 而言,对价的最 好结果是非流通股股东给出尽可能多的对价以使流 通股股东获得将来股票溢价的收益;流通股股东 接受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为 P1,非流通股股东提出 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为 P2,其中不合理对价包括高 对价(设为 P3)和低对价(设为 P4) 。 模型的建立:非流通股股东以越高的对价获取 流通权,收益越小(最小值为-2) ,反之越大;流 通股股东以越高的对价通过股改,收益函数就越大 (最大值为 5) ,反之越小;集合各种事件出现的 概率,两类股东的收益矩阵如表 1. 设在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概率为 P2)时流通股股东通过的收益为 E1,不通过时的 收益为 E2,根据上表得出: E1=P1P2-2P3+4(1-P3) +3(1-P2); E2=(1-P1)P22P3-1(1-P3) ; 当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流通股股东通 过和不通过的收益相等时,我们可以得出均衡博弈 的最优概率,即 E1=E2,合并移项得出解: P2=3P1/3P3+3P1P3-1 ; 反之,在流通股通过对价(概率为 P1)的情 况下,非流通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收益为 E3, 提出合理对价的收益为 E4,根据上表得出: E3=P1P2 5P3+(1-P3) +(1-P1) -P3-3(1- P3) ; E4=P13(1-P2)-2(1-P1) (1-P2); 当流通股股东通过,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 对价和合理对价的收益相等时,我们可以得出均衡 博弈的最优概率,即 E3=E4,合并移项得出解: P1=(1+2P2-2P3)/(6P2+4P2P3-2P3-2) ; P1,P2 即为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3)模型的均衡解分析:从均衡解 P2 可以看 出,非流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与流通股 股东投票通过的概率(P2 与 P1)成正比,也就是 说,只要流通股股东投反对票的概率越大,非流通 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就会越低。因为他们 都是理性的参与人,都不希望股权分置改革宣告流 产,收益为零。同样从均衡解 P1 可以看出,非流 通股股东提出不合理概率越大,4P2P3+6P2-2P3-2 的值越大,将直接导致 P1 的值越小。说明非流通 股股东提出不合理对价的概率越大,对价方案将不 被流通股股东认可,流通股股东将投反对票,在利 益的驱使下,博弈的均衡解为:非流通股股东将提 出合理对价,流通股股东将通过对价方案。 4 合理对价水平 通过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以来股东间的有效博弈, 市场对股改方案形成了 10 送 3 这一平均对价预期, 表 2 的统计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改方 案都在 10 送 3 附近,流通股股东获送 2.53.5 的 公司占 70%以上,非流通股股东送出率也在 15%左 右,说明非流通股股东都选择了最佳策略,即提出 合理对价的股改方案。 以中国石化作为代表,作为央企它也实施了 10 送 2.8 股的对价方案,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国资委对央企对价的立场,而各地区国有企业的 平均对价,可以间接反映当地国资委的态度。当然, 不同行业、不同质地的公司还应该有合理的对价差 异。 简单地讲,当与 10 送 3 股的平均值偏离达到 25%以上,即 10 送 2.25 股以下或 10 送 3.75 股以 上,就可以说是差距明显的方案。需要特别说明的 是,在流通股比例已经相当高的情况下,没有送股 的对价方案也是正常的,比如万科 A。 外资已经控股和即将控股的企业,已经成为对 价洼地,而其他国有企业对价过低,除了可以反映 国资委“不能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固体废弃物填埋场土方封场合同
- 个人软件销售合同范例
- 2024年度煤矿智能化改造合同
- 卖手机合同范例
- 商品买卖售后合同范例
- 厨房餐具购销合同模板
- 园林地面铺设合同范例
- it 兼职合同范例
- 买卖无证房合同范例
- 外贸订单合同范例英文
- UPS电源蓄电池更换实施方案
- 2022年中级经济师《专业知识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考试题库(含解析)
- 结直肠癌肝转移消融课件
- 【教师必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 项目管理系列课程之进度管理课件
-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07票务差错和票务事故处理
- 医院发票模板
- 二年级公开课教案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教案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活动工作总结模板课件
- 出生证委托书模板(5篇)
- 秤发展史精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