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群众文化活动典型的材料_第1页
村群众文化活动典型的材料_第2页
村群众文化活动典型的材料_第3页
村群众文化活动典型的材料_第4页
村群众文化活动典型的材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村群众文化活动典型材料 XX 县南岔镇七工村地处南岔镇西南,距离镇 区 2公里。全村辖 6个村民小组,298 户 1098人, 耕地 5558亩。XX 年,全村社会总产值 282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9200元,集体经济收入 34万元。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为进一 步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七工村在文化建设和发展 中,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加大基础投入,健全工 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围绕广大群众求知、求富、 求健康、求和谐的需求,不断深化文化管理和服务 功能,努力把七工村建设成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 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的 “四新”文化活 动基地,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乐园。七工村先后 荣获国家、省、市授予的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文 明村、先进农民文化大院、市级文明村标兵、市级 先进党组织、市级“五个好”村党支部等各级各类 奖励荣誉 180余项,成为新农村建设方面名符其实 的“瓜州第一村” 。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文化阵地建设 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七工村把群众文 化阵地建设当做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项目全力推进, 把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做为新农 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明确责任,细化目标, 量力而行,强力推进,多方筹资,不断加大对农村 文化阵地的投入。近年来,村“两委”先后筹资 620余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大院活动中心,内设农 家书屋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科技培训室等多 功能厅室。建成了占地总面积 9000平米的 2个村 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广场内汉白玉毛主席雕像耸 立中央,龙柱、凉亭、休闲长廊布局协调,文化活 动室、露天剧场、篮球场、健身路径等附属设施俱 全,书写社会主义荣辱观、党风廉政建设、瓜州精 神等宣传内容的百米文化宣传长廊 1处 540平方米, 绘制大幅宣传牌 1面。建成 6个村民小组文化室及 文化广场,配套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健身器械 等设施设备。健全完善的村、组文化活动体系,良 好的群众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投 身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七工村经 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昂扬向 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营造向上的文化氛围 长期以来,七工村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培养, 为了让“精品文化”滋润百姓生活,成立了一支 20余人文艺宣传队,群众自发组织 2个民间文艺 自乐班,经常性进组入户演出,为弘扬农村民俗文 化,倡导文明新风,他们结合当前的形势,把一些 先进人物和事迹,绘成图片、展板进行宣传,让先 进村民上榜,好人好事上墙。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 见的戏剧、歌舞、小品快板等,用文艺形式表扬生 活中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倡导科学、文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七工村始终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 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 平。注重完善村级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农村 文艺骨干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拓宽渠道,利用多种 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繁荣农村文 化,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在群众中开 展了“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文明 示范户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让身边的人和 事教育身边的人,为淳化民风、树立新风发挥了良 好作用。二是举办“一会两展”活动。一会即:运 动会,从 XX年开始,村上每年坚持举办一次大型 农民运动会,至目前共成功举办了八届;两展即: 书画展览、刺绣作品展览,展出书画作品 156件, 刺绣作品 123件,部分优秀作品被选送参加市、县 举办的各种大赛;其中,荣获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周年中国书法美术大展铜奖的农民书法家梁成 福的书法作品特别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三是开展 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利用“元旦” 、 “春节” 、 “五一、五四” “七一”等重大节庆积极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年均演出 45 场次以上,观众 2万余人次,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 求,而且营造了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极大地带动 了本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潮。七工村在县、镇 举办的专场文艺演出活动中,组织群众涌跃参与, 多次获奖,农闲时节群众自发组织的健康、文明向 上的业余文化活动,如今在七工村蔚然成风,秦腔 自乐班、秧歌队,吹拉弹唱、载歌载舞,表达着群 众对农家小康生活无比喜乐的心情,这些活动的广 泛开展,不但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而且遏制 和避免了“黄、赌、毒”等不健康、不文明现象的 发生,端正了村风、民风,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为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 用。四是日常文化活动开展如火如荼;每逢节庆日 和农闲时节,男女老少走进文化大院或看书读报或 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或下棋,或聚在活 动室观看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70 岁的翁玉成老 人感慨的说:我们七工村的文化大院建的好,以前 我们的文化生活单一,有条件的能听一听收音机, 没有条件的及看不到又听不到,现在我们好了,在 闲暇时间来到文化大院、村组文化广场看看年轻人 打篮球,下象棋,到自乐班看看演出、听听音乐, 充实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我们的精神需 求。 XX 县南岔镇七工村地处南岔镇西南,距离镇 区 2公里。全村辖 6个村民小组,298 户 1098人, 耕地 5558亩。XX 年,全村社会总产值 282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9200元,集体经济收入 34万元。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为进一 步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七工村在文化建设和发展 中,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加大基础投入,健全工 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围绕广大群众求知、求富、 求健康、求和谐的需求,不断深化文化管理和服务 功能,努力把七工村建设成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 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的 “四新”文化活 动基地,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乐园。七工村先后 荣获国家、省、市授予的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文 明村、先进农民文化大院、市级文明村标兵、市级 先进党组织、市级“五个好”村党支部等各级各类 奖励荣誉 180余项,成为新农村建设方面名符其实 的“瓜州第一村” 。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文化阵地建设 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七工村把群众文 化阵地建设当做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项目全力推进, 把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做为新农 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明确责任,细化目标, 量力而行,强力推进,多方筹资,不断加大对农村 文化阵地的投入。近年来,村“两委”先后筹资 620余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大院活动中心,内设农 家书屋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科技培训室等多 功能厅室。建成了占地总面积 9000平米的 2个村 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广场内汉白玉毛主席雕像耸 立中央,龙柱、凉亭、休闲长廊布局协调,文化活 动室、露天剧场、篮球场、健身路径等附属设施俱 全,书写社会主义荣辱观、党风廉政建设、瓜州精 神等宣传内容的百米文化宣传长廊 1处 540平方米, 绘制大幅宣传牌 1面。建成 6个村民小组文化室及 文化广场,配套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健身器械 等设施设备。健全完善的村、组文化活动体系,良 好的群众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投 身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七工村经 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昂扬向 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营造向上的文化氛围 长期以来,七工村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培养, 为了让“精品文化”滋润百姓生活,成立了一支 20余人文艺宣传队,群众自发组织 2个民间文艺 自乐班,经常性进组入户演出,为弘扬农村民俗文 化,倡导文明新风,他们结合当前的形势,把一些 先进人物和事迹,绘成图片、展板进行宣传,让先 进村民上榜,好人好事上墙。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 见的戏剧、歌舞、小品快板等,用文艺形式表扬生 活中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倡导科学、文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七工村始终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 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 平。注重完善村级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农村 文艺骨干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拓宽渠道,利用多种 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繁荣农村文 化,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在群众中开 展了“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文明 示范户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让身边的人和 事教育身边的人,为淳化民风、树立新风发挥了良 好作用。二是举办“一会两展”活动。一会即:运 动会,从 XX年开始,村上每年坚持举办一次大型 农民运动会,至目前共成功举办了八届;两展即: 书画展览、刺绣作品展览,展出书画作品 156件, 刺绣作品 123件,部分优秀作品被选送参加市、县 举办的各种大赛;其中,荣获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周年中国书法美术大展铜奖的农民书法家梁成 福的书法作品特别深受群众欢迎和好评。三是开展 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利用“元旦” 、 “春节” 、 “五一、五四” “七一”等重大节庆积极 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年均演出 45 场次以上,观众 2万余人次,满足了群众的精神需 求,而且营造了浓厚的群众文化氛围,极大地带动 了本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潮。七工村在县、镇 举办的专场文艺演出活动中,组织群众涌跃参与, 多次获奖,农闲时节群众自发组织的健康、文明向 上的业余文化活动,如今在七工村蔚然成风,秦腔 自乐班、秧歌队,吹拉弹唱、载歌载舞,表达着群 众对农家小康生活无比喜乐的心情,这些活动的广 泛开展,不但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要,而且遏制 和避免了“黄、赌、毒”等不健康、不文明现象的 发生,端正了村风、民风,有力促进了农村精神文 明建设,为全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 用。四是日常文化活动开展如火如荼;每逢节庆日 和农闲时节,男女老少走进文化大院或看书读报或 打篮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或下棋,或聚在活 动室观看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70 岁的翁玉成老 人感慨的说:我们七工村的文化大院建的好,以前 我们的文化生活单一,有条件的能听一听收音机, 没有条件的及看不到又听不到,现在我们好了,在 闲暇时间来到文化大院、村组文化广场看看年轻人 打篮球,下象棋,到自乐班看看演出、听听音乐, 充实了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我们的精神需 求。 XX 县南岔镇七工村地处南岔镇西南,距离镇 区 2公里。全村辖 6个村民小组,298 户 1098人, 耕地 5558亩。XX 年,全村社会总产值 2821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9200元,集体经济收入 34万元。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为进一 步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七工村在文化建设和发展 中,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加大基础投入,健全工 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围绕广大群众求知、求富、 求健康、求和谐的需求,不断深化文化管理和服务 功能,努力把七工村建设成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 民、争创新农家、建设新农村的 “四新”文化活 动基地,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的乐园。七工村先后 荣获国家、省、市授予的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级文 明村、先进农民文化大院、市级文明村标兵、市级 先进党组织、市级“五个好”村党支部等各级各类 奖励荣誉 180余项,成为新农村建设方面名符其实 的“瓜州第一村” 。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文化阵地建设 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七工村把群众文 化阵地建设当做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项目全力推进, 把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做为新农 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明确责任,细化目标, 量力而行,强力推进,多方筹资,不断加大对农村 文化阵地的投入。近年来,村“两委”先后筹资 620余万元,建起了村文化大院活动中心,内设农 家书屋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科技培训室等多 功能厅室。建成了占地总面积 9000平米的 2个村 级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广场内汉白玉毛主席雕像耸 立中央,龙柱、凉亭、休闲长廊布局协调,文化活 动室、露天剧场、篮球场、健身路径等附属设施俱 全,书写社会主义荣辱观、党风廉政建设、瓜州精 神等宣传内容的百米文化宣传长廊 1处 540平方米, 绘制大幅宣传牌 1面。建成 6个村民小组文化室及 文化广场,配套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健身器械 等设施设备。健全完善的村、组文化活动体系,良 好的群众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投 身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七工村经 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人民群众昂扬向 上、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营造向上的文化氛围 长期以来,七工村高度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培养, 为了让“精品文化”滋润百姓生活,成立了一支 20余人文艺宣传队,群众自发组织 2个民间文艺 自乐班,经常性进组入户演出,为弘扬农村民俗文 化,倡导文明新风,他们结合当前的形势,把一些 先进人物和事迹,绘成图片、展板进行宣传,让先 进村民上榜,好人好事上墙。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 见的戏剧、歌舞、小品快板等,用文艺形式表扬生 活中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倡导科学、文明、 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近年来,七工村始终把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 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 平。注重完善村级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农村 文艺骨干队伍的培养与管理,拓宽渠道,利用多种 有效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繁荣农村文 化,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在群众中开 展了“好公公、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文明 示范户等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让身边的人和 事教育身边的人,为淳化民风、树立新风发挥了良 好作用。二是举办“一会两展”活动。一会即:运 动会,从 XX年开始,村上每年坚持举办一次大型 农民运动会,至目前共成功举办了八届;两展即: 书画展览、刺绣作品展览,展出书画作品 156件, 刺绣作品 123件,部分优秀作品被选送参加市、县 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