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37责任追究制度_第1页
交通事故37责任追究制度_第2页
交通事故37责任追究制度_第3页
交通事故37责任追究制度_第4页
交通事故37责任追究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事故 37 责任追究制度篇一:车辆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车辆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安全意识,排除安全生产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特制定车辆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1、车辆发生事故,公司要查清事故原因,依据事故职责,对于发生一般事故的责任人,要向公司写出书面检查,讲明事故原因,认识事故的危害性,从中汲取教训。 2、造成 1 万元以上 3 万元以下损失的事故,事故责任人强制下岗,回公司参加为期 3 天的培训,费用自理。 3、造成 3 万元以上损失的事故,无条件辞退事故责任人并处罚款 1000 元。并将事故情况在公司简报上通报。 4、公司车辆月内发生两次以上车辆事故,全公司车辆停产整顿,直至安全隐患全部消除。 5、发生车辆事故,要按规定如实上报相关监管部门,不瞒报,不漏报。 6、公司全体从业人员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各负其职,确保车辆运输安全。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了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第二条、公司经理全面负责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组织专人,不定期深入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指导对营运车辆进行跟踪监督检查,把危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检查要有记录,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 第三条、公司股东(即车辆经营人) 、车辆安检员、驾驶员、押运员,是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全体从业人员一定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四条、责成专人负责公司车辆的二级维护保养,保证营运车辆不脱保,不漏保,技术状况保持完好,从源头上杜绝带病车上路。 第五条、充分运用科学管理技术,利用 GPS 卫星定位应用系统,公司平台对车辆进行 24 小时监控。监控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公司平台监控人员职责,聚精会神,认真负责,及时处理各种违章现象。 第六条、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信息档案,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登记,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鼓励和发动从业人员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和表彰。 安全事故等级和报告制度 为了规范运输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制度本制度。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一)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30 人以上死亡,或者 100 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或者 1 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 10 人以上 30 人以下死亡,或者 50 人以上 100 人以下重伤,或者 5000 千万元以上 1 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三)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上 10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 人以上 50 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上 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四)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 3 人以下死亡,或者 10人以下重伤,或者 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事故制度报告如下: 一、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或向企业平台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 应立即采取相关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妥善处理,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二、安全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 小时内向有安全监管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三、单位应建立安全事故登记簿,详细记载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车辆、驾驶员姓名、事故原因、承担事故责任的比例、事故损失情况及处理结果。 四、按时向运管部门报送安全生产月报表。 篇二:37 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1、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安全生产事故(以下简称事故)的报告、调查与处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防止和减少事故,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厂区范围内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适用本制度。 3、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安全生产法 、 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山西省焦化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集团公司安全管理制度。 4、管理内容及要求 事故的分类: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作用于对象的不同,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类型 人身事故,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导致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等事故。 操作事故,指生产过程中,由于违反工艺规程、岗位作业规程或操作不当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损失的事故。 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时间、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的事故。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火灾(爆炸)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爆炸现象,都为火灾爆炸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是指违反国家的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行为。 事故的分级:根据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特别重大事故,是指发生死亡事故(包括急性工业中毒死亡,下同) ,或者造成生产系统停车 24 小时以上,或者 50 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是指发生重伤事故,或者造成生产系统停车 6 小时以上 24 小时以下,或者 10 万元以上 5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发生轻伤事故,或者造成生产系统停车 3 小时以上 6 小时以下,或者 1 万元以上 1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生产系统停车 3 小时以下,或者1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本条第一款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事故的分类管理: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及作用于对象的不同,事故的分类管理如下: 凡造成人身伤害的各类事故、火灾(爆炸)事故、急性中毒事 故、交通事故,由安保部负责管理。操作事故由生产部负责管理。 设备事故由设备材料部负责管理。 环境污染事故由技术部负责管理。 当事故的分类不明确或无法确定时,由董事长(总经理)指定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事故实行分类管理:按责任分工由职能部门负责调查、统计,对口上报存档。安保部负责全公司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相关部门应在事故完结一周内将事故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安保部。 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部门(车间)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或者瞒报。 事故调查处理(转 载于: 小 龙 文档网:交通事故 37责任追究制度)应当坚持注重证据的原则,准确地分析和反映事故经过、事故原因以及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批准执行。 事故处理必须遵循“四不放过” (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周围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人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的原则进行。 事故管理责任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按照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及时、准确地完成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事故发生部门(车间)应当支持、配合事故调查工作,协助收集并提供相关证据。 参加事故调查处理的部门应当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效率。任何部门(车间)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事故的报告和依法调查处理。 对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中的违法行为,部门(车间)和个人有权向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和纪委举报,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和处理。 事故报告 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处理,同时以最快捷的方法向公司调度和部门(车间)负责人报告;发生火灾时应同时向消防队报告。 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根据事故严重程度,立即报告公司领导或者值班领导,并迅速通知有关职能部门。 公司领导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应当于 1 小时内向集团公司进行电话报告,并责成责任部门 24 小时向公司报送书面的事故报告。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以及财产损失和事故波及范围。 已经采取的措施。 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现场急救和保护 部门(车间)发生事故后,应当由公司领导决定是否启动事 故应急预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发生较大以上事故时,公司领导应立即赶赴现场,组织事故救援并果断决策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安保部、设备材料部、生产部等部门在公司领导统一组织指挥下做好现场抢险救援和警戒工作。 事故发生的有关部门(车间)必须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收集相关证据。派专人看护现场,任何人不得擅自移动和取走现场物件。因抢救人员和国家财产,防止事故扩大而需移动现场部份物件时,须做出标志,绘制事故现场图、摄影或录像并详细说明。 对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事故调查 1 对一般事故或未遂事故,有条规定的分管责任部门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