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最终版_第1页
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最终版_第2页
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最终版_第3页
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最终版_第4页
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最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科信息检索与利用一、 名词解释(5 分)1. 历代地理沿革表历代地理沿革表 , (清)陈芳绩编,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本书按照古代地方的部、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分为部 郡 县三表,部表是以舜时候的 12 州为纲的,下面列出各个时代地方区划;郡表是以秦时的 40 郡为纲的,下面列出各个时代地方区划;县表是以汉代的 1450 个县为纲的,下面列出各个时代县的增废。书中对一郡一县的废置、分并、迁徙等都加以考证说明,因此对查考我国历代地理的变迁非常重要。2. 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表 , (清)黄本骥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2005 年两次重印。本书分为三部分:历代职官概述、历代职官表、历代职官简释历代职官表这一部分最重要。以清代职官为主,下面列出历代同类职官,使人能够看出“今之某官即前朝某官” 。简释部分:是对历代主要职官的名称、建置和职权变迁等情况的简单介绍,可以和表参照使用。概述部分:是历代官制的介绍,可以作为查考表的入门之作。三者可互为参照,解决历代官制中的疑难问题。3.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本书编委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以后陆续出版。这是一部大型古籍善本联合目录,反映了全国 782 个藏书机构所藏古籍善本 6 万余种,13 万部,分经、史、子、集、丛书五部出版,每一部书都著录了书名、作者、刊刻年月、藏书单位等,这部书目是我国现存古籍中珍贵图书的总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4. 民国时期总书目民国时期总书目 ,北京图书馆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年陆续出版。这部书以学科分卷,共 20 卷,收录图书大约 10 万多种,基本上包括了1911 年至 1949 年之间出版的所有中文图书。书目中著录的图书以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重庆图书馆的藏书为主,兼收一些其他图书馆的藏书,各种图书都有详细的版本记录和馆藏编号,90%以上的藏书有内容提要,为读者提供了很多方便。5. 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历史大辞典 ,中国科学院等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6 年陆续出版。这部辞典是中国科学院发起,集中全国的专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共同完成的。全书共分 14 卷,每卷都有不同的主编,其中 9 卷是各朝代的分卷: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上) 、清(下) 。此外还有民族卷、历史地理、思想史、史学史、科技史。全书所收词条上期原始社会,下至 1911 年辛亥革命,宫 6 万多条。在各朝代的分卷中列出了很多关于典章制度的内容。6. 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 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 ,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创刊于 1951 年 4 月,前身是山东省图书馆编印的全国主要期刊重要资料索引 。1955 年由上海报刊图书馆接办,改名为全国主要期刊资料索引 。1956 年增加报纸部分,改名为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 ,月刊,每期收录国内公开和内部发行的中文报纸、中文期刊 2000 余种,论文资料近万条。2000 年起更名为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社科版 。2003 年按季出版网络版。全部资料按类编排,因为它及时反映了全国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所以对学术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7. 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 ,张忱石等编,中华书局,1980 年出版,1999 年再版。本书是根据中华书局出版的二十四史点校本编辑的,收录了史书中有纪传的人名,在人名后又注明了史书的名称、册数、卷数、页数,由于本书所依据的底本是当前的通行本,所以检索正史里面的人物传记资料,首先应该利用这本书。8. 中国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度表释中国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度表释 ,臧云浦、朱崇业编,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 年。分为 3 部分:总述,表解,释词总述:叙述了先秦到清朝的历代官制情况表解:列出了职官制度表 20 余种。释词:对有关官制、兵制、科举制度的解释,对查找官名有一定的帮助9. 中国史学论文索引中国史学论文索引 ,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历史系合编,中华书局,1979 年-1980 年出版。分为 2 编 4 册:第一编:收录了 1900 年至 1937 年间 1300 多种刊物上的论文 3 万多篇第二编:收录了 1937 年至 1949 年间近千种刊物上的论文 3 万多篇两编都按类别编排。这部索引不仅是检索史学资料的重要检索工具,而且对自然科学、医学、农学等资料的检索也有参考作用。10. 释氏疑年录释氏疑年录 ,陈垣编,中华书局,1964 年重印出版。是查找我国历代僧人生卒年的书。我国历史上同名的僧人很多,常易混淆,各书中对每人的生卒年记载不一,有的有四、五种说法。陈垣先生引用了大量佛教典籍和其他材料进行考证,从晋代到清代考证的人物共 2800 多人,全书以僧人生年顺序排列,书后附录释氏疑年录通检 。11. 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中国世界遗产全记录,邬宏编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年出版。是一部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中国 29 项世界遗产的书,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12.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中文版编辑邓蜀生,三联书店,1982 年。书中有 600 多幅彩色地图,反映了从人类起源一直到 1975 年间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书的前面有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书后还有 1600 多条专名索引,同时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作了简单的介绍。13. 中国地方志综录中国地方志综录 ,朱士嘉编,商务印书馆,1958 年出版。收录了全国 41 所图书馆所收藏的方志 7413 种,以表格的方式详细列出各部方志的名称、卷数、撰修者、撰修时代、版本、收藏单位等,书后还附有人名索引和书名索引,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附录:现存台湾的稀见方志目录(232 种) ,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我国稀见方志目录 (80 种) 。14. 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 , (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 年重印出版。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志书目,这部书目是班固在刘歆等人编的七略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著录了西汉末年的藏书,把 596 种图书分为“六艺” ,类的下面又分 38 种,类有大序,种有小序,分别叙述各类属的学术源流。不少图书有简单的注语,说明作者、时代、内容等情况。因为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目录,所以利用它不仅可以查考先秦以来的图书,而且对于了解西汉以前各科学术的发展源流也有很大帮助。15. 隋书经籍志隋书经籍志 , (唐)魏征撰,中华书局,1973 年重印。这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中国第二部史志书目, 隋书的第四册就是经籍志 ,共著录存书 3127 部,佚书 1064 部。全书按照经、史、子、集四大类编排,在大类中又分 47 个小类。书的前面有总序,大类有大序,小类有小序,扼要说明各家的学术源流及其演变,它开创了“经史子集”四分法的体例,而且著录丰富,考核精译,对了解古籍的流传和学术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16.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 ,丛书名,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修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七阁:内廷四阁(北四阁):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已毁)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江南三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已毁)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已毁)17. 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 ,臧励和,上海书店 1984 年翻印。所收录的人名上起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下至清朝末年,大约 4 万多人。书中人名按姓氏笔画排列,在每个人名下面记录了字号、时代、籍贯、简单的传记,书后有四角号码人名索引。特点:姓氏考略(附录) ,对史料中记载的有关姓氏内容的历史渊源进行了简单的考录。缺陷:观点较陈旧,没有人物生卒年,资料没有注明出处。18. 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1949-1980 ) ,董秀芬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年。收录了 1949 年至 1980 年间国内出版的有关报刊资料、论文集以及专著11000 多条,到了 1989 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董秀芬主编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论著目录(1981-1985) ,这本中收录了有关论文资料 16000 多条,还有专著目录 1200 多条。19.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编,中华书局,1985 年出版。这部目录收录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档案馆等 190 个单位收藏的我国历代方志 8200 多种,收藏范围包括省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卫志、所志、乡镇志、岛屿志、乡土志全书按地区顺序排列,每一条下面著录了方志的名称、卷数、撰修者、版本,以及收藏单位等内容。20. 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重印出版。收录丛书 2797 种,包括 38891 种古籍,因为它反映了全国 41 所图书馆收藏丛书的情况,所以它又可以起到联合目录的作用。全书分为 3 册:第一册:总目。分汇编(综合性丛书) 、类编(专属某一类的丛书)两大部分。在每一部分下面又细分为若干类和种,然后著录丛书,利用这一册可以解决收录了哪些丛书、每一种丛书又包括哪些古籍和哪些图书馆收藏等问题。第二册:子目,实际上是分类目录。利用这一本既可以知道某一部图书包含在哪一本丛书里面,也可以了解图书的大体内容,并且能够检索到许多相关的图书。第三册:索引。包括书名索引和著者索引两部分。利用这一本可以从书名和作者两种途径检索到子目中的每一本图书。二、 简答题(10 分)1. 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汉以前实物地图有哪些?(1)1978 年,河北省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铜板地图兆域图 。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中山国第五代国王王陵的平面规划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实物地图。原图高 48cm,宽 94cm,铜板上用金银丝嵌成。制作时间约在323BC-315BC 之间。上南下北,图上铸文 400 多字,小篆,记录陵园各部名称、尺度、间距,附有营建陵园的王命,横向排列,左右对称,中间 5 个享堂,正中间为王堂,堂外三道宫墙。反映了我国制图技术在战国时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是我国地图中的精品。(2)1986,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 1 号秦墓出土 7 幅绘在木板上的地图。除 1 幅半成品外,其他 6 幅可拼成一幅完整的邽县地图,成图年代为秦始皇八年(239BC ) ,距今 2200 多年。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所属的行政区域、地理概貌和经济情况。地图中有关地名、河流、山脉及森林资源的注记有 82 条之多,令人惊叹的是今天渭水支流及这一地区的许多峡谷在木板地图上仍可找到,并且与水经注所记载的相符。图中标明的各种林木,如柏树、楠木、松树等等同现在渭水地区的植物分布和自然环境也基本相同。2. 怎样利用清代以来编辑的古籍书目检索清乾隆以前的现存古籍?检索清乾隆以前的现存古籍,这部分最重要的是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 ,丛书名,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修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七阁:内廷四阁(北四阁):北京故宫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已毁) ,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江南三阁:杭州圣因寺文澜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已毁) ,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已毁)四库全书总目 , (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83 年重印。是中国封建社会编撰的质量最高的书目,对查找清代乾隆以前的古籍具有重要作用。按经、史、子、集四部编排,部的下面在分小类,有的小类再分子目,各部、类都有序,共著录图书 10254 种,其中四库全书收录的图书有 3461 种,四库全书没有收录的存目图书 6793 种。每一部都有一篇提要,说明作者、版本、体例、内容等等,为我们了解古代图书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当然,由于这部书是钦定的,在图书的评价方面有局限性和一些偏向,在学术上也有许多错漏之处。后人余嘉锡编四库提要辩证 ,1980 年,中华书局,指出了书中 500 处错误进行辩证,可作为利用书目的参考。如果要查考古代图书的一般情况,可使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 (清)永瑢等编。这是四库全书总目的节本,首先删除了存目部分,又删节了四库全书中 3461 种图书的提要,使用时可按类查找,也可以利用书后的书名和著者索引。另外,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 年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共 13 册,收录提要一万多篇,对查考图书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 两晋隋唐至明代地图绘制的主要成就。两晋隋唐时期:晋代著名地图学家裴秀(224-271)总结了前人的绘图经验,绘制了 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 。他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 6 个原则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比例、方位、道路的实际距离、地势、山川走向和对地面复杂情况的处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善的制图方法。唐代著名地图学家贾耽(730-805)根据制图六体编制 海内华夷图 、 关中、陇右、山南、九州图 。宋元明时期:北宋地图学家沈括,绘制天下郡县图 ,并制成立体模型。元代地图学家朱思本,绘制舆地图 。明代地图学家罗洪先,编制广舆图 ,是现存最早的刻本地图。4. 怎样利用清代以来编辑的古籍书目检索清乾隆以后的现存古籍?贩书偶记 ,孙殿起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重印。这部书是作者在经营古籍贩卖事业时记录下来的,收录图书近万种,主要是清代以来的著述,也有一些明代的小说,以及 1911-1935 年间有关文化的著作。作者编书原则:凡是见于四库全书总目的图书一概不录。可以起到四库全书总目续编的作用。1936 年编成,第一次出版。之后,编者在贩书的工作中又收集了许多清代的著作,又根据原书的编纂体例,编成贩书偶记续编 ,孙殿起录,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共收录图书 6000 多种。这两部书都是按照经、史、子、集分类编排的,记录了每一部书的卷数、版本等情况,对查考清代以来的图书具有重要作用。解放以后,各图书馆编辑了许多古籍目录,对查找和利用现存古籍提供了方便。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 、 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简目初编等。解放以后,我国还整理了许多古籍,并重新出版,查找这些新版古籍,可以利用:古籍目录(1949.9-1976.12 ) ,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中华书局,1980 年出版。收集了解放以后 30 年出版的各类图书,包括五四运动以前的著作,五四运动以后对古籍整理加工的著作,从古籍中摘录或选编的资料,还有古籍今译、新注、选本。全书分类编排,包括综合类、学术思想类、历史类、文化教育类、语言文字类、文学艺术类、农书、医药类、科技类,共 9 类。近几年,我国专门成立了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又出版了很多新整理的古籍。5. 何谓历法?古今中外历法从本质上可归纳几种?所谓历法,即安排年、月、日的方法。古今中外历法很多,但就其本质来说,可归纳为 3 种:阳历、阴历、阴阳历阳历:全称为太阳历,亦称公历或西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回归年长度为依据制定出来的,世界通用。年和日是以天文为依据的,月是人为安排的。阴历:全称为太阴历,亦称回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转动一周的朔望月长度为依据制定出来的,通行于信奉回教的阿拉伯国家,月和日是以天文为依据的,年是人为安排的。阴阳历:是我国从夏代就开始使用的历法,故又称“夏历” ,因为适用于农业生产,又称“农历” 、 “中历” ,是综合了太阴历的月和太阳历的年制定出来的。一年 12 月,大月 30 天,小月 29 天,一年 354 至 355 天,用润月来补差。6. 我国历史上使用过哪些纪年方法?常用的纪年方法:帝王纪年:是以帝王、诸侯即位的年次纪年。即位的当年称元年或一年,以下按序递增。帝王、诸侯死后,以谥法称他在位时的纪年。如:鲁隐公元年,周平王元年等。年号纪年:汉武帝时(前 140 年)出现。如:建元元年,唐代的贞观元年等。中华民国纪年:1912 年 1 月开始使用,以中华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49 年开始采用世界公元纪年。这种方法是将传说中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我国历史上其他纪年方法:干支纪年(甲子纪年):古人将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排列组合,成为六十个不同单位,为一周期,周而复始,用于纪年。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 85年)正式使用。生肖纪年: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成为十二肖属,用于纪年。岁(木)星纪年:根据木星运行的规律纪年。三、 问答题:(15 分)1. 记载宋以前典章制度的“三通”是哪几部文献?“三通”指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1) 通典通典 (唐)杜佑撰,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年万有文库本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记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的专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政书。它记录了从上古至唐代天宝末年历代的典章制度严格。内容共分 9 门: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在每一门下面又分若干子目,各子目下面记载了历代政治、经济等等制度。1988 年中华书局出标点本。(2) 通志通志 (宋)郑樵撰,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年万有文库本,1979 年中华书局出标点本。这本书与通典在体例上有所不同,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纪传(本传、后妃传、年谱、列传等)二、二十略(氏族、天文、地理、都邑、器服、职官、选举、刑法、食货、金石、灾祥等)二十略是本书的精华,也是专门记录典章制度沿革的内容。这部书记录了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在时间上与通典重复但在内容上有所扩大,如氏族(氏族是记录姓氏来源的) ,以及氏族的谱系,再如六书,记载了文字的源流和演变。(3) 文献通考文献通考 (元)马端临撰,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6 年万有文库本,1986 年中华书局有标点本。这部书是在通典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记录了上古至南宋嘉定末年的典章制度。尤其对宋代制度记录详细。全书共 348 卷,内容分为 24 考:天赋、钱币、户口、职官、选举、学校、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物异等。其中后五个是马端临增加的。经籍记载书目及评论书的真伪;帝系记载历代帝王的统系;封建记载历代封建制度的沿革;象纬记载历代天文情况;物异记载历代祥瑞灾异。每考之前都有小序,每考下面又分子目,每目下面按时代顺序进行叙述,对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又加了谙语。这部书材料丰富,体例严谨,分类清晰,明清以来的史学家对它的评价特别高。2. 汉代以前中国书目的编辑和整理。3. 何谓史志书目?如何利用史志书目检索古代图书的流传情况?(1)史志书目:正史中记录图书的艺文志或经籍志,有的记录一个时代的藏书情况,有的记录一代人的著述情况。通过历代史志书目对于某一种图书记录的有无,可以看出某种图书在历史上的流传情况。(2)检索古代图书的流传情况,主要利用史志书目。汉书艺文志 , (汉)班固撰,中华书局,1962 年重印出版。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史志书目,这部书目是班固在刘歆等人编的七略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著录了西汉末年的藏书,把 596 种图书分为“六艺” ,类的下面又分 38 种,类有大序,种有小序,分别叙述各类属的学术源流。不少图书有简单的注语,说明作者、时代、内容等情况。因为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综合性目录,所以利用它不仅可以查考先秦以来的图书,而且对于了解西汉以前各科学术的发展源流也有很大帮助。隋书经籍志 , (唐)魏征撰,中华书局,1973 年重印。这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中国第二部史志书目, 隋书的第四册就是经籍志 ,共著录存书 3127 部,佚书 1064 部。全书按照经、史、子、集四大类编排,在大类中又分 47 个小类。书的前面有总序,大类有大序,小类有小序,扼要说明各家的学术源流及其演变,它开创了“经史子集”四分法的体例,而且著录丰富,考核精译,对了解古籍的流传和学术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4. 清代地图绘制的成就。(1)康熙四十七年(1708 年)聘法国传教士白晋绘皇舆全览图 ,经 10 年完成,参加绘制的中国学者与外国传教士共 200 余人。包括全国总图和各省分图。是我国第一次采用经纬网测绘的全国大型地图册,1717 年出版木刻版,两年后又印行了铜版图。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认为,中国清初地图绘制的完成标志着中国18 世纪初的地图绘制又走到了世界的前列。(2)雍正初年,法国传教士雷孝思等人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绘制了雍正十排图 。(3)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 ,在前两幅图的基础上绘乾隆内府舆图 。北至北冰洋,南至印度洋,西至波罗的海、地中海、红海,是当时最完善的亚洲地图。(4)光绪十五年至十八年(1889-1892)北京城里会典馆,明令各省进行经纬度测量,进行总编会,绘成皇舆全图 。(5)清同治二年(1863)著名学者、名臣胡林翼在皇舆全览图的基础上,绘制大清一统舆图 。(6)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绘历代舆地图 ,古今对照,朱墨套印,是历史地图绘制史上的里程碑。5. 社科文献信息的特点。(1)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倾向性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所参与的人类社会,各种社会现象不同程度的反映某些社会集团、社会阶层的利益和观念。作为研究主体的人,必须按照本阶级的世界观、方法论解释社会现象,同时受到社会统治集团严格的政治干预。(2)具有明显的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