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物拾得制度_第1页
遗失物拾得制度_第2页
遗失物拾得制度_第3页
遗失物拾得制度_第4页
遗失物拾得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遗失物拾得制度篇一:浅谈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法律重构浅谈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法律重构 摘要:物权法明确规定了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但是细细斟酌该制度仍存在诸多明显的缺陷,最主要的就是它过于强调了遗失人物权和国家利益的保护,而缺乏对拾得人权利的关注,这有悖于法律的公平价值。本文拟就从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及有限制的取得遗失物所有权的角度讨论,以期更有效的实现物权法遗失物拾得制度应有的功能。 关键词:遗失物 拾得人 报酬请求权 遗失物取得 一、现有制度下遗失人与拾得人”双输”局面的形成 (一)依物权法规定,拾得人几乎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首先,拾得人负有妥善保管遗失物的义务。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须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其次,拾得人负有及时通知遗失人的义务。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应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最后是返还义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相反,物权法于拾得人的权利,仅规定拾得人有权请求偿还因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然而, ”由于请求费用偿还时需对所花费用进行举证,一旦无法举证、证据不足或忘记索取证据,即使费用已经支出,也将不能从遗失人处得到什么补偿,正是这一风险常使拾得人处于费力不讨好的境地” 。当然,物权法还规定了拾得人基于悬赏广告发生的报酬请求权。但依悬赏广告发生报酬给 篇二:议物权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议物权法中的拾得遗失物制度 摘要:拾金不昧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美德,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有的道德规范的调整力量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 ,因此法律制度的规范显得十分必要。 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九十四条规定:拾得物灭失、毁损,拾得人没有故意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拾得人将拾得物据为己有,拒不返还而引起诉讼的,按照侵权之诉处理。 物权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权法中拾得遗失物制度的相关规定,对该制度中遗失物拾得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和评析,指出了几点物权法对该制度的完善,从物权法的角度审视了拾得遗失物制度的意义,并提出了对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字:拾得遗失物 基本内容发展过程不足与完善意义 正文:所谓遗失物拾得制度是指规制因遗失物拾得所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法律制度的总称。遗失物拾得制度作为一国物权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以其独特的制度功能对进一步明确物的归属,定分止争,充分发挥物的效用,平衡当事人的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物权法中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基本内容 XX 年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拾得制度作出了较为全面、具体的规定: (一)关于拾得人的义务和权利 1.拾得人的义务: (1)通知义务。即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遗失物。 (2)保管义务。即拾得人在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 (3)送交义务。即拾得人若不愿履行通知义务,则应当将遗失物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4)返还遗失物义务。即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对权利人负有返还义务。 2.拾得人的权利。(1)费用偿还请求权。即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拾得人有权请求权利人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2)意定报酬请求权。即权利人悬赏寻找遗失物的,领取遗失物时拾得人有权请求权利人按照承诺履行报酬给付义务。(3)拾得人的遗失物留置权。即权利人支付必要费用和意定报酬的义务与拾得人返还遗失物的义务应当同时履行,若权利人不支付必要费用和报酬,拾得人有权留置遗失物。 (二)关于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 1.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拾得人和有关部门均可成为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的主体。2.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的发生事由。拾得人和有关部门仅因故意或 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3.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的发生时间。拾得人在将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三)关于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法律后果 所谓拾得人侵占遗失物,是指拾得人在权利人提出返还请求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返还遗失物的情形。其法律后果是:若拾得人在权利人提出返还请求后,无正当理由拒绝返还遗失物,则拾得人丧失费用偿还请求权和意定报酬请求权,且应承担返还遗失物的民事责任。 (四)关于无人认领遗失物的归属 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五)关于拾得人对遗失物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 一方面,就拾得人而言,若拾得人对遗失物无权处分,则拾得人同样丧失费用偿还请求权和意定报酬请求权,且应承担返还遗失物或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另一方面,就权利人而言,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支付所付的费用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此外,就受让人而言,若权利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未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则受让人实际取得遗失物所有权。 二、 物权法对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发展 1、1986 年颁布的民法通则在关于拾得人的义务和权利只规定了拾得人的返还义务、保管义务和费用偿还请求权;关于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方面,只笼统规定拾得人故意丢失、毁损拾得物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关于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法律后果方面,只规定拾得人承担侵权民事责任;关于无人认领遗失物的归属及关于拾得人对遗失物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方未作明确规定。 2、 物权法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的基本内容:物权法在关于拾得人的义务和权利(来自: 小 龙 文档网:遗失物拾得制度)方面进一步规定了拾得人的通知、送交义务和意定报酬请求权、遗失物留置权,更有利于平衡拾得人和权利人的权益。关于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方面具体规定了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除拾得人外还包括有关部门;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的发生事由除因拾得人和有关部门故意外还包括重大过失;遗失物灭失、毁损的民事责任的发生时间为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在关于拾得人侵占遗失物的法律后果方面明确规定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在关于拾得人对遗失物无权处分的法律效力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 三、我国物权法中的遗失物拾得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一)没有确立拾得人的法定获酬权 建立遗失物返还有偿制度 在物权法中,对拾得人能否享有报酬请求权问题上虽然规定了拾得人意定报酬请求权,但是,我国遗失物拾得制度重遗失人的权利,轻拾得人利益的立法价值取向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其仍然没有确立拾得人的法定获酬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并实施保管、通知、招领、送交、返还等行为并非单纯的道德善举,其本质上与其他劳动行为无异。拾得人基于自己的劳动而 主张获酬应是理所当然。因此我国立法在赋予拾得人意定报酬请求权的基础上,仍须确立拾得人的法定获酬权,可以建立遗失物返还有偿制度。(二)没有确立拾得人有限取得所有权制度 : 在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属问题的立法上,拾得人有限取得所有权主义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普遍共识。我国物权法第 113 条规定拾得人不取得所有权将无人认领的遗失物归属确定为国家所有,拾得人不但不能享受任何利益,而且连为此支付的费用也无从弥补。有关学者指出在拾得遗失物后,拾得人在一定条件下,即拾得人在履行了应尽的义务,如通知义务、保管义务、送交义务后,遗失物于法定期间经过无人认领的,由拾得人和国家按份取得其所有权。这样适应了当代世界各国和地区普遍确认的拾得人有限取得所有权主义的立法价值取向。 (三)有些规定不够具体,缺乏实践操作性: 1、在关于拾得人通知和返还义务的履行方面, 物权法第 109 条规定“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未对拾得人通知义务履行的期限和形式作出更为具体的规定。 2、在关于拾得人送交义务的履行方面, 物权法第109 条规定“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 拾得人通知义务与送交义务是一种选择关系,使拾得人在实践操作中带来不确定性。 (四)拾得人的法律责任 物权法只是笼统地规定了因拾得人或部门的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五)规定拾得人无权处分,第三人可以依照时效制度取得所有权 依据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人如果处分遗失物,属于民法上的无权处分行为,其处分行为的效力为效力待定,只有权利人追认了,该行为才有效,如果权利人不追认,那么该行为自始无效。因此第三人不能依据善意取得而取得该遗失物的所有权,权利人可以在知道受让人 2 年内要求该第三人返还原物。这就说明,如果受让人两年内没有请求权利人返还原物呢,那么他就丧失了该项权利,这时候他不能再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了。有学者建议民法典立法时候在总则部分增加时效取得制度,这样权利人在知道第三人起两年内如果没有向第三人请求返还原物,那么第三人就可以依据时效取得制度取得对该遗失物的所有权。 四、我国物权法中的遗失物拾得制度的意义 (一) 有利于保护遗失人的财产权利。 根据民法理论,拾得不是物权的取得方式,拾得人应当将遗失物归还失主,否则构成对物的权利人的侵权行为,承担不归还的法律责任。我们在立法中适度引进利益机制,则能把这部分人引导到拾金不昧的道德立场上来,最终的结果是使遗失人避免更大的损失,从而有利于保护遗失人的财产权利。 (二)有助于我国遗失物立法制度的完善。 我国法律具有权利义务一致性的特征:任何公民不得享有无义务的权利,也不得承担无权利的义务。按照权利义务一致性的原则,既然规定了拾得人拒交遗失物的强制性责任,那么对拾金不昧的拾得人应给予奖励性报酬,使法律规范体现出公正和严谨,有利于拾得人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有助于我国遗失物立法制度的完善。 (三) 有利于稳定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设立“遗失物拾得制度”有利于稳定社会关系和保障市场交易和商品流通的安全,利于市场交易和商品流通秩序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有助于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的完备,从立法上确认归还遗失物的获酬,正是倡导“拾金不昧”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五)设立获酬制度,则可通过调整涉外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有助于公平调整涉外法律关系。 五、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民事立法上确立遗失物拾得制度,对遗失物的归属和返还加以规范,能更好地保护遗失人的财产权利,有效地解决当前存在着的拾得人与失主之间的纠纷,是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的。加强对该制度的探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