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砼设计规范hf_第1页
钢筋砼设计规范hf_第2页
钢筋砼设计规范hf_第3页
钢筋砼设计规范hf_第4页
钢筋砼设计规范h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筋砼设计规范 hf篇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_XX(第六章)6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一般规定 本章适用于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素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D 的规定。 深受弯构件、牛腿、叠合式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 9 章的有关规定。 对于二维或三维非杆系结构构件,当按弹性分析方法得到构件的应力设计值分布后,可按主拉应力设计值的合力在配筋方向的投影确定配筋量、按主拉应力的分布确定钢筋布置,并应符合相应的构造要求;混凝土受压应力设计值不应大于其抗压强度设计值,受压钢筋可按构造要求配置。当混凝土处于多轴受压状态时,其抗压强度设计值可按本规范附录的有关规定确定。 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校核、验算混凝土结构、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设计状况和性能设计目标确定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取值; 2 钢筋应力不应大于钢筋的强度取值; 3 混凝土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取值,多轴应力状态混凝土强度验算 可按本规范附录的有关规定进行。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I)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一般规定 正截面承载力应按下列基本假定进行计算: 1 截面应变保持平面; 2 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 混凝土受压的应力与应变关系按下列规定取用: 式中:c混凝土压应变为 c 时的混凝土压应力;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采用;0混凝土压应力达到 fc 时的混凝土压应变,当计算的 0 值小于时,取为; cu正截面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当处于非均匀受压且按公式() 计算的值大于时,取为;当处于轴心受压时取为 0; fcu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按本规范第条确定;n系数,当计算的 n 值大于时,取为。4 纵向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为; 5 纵向钢筋的应力取钢筋应变与其弹性模量的乘积,但其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式中:s si、pi第 i 层纵向普通钢筋、预应力筋的应力,正值代表拉应力,负值代 表压应力; poi第 i 层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重心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 筋应力,按本规范公式()或公式()计算。 fy、fpy普通钢筋、预应力筋抗拉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采用、 表采用; fy 、fpy普通钢筋、预应力筋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本规范表采用、 表采用;在确定中和轴位置时,对双向受弯构件,其内、外弯矩作用平面应相互 重合;对双向偏心受力构件,其轴向力作用点、混凝土和受压钢筋的合力点以 及受拉钢筋的合力点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当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尚应考虑扭转 影响。 弯矩作用平面内截面对称的偏心受压构件,当同一主轴方向的杆端弯矩比 M1/M2 不大于且设计轴压比不大于时,若构件的长细比满足公式()的要求,可不考虑轴向压力在该方向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否则应根据本规范第条的规定,按截面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附加弯矩影响。 式中:M1、M2分别为偏心受压构件两端截面按结构分析确定的对同一主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绝对值较大端为 M2,绝对值较小端为 M1,当构件按单曲率弯曲时,M1/M2 取正值,否则取负值; lc构件的计算长度,可近似取偏心受压构件相应主轴方向上下支撑点之间的距离; i偏心方向的截面回转半径。 排架结构柱的二阶效应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其他偏心受压构件,考虑轴向压力在挠曲杆件中产生的二阶效应后控制截面弯矩设计值应按 下列公式计算: 当 Cmns 小于时取;对剪力墙肢类及核心筒墙肢类构件,可取 mnsC 等于。式中:Cm构件端截面偏心距调节系数,当小于时取; ns弯矩增大系数; N与弯矩设计值 M2 相应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ea附加偏心距,按条规定确定; c截面曲率修正系数,当计算值大于时取; h截面高度;对环形截面,取外直径;对圆形截面,取直径; h0截面有效高度;对环形截面,取h0=r2+rs;对圆形截面,取 h0=r+rs; 此处,r、r2 和 rs按本规范附录 E 第条和第条计算; A构件截面面积。 偏心受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计入轴向压力在偏心方向存在 的附加偏心距 ea,其值应取 20mm 和偏心方向截面最大尺寸的 1/30 两者中的较 大值。 受弯构件、偏心受力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图 形可简化为等效的矩形应力图。 矩形应力图的受压区高度 x 可取截面应变保持平面的假定所确定的中和轴高度乘以系数 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 C50 时,1 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 时,1 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矩形应力图的应力值可由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c 乘以系数 1 确定。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 C50 时,1 取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80 时,1 取为,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纵向受拉钢筋屈服与受压区混凝土破坏同时发生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 度 b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钢筋混凝土构件 有屈服点普通钢筋 无屈服点普通钢筋 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式中:b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取 xb/h0; xb界限受压区高度; h0截面有效高度: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边缘的距离;Es钢筋弹性模量,按本规范表采用; p0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筋应力按本规范公式()或公式()计算; cu非均匀受压时的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按本规范公式()算; 1系数,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计算。注:当截面受拉区内配置有不同种类或不同预应力值的钢筋时,受弯构件的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应分别计算,并取其较小值。 纵向钢筋应力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纵向钢筋应力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预应力筋篇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本规范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1085 号文关于下达 1996 年度公路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定额等编制、修订工作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来自: 小龙 文档 网:钢筋砼设计规范 hf)规范修订组会同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和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进行了科研工作,并吸取了国内其他单位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与国内相关规范作了比较和协调。在规范条文初稿编写完成以后,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地征求了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对规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试设计,经反复修改。最后由交通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 9 章和 7 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按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 502831999)的规定,采用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按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GBJ 132-90)的规定,修改了符号并列出了基本名词术语;在材料方面,改变了强度的取值原则,将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高到C80,钢筋品种也随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作了调整;全面改进和补充了棍种受力构件的正截面和受弯构件斜截面的承载力计算内容;改善 r 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抗裂限值、裂缝宽度和构件刚度的计算方法,以及预应力钢筋的几项预应力损失如钢丝和钢绞线的松弛损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损失等。此外,本规范还增加了有关构件耐久性的规定,组合式受弯构件、墩台盖梁、桩基承台和箱梁翼缘有效宽度等方面的计算和构造的规定。对桥梁上、下部构造,如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最小锚旧 K 度、钢筋接头及钢筋最小配筋率等方面也作了较全面的补充和完善。 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有关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随时将问题和建议函告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北京市东四前炒面胡同 33 号,邮编 100010),以便再次修订时参考。本规范主编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郑绍硅、袁伦一、鲍卫刚 1. 0. 3 本规范按照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T502831999)规定的设计原则编制。基本术语、符号按照国家标准工程结构设计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 (GBJ13290)和国家标准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GBJ12488)的规定采用。 1. 0. 7 公路桥涵应根据其所处环境条件进行耐久性设计。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 1. 0. 7 的规定。 表 1. 0. 7 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基本要求 环境类别 环境条件 最大水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kg/m3) 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 最大氯离子含量(%) 最大碱含量(kg/m3) 温暖或寒冷地区的大气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接触的环 境 275 C25 严寒地区的大气环境、使用除冰盐环境、滨海环境 300 C30 海水环境 300 C30 受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325 C35 1. 0. 8 位处类或类环境的桥梁,当耐久性确实需要时,其主要受拉钢筋宜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预应力钢筋、锚具及连接器应采取专门防护措施。 31. 2 公路桥涵受力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钢筋混凝土构件不应低于锄,当用 HRB400、KL400级钢筋配筋时,不应低于 C25。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不应低于 C40 313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 和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 应按表 313 采用。 表 313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fck ftk 314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fcd 和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td 应按表 314 采用。 表 314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MPa) 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Fcd Ftd 注:计算现浇钢筋混凝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 300mm 表中数值应乘以系数 0. 8; 当掏件质量(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 2. 1. 5 混凝土受压或受拉时的弹性模量 Ec 应按表 3. 1. 5 采用。 表 3. 1. 5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MPa) 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C75 C80 Ec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104 32 钢筋 321 公路混凝土桥涵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普通钢筋宜选用热轧 R235、HRB335、HB400 及 KL400 钢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箍筋应选用其中的带肋钢筋;按构造要求配置的钢筋网可采用冷轧带肋钢筋。 2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应选用钢绞线、钢丝;中、小型构件或竖、横向预应力钢筋,也可选用精轧螺纹钢筋。 注:(1)本条所述“钢筋”系普通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称, “普通钢筋”系指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的非预应力钢筋; (2)R235 钢筋系指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l30131991)中的 I 级钢筋;HRB335、HRB400 钢筋摘自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 筋)(GB14991998)、相当于原国家标准 GBl4999l中的级钢筋、级钢筋;KL400 钢筋系指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GB130141991)中的级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取自国家标准冷轧带肋钢筋(GB l3788一 1992); (3)预应力钢丝系指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 52231995)及其第一号修改单中消除应力的三面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和光面钢丝。 322 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 95的保证率。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fsk 和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fpk,应分别按表 322-l 和表 322-2 采用。 表 322-1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钢筋种类 符号 fsk 钢筋种类 符号 fsk R235 d=820 235 HRB400 d=650 400 HRB335 d=650 335 KL400 d=840 R 400 注:表中 d 系指国家标准中的钢筋公称直径,单位mm。 表 3. 2. 2-2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MPa)钢筋种类 符号 fpk 钢铰线 12 (二股) d=、 d= S 1470、1570、1720、1860 1470、1570、1720 13 (三股) d=、 d= 1470、1570、1720、1860、1470、1570、1720 17 (七股) d=、 、 d= 1860 1720、1860 消除应力钢丝 光面 螺旋肋 d=4、5 d=6 d=7、8、9 P H 1470、1570、1670、1770 1570、1670 1470、1570 刻痕 d=5、7 I 1470、1570 精轧螺纹钢筋 d=40 d=18、25、32 JL 540 540、785、930 注:表中 d 系指国家标准中钢铰线、钢丝和精轧罗纹钢筋的公称直径,单位 mm。 3. 2. 3 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sd 和抗压强度设计值 fsd应按表 3. 2. 3-1 采用;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pd 和抗压强度设计值 fpsd应按表 3. 2. 3-2采用。 4. 表 .3-1 普通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钢筋种类 fsd fsd 钢筋种类 fsd fsd R235 d=820 195 195 HRB400 d=650 330 330 HRB335 d=650 280 280 KL400 d=840 330 330 注:(1)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 330MPa 时,仍按 330MPa 取用; (2)构件中配有不用种类的钢筋时,每种钢筋应采用各自的强度设计值。 表 3. 2. 3-2 预应力钢筋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MPa) 钢筋种类 fpd fpsd 钢铰线 12(二股) 13(三股) 17(七股) fpk=1470 1000 390 fpk=1570 1070 fpk=1720 1170fpk=1860 1260 消除应力钢丝 和螺旋肋钢丝 fpk=1470 1000 410 fpk=1570 1070 fpk=1670 1140 fpk=1770 1200 消除应力刻痕钢丝 fpk=1470 1000 410 fpk=1570 1070 精轧螺纹钢筋 fpk=540 450 400 fpk=785 650 fpk=930 770 4. 1. 5 垂直于悬臂板跨径方向的车轮荷载分布宽度,当 c 值不大于 2. 5m 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a=(a1+2h)+2c (4. 1 5) 式中 a垂直于悬臂板跨径的车轮荷载分布宽度;a1垂直于悬臂板跨径的车轮着地尺寸; c平行于悬臂板跨径的车轮着地尺寸的外缘,通过铺装层 45分布线的外边线至腹板外边缘的距离; h铺装层厚度。 422 T 形截面梁的翼缘有效宽度 bf,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内梁的翼缘有效宽度取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 1)对于简支梁,取计算跨径的 13。对于连续梁,各中间跨正弯矩区段,取该计算 跨径的 0. 2 倍;边跨正弯矩区段,取该跨计算跨径的 0. 27 倍;各中间支点负弯矩 区段,取该支点相邻两计算跨径之和的 0. 07 N; 2)相邻两梁的平均间距: 3) (b+2bh+12hf),此处,b 为梁腹板宽度,bh 为承托长度,hf为受压区翼缘悬出 板的厚度。当 hhbh 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计算预加力引起的混凝土应力时,预加力作为轴向力产生的应力可按实际翼缘全宽计算;由预加力偏心引起的弯矩产生的应力可按翼缘有效宽度计算。 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作用(或荷载)效应分析时,T 形截面梁的翼缘宽度可取实际全宽。 42?3 箱形截面梁在腹板两侧上、下翼缘的有效宽度bmi 可按下列规定计算(图 4 2 31、图 42 3-2 和表423): 1 简支梁和连续梁各跨中部梁段,悬臂梁中间跨的中部梁段 (4. 2. 3-1) 2 简支梁支点,连续梁边支点及中间支点,悬臂粱悬臂段 (4 2 3-2) 式中 bmi 腹板两侧上、下各翼缘的有效宽度,i=1,2,3, 见图 4. 2. 3 一 l: bi腹板两侧上、下各翼缘的实际宽度,i=I,2,3,见图 4. 2 .3-1f有关简支梁、连续梁各跨中部梁段和悬臂梁中间跨的中部梁段翼缘有效宽 度的计算系数,可按图 4. 232 和表 423 确定; s 有关简支梁支点、连续梁边支点和中间支点、悬臂梁悬臂段翼缘有效宽度 的计算系数,可按图 4. 2 .3-2 和表 4. 2 .3 确定。 注:(1) bmi,f 为简支梁和连续梁各跨中部梁段、悬臂梁中间跨的中部粱段,当 bili0. 7 时翼缘的有效宽度; (2) bmi,s 为简支梁支点、连续梁边支点和中间支点,悬臂梁悬臂段,当 bil i 时翼缘的有效宽度; (3) l i 按表 4. 2. 3 确定。 图 4. 2. 3-1 箱形截面梁翼缘宽度图 4. 2. 3-2 sf 曲线图 表 4. 2. 3 sf 的应用位置和理论跨径 结构体系 理论跨径 l i 简支梁 l i= l 连续梁 边跨边支点或跨中部 分段 li=0. 8l 中间跨跨中部分梁段 l i=0. 6 l l, 中间指点 l i 取 0. 2 倍两相邻跨径之和 悬臂梁 li =0. 5 l 注:(1)a 为与所求的翼缘有救宽度 bmi 相应的翼缘实际宽度 bi,但 a 不应大于 0 .25l; (2)f 为梁的计算跨径; (3)c=0. 1 l (4)在长度 a 或 c 的梁段内,有效宽度可用直线插入法在 s bi 与 f bi 之间求取。 当梁高 hbi0. 3 时,翼缘有效宽度应采用翼缘实际宽度。 预应力混凝土梁在计算预加力引起的混凝土应力时,预加力作为轴向力产生的应力可按实际翼缘全宽计算;由预加力偏心引起的弯矩产生的应力可按翼缘有效宽度计算。对超静定结构进行作用(或荷载)效应分析时,箱形截面梁的翼缘宽度可取实际全宽。 9. 3. 5 T 形截面梁或箱形梁的顶板内承受局部荷载的受拉钢筋,应符合本规范第 9. 2. 3 条规定。垂直于受拉钢筋应设分布钢筋,可按本规范第 92. 5 条规定设置。箱形截面梁顶板承受局部荷载的受拉钢筋,其部分可在近腹板处弯起,通过腹板直伸至悬臂端,并做成弯钩。不弯起钢筋根数不应少于每米三根,并应伸至翼缘悬臂端;当翼缘悬臂长度按本规范第 4. 1. 5 条规定的 c 值大于25m 时,上述不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尚应不少于悬臂根部负弯矩钢筋截面面积的 60。 篇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367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9308 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等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多项专题研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和验证性试验,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实践经验;与国外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和试点工程的试用,对重点章节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的内容有: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基本规定、材料、增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外加预应力加固法、外粘型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增设支点加固法、绕丝加固法、钢丝绳网片-复合砂浆外加层加固法等的设计、计算与构造规定以及有关的附录。此外,还有与各种加固方法配套使用的植筋技术、锚栓技术、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和钢筋阻锈技术等。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颁布。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为充实提高规范的质量,请各使用单位在施行本规范过程中,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交成都市一环路北三段 55 号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邮编:610081;/) 。 本规范主编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加单位: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福州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市工程建设标准化办公室、上海加固行建筑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北京东洋机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慧鱼(太仓)建筑锚栓有限公司、厦门中连结构胶有限公司、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北京风行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库力浦实业有限公司、湖南固特邦土木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凯华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台湾安固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梁 坦 王永维 陆竹卿 梁 爽 吴善能 黄 棠 林文修 卓尚木 古天纯 贺曼罗 倪士珠 张书禹 莫群速 侯发亮 卜良桃 屈文俊 陈大川 王立民 李力平 王 稚 吴 进 陈友明 张成英 线运恒 张 剑 单远铭 张首文 唐超伦 张 欣 温 斌1 总 则 为使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做到技术可靠、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加固的设计。 混凝土结构加固前,应根据建筑物的种类,分别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144 和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 进行可靠性鉴定。当与抗震加固结合进行时,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 进行抗震能力鉴定。 混凝土结构加固的设计,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2 术语、符号 术 语 已有结构加固 strengthening of existing structures 对可靠性不足或业主要求提高可靠度的承重结构、构件及其相关部分采取增强、局部更换或调整其内力等措施,使具有现行设计规范及业主所要求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 原构件 existing structure member 实施加固前的原有构件。 重要构件 important structure member 其自身失效将影响或危及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 一般构件 general structure member 其自身失效为孤立事件,不影响承重结构体系整体工作的承重构件。 增大截面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ting with 增大原构件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或改变其自振频率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外粘型钢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bonded steel frame 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扁钢焊成构架并灌注结构胶粘剂,以在到整体受力,共同约束原构件要求的加固方法。 复合截面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y bonded reinforced materials 通过采用结构胶粘剂粘接或高强聚合物砂浆喷抹,将增强材料粘合于原构件的混凝土表面,使之形成具有整体性的复合截面,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根据增强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外粘型钢、外粘钢板、外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外加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层等多种加固法。 绕丝加固法 compression member confined by reinforcing wire该法系通过缠绕退火钢丝使被加固的受压构件混凝土受到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其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直接加固法。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 structure member strengthening with external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