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_第1页
金沙遗址博物馆_第2页
金沙遗址博物馆_第3页
金沙遗址博物馆_第4页
金沙遗址博物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沙遗址博物馆第二组古蜀 文化源流 岷江上游古代 蜀人先祖为蜀山氏,有观点认为:蜀山氏与蚕丛氏是从岷江上游兴起的,是古代羌人(语言学上属於藏缅语族)的一个分支。四川西北部茂县的营盘山遗址年代约在前 3500年到前 3000年。出现了大型的中心聚落 ,密集的房屋基址及多座人祭坑。 宝墩文化约 在前 2500年至前 1700年的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最早的考古学文化遗存。是古蜀文明的古城古国时期,也是古蜀文明的起源时期 三星 堆文化前 1700 前 1200年左右成都平原进入三星堆文化时期。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发达的青铜文化。约相当于华夏族记载中的鱼凫朝时期。以三星堆为中心的古蜀国作为长江上游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是古蜀文明形成阶段中的强盛 时期。 十二桥文化十二 桥文化约在前 1200 前 600年,三星堆在前 1000年左右被废弃,文化中心转移到了成都平原的中心,是四川盆地青铜时代中期的一个考古学文化。十二桥文化承袭了大量的三星堆文化因素,又包含着许多新的文化因素,文化范围分布非常广泛。其中金沙遗址是三星堆遗址消亡以后,成都平原上新崛起的一个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中心,是古蜀王国另一个都邑所在,十二桥文化是古蜀文明发展阶段中的又一个辉煌 。约 相当于华夏族记载中的杜宇 时期。基本概况 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城西,距市中心约 5公里,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金沙遗址是位于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公元前 12世纪至公元前 7世纪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 古蜀王国的都邑。基本概况 金沙遗址是 2001年 2月 8日在一次基建施工过程中偶然发现的。现已发现的重要遗迹有大型建筑基址、祭祀活动场所、一般居址、大型墓地等。 金沙遗址是位于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一处商周时代遗址,是公元前 12世纪至公元前 7世纪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 古蜀王国的都邑 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同一时期遗址中最为密集的象牙、数量最为丰富的金器和玉器。其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阳神鸟金箔,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城市形象标识主图案。金沙遗址的发现,把成都城市史提前到了 3000年前,由此被视为成都城市史的开端 。基本概况 金沙遗址的出土文物,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成都平原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这些遗物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文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由于出土了大量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不过,从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和周围的大型建筑、重要遗存来看,蜀风花园所在区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玉戈、玉瑗表明,金沙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深刻的内在联系,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金沙遗址, 世界文化遗产 (预备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遗址特点 大型 祭祀活动 场所 金沙遗址是世界上出土 古代象牙 最集中的遗址 金沙遗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 金器 最多的遗址 金沙遗址是中国同时期出土 玉器 最多的遗址 金沙遗址的 石雕像群 十分突出 发掘出的文物玉器 铜器 石器象牙 器 陶器兽面玉钺 石跪人像青铜人像陶三足盉 金器太阳神鸟玉器玉器 400余件有玉琮、玉璧、玉璋、玉戈、玉矛、 玉挂饰、玉珠及玉料等。出土的玉器十分精美,其中出土的最大一件高约 22厘米的十节玉琮颜色为翡翠绿,十节玉 琮高 22.2厘米,上宽 6.9厘米,下宽 6.3厘米。青 玉,质地温润,半透明。该玉琮为长方柱体,外方内圆,器上大下小,中间贯穿一孔,上下均出射。全器分为十节,每节雕刻有简化人面纹,由阴刻细密平行线纹的长方形横棱表示羽冠,用管钻琢出一大一小的两个圆圈,分别表示眼睛和眼珠。长方形的短横档上有形似卷云纹的几何形图案,表示嘴。在其上射部阴刻一人形符号。内壁两头大中间小,为双面钻孔而成。器内外打磨抛光,玉质平滑光润,制作十分规整 。从 造型、纹饰及琢刻工艺上看,这件玉琮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其它玉器有显著差别 , 该玉琮雕刻极其精细,琮表面有细若 发丝的微刻花纹和一人形图案,堪称一绝;数量极 多的圭 形玉凿和玉牌形饰颇具特色;大量玉璋雕刻细腻,纹饰丰富,有的纹饰上饰有朱砂而与良渚文化晚期玉琮完全一致 。良渚文化 在距今 5000多年时兴起于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延续了 1000多年的历史,而金沙遗址繁盛3000年前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这两个考古学文化不仅在距离上相隔了一千多公里,而且还跨越了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那么,这件良渚文化的玉琮为何会出现在如此遥远的古蜀金沙遗址呢?这还有待考古学家 们进一步研究 .金沙跪立神像之谜金沙 遗址出土了 12件跪立石像,让考古专家百思不得其解。这些 跪立石像一丝不挂,男性身上也涂着艳丽的朱砂,双手都被反缚在身后, 手指大残缺,有的为 9根,有的 7根,最少的只有 5根。这些 奇特的石像 在考古界 顿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中原地区的远古遗址中,也时常有跪立玉像的出土,不同的是,跪立玉像身上都有衣服蔽体,而且身份高贵。金沙出土的这种赤裸的石像在中原文明中从没有发现过。 专家们首先对石像的一丝不挂展开了研究。根据流传的神话或传说,古人只有在与神交流的时候才可能一丝不挂。因为在古人眼中,神灵是至高无上的,只有 裸体面对神灵才是完全的崇敬 。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人像也有裸体的,这是一个长相端庄的古蜀女人,上身赤裸,头上顶着一只庞大的尊。她被认为是一位专门为神灵服务的女人,并且,也是跪立的,很容易便使我们与金沙遗址的石像联系了起来。于是,考古学家推测,金沙石像可能与三星堆女人像一样,都是 奉献给神灵的 。 接下来的问题又来了,既然要奉献给神灵,为什么要捆绑住身体呢?考古学家又进行了种种的推测。一种说法认为这些石像是金沙古国在战争中俘获的战俘,所以才被金沙人捆绑起来,扒光衣服。这些从石像的表情上也有所体现。他们大多表情痛苦不安,甚至诚惶诚恐。所以,金沙人雕刻这些石像也许是为了炫耀战争的胜利,这些石像被当作战利品到处巡展。也有学者认为,这些石像是古蜀人祈雨的 巫师 。象牙器 象牙器 40余件,仅有柱状形器一类,柱状形器的一端正中有一圆点,周围有六个圆点,出土的象牙不计其数,总重量近一吨,在祭祀场所里,这些象牙是古蜀人奉献给天地神灵的重要祭品。有时是整根象牙极有规律的朝着一个方向摆放;有时象牙被切成饼状或圆柱状;还有的时候是只取象牙的尖来祭祀。这些方式体现出了一种强烈的 宗教色彩 ,具有某种特定的 宗教含义 。太阳神鸟 外径 12.5厘米、内径 5.29厘米、厚 0.02厘米。 2001年 2月 25日出土于成都金沙遗址 。 整 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围绕在内层图案周围,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 。 鸟头 、爪较大,颈、腿长且粗,身体较小,翅膀短小,啄微下钩,短尾下垂,爪有三趾。四只鸟首足前后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 。 整个 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2005年 8月 16日 “太阳神鸟 ” 金饰图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寓意太阳神鸟它呈圆形,器身极薄。内层分布有十二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图案由四只飞鸟首足前后相接,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中心的太阳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所以又被称为 “ 四鸟绕日 ” ,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十二道太阳光芒与四鸟的 “ 十二 ” 与 “ 四 ” 是中国文化经常使用的数字,诸如十二个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表达了先民们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现在,成都很多地方均使用太阳神鸟的标志,如天府广场,宽窄巷子等等,均体现了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 。金面具 为一种文化的载体,面具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成为一种纵贯古今的重要文化现象。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出现的面具,其造型、功能也各不相同,在古蜀文化中,面具被赋予了独特的内涵,是古蜀先民精神世界的折射。金沙遗址曾出土了两件 3000年前的黄金面具。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三星堆出土:金沙遗址出土:青铜跪人像石跪人像青铜人像青铜人像从造型风格上看,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金面具与之极为相似,都显得棱角分明,带有一定夸张意味,这说明了金沙与三星堆遗址有着紧密的承袭关系,金沙大金面具与三星堆金面具的制作时代应较为接近。金沙 三星堆金沙遗址 与中原文化 出土的玉戈、玉钺等礼器明显与中原同时代文物一致,这说明金沙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琮、玉璋并不是此地 “ 土生土长 ” 的,它们是通过长江这条自古以来的黄金水道自下而上运输至此的。金沙文化与中原及长江下游的频繁交流充分说明了此时的古蜀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良渚文化的器物通过长江传到蜀地,证明成都当时对外交往和贸易已非常频繁 已清理出土的一吨左右的象牙一部分产于古蜀国的南部,还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相邻的云南、贵州等地。这部分象牙很可能是西南少数民族进贡给这里的王公贵族的,这也说明了金沙当时已成为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物的意义 金沙遗址的出土文物,很多都是有特殊用途的礼器,应为当时成都平原最高统治阶层的遗物。这些遗物在风格上既与三星堆文物相似,也存在某种差异,表明该遗址与三星堆有着较为密切的渊源关系。金沙遗址的性质,目前推测有可能属于祭祀遗迹,但由于出土了大量玉、石器半成品和原料,不排除存在作坊遗迹的可能。 不过,从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和周围的大型建筑、重要遗存来看,蜀风花园所在区域很可能是商末至西周时期成都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遗址出土的玉戈、玉瑗表明, 金沙文化不是孤立的 ,它与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深刻的内在联系, 再次证明了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遗址发现的意义1、 金沙遗址是研究古蜀文明的一块基石 金沙遗址对研究古蜀文化起源、发展、衰亡和我国西南地区先秦时期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金沙遗址与成都平原的 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战国船棺墓葬 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不同阶段,这一发展演进历程,为华夏文明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考古学实证,是周边方国文明融入华夏文明的典型范例。 2、 金沙遗址为研究古蜀文明与外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 金沙遗址出土的文物包含了大量反映了古蜀文化与其它区域文化密切联系的信息。中原文化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的影响居次要地位;同时,金沙遗址对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古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遗址发现的意义3、金沙遗址是研究古蜀国都邑形态的重要遗址 金沙 遗址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国在成都平原兴起的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落,对于研究商周时期都邑遗址的布局结构和功能分区具有重要意义。位于成都市区西北部的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建城史推进到公元前 1000多年前,是研究 成都城市史 的重要资料。 4、 金沙遗址出土的玉器是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