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颈部ct三维重建在颈椎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_第1页
枕颈部ct三维重建在颈椎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_第2页
枕颈部ct三维重建在颈椎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_第3页
枕颈部ct三维重建在颈椎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_第4页
枕颈部ct三维重建在颈椎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枕颈部枕颈部 CT三维重建在颈椎性三维重建在颈椎性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高血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省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科研计划课题立题依据立题依据 目前我国至少有两亿高血压患者,其中颈椎性高血压占 20-30% 1,2 ,超过四千万人,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易引起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这种严峻的形势使得开展对颈椎性高血压的系统研究显得更为迫切。近十年来,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在有关颈椎性高血压的基础与临床省级课题资助下,证实了枕颈部关节(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结构性紊乱影响局部血压相关神经是颈椎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以及手法结构性整复的有效性 3-5,并成功复制了枕颈部关节结构紊乱致血压升高的大鼠模型 。 目前,对于颈椎性高血压枕颈部关节结构性紊乱的特征性影像学观察是缺失的。我们拟进一步通过 CT三维重建观察颈椎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结构紊乱,为颈椎性高血压的影像学诊断以及手法结构性整复提供依据。 1962年罗马尼亚学者首次提出了“cervical regional hypertention”(颈部高血压)的概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颈椎性高血压的相关研究报道已经非常多。 临床研究方面 ,潘之清等 2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交感型颈椎病合并高血压较多,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 46、 44;颈椎颈髓疾病,如果出现偏头痛伴高血压,约 90属寰枢关节半脱位或失紊,经手法治疗可 “戏剧性 ”康复。杨彬等 3、何宗宝等 6、 McMasters等 7发现纠正枕颈部关节紊乱可以有效降低颈椎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许亮等 8对非创伤性寰枕关节失稳做了初步分型,并临床表现中提到寰枕关节失稳与眩晕、血压波动可能有关。 基础研究方面 ,对颈上神经节( 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SCG)研究较多 9,10。早期贺俊民 11、孙海波 12 等采用牵拉压迫刺激兔颈前神经节(相当于 SCG)后血压有较大的升高,而刺激颈下神经节引起血压下降,压迫、电刺激 SCG未见明显血压升高;牵拉刺激椎动脉对血压的影响不大。Cassaglia PA13也发现刺激羊 SCG引起动脉血压升高。我们的前期工作 14-16也初步证实了 20g腹侧方向牵拉刺激 SCG可以引起家兔血压升高和血中乙酰胆碱( ACH)、去甲肾上腺素 (NE)、血管紧张素 (Ang )、血管加压素( AVP)等含量水平相应改变。 由于单纯对枕颈部血管(颈动脉 17、椎动脉 11,12)牵拉压迫甚至夹闭并不能引起血压的显著变化,枕颈部(枕 -寰 -枢)关节结构紊乱对血压产生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影响局部血压相关的神经( SCG9、迷走神经 5,18、舌咽神经)引起的。 舌咽神经 19,20分布到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与血压调节相关。有研究 21认为认为迷走神经在颅内延髓腹外侧 “琴弦式 ”牵拉刺激和小脑后下动脉的压迫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这些研究虽然不够系统深入,但基本说明了手法结构性整复的有效性以及刺激枕颈部相关神经可引起血压升高。 然而,对神经的直接刺激不能模拟枕颈部关节结构紊乱,不能反映颈椎性高血压的自然状况。 我们在心电监护仪监控下观察枕颈部活动对血压的影响,发现枕颈部活动可显著引起血压升高。在治疗枕颈部关节结构紊乱伴高血压患者中,观察到血压下降以及血清 NE、促甲状腺激素( TSH)含量下降。 在实验中活动大鼠枕颈部同时发现 SCG、迷走神经的动作电位随血压发生相应改变,说明枕颈部活动可以引起 SCG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改变。先后复制并改良验证了枕颈部关节结构紊乱致血压升高的大鼠模型,先期左侧模型(寰枢关节内塑料内置物)成功率 71.34%,后期验证改良(寰枢关节内金属内置物)左侧模型成功率 89.47%,右侧模型成功率84.21%,同时记录到 SCG和迷走神经放电活动显著增强。 并通过取出在寰枢关节内的内置物后,模拟手法结构性整复,观察到血压下降,检测到外周血相关神经递质 NE、ACH的变化。并运用示踪法观察到颈枕部关节附近 SCG标记物。 这些研究证实了枕颈部关节结构紊乱影响局部血压相关的神经是颈椎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以及手法结构性整复的有效性 3-5。 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自颈静脉孔出颅,SCG位于斜坡及第 1-3颈椎横突的前方,均与枕髁及寰枢椎毗邻,枕颈部活动容易对它们产生牵拉压迫刺激。但并不是所有枕颈部关节结构性紊乱都能引起血压升高,只有当紊乱的结构能够刺激影响血压的神经才能产生血压升高效应。 对于枕颈部关节结构性紊乱的观察,主要是 CT和 X线。 由于枕颈部关节的特殊性,特别是寰枕关节,常规 CT和 X射线平片很难作出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不能直观观察枕颈部关节形态学特点。常规 CT较难显示出病变的空间变化,而三维 CT重建的直观性和立体性使临床医生更容易理解病变与周围骨结构的关系。大多数枕颈部关节结构性紊乱,在常规颈椎正侧位 X射线平片及动力位 X射线平片常表现为正常,容易忽视了枕颈部关节结构性紊乱的存在, CT三维重建的运用对于复杂的解剖结构如头颈、脊柱等的精确评价有着确切的作用 22-26。行三维 CT重建检查可减少漏诊率 27。因此,对于颈椎性高血压的影像学诊断单纯基于张口位和侧位 X线的表现(主要是判断寰枢关节是否紊乱)是远远不够的,基于张口位和侧位X线的表现设计纠正枕颈部关节结构性紊乱的手法结构性整复也是相对粗糙的。枕颈部 CT三维重建是目前颈椎性高血压影像学研究的最佳选择,而这种研究在颈椎性高血压的研究中尚无文献报道。 CT三维重建是成熟的技术,我们针对颈椎性高血压的影像学进行课题研究设计,观察引起颈椎性高血压的枕颈部关节结构性紊乱的特征性、规律性表现,总结归纳颈椎性高血压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并依据影像学具体表现,针对性地设计手法结构性整复的方向、角度和力度,来解决困扰颈椎性高血压的临床瓶颈问题。 颈椎性高血压是典型的结构性疾病,通过 CT三维重建的形态学表现,总结梳理出颈椎性高血压的结构性紊乱的类型,为手法结构性整复治疗时的角度及力度设计提供影像学的直观理论依据。脊柱推拿手法治疗颈椎及相关疾病等脊柱慢性筋骨病损有着突出的临床优势 28, 但针对性地影像学研究匮乏使手法治疗的安全性、理论假说,以及常用于颈痛疗效评价的颈椎活动度等指标产生质疑 29 ,手法治疗颈椎相关疾病需要补充新的直观依据,通过对 CT三维重建的分析指导,可有效提升手法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规范关键技术,优化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传统的施术者盲目手法整复,未知风险不可控。 其学术价值在于为颈椎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基础,切实造福于广大患者,并有助于提高推拿学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地位。三、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三、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主要研究内容及所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课题研究的总目标和特色、创新点;对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学科发展的作用和意义。1.1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 ( 1)总结归纳颈椎性高血压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通过确认为颈椎性高血压患者和非颈椎性高血压患者的 CT三维重建图像的对比,总结归纳颈椎性高血压的枕颈部关节紊乱的特征性规律性表现,制定影像学诊断标准。 ( 2)验证 CT三维重建指导手法结构性整复的有效性。 通过手法结构性整复前后 CT三维重建图像的对比,验证 CT三维重建指导手法结构性整复的有效性。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手法结构性整复的角度和力度,提升手法的针对性和准确性,规范关键技术。1.2 拟解决的技术难点拟解决的技术难点 ( 1) CT三维重建的图像处理及相关数据测量。 ( 2)枕颈部与血压相关神经在 CT三维重建图像上的标识。 ( 3)统计分析颈椎性高血压的枕颈部关节紊乱的特征性规律性表现。1.3 总目标总目标 通过枕颈部 CT三维重建总结归纳颈椎性高血压的影像学诊断标准,验证 CT三维重建指导手法结构性整复的有效性。1.4特色、创新点特色、创新点 ( 1)颈椎性高血压是典型的结构性疾病,由于枕颈部关节的特殊性,特别是寰枕关节,常规 CT和 X射线平片很难作出准确和全面的诊断,不能直观观察枕颈部关节形态学特点。本课题率先应用CT三维重建,来研究颈椎性高血压的的形态学特点、结构性紊乱类型。 ( 2)传统的施术者多缺乏针对性的影像学研究,盲目手法整复,未知风险不可控,我们运用先进的 CT三维重建分析指导手法,为手法治疗提供直观理论依据,提升手法的安全性、针对性和准确性。1.5作用和意义作用和意义 ( 1)弥补了颈椎性高血压的缺乏影像学诊断标准的不足,解决颈椎性高血压临床诊断模糊问题,减少误诊,切实造福于广大患者。 ( 2)有效提升手法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减少医疗成本,减轻社会负担,提高广大患者生存质量。 ( 3)为颈椎性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提供临床依据和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推拿学的科学地位和社会地位。2、预期目标:、预期目标: (1)分析颈椎性高血压患者的解剖形态学特征以及 CT三维重建特征性表现,主导(或参与)制定颈椎性高血压的CT三维重建影像学诊断标准。 (2) 优化、规范化颈椎性高血压的治疗手法,明确安全的手法角度和力度范围,提升颈椎性高血压手法治疗的安全性、针对性和准确性,减少病人痛苦,提升疗效。主导(或参与)制定颈椎性高血压的手法治疗标准。 (3) 根据以上颈椎性高血压三维 CT影像诊断标准,进一步研发三维有限元诊断平台,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4) 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 2-3篇学术论文,力求在 SCI刊物发表 1篇论文。 (5) 培养研究生 1-2名。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1. 研究方法 ( 1)美国 GE数字减影 X线拍片机( DR) 拍摄颈椎张口位和侧位片。 ( 2)德国西门子双源 128排螺旋 CT机 枕颈部扫描。 ( 3) Omnipro工作站 (Indy Silicon Graphics System) 图像后处理三维重建。 ( 4)汞柱血压计 测量血压。 ( 5)手法结构性整复 基于 CT三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