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_第1页
10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_第2页
10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_第3页
10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_第4页
10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2008.101神 经 系 统 传 导 路The Nervous pathway( P281)2本 章 重 点 要 求1、 掌握: 躯干、四肢本体感觉( 躯干、四肢痛、温、粗触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 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的位置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瞳孔对光反射路径。2、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的投射。3、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束向小脑的投射;听、平衡和嗅觉的传导通路。4、掌握:锥体系的组成、行径、交叉及对各运动核的支配情况。5、了解:锥体外系的组成、纤维联系概况和功能。 3一、概 述定义 :大脑皮质与感受其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 分类 :传出传导路 (运动 )传入传导路 (感觉 ) 一般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深感觉传导路特殊感觉传导路 :嗅 ,听 ,视 ,平衡特点 : 必须有两个以上神经元才能完成每一条通路 都具有特定的功能反射4一 、一般感觉传导路(浅)皮肤 周围突脊神经 脊神经节中枢突 脊髓 、 层对侧脊髓丘脑束脊髓丘系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四肢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侧束:痛温觉前束:粗触觉白质前连合5Spinal lemniscus脊髓丘系6 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浅)皮肤粘膜 三叉神经周围突 三叉神经节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三叉丘系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7Trigeminal lemniscus 三叉丘系8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肌肉肌腱关节周围突脊神经 脊神经节中枢突 薄束核 楔束核薄束、楔束对侧内侧丘系脑干各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9Medial lemniscus 内侧丘系10总 结1、都要经过 三级神经元 ,以接力方式形成神经链2、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均在 周围神经节 ,第三级神经 元胞体均位于对侧 丘脑 ,只有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位置有所不同 .3、第二神经元发出的纤维均交叉上行 .4、第三级神经元的纤维都要经过内囊后肢 ,投射至大脑中央后回 .11视觉传导路(特殊) Visual pathway 视锥细胞视杆细胞 双极神经元 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 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内囊后肢 距状沟两侧 在视交叉中,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12视觉传导路 (光 )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 内囊后肢视神经视交叉 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距状沟两旁皮质13损伤示意图141、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 2、视交叉中部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颞侧 半偏盲 3、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患侧 视野鼻侧半偏盲 4、一侧视束以上部位(视辐射、视区)损 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损 伤15( 1)概念 瞳孔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 直接对光反射 光照该侧的反应。 间接对光反射 未照侧的反应。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Pupillary reflexes16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鼻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交叉颞侧视网膜来的纤维不交叉 视束外侧膝状体上丘臂顶盖前区左侧动眼神经副核右侧动眼神经副核左侧动眼 N右侧动眼 N睫状神经节睫状神经节左眼瞳孔 括约肌右眼瞳孔 括约肌视辐射视区17存在( +)存在( +)丧失( )丧失( )动眼神经损伤丧失( )存在( +)存在( +)丧失( )视神经损伤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健康侧眼患侧眼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18听觉传导路 Auditory pathway 蜗神经外侧丘系 (同、侧对侧) 内囊后肢蜗神经节 蜗神经前、后核下丘核内侧膝状体 听辐射 颞横回思考:一侧听觉传导路损伤,会导致损伤侧全聋吗 ?191、 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 指大脑皮质运动中枢的大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系。 下运动神经元 指脑干躯体运动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其轴突直接支配至骨骼肌。 2、 左右交叉: 一侧锥体系纤维交叉支配对侧骨骼肌运动。 3、 上、下颠倒: 4、 必经内囊: 5、 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 损伤后表现为瘫痪。(一)、 锥体系的特点:二、 运动传导路20锥体系: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下运动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锥体细胞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211、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内囊后肢脑干各部 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躯干肌、四肢肌脊神经222、皮质核束:锥体细胞(中央前回下部)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部疑核副神经核眼外肌咀嚼肌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内囊膝皮质核束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面肌(眼裂以下)舌肌双侧对侧23面神经核下部面神经核上部核上、下瘫对面肌的影响图解24核上、下瘫对舌肌的影响 一侧皮质核束损伤, 对侧舌下神经核失去皮质的控制,使其支配的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对侧)。 一侧舌下神经或神经核损伤, 舌肌直接失去神经支配,故 同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25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临 床表 现 上运 动 神 经 元 下运 动 神 经 元肌 张 力 增高 降低深反射 亢 进 消失浅反射 消失 消失肌萎 缩 不明 显 明 显病理反射 有 无瘫痪类 型 痉挛 性(硬瘫 )弛 缓 性( 软瘫 ) 26锥 体 外 系一、定义:锥体系以外的控制躯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二、特点: 发生古老 结构复杂 具有多神经元,多突触联系。 损伤后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震颤麻痹肌张力改变等。 三、功能: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运动,调整体态姿势,维持平衡。 管理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由锥体系发起然后由锥体外系管理。 27锥体外系: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网状结构等。组成:28锥体外系的主要传导通路有三条: 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节作用完成共济运动,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皮质脑桥小脑 纹状体 黑质 多巴胺能通路,损伤可致震颤麻痹29u女, 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发烧,体温 39.5 ,次日早晨不能下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