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内外绿色建筑工程实例_第1页
浅谈国内外绿色建筑工程实例_第2页
浅谈国内外绿色建筑工程实例_第3页
浅谈国内外绿色建筑工程实例_第4页
浅谈国内外绿色建筑工程实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浅析国内外绿色建筑经典项目工程- 2 -内 容 摘 要摘要: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本文以国内、外成功的绿色建筑项目为例,并详细列举了所应用的各项节能技术。关键词:绿色建筑 国内外 成功项目 节能技术Abstract: Green architecture is to provide mankind with a healthy, comfortable working, living, active space, while achieving the most efficient use of energy, with minimum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of the building. This paper gives some example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uccessful green building projects, and listed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in details.Key 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domestic and foreign, successful projects,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3 -目 录1.绿色建筑的定义 42.绿色建筑的发展 43.国内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 43.1 住宅建筑 聘望骊都华庭(1、8 15 号楼)2 43.1.1 项目概况 43.1.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 53.1.2.1 活动外遮阳 53.1.2.2 空调系统 53.1.2.3 排风热回收系统 53.1.2.4 雨水回用系统 63.1.3 项目小结 63.2 公用建筑 绿色建筑科技馆3 .63.2.1 项目概况 63.2.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 63.2.2.1 被动式通风系统 63.2.2.2 外围护系统 73.2.2.3 高能效的空调系统和设备 73.2.2.4 节能高效的照明系统 73.2.2.5 水系统规划设计 83.2.3 项目小结 84. 国外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 .84.1 BDP 曼彻斯特办公楼(BDP Manchester Studio) .84.1.1 项目概况 84.1.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 94.1.2.1 自然通风系统 94.1.2.2 低光能排放 .104.1.2.3 建筑屋顶 .104.1.3 项目小结 .105. 结语 11- 4 -浅析国内外绿色建筑经典项目工程正文:1.绿色建筑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建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2.绿色建筑的发展20 世纪 60 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 ,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 世纪 70 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20 世纪 80 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由于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不少办公楼存在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建筑研究的热点。30 多年来,绿色建筑的由理念到实践,在发达国家逐步完善,形成了较成体系的设计方法、评估方法,各种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一些发达国家还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加拿大的“绿色建筑挑战”(Green Building Challenge)行动,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行综合优化设计,使建筑在满足使用需要的基础上所消耗的资源、能源最少。日本颁布了住宅建设计划法 ,提出“重新组织大城市居住空间(环境)”的要求,满足 21 世纪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需求,适应住房需求变化。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为美国绿色建筑学会的 LEED 绿色建筑评估体系。13.国内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3.1 住宅建筑聘望骊都华庭(1、815 号楼)23.1.1 项目概况项目主要拟建为小高层商品住宅,其中将配建社区商业用房、物业管理用房、幼儿园、菜场、公厕、垃圾站等公用配套用房,总建筑面积约 15.5 万 m2。项目围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环保”的“四节一环保”的理念展- 5 -开设计工作。3.1.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3.1.2.1 活动外遮阳本项目为外遮阳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各向窗均采用卷帘外遮阳,遮阳系数为 0.33。遮阳卷帘安装位置在室外窗上侧。为了增强卷帘窗抗风性能,采用加深导轨,导轨采用硅化毛条密封。这种毛条的优点是密封性好、防水性好。3.1.2.2 空调系统本项目采用地源热泵冬季制暖、夏季制冷,24 小时全热回收的独立新风系统,空调末端采用了毛细管辐射系统。图 3.1.2.2-(1)为空调系统流程图。地埋管采用垂直并联双 U 型埋管,以异程方式接入建筑物地下室外墙侧检查井汇总后接入热泵机房;共分为 1296 个闭式地源回路,100m 深的垂直埋管。垂直地埋管。垂直地埋管内设置分区域的温度测量装置,随时检测地下土壤的温度变化。热泵主机夏季总制冷量为 7500kW,冬季空调制热量 6000kW,冬季生活热水制冷量 1250kW,夏季生活热水利用制冷的冷凝热(免费提供)制取。主机系统配备冷却塔系统,以保证地下土壤的热平衡。同时本项目开挖地下室,作为地源热泵机房、消防水池与泵房、配电房等公建设施用房、合理布局,充分开发利用了地下空间。图 3.1.2.2-(1) 空调系统流程图3.1.2.3 排风热回收系统- 6 -本项目新风系统选用 2 台地源热泵机组,采用全热回收和新风处理系统,冬、夏季全热回收率均大于 60%。投资回收期小于 5 年。3.1.2.4 雨水回用系统南京年平均气温 15.5,年平均降水量 1036mm。本项目雨水处理后用于景观水池补水。景观水体面积 952m2,水深 0.33m,采用循环泵进行水景循环。雨水机房有单独的管路出水用于景观补水,并设置计量水表,经过水量平衡,雨水可以满足全年补水量。3.1.3 项目小结本项目重点突出对江南夏热冬冷地区的空调选型进行了环保技术探索和示范,并对目前住宅建设领域的新型技术进行了选择性集成。本项目成为环保节能新技术的示范平台,倡导环保节能的展示窗口。3.2 公用建筑绿色建筑科技馆33.2.1 项目概况本项目占地 1348m2总建筑面积 4679m2,建筑高度 18.5m,集研发、展示、技术交流于一体,科技馆运用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并采用大量国内外最新的建筑技术,整合建筑功能、形态与各项适宜技术,通过绿色智能技术平台,系统化的集成应用了“被动式通风系统”、“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节能高效照明系统”等十大先进绿色建筑系统体系。3.2.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3.2.2.1 被动式通风系统针对杭州的气候特点,该项目引入了被动式通风系统。该系统的原理是在凉爽的的夏季夜晚和过渡季节,被动式通风系统开启。中庭总共设立了 18 处拔风井来组织自然通风,室外自然风进入地下室后,充分利用地下室这个天然的大冷库,对室外进入的空气进行一定的冷却,然后沿着布置在南北向德 14 处主风道以及东西向德 4 出主风道风口进入各个送风风道,在热压和风压驱动下,沿着各个风道经由布置在各个通风房间的送风口一次进入各个房间,带走室内热量的风进入中庭,通过屋顶烟囱的拔风作用排向室外,可以有效减少室内的空调负荷,减少空调机组运行时间和空调冷负荷,利用建筑物的隔热性能,保持室内较低的温度或湿度。图 3.2.2.1-(1)为主动和被动模式气流方向示意图。- 7 -图 3.2.2.1-(1) 主动和被动模式气流方向示意图3.2.2.2 外围护系统建筑物南北立面、屋面采用法国钛锌板,东西立面采用陶土板,这两种材料均具有可回收循环使用、自洁功能。建筑物门窗采用了断桥隔热金属型材多腔密封窗框和高透光双银 Low-E 中空玻璃,使夏季窗户的得热量大大减少,空调负荷从标准建筑的 41.71W/m2下降到 23.53W/m2,但对冬季采暖的负荷影响不大。3.2.2.3 高能效的空调系统和设备绿色建筑科技馆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可以满足不同房间热湿比不断变化的要求,克服了常规空调系统中的难以同时满足温、湿度参数的问题,避免了室内温度过高或低的现象。温度控制系统由四台热泵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送风末端装置组成,通过盐溶液向空气吸收或释放水分,实现对空气湿度的调节。采用新风作为能量输送的媒介,同时满足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每台热泵式溶液除湿量为80kg/h,加湿量为 25kg/h,COP 一般在 5.5 以上。3.2.2.4 节能高效的照明系统绿色建筑科技馆三层选用索乐图日光照明系统。阳光经采光罩聚集并直接折射到传输管道,光线沿管道向下反射穿越房顶到达顶棚,最后经漫射洒落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光线在管道中以高反射率进行传输,光线反射率达 99.7%,光线传输管道科长达 15m。通过采光罩内的光线拦截传输装置(LITD)捕获更- 8 -多的光线,同时采光罩的设计可以滤去光线,同时采光罩的设计可以滤去光线中的紫外线。3.2.2.5 水系统规划设计用水总体上可分为市政自来水和独立中水系统。本建筑以办公、展览为主,因此排水量不大。但杭州地区降雨较为充沛,降水量在 11001600mm 之间,能够保证中水处理原水水量。在充分考虑能源节约,保证水质和用水量前提下,采用雨水收集及中水回用技术。3.2.3 项目小结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最且切合实际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对较为成熟的绿色技术进行系统集成,而非新材料、新技术的简单堆砌。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各种有效数据的的收集、保存、整,使之成为可推广、可借鉴、可应用、可复制的绿色办公科研建筑。本项目采用多项先进的绿色、生态以及节能技术,不仅是项目达到自然和谐,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4. 国外绿色建筑成功项目案例4.1 BDP 曼彻斯特办公楼(BDP Manchester Studio)4.1.1 项目概况六层楼高的 BDP 曼彻斯特办公楼坐落于运河南部迪西大街(Ducie street)上,该项目是其皮卡迪利海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该建筑有 Town Centre Securities 公司兴建,仅供 BDP 曼彻斯特团队使用。新 BDP 曼彻斯特办公楼营造出公开、透明、舒适的工作环境,并融汇先进科技手段,促进团队合作的开展,新工作场所将 BDP 曼彻斯特的 250 名员工容于 2500m2的大型开敞式工作空间中,并增设咖啡厅、展览区,配置灵活的会议室及接待处等设施。该设计更为关键的是营造独一无二,引人注目的外部轮廓,具有可持续特色,并为员工提供高品质的工作空间。图 4.1.1-(1)为 BDP 曼彻斯特办公楼三维模型。4- 9 -图 4.1.1-(1) BDP 曼彻斯特办公楼三维模型4.1.2 项目的主要节能技术4.1.2.1 自然通风系统自然通风系统由建筑维护系统(BMS)控制,自然风由南立面垂直板内渐高渐窄的气窗至运河侧的硬木气窗板面及窗口处,并贯穿整个工作室,气温由每层工作室两端的传感器监测,反馈给 BMS,并根据需要开合气窗。夜间通风口由 BMS 自动打开,带走日间混凝土从工作室内吸收的热量。夏季,来自混凝土的“清凉”抵消了机械制冷的需要,而在漫漫冬日,又能降低保温耗能。此外,南北立面手动控制的窗体成为自动通风系统有力的补充。5自然通风系统不需要暖气和空调,就可以为建筑调节冷暖。图 4.1.2.1-(1)为环境分析图示。- 10 -图 4.1.2.1-(1) 环境分析图示4.1.2.2 低光能排放建筑最显著的特征是它南侧的断点不锈钢外墙。外墙始于迪西街的柱廊,向上延伸,包裹住开放式的工作区域。最后横过来形成了建筑的屋顶。反光外墙涂料、厚重的隔热材料和狭小的垂直开口都能最小化的辐射,同时最大化办公室的私密性。(街对面就是住宅楼)北侧的外墙则正好相反,完全通透。落地窗的应用将对北侧阳光的利用率最大化,使其可以为整个工作区域提供照明,同时也呈现了市中心的优美风景。悬在运河上的全玻璃楼梯间是各个楼层间的流通设施。4作为自然光辅助光源的节能灯直接置于工作面之上,同光传感器相连,无需人工关闭。桌面装有小型荧光工作台灯,人员可根据个人意愿调节照明强度。高位光源会随工作台灯照明的开启自动减弱。54.1.2.3 建筑屋顶建筑屋顶收集雨水,并将其使用在各个楼层的抽水马桶。同时,其建筑物屋顶还为曼彻斯特市第一座生态屋顶,该屋顶是为吸引日渐稀少的黑红尾鸟儿特别设计,具有很强的生态意识。4.1.3 项目小结该工作室各层享有卓越的空间利用率,从而在高品质 办公环境中提高空间使用效率。这一设计为会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