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三记叙文写作材料的准备_第1页
浅谈初三记叙文写作材料的准备_第2页
浅谈初三记叙文写作材料的准备_第3页
浅谈初三记叙文写作材料的准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初三记叙文写作材料的准备从 2007 年到 2010 年连续四年,广东省统考的中考作文都明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初三学生而言,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相关技巧不难掌握,难就难在写作材料的匮乏,也就是会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平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做好写作材料的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为写好考场记叙文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多年的初三作文教学工作实践,本人认为,以下做法值得尝试:一、关注生活,积累故事“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 ”(叶圣陶)一篇好的记叙文,当然离不开好故事,而故事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累故事。开启记忆之门,搜寻往事。用这种方法找文章素材的成功典范有很多:如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 、 在人间 、 我的大学是作者根据自己亲身的生活经历,对俄罗斯 19 世纪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所描绘的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鲁迅先生的叙事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表达了对恩师和故友等人的深情怀念;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初三学生一般在 15岁上下,有一定的人生阅历,记忆库里已经储存了不少的往事,只要自己愿意打开记忆的大门,一定可以从中找到宝贝。认真观察,关注身边小事。初三学生虽然学习压力大、时间紧迫、课外活动少,但毕竟还是生活中的人, “生活处处皆学问” ,小事件件是素材,只要认真观察,总能从身边普普通通的人和事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比如学校体育馆前的那株紫荆杜鹃被台风吹断了,本以为它会香销玉殒,可是春天来了,它又满树繁花,由此赞美生命的顽强不屈;宿舍里,有一个同学感冒了,有的同学说“离我远点!别传染给我!” ,有的同学作壁上观,有的同学热心相助,由此感叹人情冷暖;周末回家,我得到了优待:爸爸亲自下厨、妈妈让我上网、奶奶叫我“小宝贝” ,亲情让我放松、让我感动;自然、学校、家庭、社会,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故事,作文素材俯拾皆是。用心聆听,借鉴他人故事。 “一个人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如果作家取材的对象只能限于亲身的所经所历,限于他个人直接介入的时空,那他的创作天地就无法拓广。 ”(余光中)这里明确指出了间接经验的重要性。丹尼尔.笛福受一名因过失被流放荒岛的水手的传奇故事启发,创作了鲁滨逊漂流记 ;吴承恩以唐朝和2尚玄奘只身一人赴天竺取经的故事为原型,创作了西游记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巧妙地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感,更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他人的故事,恰当地移栽、稼接,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好效果。学生要善于聆听他人口中、书上、网上、电视里讲述的故事,并且积累下来,以备参考、引用。本人为了鼓励学生落实以上内容,也为了方便检查、督促,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命名为我的心情故事 ,里面又分为三部分,分别命名为:一、难忘旧日 ;二、 今日心事 ;三、 道听途说 。名字是同学们讨论的结果,不一定恰切,但较好地提示了学生应该从哪些角度积累作文素材,也有利于作文素材的使用。二、片断作文,扣住细节“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 ”(米开朗基罗) “什么叫细节?细节就是你的珠子 。你要穿一串项链,这串项链要与别人的不同,你起码得有几颗是你的珠子 ,一颗珍贵的珠子能使一串项链熠熠生辉。一个好细节能使一篇作品读后难忘。 ”(黄宗英)勿庸质疑,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初三记叙文成功的重要因素。要引导学生写好细节,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资源。初一、初二的课文以记叙文为主,教师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去复习、去发现、去讨论、去赏析其中的细节描写精彩片断,而且要做一些必要的分类,如:景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然后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自己最为欣赏的片断,进一步理解、消化,品味其中的妙处。题片断作文训练,如:猜猜他(她)是谁 ,要求大家以班上的一位同学为描写对象,进行外貌描写,不能写出名字,让其他同学猜测写的是谁;熄灯之后 ,明天要体育测试,晚上宿舍里熄灯之后,同学们会说些什么呢?要求抓住人物性格特征进行语言描写;我该怎么办? ,我给同桌取了个不雅的绰号,同桌哭了,我这时心里会怎么想?描写手法比较单一的训练之后,再进行综合性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写片断作文,生动的细节描写也就呼之即出了。片断作文是为大作文服务的,平时的训练片断有必要集中在一个练习本上,方便比较,也方便查阅、援引。三、他山之石,增加文采文章如果没有文采, “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 ”(别林斯基)此话虽然有点夸张,却能提醒我们:考场作文如果缺乏文采,想要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是一种奢望。那么对于初三学生3而言,学习时间非常宝贵,提高文采的有效方法是不妨借用他山之石,为自己的文章做一些“包装” 。引用古诗词。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广东省中考考纲要求中考必考的古诗词就有几十首,再加上小学课本里学过的篇目,相信有足够的诗词句以供同学们选择运用。如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形容前进路上的困难;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豪情壮志;用“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表达惜别。言简意赅,又能显示一定的文化底蕴。引用小诗。课本里学过的内容是首选,作者用来得心应手。曾经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借用普希金的诗歌劝慰失意的朋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阴郁的日子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读来令人动容,感染力强。引用名言警句。学校的宣传栏里、教室的墙壁上、课本里、日常生活里,时时处处都可接触到名言警句,学生要做一个有心人,把自己感悟最深的几句铭记于心,作文时信手拈来,定能增加语言的深度。引用成语。在汉语里,成语有其独特的魅力,语言简练、内涵丰富。但在初中生的作文里,有时却难觅其踪影。究其原因,可能有两个:成语积累得少;运用成语的意识淡薄。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本人引导学生做了两件事: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设了一个专栏“每日成语” ,每天安排一个学生负责在上面写出三个常用成语,第二天语文课上老师随机点名造句;一个星期至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成语接龙”的游戏。这样一来,学生对成语的关注度明显提高,作文时也就自然而然的喜欢用成语了。引用流行歌词。初三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流行歌曲很感兴趣,已经自主自觉地掌握了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现在的歌词大多简洁优美、朗朗上口、贴近生活、生动感人,如果能恰如其分地引入作文,往往会给文章语言增加一种特别的美!有一个学生在写一篇与“成长”有关的作文里引用了梦想制造 (许慧欣)中的两处歌词:开头用“常常觉得莫名其妙烦躁/天气好不好/风雨都在飘”形容自己的心情,结尾又用了“许多伟大的创作/ 都曾被规则嘲笑/勇敢的彼得潘却在逆风中飞更高/我最想做的事情/要让你意想不到/有一天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由梦想制造”表明心志。思路清晰,结构合理。他山之石,何其多?以上只是引导学生借用了其中的九牛一毛而已,但对于“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记叙文”来说,的确可以起到美化语言、增加文采的作用。四、理性思维,把握主题一把雨伞没有伞骨就不能遮风挡雨,一篇文章没有主题就不能表情达意。对于4考场作文来说,主题不仅要鲜明还要准确。初中生写记叙文在这个方面容易出现两种失误:一种是为了叙事而叙事,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另一种是主题不当或者是有失偏颇。其实这是学生缺乏理性思维的表现。理性思维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人是靠思想站立的。 ”(黑格尔)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理性思维也是中考作文的需要。从近几年广东省统考的中考作文命题来看:最好的奖赏 (07 年) 、 脚步 (或自拟一个含“脚步”这个词语的标题) (08年) 、 我和一起 (09 年) 、 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 (10 年) ,都要求考生能对现实生活作一些理性的分析、感悟,对人生有一定程度的理性的认识。那么,具备理性思维也属于写好记叙文的准备工作之一。“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蒙田)我们的理性思维训练应该从后两个头脑入手。书中可利用的资源有很多。如: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等优秀例文的主旨;赏析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古诗词、成语里蕴含的深刻哲理;灵活运用从政治、历史等科目学到的人生道理和智慧。生活是知识的海洋。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人和事让学生来探讨,争议较大的干脆组织一场辩论会,论题贴近学生生活的会更受欢迎,如:“学生能不能带手机进学校?” 、 “男生强还是女生强?”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既打破了学习的沉闷,又培养了理性思维的习惯、增强了理性思维的能力。理性思维的养成会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能准确地捕捉到许多不凡的人和事的闪光点,发现其中蕴含的不平凡之处,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