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类型划分_第1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_第2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_第3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_第4页
水文地质类型划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朝阳鑫奥煤业有限公司- 2 -目 录前言1第一章 矿井概述2矿井所在位置及交通2自然地理及经济情况3水系4气象4矿区周围经济社会环境5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5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5区域地质概况 5第三章 矿井地层8第四章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13水文地质 13地层含隔水层14矿床充水因素分析 15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6矿井涌水量 18第五章 井下排水系统18第六章 矿井开采充水性与防治工作 18矿井冲水源和充水通道分析18防治水技术手段与工程设施19井下排水20探放水21第七章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23- 3 -前 言煤矿防治水规定己经于 2009 年 8 月 17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自 2009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第二章第一节第十二条“矿井应当对本单位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研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并确定本单位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之规定,所有矿井都应当进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以此来指导和制订该矿的防治水措施和规划。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就是分析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水文地质类型,指导矿井防治水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很大,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水害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夫和人员伤亡。为了煤矿安全生产,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依据煤矿防治水规定 “所有煤矿都必须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确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煤矿企业。矿井根据确定的水文地质类型制订防治水规划、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和类型确定,由煤矿企业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28 号)以及安监总煤调2009233 号文件精神,煤矿企业必须在 2010 年 9 月底前完成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拟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认真做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于 2012 年 5 月下旬开始编制工作。本次报告编制工作所涉及到的所有基础资料,包括各种报告,文字资料和图件等,由矿自行收集提供。- 4 -第一章 矿井概述一、矿井所在位置及交通 朝阳鑫奥煤业有限公司位于辽宁省朝阳市西北部 10km 处,属向阳煤田南部,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铁匠炉村,行政区划隶属于龙城区管辖。地理座标为:东经 120200912O23OO,北纬 413736413844。矿区范围 3.6908km,开采标高+240m-600m,由 18 个拐点圈定。走向长 5.1km,倾斜宽 0.260.6km,平均宽0.43km。矿区附近有朝阳市至朝阳电厂铁路和朝赤公路在此通过,交通便利。经扩界后,矿 区 面 积 3.6908Km2。 根据地质报告所提供的煤层赋存情况、开采技术条件设计矿井年生产能力为 9 万吨/ 年。矿井开采范围拐点座标详见表 1-2。表 1-2 朝阳市向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一井煤矿开采范围坐标一览表80 西安直角坐标 54 北京直角坐标 拐点 X Y X Yl 4612412.83 40531894.52 4612450.00 40531950.002 4613342.83 40531004.52 4613380.00 40531060.003 4612632.83 40530204.52 4612670.00 40530260.004 4611687.83 40529354.52 4611725.00 40529410.005 4611432.83 40528814.52 4611470.00 40528870.006 46ll132.83 40529124.52 4611170.00 40529180.007 46l1002.83 40528954.52 4611040.00 40529010.008 4610862.83 40528924.52 4610900.00 40528980.009 4610712.83 40528894.52 4610750.00 40528950.001 O 4610572.83 40529144.52 4610610.00 40529200.0011 4610592.83 40529304.52 4610630.00 40529360.00l 2 4610752.83 40529544.52 4610790.00 40529600.001 3 4610212.83 40529744.52 4610250.00 40529800.00.1 4 4611072.83 40530184.52 4611110.00 40530240.0015 4611440.03 40530652.50- 5 -16 4611178.88 40531444.5017 4611462.83 40531507.4018 4611602.38 40530860.2开采标高 240-600m二、自然地理及经济情况 矿区属辽西山间盆地,低山丘陵区,东侧凤凰山海拔最高 648.6 米,矿区内最高海拔 322 米,最低海拔 213.50 米,相对高差 108.50 米,地形切割深度在 100 米左右,属浅切割区。工作区内范围内无常年性河流。在普查区有常年性河流大凌河自南向北经过盆地东部边缘凤凰山脚下流过,水量较大,最终汇入渤海。区内地形较平坦,第四系覆盖较厚,植被稀少,岩石裸露极少。气候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性气候,区内地形较平坦,第四系覆盖较厚,植被稀少,岩石裸露极少。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稀少,土壤干燥,年平均气温 10左右,一月份平均气温-10.7,最低气温-29.9。七月份平均气温 28,最高气温 40.9。年平均降雨量 485mm600mm,蒸发量 17002080mm,多集中在 7、8 月份,无霜期 160 天左右,冰冻期为本年 11 月至翌年 4 月,自然环境较差。区内有高压和低压供电线路通过,供电告要件良好。工作区及周边地区以工业、商业为主,经济较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较高。三、水系 矿区地表被黄土覆盖,植被稀薄,受地形地貌影响,降水大多呈表流汇集山间谷地迅速排出,不利于地下水补给。区内地表无常年水体山间谷地雨后有洪流,一般大雨过后很快干枯,井田西部边界有一季节性河流。四、气象 矿区内气候属于大陆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为 600mm,多集中在七、- 6 -八两月,易形成洪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常导致干旱缺水。最高气温37C,最低气温-27C,平均气温+7.7C,十一月至下一年四月为封冻期,历时六个月之久。冻 结 土 深 度 0 5 0.8m。五、矿区周围经济社会环境 该矿井建于 1970 年。原朝阳煤矿一井、二井为地方国有矿,2003 年转制,由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成立鑫奥煤业有限公司,该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9 万吨/年,为技改井,不存在超层越界开采现象。井田所处地区为贫困地区,由于干旱少雨,无霜期短,农作物常欠收。耕地少人口多,劳动力潜在资源比较丰富。矿区北部为荒山和丘陵,西部与朝阳市三维能源有限公司相距 2KM。南部是平地,东部为荒山与浪马轮胎厂相邻。 六、矿山建设规模及工程布局 1、矿井建设规模 该矿为技术改造矿井(扩建),生产能力由 3.0 万 t/a 扩建为 9.0 万 t/a。 2、矿井工程布局 矿井重新布置两个井筒,即一入一回,采用斜井片盘式的开拓方式;矿井原木支护改为锚杆和工字钢棚子支护;设备进行了更新,淘汰了旧的落后的设备。改扩建后,实现两采四掘工作面,达到 9 万 t/a 生产能力。 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一、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燕山台褶带,辽西台陷,朝阳穹褶断束的中生代建昌盆地的次一级构造朝阳凹陷的北西翼。 1、区域地层- 7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I),燕山台褶带(II),辽西台陷(III)朝阳穹褶断束( ) 北部,区域广泛出露沉积地层,火山岩广泛分布。自下而上为:1)古生界寒武系()下部岩性为紫色页岩、燧石结核灰岩。上部岩性为灰质砂岩、竹叶状灰岩。2)古生界奥陶系(O)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结核灰岩,含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3)古生界二叠系(P)主体岩性为砂岩、粉砂岩、页岩。4)中生界三叠系(T)主体岩性为砂岩、砾岩、粉砂岩。与下伏二叠系(P)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二叠系及三叠系地层与寒武系及奥陶系地层呈不整合接触。5)中生界侏罗系下统兴隆沟组(JlX)出露于矿区北西侧,厚度 81403m 左右。本组岩性由灰黑色、灰绿色、灰紫色的块状构造,层理不清的安山岩、安山质集块岩、熔岩角砾岩、玄武安山角砾岩夹灰紫色玄武岩组成。上部夹有安山质砾岩和凝灰质页岩,底部为黄色砾岩夹黄色薄层砂岩。6)侏罗系下统北票组(Jlb)经钻探揭露分布在井田西部义县组(Kly)之下,厚度 320850m,为本- 8 -矿区的主要含煤层位。岩性以泥岩、砂岩、粉砂岩和煤层组成。将北票组分上、下两部分叙述如下:上部岩段:A:灰色、灰白色粉砂岩、细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细粒至微粒结构,层状构造。厚度约 53.67m。B:黑色厚层状泥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细砂岩互层。黑色泥岩中夹有炭质泥岩和薄煤层,并含植物碎屑。下部岩段:A:黑色厚层状泥岩与深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细砂岩互层。黑色厚层泥岩中夹炭质泥岩和煤层。下部岩段共赋存五个煤组,其中第三组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一、二、四、五煤组不可采。B:灰绿色厚层状细粒砂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细粒结构,硅质胶结,硬度较大,厚度 53.50m,含植物碎屑。7)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义县组(Kly)岩性由上部安山岩段和下部砾岩段组成,分段叙述如下:下部砾岩段:黑灰色,灰褐色安山质砾岩与灰白色中厚层凝灰质泥岩、粉砂岩互层。夹有石英质砾岩,呈次棱角状,下段砾岩总厚度 315m上部安山岩段:灰褐色、紫红色安山岩、安山质集块岩、安山质熔岩角砾岩、安山质凝灰岩。中间局部夹砂岩、泥岩。靠底部为玄武质安山岩。厚度在 375-785 之间。与下伏北票组(J1b)地层呈不整合接触。8)新生界上更新统(Q3)及全新统(Q4)井田内第四系覆盖面积较大,由- 9 -黄土、砂质粘土、砂和砾石等组成,厚度在 0-2.5 之间。2、构造1)褶皱矿区的沿煤层走向呈一弧形,为一倾向由北西北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 23-65,东西两侧较陡,中间缓。2)断裂矿区内共发现 8 条, 即:F l、F4、F 6、F3、F10、F 11、F12、F13 除 F1为逆断层外,其余多为正断层,而 F3、 F10、F13 不清。其中 F4、F6 断距为 50m 左右。这些断层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开采。3)火山岩:矿区有小面积出露主要表现为白垩系义县组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井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现成煤后火山岩。二、煤层及煤质特征1、煤层本区煤系为侏罗系下统,与上伏白垩系下统义县组和下伏侏罗系下统兴隆沟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煤系总厚度 400 米,含分煤层 10-69 层,单层厚度为 0.02-2.76 米,含标志层 3-5 层依此对比,可将各煤层划分为五组,平均总厚为 7.29 米(0.0212.99 米),平均可采总厚为 6.32 米(0.52l0.53米)各煤层组煤层结构复杂,分叉变薄现象明显。全区三煤组为普遍可采煤组,第一、二、四、五煤组为不可采。三煤组在本矿区分为两个分层,即三-1 分层和三-2 分层。三-1 分层煤- 10 -层厚度在 0.52.71m,平均 1.2m。与三-2 分层间距为 1053.6 m。三-2分层煤层厚度在 0.653.24m,平均 1.6m。三煤组顶板为灰白色砂岩,岩性为中粗粒,层理特别发育(常称条带状砂岩) ,厚为 1020 米。底板为花斑状泥岩,普遍发育,颜色为灰绿,灰黑色凝灰质泥岩。煤层厚度变化如下表煤组厚度(米) 可采煤组厚度(米) 煤层名称总见煤组次见可采煤组次 最大 最小 平均 最大 最小 平均1 14 4 2.8l 0.02 0.5l 0.61 0.52 0.572 25 3 2.14 0.02 0.55 1.25 0.55 1.023 71 67 12.99 0.13 4.05 10.53 0.53 3.164 7 3 1.99 0.16 1.08 1.62 0.78 1.025 6 2 2.66 0.20 1.10 0.58 0.52 0.55总计 1 1 3 79 12.99 0.02 7.29 10.53 0.52 6.322、煤层对比1)巨厚层黑色泥岩;位于一煤组以上,厚为 60280 米以上,沉积稳定,色调,岩性均较单一,全区大体一致。2)钙质砂岩:位于一、二煤组之间,厚为 1015 米,白色、中细粒,不显或微显层理,岩性坚硬,滴盐酸起泡。总之一、二煤组之间是以泥岩为主,当岩性稍变粗即为白色钙质砂岩,此刻即进入了第二煤组的顶板,钻探容易判定。3)化石层:该层为灰白色砂岩层,位于第二、三煤组之间,岩性为中粗粒,层理特别发育(常称条带状砂岩),厚为 1020 米,含有较丰富的矽木化石,该层下即为主要可采煤层第三煤组,同时顶板泥岩或泥质粉砂岩中常有砂岩团状,也为之特征,易于认别,便于第三煤组对比。- 11 -4)花斑状泥岩:位于第三煤组底板,普遍发育,颜色为灰绿,灰黑色凝灰质泥岩,由于原生沉积物质不均颜色不一所形成的花斑状;有时煤层底板含有 0.5 毫米大小的鲕状砂粒等为辨别标志,以此花斑泥岩,确定三煤组层位较为可靠、准确。此层层位稳定,无论在井下或钻孔均可见到。从地段上来看,无论是头道湾子、边杖子和罗鼓杖子三区均可对比。孤营子区标志层同上述特点,但是三煤组底板岩性与其它地段有些差异。即孤营子一带三煤组底板仅局部钻孔有所沉积、向北东方向煤系煤层沉积不全,往往缺失三煤组,或有部分三煤组煤层沉积,并与其下段兴隆沟组火山岩直接接触,呈局部不整合现象,这是孤营子区的煤层沉积特点。3、区域内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仅见有辉绿岩(51) 、花岗岩() 、黑去母花岗岩(B)和正长斑岩() ,小面积出露。(1)辉绿岩:沿雾迷山组和下寒武统灰岩层间侵入,形成岩床,燕山期形成。围岩具有轻纺微的大理岩化。分布在区域的西部。(2)花岗岩及黑云母花岗岩:呈小岩株,面积约 1k。侵入于奥陶系和寒武系地层中,局部被上第三系覆盖。生成时代为燕山晚期或喜马拉雅山早期。围岩大理岩化。在黑去母花岗岩体附近形成白云石矿。(3)正长斑岩:呈小岩株侵入于区域中部上二叠统地层。4、区域矿产(1)水泥石灰石矿区域内奥陶系下统泥晶含白云质灰岩可作水泥原料,厚几十米至几百- 12 -米,分布在凤凰山一带。现有年产水泥八至十万吨朝阳市水泥厂,年产两万吨朝阳市第二水泥厂,年产水泥一至一万三千吨长宝营子乡水泥厂,均在此层位形采。(2)萤石矿长宝营子石灰窑子附近产有萤石矿,矿体沿北东向构造破碎带分布,围岩为奥陶系白去质灰岩。矿石呈脉状或网脉状。CaF2 含量在 2272%,手选矿石可达 80%以上。矿体规模较大。长宝营子乡萤石矿正在开采。(3)白云石矿在黑云母花岩附年,寒武系下统老庄户组地层白云石大理岩化,形成小型白云矿体。远影储量 350 万吨。矿体倾向 200,倾角 3040,八宝白云石矿正在开采。(4)膨润土矿赋存于侏罗系上统土成子组;分布在长宝营子乡石佛沟一喧,尾钙质膨润土,含矿地层走向北东东,倾向南东,倾角 6570。矿体最大出露宽 2030m。(5)煤矿区域白垩系下统阜新组中夹有可采薄煤层,煤层厚度和煤质变化大,厚度一般在 0.5m 左右,仅在下嘎岔、凌北二其营子见有开采。(6)铁矿区域内西部东五家子一带太古代变质岩中有大量的铁矿开采。矿体大小不一,最大出露宽度一般 1040m。第三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13 -一、水文地质该矿位于低山丘陵区,矿区附近无常年性河流,矿区内有一条干河谷,由西向东斜穿矿区,均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有水,平时干涸,矿区内地形坡度较缓,冲沟密集。有限的降水形成地表迳流,迅速汇入河床,排泄条件良好。第四系仅在河床和沟谷两侧发育,为松散沉积物,为主要含水层。含煤岩系岩性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组成,裂隙不发育,含水性较弱,属于孔隙弱含水层。区内构造不发育,破碎带不发育,使其导水性变弱。朝阳市向阳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井现有生产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片盘开拓,从井下巷道、石门工程实际观察,井下范围内地下水较弱,煤系地层中一般水量较小,仅局部地段有淋水现象。煤系地层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通过地表陷落区和断裂渗入地下,雨季涌水量增加。矿区属于低山丘陵地带,侵蚀基准面标高为+216m,区内无地表水流,地形地貌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径流排泄,而不利于地下水和洪水蓄积。富水性差,水量贫乏,故本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二、地层含、隔水层1水量中等的孔隙潜水分布于沟谷底部,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亚砂土及砂砾岩,厚度为 5010m 地下水埋深 46m,单井涌水量1001000m/d。2水量贫乏的孔隙潜水分布山前破洪积扇裙部位,岩性为上更新统残坡积黄土状亚砂土,厚度为 10m30m,含白色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钙- 14 -质结核具垂直节理,底部混碎石,含孔隙潜水,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地下水埋深 820m,单井涌水量 10m100m/d。该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迳流,排汇条件良好,地下水动态不稳定,变化大,水质较好。4、基岩裂隙水。分布井区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岩性为侏罗系吐呼噜组安山岩、集块岩和二叠系石千峰组砂岩。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北票组,其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或砾岩。地表岩石裸露,风化裂隙发育,老窑较多,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空间。但风化裂隙层含水较弱,通过施工的坑道已得到验证。含水层虽为粉砂岩、细砂岩或砾岩,但为凝灰质及硅质胶结,裂隙不发育,北票组页岩、泥岩为隔水层,砾岩层为透水层。根据头道湾子区坑道验证,二井坑道正常涌水量为 30m3d,最大为 45m3d。5、本区由于受构造活动影响,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可将风化带以下相对完整的岩石视为相对隔水层。采区煤层顶底板岩石结构致密,节理裂隙不发育,可起隔水作用,可视为相对隔水层。6、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汇条件及动态特征。本区地处山丘陵区,强迳流地段降水量是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源,降水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总体上地下水接受补给有限,为地下水迳流排汇创造了有利条件。区内无常年性水流,地下水除部分地段被矿井开采疏干和做为矿井开采利用外,大部从地下迳流、排出区外。地下水动态变化明显受气象要素控制,其次为地形地貌及岩性。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动态不稳定。三、矿床充水因素分析经过井区内水文地质调查,根据本区水文地质条件,故对矿床充水因素分析如下:- 15 -1、矿床充水因素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虽然其分布空间不一,富水程度不同,充水方式各异,但都按各自活动规律直接或间接对矿床充水影响,它们都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是矿床充水的补给来源。矿井充水以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为主,其水量取决于地下富水程度及其与采煤层密切程序,同时很大程度也取决于降水强度和时间,由于本区降水量少,加之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孔隙潜水富水性差,水量贫乏,故其对矿床充水强度不大,影响较弱,是构成矿床充水的一个因素。2、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根据井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床充水因素,矿床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地质构造较简单,附近无地表水体,矿床充水方式为裂隙充水顶底板间接进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简单。四、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工程地质特征。1)褶皱矿区的沿煤层走向呈一弧形,为一倾向由北西北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角 23-65,东西两侧较陡,中间缓。2)断裂矿区内共发现 8 条, 即:F l、F4、F 6、F3、F10、F 11、F12、F13 除 F1为逆断层外,其余多为正断层,而 F3、 F10、F13 不清。其中 F4、F6 断距为 50m 左右。这些断层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开采。3)火山岩:矿区有小面积出露主要表现为白垩系义县组安山岩、玄武岩、流纹岩- 16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二井在开采过程中,没有发现成煤后火山岩。煤层顶底板为三煤组顶板为灰白色砂岩,岩性为中粗粒,层理特别发育(常称条 带状砂岩) ,厚为 1020 米。底板为花斑状泥岩,普遍发育,颜色为灰绿,灰黑色凝灰质泥岩。岩石较软弱,力学强度小,稳固性及稳定性较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差。2、矿床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岩石较软弱,力学强度小,稳固性及稳定性较差,矿床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属于以软弱为主,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的矿床。3、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顶底板为侏罗系下统,中粗粒灰白色砂岩,岩石较软弱,力学强度小,稳定性差,工程地质条件较差,极易产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井巷变形、冒顶、片帮等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害,故此,应加强巷道支护质量,防止事故发生。(2)本次工作矿方提供资料,矿井正常出水量 30m3/d。在一家范围内矿山由于疏排等原因,已形成井巷疏干区,加之补给条件限制,出水量逐渐减少,开采区地下水渗入量十分有限。(3)依资料及本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充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受补给条件等因素影响,出水量较小,水量有限,井下作业时,如出现挂汗、雾气加大、空气变冷、顶底板淋水加大等突水预兆时,应立即停止作用,撤出人员。(4)资料表明,矿井中煤层上方有老窑存在,一些老窑的分布情况及赋水状况有待进一步查明,其对矿井潜在的充水因素始终存在,故此井巷在开拓开采前必须本着“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对异常涌水点观测其水温、流量及其变化情况,分析判明其成因,提早采取措施,杜绝水害事故,以确保矿井生产。- 17 -(5)除地下水对矿井产生严重的威胁外,煤矿生产也受雨季洪水威胁,在雨季应注意预防洪水通过井口、矿井安全出口、采后塌陷坑等直接或间接透入矿井而造成事故。(6)随着采掘深度的增加,采空区空间的加大,岩石的压力增强,破坏作用增大,当岩石不足以抵抗上覆压力,必然引起顶部岩体的开裂、塌落和移动,因而顶部岩体移动常达到地表,表现为地面形成塌陷。地面塌陷将产生一系列水文地质及环境地质问题,对矿山将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7)矿床位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由于长期疏干排地下水,必须形成一定范围的疏干区,这从开采矿井涌水量的变化可以得到验证,使当地地下水水位逐步下降,给当地居民取水造成困难,而影响居民生活用水。五、矿井涌水量矿井在建井开拓过程中,二井坑道正常涌水量为 30m3d,最大为 45m3d。第四章 井下排水系统一、井下排水主斜井井底设置一个井底水泵房,并配备了 3 台 D46/84-5012 水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一台检修,电机功率 75kw,2 条 4 寸排水管道铺设在主井,一条工作、一条备用。井下浇尘和消防火用水全部有地面消防水池供应。二、地面沉淀池排水矿井生活用污水经地面沉淀池沉淀,矿井安设了两条外排水管路,外排水能力可达 10m3/h 以上。外排水由专用管道排入工业场地外小溪流中。第六章 矿井开采充水性与防治水工作- 18 -一、矿井充水源和充水通道分析1、充水水源 所谓矿井充水水源就是在开采采区或工作面已知的地质、水文地质和采矿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上述各种因素对采区或工作面充水影响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排查每一个因素对工作面充水的影响,以确定其充水水源。2、矿井涌水量 该矿井涌水量较小,建井开采至今涌水量观察,矿井开采正常涌水量 30 m3/d,最大涌水量 45 m3/d。二、防治水技术手段与工程设施1、地面水灾预防处理措施 (1)地测人员对井田范围内地表水,周围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水文地质图上标注开采范围积水等情况; (2)该矿工业广场有一条排水沟,在雨季到来之前对排水沟进行了一次全面整修和清淤,以保证地表积水能顺利流入大矿排涝泵房; (3)做好防汛的思想准备,汛期到来之前准备了充足的封井材料,防止洪水浸入井下,设置防汛抢险专用材料库专人管理; (4)每次降暴雨都安排人员对矿井采掘工作面相对应地面位置进行检查,对塌陷范围的裂隙填平夯实,防止向井下渗水; (5)在四月份将避雷设施接地极全部测试完毕,确保合格; (6)在进入雨季之前将水泵、闸阀、变压器、电缆等排水设施进行了检修确保完好,并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 19 -2、井下防治水 (1)掌握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采掘时遇有老空、或有疑问时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的原则,探 5m,掘 2m 前探钻孔必须始终超前煤(岩)壁 3m; (2)在各生产水平设置消防材料库,库内备了足红砖、黄沙、水泥等材料以备急用; (3)井下采掘工作面及各泵房附近都设置电话,保持通信畅通; (4)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煤湿、淋水、出汗、挂红,顶板来压,底板渗水等透水征兆时,立即停止工作,撤出所有受水害威胁地点的人员,及时汇报矿调度室、矿长、总工程师,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化; (5)采掘工作面接近可能积水的巷道,老空及其它可能出水地段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探水,探水前要加固工作面支架,探水时如发现钻眼流水增大或有臭味停止打钻,不得拔出钻杆,待人员撤至安全地点,并做好放水准备工作后,再进行放水工作,放水时根据矿井排水能力,水仓容量控制放水眼的流量。遇有水量突然变化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采取措施进行处理;(6)正确标定井下工作人员的避水灾路线,遇水灾时能及时、迅速有效地撤出井下人员至地面。井下所有拐弯点都挂有避灾路线指示牌,并注明方向;(7)经常向矿业集团救护大队通报采掘情况,根据救护协议书要求内容,请救护大队人员深入井下了解情况,熟悉矿井采场情况,防患于未- 20 -然;(8)矿长亲自抓组织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大投入,按照所制定的2014 年防治水专项措施要求,认真落实,严格把关。加大现场管理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不留后遗症。做到工作有部置,有督促,有检查,有落实,把矿井防治水专项措施落实到实处。三、井下排水 1、矿井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 2、井下排水泵,具备工作、备用和检修的水泵,工作水泵能在 20h内排出矿井 24h 的正常涌水量;备用水泵的能力不小于工作水泵的 70,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能在 20h 内排出矿井 24h 的最大涌水量;检修水泵的能力不小于工作水泵能力的 25; 3、排水管具备有工作和备用水管,工作水管的能力能配合工作水泵在 20h 内排出矿井 24h 正常涌水量,工作和备用水管总能力配合工作和备用水泵在 20h 内排出矿井 24h 的最大涌水量; 4、配电设备同工作、备用以及检修水泵相适应,并能够同时开动工作和备用水泵; 5、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输电线路经常检查和检修。特别在雨季以前全面检修 1 次,并对全部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进行 1次联合排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矿井的所有水仓、水沟经常清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