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1页
“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2页
“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3页
“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4页
“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的发展艰难而辉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十一五”实现了新的跨越。2006 年至 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 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 “十五”时期年均增速快 1.4 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2010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 5926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注:本文引用的 2010 年 GDP、服务业(包括分行业)增加值数据及其发展速度为初步核实数,相应的增长速度均为不变价增速。除特别标注外,数据均引用自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 中国统计年鉴及国家统计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十一五”时期,我国三次产业全面快速发展,服务业水平及比重明显提高,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逐步形成。2006 年至 2010 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 4.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 12.1%,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年均增长 11.9%。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逐渐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2011 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此之际,回顾和总结我国“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情况,对“十二五”期间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服务业总体发展情况(一)服务业规模继续扩大从 2005 年到 2010 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 74919 亿元增长到 173087 亿元。按照 “十一五”规划要求, “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 3 个和 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截止到 2010 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应该达到 43.3%。实际上,5 年来服务业总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各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为:40.9%,41.9%,41.8%,43.4% 和43.1%。虽然增长较快,但至“十一五”期末,与规划要求仍有 0.2个百分点差距。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从 2006 年的 4101232 个增长到2009 年的 5432715 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从 67.6%增长到67.9%。“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年均增长 11.9%,比“十五”时期加快1.4 个百分点。从 2006 年到 2010 年,服务业增长速度分别为14.1%、16.0%、10.4%、9.6%和 9.6%,除 2010 年外,均超过同期的 GDP 增长速度。其中,金融业的增速最快,5 年中增速分别为25.9%、27.6%、13.3%、18.2%和 10.0%,稳居各行业之首。(二)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多1.就业人数持续增多,但离“十一五”规划要求稍有差距“十一五”规划要求,到 2010 年底“服务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提高 4 个百分点” ,意即服务业就业比重应该达到35.4%。截止到 2010 年底,服务业就业人数为 26332 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 34.6%,比 2005 年的 31.4%提高了 3.2 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从 2005-2010 年,各年服务业就业比重分别为:31.4%、32.2%、32.4%、33.2%、34.1% 和 34.6%。分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由 44.8%下降到36.7%,下降了 8.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由 23.8%上升至 28.7%,上升了 4.9 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由31.4%上升至 34.6%,上升了 3.2 个百分点。2.多数现代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速较快截止到 2010 年底,城镇单位服务业就业人数为 6898.6 万人,比 2005 年增加 14.8%,年均增速 2.8%。其中,房地产业增速为44.4%,年均增长 7.6%;其后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42.8%,年均增速 7.4%;第三位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 41.9%,年均增速为 7.2%。 注 :城镇单位服务业就业人数均不含私营单位。 (三)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十一五”时期,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三产业投资比重有所提高。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 495888 亿元,年均增速为 25.5%;2010 年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 54.7%,比“十五”末期提高 1.1 个百分点。 注:固定资产投资的年均增长速度为按累计法计算的增长速度,下同。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2010 年,固定资产投资位居前三位的服务业行业分别是:房地产业 64877 亿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0075 亿元,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 24828 亿元;“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6.9%,金融业 32.8%,住宿和餐饮业 33.9%。“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呈现先升后降再升趋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则与房地产业相反,先降后升再降;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重持续增长;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比重持续下降;其他行业基本维持不变。2.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最多,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于东部地区 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2010 年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 73727 亿元,中部地区为 37629 亿元,西部地区为 34844 亿元,东部地区超过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之和。从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来看,2010 年,东部地区为 62.1%,中部地区为 48.6%,西部地区为 55.2%,东部地区也较中、西部地区为高。虽然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量和比重上东部地区优势明显,但是从发展速度来看, “十一五”期间,中西部地区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现价年均增速分别为:22.3%、29.7%和 27.6%。3.内资企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绝对优势2010 年,内资企业的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为 144855 亿元,占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 95.2%;港澳台商投资为 4277 亿元,占 2.8%;外商投资为 2964 亿元,占 2.0%。 “十一五”期间,内资企业的服务业投资不仅在绝对量上遥遥领先,在发展速度上也远超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2010 年,东、中、西部地区内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68443 亿元,36662 亿元和 33854 亿元,东部地区略小于中西部地区的总和;东部地区的港澳台商投资是中西部地区之和的 3.0 倍,外商投资是中西部地区之和的 2.3 倍,反映出东部地区服务业对港澳台商和外商的巨大吸引力。(四)服务业对外开放逐年扩大“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服务领域开放度的逐渐加深,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构成显著改善,服务业的外商投资比重逐年提高。2006 年至 2010 年,服务业外商投资金额占全部外商投资金额比重分别为 31.6%、41.4%、41.1%、42.8%和 47.3%;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则逐步下降,分别是 67.5%、57.3%、57.6%和55.6%、50.9%。特别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吸收外资投向商贸服务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外资明显增多。2010 年,服务业外商投资额为 500 亿美元,是 2005 年149 亿美元的 3.4 倍。其中,外商投资额占全部服务业外商投资额比重位居前三的行业门类分别是:房地产业 48.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4.3%,批发和零售业 13.2%。2010 年共有 6 个行业门类这一比重较之 2005 年有所提高,提高幅度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房地产业提高 11.7 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 6.2 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4 个百分点;其他的 8 个行业门类则较之 2005 年有所降低,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降低 10.8 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降低 7.7 个百分点,降幅尤其突出。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对我国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能提供资金、技术、就业机会,加速服务业专业化分工进程,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和生产者;也可能对国内产业构成竞争压力,甚至影响国家安全。上述“十一五”期间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变动幅度较大,房地产业成投资热点即体现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因此应按照 WTO的有关规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服务业对外开放,正确引导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流向有利于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的领域,同时注意加强监督管理。 二、服务业行业发展情况“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各行业结构继续优化。2010 年,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 12.1%和 12.9%,比 2005 年增加 4.0 个和 1.5 个百分点;而传统服务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 11.0%和 4.7%,比 2005 年降低 3.2 个和 0.9 个百分点。从发展速度上看, “十一五”期间发展最快的是金融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18.8%;批发和零售业次之,为 16.3%;房地产业第三,为 11.3%。而“十五”期间,年均增速排名前三的行业门类分别是其他服务业,为 12.4%;住宿和餐饮业,为 11.3%;房地产业,为9.7%。(一)商贸业平稳发展“十一五”期间,得益于居民收入的大幅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而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政策措施,我国的批发零售业发展迅速,5 年中的年均增速达到 16.3%,2010 年实现增加值 35746 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 20.7%,比 2005 年增长了 2.1 个百分点。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对住宿和饮食消费的需求也在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住宿餐饮业年均增速为 9.4%,低于服务业平均增速,2010 年实现增加值 8068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4.7%,比 2005 年降低 0.9 个百分点。(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不断发展“十一五”期间,经过行业的重组整合和技术提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正在进一步向满足现代物流业要求的方向转变。2010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 18968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 11.0%,较之 2005 年降低了 3.2 个百分点,在各行业门类中降幅最大, “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为 8.4%。“十一五”期间,在大规模投资的带动下,我国交通运输的线路网络和客货运量均快速增长。各种运输方式的总里程,从 2005年的 558.6 万公里增加到 2010 年的 704.3 万公里,增长 26.1%,年均增长 4.7%;全社会主要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由 2005 年的184.7 亿人增加到 2010 年的 327.9 亿人,增长 77.5%,年均增长12.2%;旅客周转量由 17466.7 亿人公里增加到 27779.2 亿人公里,增长 59.0%,年均增长 9.7%;货运量由 186.20 亿吨增加到 320.3亿吨,增长 72.0%,年均增长 11.5%;货物周转量由 80258.1 亿吨公里增加到 137329.0 亿吨公里,增长 71.1%,年均增长 11.3%。“十一五”期间,随着通信能力的迅速提高,传统邮政业务稳步发展,电信业务快速增长。2010 年,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2940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7 倍,年均增长 21.7%;2010 年,全国完成邮政业务总量 1985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2 倍,年均增长 16.9%;5 年间,电信业务总量由 2005 年的 11403 亿元提高到2010 年的 30955 亿元,增长 1.7 倍,年均增长 22.0%。(三)金融业发展迅速“十一五”时期,我国金融业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金融业整体实力持续增长,成功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有力支持和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0 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981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2.1%,较之 2005 年的8.1%提高了 4.0 个百分点,金融业年均增长率为 18.8%,居各行业门类之首,是“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 7.5%的 2.5 倍。“十一五”规划提出:“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中小银行以及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5 年中,我国的金融业企业正向多种所有制规范发展、和谐并存、以及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方向大步迈进。2009 年,我国金融业的内资企业中,法人单位数排名前三的分别是股份有限公司,为 8788 家;私营有限责任公司,为 7786 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为 5205 家。而 2004 年排名前三的则是集体企业,为 11235 家;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为 3740 家;国有企业,为 2956 家。(四)房地产业大幅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房地产供给大幅增长,居民居住水平不断提高,房地产业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2010 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为 22316 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 12.9%,比 2005 年提高了 1.5 个百分点,5 年的年均增长率为 11.3%。“十一五”期间房地产开发竣工房屋面积为 33.2 亿平方米,其中住房竣工面积为 27 亿平方米,分别比“ 十五”期间增加了 13 亿平方米和 10.5 亿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到 2009 年底,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约 30 平方米,比2005 年多了 4 平方米。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力促进了就业增长和城市发展,2009 年城镇房地产业就业人数为 191 万人,比2005 年增加了 44 万人。 注:此段数据引自2011 房地产蓝皮书 。三、服务业地区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发展区域总体战略持续推进,各地区服务业均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是地区不均衡现象仍然存在。(一)规模继续扩大,增速再创新高“十一五”期间,全国 31 个省(市、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再创新高,共有 24 个省(市、区)的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于“十五”时期。其中发展最快的三个省份是: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和吉林省, “十一五”期间的年均增速分别为:14.9% 、14.7% 和14.5%。发展速度在全国年均增速之上的有 20 个省(市、区) ,低于全国年均增速有 11 个省(市、区)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的有 11 个省(市、区) 。(二)服务业发展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十一五”规划中要求, “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 3 个百分点 ”,至 2010 年,满足这个要求的只有9 个省(市) ,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黑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海南省和贵州省,有 22 个省(区、市)未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其中,有 18 个省(区、市)的 2010 年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低于 2005 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9 年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的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分别为:77%、71%、78%、73%和 79%,与中国同属金砖国家的巴西、俄罗斯和印度这一比重分别为:69%、62%和 55%。在我国的各地区中,能超过印度 55%的省份只有北京(75.1% )和上海(57.3% )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远较发达国家及同等发展水平国家为低,显示出我国服务业发展有较大提升空间。注:世界银行最新数据更新到 2009 年,美国、日本因缺少 2009 年数据,所列数据为2008 年。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从分地区的服务业产业构成来看,2010 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这三个传统服务业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最高的三个省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 53.7%,河北49.7%,山东 48.1%。除河北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服务业比重第一以外,其余各省(区、市)占比第一的均为批发和零售业,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相对“十五”期末,2010 年共有 24 个省(区、市)的上述三个传统服务业占比减少。就现代服务业而言,全部省(区、市)的金融业占比 2010 年均较 2005 年有所提高,其中提高最多的三个省(市)分别是,重庆市提高 10.3 个百分点,浙江省提高 6.7 个百分点和福建省提高 6.0 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占比有 15 个省(区、市)较 2005 年提高,提高最多的三个省分别是,海南省提高 10.8 个百分点,江苏省提高 3.9 个百分点,辽宁省提高 3.0 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显示出较强发展势头。(四)绝大部分省市服务业产业偏离度为正,存在劳动力流入空间注:产业结构偏离度是用来度量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不对称程度,用公式表示为:(某产业计算期 GDP 比重)/ (某产业同期就业人数比重)-12009 年,全国 31 个省(区、市)中,除辽宁省和湖北省的服务业产业偏离度为负值外,其他的 29 个省(区、市)均为正值,显示均存在服务业劳动力流入空间。其中,产业偏离度最高的三个省(区)分别是云南省 0.58、西藏自治区 0.57、广西壮族自治区0.50,最低的三个省(区、市)分别是重庆市 0.01、北京 0.02、上海 0.03,经济欠发达省份远较发达省份为高,显示出经济发达省份的服务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更为稳定均衡。与 2005 年相比,服务业产业偏离度增加的共有 11 个省(区、市) ,减少的共有 20 个省(区、市) ,显示在 “十一五”期间,大部分省(区、市)的服务业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更趋稳定。(五)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呈阶梯状1.东部地区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绝对优势2009 年,东部地区的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为 294.6 万个,中部地区 129.5 万个,西部地区 119.2 万个,东部地区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在单位数量上居绝对优势。2.东部地区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率较高2009 年,东部地区服务业从业人数占该地区总从业人数的37.6%,中部地区为 31.2%,西部地区为 32.1%,而在 2005 年,东、中、西部地区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4.2% 、28.9% 和 30.2%。东部地区服务业吸纳就业人数比更高,且东、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均较“十五”时期有所提高。从产业结构偏离度来看,2009 年东、中、西部地区分别为:0.11,0.15 和 0.24。三者均大于 0,显示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小于 GDP 比重,均存在服务业劳动力转入的可能性;产业结构偏离度东部小于中西部,显示由东至中至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越不均衡。3.东中西部地区服务业企业呈多元化态势,私人控股占比最多从控股情况来看,到 2009 年末,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各种控股形式呈多元化态势,其中,私人控股占比位居第一。东部地区国有控股企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数的 4.4%,少于中、西部地区 3.0 和 2.7 个百分点,但是私人控股、港澳台商控股和外资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数之比则均高于中、西部地区。 四、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服务业取得一定发展,但是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服务业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一)总体规模偏小截止到 2010 年底,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43.1%,与“十一五”规划要求的 43.3%还差 0.2 个百分点。虽然未能达到“十一五”规划要求目标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密切相关,但是无论是“十一五”期间的纵向比较,还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以及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横向比较,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偏低的现状仍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此外,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也偏低。2009 年, 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为 26603 万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仅为 34.1%,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 70%以上,同属金砖国家的其他国家也能达到 50%以上。(二)结构有待优化“十一五”期间,虽然现代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传统服务业较为发达,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较为落后。截止到 2009年底,和“十五”末相比,传统行业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占比上升了 0.9 个百分点,同时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占比却分别下降了 0.3 个和 0.2 个百分点。(三)地区发展不平衡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要高于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这与历史因素、投资环境和经济水平等密切相关。扭转这一格局绝非朝夕之功,但值得注意的是, “十一五”期间,我国服务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趋势有加剧倾向。(四)公共服务业供给不足目前,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教育、住房、医疗等一系列支出预期因素迫使消费者压制即期消费。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社会服务体系相当不完善, 义务教育、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供给较为短缺,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要。从上表可见,2005 年至 2009 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的增加值占 GDP 比重均出现 0.1 个到 0.2 个百分点的下降。五、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一)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服务业市场竞争机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鼓励竞争,按照市场机制引导服务业的发展,尤其要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如对成果转让、节能环保、研发设计等高新技术相关的服务业税收实施优惠政策等。(二)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进程,通过服务业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经济聚集效应。应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