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1页
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2页
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3页
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4页
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完整版可编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急救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地址:位于 三龙大道东侧“到劳处” 人民医院内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275 平方米,配置急救车 2 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 (四)项目总投资:本工程项目总投 221 万元,项目建设资金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办法解决。拟申请中央专项资金 121 万元, 地方配套资金 100万元,占总投资的 (五)项目建设单位: 民医院 (六)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林健敏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年月日)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 200213 号)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国办发【 2003】 82 号) 2 4、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编制 的农村急救体系建设方案 5、急救中心建设标准( 2008年) 6、 壮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社会处、卫生厅规划财务处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 2011 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 2011 年 5 月20日) 7、 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草案) 8、 医疗机构设置规划( 2009 9、 人民医院关于编写 急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二)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 和 卫生事业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根据 济社会 发展的需要,对 救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和预测,提出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建没内容,根据建设条件对项目的选址、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消防、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建设规模和内容进行了投资估算,并制定了资金筹措方案和融资分析,进行了项目的社会评价和风险分析等。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党的十七大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把卫生事业发展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卫生事业将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 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层卫生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关系 3 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为加强农村卫生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农民健康水平和平均期望寿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 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多困难,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急救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委、政府展示执政能力的重要窗口之一。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治能力,对于保障群众健康,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于 西部。行政区域面积 方公里。辖长洲镇、倒水镇、大塘街道办事处、兴龙办事处,共 37 个村(社区)居委会, 625 个村(居)民小组。 2010 年年末人口 中农业人口 人,占总人口的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元,第二产业增加值 三产业增加值 林牧渔业总产值 业总产值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54亿元。商品出口总额 9403 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965万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6970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238 元。 目前 , X 区 城区居民的健康问题,主要利用 区的 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就诊,农村居民主要依靠乡镇卫生院治疗。 存在医疗 急救网络不健全,综合救治能力差,不能满足群众急救需求。为能够及 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逐步建成一个适合区 情、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协调、持续发展的急救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急救服务需求,提出了 救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 1、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 疗卫生事业随着城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按照初级保健的要求,基本能够满足农民群众的需要,但是还存在一 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急救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设备、设施陈旧老化,医疗器械得不到补充和改善,难以达到正常医疗保健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医疗急救的需求不相适应。本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增加急救医疗设备、设施,建立健全医疗急救中心,有利于保障居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体现。 2、项目建设是改变区域就医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贯彻国务院“医疗体制改革方案”中“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 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基本原则,以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为宗旨,为居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区人民医院的功能,充分发挥急救功能,有利于建立健全基层急救体系,解决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改变区域就医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需要。 3、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急救体系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基层卫生人员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新型医患关系,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急救中心医疗卫生服务是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充分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 5 长治久安。 4、本项目建设符合 体规划。 近年来, X 区 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作为现代化的城区,急救体系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为此 , 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决心花大力气搞好 急救中心建设,为 民提供较好就医环境。 四、项目单位概况 人民医院由 人民医院组建。人民医院为国家公立大型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医院始建于 1924 年,经历了 80 多个春秋,现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康复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医院肩负着 300多万市民的保健医疗工作,是 的医疗中心。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齐全、优势突出、设备先进。现有职工人数 745人;卫生技术人员 570 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 260 人。拥有万元 以上医疗设备 222 台 (件 ),包括先进的大、小 C 型臂 x 光机、 X 一刀、超声刀、直线加速器、日立高频 800 毫安胃肠 门子 1000毫安 X 光机、奥林巴斯电子胃镜、德国徕卡外科手术显微镜、惠普全数字彩色多普勒 B 超诊断仪、美国经颅多普勒、日本光电视频脑电图、丹迪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日立大型自动生化仪、多参数监护仪、各个临床学科的内镜诊断治疗系统、产科中央监护系统等精良设备。掌握一批先进和有特色的医疗技术,如腔道泌尿外科技术、心脏、血管、肿瘤等疾病的介入治疗、骨外科断肢 (指 )再植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腹腔镜、宫腔 镜、胸腔镜、关节镜等腔镜外科微创技术等。医院设临床科室、医技科室 5 5 个,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骨科是市重点发展学科;心血管、消化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肛肠科、妇、产科、儿科在市里具有较大优势,微创治疗、脑卒中 (脑中风 )治疗、骨外科治疗、泌尿外科治疗、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水平在桂东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医院同时也是突发事件紧急救助中心 6 之一。医院目前承担全国、自治区、市级科研项目共 55项,获得科研进步奖 21项。 2005 年医院获得以微创外科为载体的 人才小高地称号。 医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意识,尊重和 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到服务形式多样化和规范化,服务流程合理便捷,医疗收费合理透明,为患者提供了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作为 享有较高声誉的医院, 人民医院荣获各种国家级、省级、市级、系统级荣誉数不胜数。1986年及 2005年分别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首批被评为全国和自治区的“卫生文明先进集体”,是自治区和 “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和“卫生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2005 年医院又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是全国卫生部授予的“爱婴医院”。 7 第二章 社会经济和卫生事业发 展规划 一、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于西江上游,是浔江、桂江、西江三江交汇处,与粤港澳一水相连,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自 2003年 3 月经市辖区行政区域调整后,现辖三县一市三城区,面积 12588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 2010 年末全市人口约 32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约 50 万人。近年来,随着水陆空立体大交通格局的逐步形成,未来几年 将接轨珠三角,融入北部湾,努力构建成为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交汇节点上的枢纽城市和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的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加工制造基地、 物流基地、商贸基地、旅游休闲基地。 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规划如下: 1、 及 会经济现状 近年来 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招商引资年”和“工作落实年”活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夺取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保持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有效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 2005至 2010 年五年来,我市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全部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十个翻番”,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前进了一大步。 2010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6%,总量排全区第 5位;长 增速排全区第 3 位;财政收入占 重由 2009年的9%提升到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9 年的 8 整为 工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完成 4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农业总产值完成120 亿元,比上年增长 工业总产值实现 8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 X 区 总人口 147707 人,其中农业人口 98798 人,占中人口数的 67%, 2010年区内生产总值 元,同比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540元,同比增长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4994 元,同比增长 全区 经济 和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2、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 将实施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随着国家实施“西江航运干线扩能工程”、西江经济带建设等政策措施的深入实施,我市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工业化跨入中期阶段,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把握好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坚持在转变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加快转变,走好经济发展“三步棋”,唱响城市建设 “三部曲”,全面实施富民强梧科学发展三年计划。 “十二五”时期 济发展目标:全市生产总值超千亿元,年均增长 12%,财政收入超百亿元,年均增长 15%以上,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3600亿元,年均增长 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0 亿元,年均增长 1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9: 60: 31,其中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55%。工业化率达 X 区 经济发展目标:紧紧围绕“抓发展、促巩固”这条主线,继续按照“工业主导、项目拉动、商贸繁荣、城乡协调、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争取区内生产总值增长 1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力争 10%;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显著加强,生态建设成效突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二、 及 生事业现状及发展规划 9 根据 2010 年统计资料, 2010 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 407 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 28 个、卫生院 64 个,卫生机构病床 8633 张,其中医院 5834张、卫生院病床 2253 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11562 人,其中职业医师(含职业助理医师) 3731 人,注册护师、护士 4243 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全市共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5 个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全市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有 人,比上年增加了 人,增长 新农参合率为 去年市中医院完成整体迁移至 新兴二路新址,形成一所特色彰显的三级中医医院。与此同时,市人民医院将迁址至 三龙片区,目前筹建工作进展顺利,各项建设工作正按部就班地投入。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方向,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公共卫生循证决策机制,着力完善公共卫生 和医学救治能力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水平。到 2015 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 济社会发展、适应居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 的急救体系,依托现有医疗机构建立急救网络应对城区日常救护的院前急救工作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加强卫生监督执法;落实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 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政府将继续深化医疗改革,落实增加区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试点,进一步健全 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10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思路 本项目建设将贯彻落实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国务院令 347 号 )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执行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 “ 十二五 ” 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根据 农村急救体系的现状,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将发展和完善农村急救体系作为深化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 使农村急救网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 为农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方便、快捷、有效的院前急救服务。为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立起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农村急救体系奠定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基本目标 本项目将严格按照国家对农村急救体系的建设标准和设置要求,以及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建设,改变全市急救资源总量不足,基层网络不健全,不能满足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的急救需求的现状,本项目建设将 逐步改变农村急救机构业务用房短缺、急救车辆不足等状况, 初步构建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农村急救网络,提高 急救 服务能力, 基本满足农村居民急救服务需求。 11 三、项目建设的主要业务功能 本项目要建立快速、高效、安全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形成“高效、快捷、及 时、安全”的急救医疗服务,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日常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救治。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疾病、人员伤害而提供服务;通过提供紧急或非紧急的救护车服务,降低可避免的死亡率、伤害、疼痛和痛苦;努力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医疗应急救援和快捷、方便、高效的特殊急诊服务的重要选择方式。 四、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的确定 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 期以来缺乏对急救中心和急诊科建设的投入,医疗急救体系建设比较落后,当地农村群众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 急救服务。大部分基层医疗急救机构建设不够标准,装备老化、不足现象突出。各级医院急诊科普遍存在抢救场地狭小和抢救流程、建设布局不合理,抢救、监护设备老化、不足等问题。部分农村地区院前急救车车况差,急救车辆医疗设备不配套,尤其缺少必要的设备,如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引器、小型急救器械、急救专用担架和专用转运车床等;一些基层医院甚至缺乏一些必备的抢救、监护仪器,极大的限制了 医疗急救事业的发展和抢救医疗水平的提高,目前 民医院尚未有急诊业务用房, 各医院现好没有急救车,各类医疗急救设施远跟不上发 展要求,因此,加快农村急救急救中心建设势在必行。根据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 2011 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标准:急救机构业务用房建设以 200 平方米为基数,服务人口每增加 10万人增加 75 平方米。 现有人口 15 万人,按要求业务用房建设面积应达到275 平方米,故 人民医院确定新建急诊业务用房 275 平方米,并配置急救 12 车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施,是比较合理的。 (二)建设规模 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建筑面积 275平方米,配置急救车 2 辆、车载设备、指挥调度设备等医疗急救设备。 ( 三)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配套建设给排水工程、配电及照明工程、消防安全系统、通讯和计算机、避雷系统、通风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 主体工程:包括建筑物的构筑与砌体、室内外装修等工程。 配套工程:改造室内外给排水系统、消防安全系统、配电及照明系统、通讯和计算机系统、通风系统、避雷系统、供氧系统等工程。 1给水系统:主要包括建筑物的室内、外供水管网,以及与业务用房外供水管网的连接。 2排水系统:包括室内外雨水管(渠)和污水管(渠)的建设。 3消防安全系统:包括室内外消防栓、消防灭火器 等。 4配电及动力照明系统:主要包括配电系统、动力系统(抽风机、风扇等用电设施)、日常照明系统。 5通讯和计算机系统改造:主要包括楼内、外通讯和楼内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6通风系统:主要包括各室内排气、抽排烟等。 7避雷系统:主要建设构筑物防雷接地网络。 主要建设从中心氧库至急救中心的供氧系统 。 (四)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 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见表 13 表 主要建设内容汇总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主体工程 新建急救中心业务用房 275 框架结构,位于门诊住院综合大楼首层 2 配套工程 水系统 项 1 水系统 项 1 含室内外雨水管和污水管 防安全系统 项 1 电及动力照明系统 项 1 讯和计算机系统 项 1 风系统 项 1 雷系统 项 1 氧系统 项 1 (五)设备购置 根据 关于编报农村急救体系 2011 年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投资计划的通知的标准 ,本项目需要新购置一批 抢救设备、指挥调度设备及救护车等 医疗急救设施 (具体见表 表 救中心项目新购设备情况表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急救车车载设备 1 出诊箱 个 2 包括药品、血糖测试仪、血压计、听诊器、手电筒、体温计、止血钳、叩诊锤糖水盐水等 2 气动急救呼吸机 台 2 进口 3 手提多参数监护仪 台 2 4 车载氧气瓶 个 2 15 升 14 序号 仪器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5 气囊面罩呼吸器 台 2 6 折叠式担架 付 2 7 车式担架 付 2 8 外伤箱(纱布、 颈托、夹板、 绷带等) 只 2 9 手持或脚踏吸引器 只 2 10 便携式心电图机 台 2 11 微型医用氧气瓶 个 2 2 升 12 自动除颤仪 台 2 13 铲式担架 付 2 14 小型急救器械 套 2 15 车载通讯系统 套 2 二 指挥调度设备 16 有线、无线通讯系统 套 1 17 数字交换系统 套 1 18 数字录音系统(应设双机热备份) 套 1 19 套 1 20 急救信息系统(包括三字段信息、地理信息系统) 套 1 21 辆卫星定位系统(可以仅有导航定位功能) 套 1 22 车辆洗消设备 套 1 23 套 1 24 视频监控系统 套 1 三 急救车 25 急救车 辆 2 15 第四章 施工场址及建设条件 一、场址选择 (一)场址选择的基本要求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参考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 ( 结合项目特点,该项目场址选择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如下: 1、场址的选择应符合 展的总体规划要 求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为方便使用,节省投资,应考虑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基础设施;交通方便,应与车站、码头等有便捷的联系。附近有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等现成公用设施。 3、能有整洁、安静的环境,避免环境污染,最好能和附近的自然景色相结合。 4、应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远离高压走廊及其设施。 5、要有足够和较完整的面积,以便统筹安排建筑物、道路和绿化,并应考虑医院今后发展的余地。 6、宜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便于车辆迅速出发。 (二)场址所在位置现状 1、场址位置 救中心项目选址位于在建 的 民医院内 . 2、场址占地面积及土地权属类别 本项目占地面积 275 ,项目选址位于在建的 人民医院内,现有土地权属为于 民医院用地,不需要进行征地拆迁。 3、土地利用状况及占用耕地情况 16 项目场址地为 人民医院地块,不存在占用耕地情况。 二、建设条件 1、地形地貌 场址上层为红壤土,下为砖红色粉质粘土,往下是砂质性粘土和风化轻变质砂岩。场址土层结构简单,无软土层,地质对工程施工影响不大。 场 址位于业学院对面 ,周围多为丘陵山地 。 三龙大道路地面标约在 35 40边山丘标高约 在 80 1202、气象 处北回归线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 21,极端最高温度 极端最低温度 最热月 7 月平均温度 最冷月 1 月平均温度 年平均降雨量 1900均无霜期 331天,年平均风速 s,主导风向 6、 7 月份雨水较多。 3、地震情况 从历史资料看, 市区及其周边地区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该区不属于地震强烈活动地带,因此在中 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上,地震基本烈度定为 6度 4、工程地质 侏罗纪末燕山运动,中酸性 酸性岩浆沿东北组断裂带侵入,形成苍梧和大利口花岗岩体。本场地即为此时形成花岗岩及其风化形成的残积砂质粘性土。 场地东南约 东北向白垢龙圩断裂通过,西面约 3有东北向顶深断裂通过。但场址内未发现活动性断裂存在。场地基岸为燕山早期中粒花岗岩。区域性稳定性良好。 17 5、水文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浔江、桂江在市区汇合后称西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水系较为发育。整个 大小河流,有 85%以上的水流集经 汇入西江。除浔江、桂江、西江之外,全市尚有大小河流 121 条,集水面积 4417平方公里。历年洪水发生频繁。西江水系 上游的流域集水面积 104平方公里,河流坡降为 西江 最高水位 大流量 04m3/s,最低水位 ,最小流量 720m3/s,每年 67月为洪水上涨期。 6、交通运输 项目建设地点紧靠三龙大道,场址距金晖汽车客运站约 3000 米,距 飞机场约 5 公里,距 车站约 里, 各个出口路段已扩建完善,与外界的联系方便快捷。因此,项目场 址的交通运输相当便捷。 7、供水、供电 市自来水公司的供水管网已铺设至场址旁,管径为 项目用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 10目用电由市电业局供给。 三、场址方案 该场址有如下优点: 1. 场址位于 民医院院区内,项目在建设期间或建成后,院区内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都可充分利用,对降低项目投资十分有利。 2. 项目建设用地已平整,地块规整,无水土流失,无地质灾害。 3. 生活设施依托条件好。场址处于规划中教育、商业、居住、物流区域,交通便利,市政设施完善,项目建 设期和建成后的生活设施依托条件较好。 4. 项目建设用地已落实。 18 经综合考虑分析,本项目的选址方案符合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等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是适宜的。 19 第五章 项目工程建设方案 一、总平面布局 (一)总平面设计方案 1、总平面布局基本要求 ( 1)贯彻经济、实用、简洁、美观的原则,做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运行经济。 ( 2)科学合理、节约用地。满足基本 功能需要,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 3)功能分区明确,科学组织人流、物流, 避免交叉感染 。建筑布局紧凑,在满足卫生防护隔离、防火分区和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将可以组合在一起的部分尽量从平面和空间上集中组合, 内部交通便捷,管理方便,减少能耗。 ( 4)合理确定建筑物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 5)建筑间距符合要求,满足通风、防火与交通联系等要求,设计要符合有关标准。 2、总平面布局 急救中心项目 在 人民医院地块内建设,急救中心项目用地位于院区地块 南 侧位置,急救中心项目 北 边 为行政、后勤楼 , 东 面为 市政道路 , 南面 为市政道路 、 西面为空地,急救中心项目 主出入口在地块 东 面 。 二、 平面布置 本项目拟建急救中心 位于门诊住院综合楼首层( 11 层框架结构 ) ,占地面积275筑面积为 275 急救中心(门诊住院综合楼)基 本朝向为座 西 向 东 ,采用中间 楼梯及 内廊通道与各 楼层 房间相联系 , 各层平面布置如下: 20 ( 1)一层: 物资库、洗消间、专业办公室、后勤保障室、综合办公室、值班室、调度室、信息机房、电梯、人行楼梯、公共 卫生间。 三、 竖向规划 本工程内在 人民医院地块内建设,道路及 市政主 排水管线均为现成设施。建筑物地面标高 与市政道路基本持平 ,本项目建筑物与 院区 周边道路和建筑物基本持平,排水及道路衔接较顺畅。项目建筑物周边地面雨水、污水排除采用暗沟方式引入原有院区 排水道后通至三龙大道市政排水 管渠。 建筑物在 对标高 37m, 急救中心位于建筑物首层,高 4.0 m。 四、建筑外观设计 建筑外观造型是建筑 内部空间的反映,原则上是将内部空间与外部建筑体形两方面关系统一协调。建筑物以 急救中心及门诊住院为主,建 筑造型设计 要符合 城市 体规划 及医疗卫生 要求 ,且 必须充分 考虑医院院区原有建筑的风格特点, 按其功能、服务对象特征 进行设计。 五、 建设设施 (一)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项目场址位于 城区内,承担辖区内医疗急救中心调度管理 。项目的建设应服从 城市 总体规划 及院区规划 , 从 卫生服务的 工作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项目建设应尽量利用 当地和院区现有的市政 基础设施,厉行节约,并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在满足各项功能基本需要 21 的同时,应注意改善使用者工作条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 (二)设计依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6、砌体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7、其它有关建筑设计、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规定 (三)建 筑 设施 1、主要建筑物 本项目 位于 门诊住院综合楼首层 ,建筑面积 275 2、道路 本项目 位于 人民医院地块内, 建筑物面临市政道路 , 可 满足项目建成后的使用需要 ,本项目不考虑道路投资。 3、绿化 本项目在院区内建设 ,并位于门诊住院综合楼首层 ,本方案 不考虑 绿化 投资。 4、建筑装修标准 ( 1)外墙:采用外墙环保涂料和浅色镀膜玻璃; ( 2)内墙:防霉环保涂料,卫生间、污物间等为瓷砖到顶; ( 3)楼地面:设备用房、车库为水泥楼地面,其余为防滑地砖; ( 4)顶棚:走道、门厅为铝扣板吊顶,其余为轻钢龙骨石膏板。 (四) 污水处理池 22 本项目污水处理结合门诊住院综合楼污水系统进行建设,本项目不考虑污水处理设施投资。 5、结构工程 设计依据 (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6) 砌体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7) 其它有关建筑设计、消防、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规定 工程地质 :拟建场地原地形为林地,经回填平而成。经地质勘探结果分析,该场地内第一层冲填土层力学强度及承载能力较差,不宜作天然地基持力层。第二层土呈可塑 硬塑状,为中等压缩性土,性能较好,承载能力较高,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埋深较大。第一层岩呈全风化状,强度较高,承载力较高,埋深较大,分布连续。 6、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及抗震要求 本建筑为 急救中心项目 ,属医疗建筑,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定,本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根据根据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 规定,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 6 度,本工程抗震构造措施按最新规范提高至 7 度设防。 7、 基础形式 根据地块 岩土层的工程力学性质、特点、分布特征和考虑拟建建筑以后需建设至 11 层,经综合分析,基础形式建议宜采用桩基础,桩端置于岩层上 8、 上部结构造型 23 本工程建筑面积约 275构拟采用框架 结构, 抗震等级均为 7度 。 采用筋混凝土 ,钢筋采用 六、给排水工程 (一)设计依据 ( 1)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 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 ( 3)建筑物给水硬聚氯乙烯管道设计与施工验收规程 2 ( 4)各种地质资料及建筑专门提供的平、立剖面图 (二)给水系统 1、水源工艺 ( 1) 水源、水压 本项目采用市政供水管网作水源, 人民医院院区已有供水管网系统 并辅设至场址边沿 , 市政 给水 主 管为 考虑到 本项目 虽新建建筑面积 275 主要用于急救中心办公调度使用,由于需扩建至 11 层,建筑面积约 3000 从院区现有 水干管驳接 水管进行专线供水。 ( 2) 生活用水量估算 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项目用水量参照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估算依据,生活用水标准按不同用途分别考虑,估算用水量详见表 5示: 24 表 5 人民医院急救中心项目 生活用水量估算表 用水定额 ( L/pd) 使用人数 ( p) 使用 时间 ( h) 小时变 化系数 最大时用水量 ( m3/h) 最高日 用水量 ( m3/d) 备 注 医务人员 50 30 24 就诊人员 30 30 24 合 计 最高日用水量为: d。计及未预见用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 10%计),估算最高总日用水量约 d。 ( 3) 供水方式 利用市政给水管网提供水压和水量, 工作和生活用水由 市 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供水方式为下行上给式。 ( 4) 供水管网的布置及敷设 本项目供水干管接 人民医院院区现有 给水干管驳接引水,办公、生活和消防用水采用同一水源供水。 供水管网敷设要与电力、通 讯、燃气管道、排水等地下管线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 5) 供水管网管材及配件 室内给水采用 水管,专用吸粘剂粘接,卡压式连接,埋地给水管采用内衬塑钢管,丝扣连接。 消防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内、外壁热镀锌钢管)。 2、排水系统 本项目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人民医院院区内已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本项目排水系统连接院区原有排水系统。根据民用建筑设计规范布置排水系统,有特殊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设计。 ( 1) 雨水系统 ,取 降雨重现期 P 1 年,降雨历时 t 5 分钟的降雨强度为 /秒 方 m,降雨强度公式: 25 2670( 1 Q (L/(t 7)面雨水经天沟收集后由雨水斗经雨水立管排至室外雨水管道。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与屋面雨水一并由室外 水管道就近排入院区原有雨水管道后排至市政排水管道。 ( 2)污水系统 急救中心日产生医疗污水 d,考虑到建筑为 11层的门诊住院综合楼,本项目污水系统与门诊住院综合楼污水处理系统一起建设, 集 中经格栅栏截住较大的悬浮固体,进入调节池,调节水质水量,经过生化曝气池充氧曝气,再加入 活性污泥,将污水里的有益菌培养,吃掉无益菌,使水中的含氧量加大,逐步降低 氨氯。污水再进入沉淀池进行二次沉淀,把水中的悬浮物降低,在二氧化氯发生器以及水下曝氯机的协同作用下,污水 水在接触池内与二氧化氯充分混合,彻底杀灭细菌及大肠杆菡,再经脱氯装置脱氯后达标排放 。 ( 3)管材:排水管采用 塑排水管,专用胶粘剂粘接。 4、给排水管道材料及设备的选用 ( 1)室内给水采用聚丙烯 外给水采用衬塑钢管,消防管采用热浸镀锌钢管(内、外壁热镀锌 钢管)。 ( 2)排水管道采用 料排水管,胶水连接。 ( 3)在公共卫生间采用光探自动冲洗壁挂式小便器,蹲式大便均采用 液压式脚踏阀,所有水嘴、给水配件、低水箱全部采用节水型。 5、 消防系统给排水部分 本工程的消防系统包括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以及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等。 ( 1) 消火栓给水系统设计 26 室外消火栓系统:本项目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按同一时间火灾次数为一次计。一次火灾用水量按 20L/s 计。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在室外给水环状管网上设若室外消火栓,并在建筑物 前面 设消防水泵接合器,火灾时供消防车 加压灭火使用。 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按一类高层民用建筑考虑,为 30L/s。 本项目室内消火栓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高度按消防规范的有关规定来分别设置,并按建筑物竖向成环状管网。室内消火栓采用(集中)临时高压制,火灾发生时可通过设置在栓箱内的消防启动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也可通过消防控制中心指令启动或人工就地启动。 ( 2)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本工程在 急救中心 建筑物内均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利用各层的水流指示器及湿式报警阀的压力开关自动报警并启动自动喷淋加压泵。 ( 3) 建 筑灭火器配置 在各层设备房及走廊明显处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 4) 消防系统电气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相关的合理的管线设计、设备选型和设备布置;在各层总配电箱采用防火漏电电流动作报警器,当发生漏电故障时发出报警信号,来防止短路或过载引起的电气火灾的发生;采取防侧击雷措施,防止雷击造成的火灾。同时按防火设计规范采用防火耐火型导线和配管。在 各办公室、设备 房及主要通道等处设事故应急照明应急灯;在走廊、楼梯间等火灾疏散通道处装设疏散标志灯。应急照明电源由消防专用照明配电箱及耐火型电缆、电线供 电。 27 七、电气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 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 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 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6( 8) 通 用 用电设 备配电设计 规范 (( 9)建筑线路设计专业提供的平、立、剖面图进行电气布置,有特殊要求的,按有关规定设计。 2、供电电源 急救中心项目为新建的公共医疗建筑,属一类民用建筑,电均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供电电源由市电网提供两回路 10源,平时两回路 10源同时工作,互为备用,满足其工作及增容要求。为保证消防负荷及重要设备的供电,本工程充分利用院区原有二台 20油发电机作为第三应急备用电源。 3、负荷估算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为 275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拟采用负荷密度法进 行估算, 本工程用电负荷总容量约为 区现有 变压器 容量为 500 离项目场址约 50m。 可需足本项目建设需要 ,故本项目利用院区原有设压器进行供电,不另行增设变压器。 用电量估算表详见表 28 表 人民医院住院楼用电量估算表 用电类别 标准( VA/ 使用面积( 安装容量( 需要系数 计算容量( 急救中心项目 90 275 计 275 、变配电 10电主结 线采用单母线分段的结线方式,直流操作。 10源进线柜采用电流速断及延时过电流保护;变压器柜采用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超温报警;联络柜采用电流速断及过电流保护。高压开关柜拟配置综合微机保护继电器,各继电保护、控制信号、测量等功能由配置在各柜内的综合微机保护继电器实现。 本工程高压开关拟采用手车柜式,低压开关柜拟采用抽屉柜,本工程按需要分散设置 以确保部分消防重要负荷和重要的设备用电连续性。 5、动力配电 动力电源采用 380/220V 三排四线制,采用放射式及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一般动力电源采用阻 燃型电线、电缆供电;重要 设备 负荷等重要变配电间不同低压母线段提供两回路电源,并在未端设置自动切换装置,自投自复,线路采用耐火型电线、电缆。 6、照明 应急疏散照明电源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疏散指示灯及应急双头灯。各类房间照度按国家现行规范规定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事故应急照明由变配电间不同低压母线段提供两回路电源,并在设备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