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练习册的答案课后作业答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第 1 课时 站立起来的祖先基础训练1. C 2. D 3. B 4. A 5. B 6. A 7. B8. 问题一:云(或滇) ;昆明;云贵高原;二;长江问题二:炭屑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元谋人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问题三:旧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的诞生。问题四:提示:大约在一千多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为了生存,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随着双手的解放,古猿开始用手拿工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手逐渐形成,脑逐渐进化成人脑,语言也产生了。这样,古猿最终进化成人类。问题五:图 3;图 3 所示的人类已经是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拓展与探究问题一:亚洲、非洲、欧洲 。问题二: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植被较好。第 2 课时“北京人”的足迹基础训练1. C 2. A 3. B 4. A 5. D 6. B 7. D8.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问题二:北京;山顶洞;山顶洞问题三:北京人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山顶洞人外貌和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问题四:打制石器(或旧石器) ; 骨针问题五:打制(或砸击、敲打、碰撞) ;钻孔9. 问题一:北京人。问题二:因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但是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火可以用来烤东西吃,还可以用来防御野兽,所以他们对火种的保护格外重视。问题三:人类利用火驱赶野兽,避寒取暖,烤熟食物,有利于人类大脑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问题四: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远古人类有可能是在打制石器或刮削木棒时,逐渐察觉到燧石碰撞会出现火星,木棒摩擦也会发热。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后才算真正掌握了火,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火,同时也节省了保存火种的人力物力,也可避免因为争夺火种而引发的战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0. 问题一:北京;山顶洞;北京;京;东部;华北平原;三;黄河问题二: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沿岸,因为充沛的水源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拓展与探究问题一: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的生活,共同生活,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力量生存。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阶段。问题二:山顶洞人过着平等自由、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固然可嘉,但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绝不是理想的“天堂般的生活”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第 1 课时 站立起来的祖先基础训练1. C 2. D 3. B 4. A 5. B 6. A 7. B8. 问题一:云(或滇) ;昆明;云贵高原;二;长江问题二:炭屑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元谋人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问题三:旧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的诞生。问题四:提示:大约在一千多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为了生存,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随着双手的解放,古猿开始用手拿工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手逐渐形成,脑逐渐进化成人脑,语言也产生了。这样,古猿最终进化成人类。问题五:图 3;图 3 所示的人类已经是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拓展与探究问题一:亚洲、非洲、欧洲 。问题二: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植被较好。第 2 课时“北京人”的足迹基础训练1. C 2. A 3. B 4. A 5. D 6. B 7. D8.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问题二:北京;山顶洞;山顶洞问题三:北京人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山顶洞人外貌和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问题四:打制石器(或旧石器) ; 骨针问题五:打制(或砸击、敲打、碰撞) ;钻孔9. 问题一:北京人。问题二:因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但是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火可以用来烤东西吃,还可以用来防御野兽,所以他们对火种的保护格外重视。问题三:人类利用火驱赶野兽,避寒取暖,烤熟食物,有利于人类大脑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问题四: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远古人类有可能是在打制石器或刮削木棒时,逐渐察觉到燧石碰撞会出现火星,木棒摩擦也会发热。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后才算真正掌握了火,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火,同时也节省了保存火种的人力物力,也可避免因为争夺火种而引发的战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0. 问题一:北京;山顶洞;北京;京;东部;华北平原;三;黄河问题二: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沿岸,因为充沛的水源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拓展与探究问题一:相同点:都过着集体的生活,共同生活,共同分配食物,依靠集体力量生存。不同点: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已经进入氏族阶段。问题二:山顶洞人过着平等自由、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固然可嘉,但当时生产力极端低下,绝不是理想的“天堂般的生活”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第 1 课时 站立起来的祖先基础训练1. C 2. D 3. B 4. A 5. B 6. A 7. B8. 问题一:云(或滇) ;昆明;云贵高原;二;长江问题二:炭屑表明元谋人在当时已学会用火,元谋人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用火人。问题三:旧石器时代;标志着人类的诞生。问题四:提示:大约在一千多万年以前,地球上的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为了生存,一部分古猿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活动,逐渐学会了直立行走;随着双手的解放,古猿开始用手拿工具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人手逐渐形成,脑逐渐进化成人脑,语言也产生了。这样,古猿最终进化成人类。问题五:图 3;图 3 所示的人类已经是直立行走并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拓展与探究问题一:亚洲、非洲、欧洲 。问题二:气候适宜,水源丰富,植被较好。第 2 课时“北京人”的足迹基础训练1. C 2. A 3. B 4. A 5. D 6. B 7. D8. 问题一:北京人;山顶洞人问题二:北京;山顶洞;山顶洞问题三:北京人保留猿类的一些体质特征,山顶洞人外貌和体质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问题四:打制石器(或旧石器) ; 骨针问题五:打制(或砸击、敲打、碰撞) ;钻孔9. 问题一:北京人。问题二:因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但是没有掌握人工取火技术;火可以用来烤东西吃,还可以用来防御野兽,所以他们对火种的保护格外重视。问题三:人类利用火驱赶野兽,避寒取暖,烤熟食物,有利于人类大脑的发育和人类的进化等。(回答言之有理即可)问题四: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远古人类有可能是在打制石器或刮削木棒时,逐渐察觉到燧石碰撞会出现火星,木棒摩擦也会发热。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在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人类学会人工取火后才算真正掌握了火,不但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地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使用火,同时也节省了保存火种的人力物力,也可避免因为争夺火种而引发的战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 (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0. 问题一:北京;山顶洞;北京;京;东部;华北平原;三;黄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爆破安全教育培训
- 2024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善建者”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电梯使用安全培训
- 安全生产全员培训内容
- 主题三 动物养殖快乐多(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广州版初中劳动技术九年级下册
-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第四节 机械摆钟 教科版
- 人教新目标 (Go for it) 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Section A教案
- 工程测量理论考试复习试题附答案
- 《数学好玩:反弹高度》(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 采购合同续签管理重点基础知识点
- 臭氧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修补外墙防水合同
- 20万吨有机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幼小衔接 每日一练
- 电缆敷设施工质量控制案例分享
-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环境与我们》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教师数字素养及其培育路径研究基于欧盟七个教师数字素养框架的比较分析
- 《变电站二次系统数字化设计编码规范》
- 住建局安全生产汇报
- 《老年社会工作》课件-老年社会生活相关理论及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