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班里学习谁最好”说起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梁威副院长在出访日本时,去一所学校参观,在教室里与学生们闲聊,询问学生班里哪位同学学习最好?聊得正起劲的学生竟一时语塞,大眼瞪小眼,满眼疑惑的反问梁院长:“你指的是哪个学科?”答:“国文吧。 ”问:“你指的是哪个方面?”答:“朗诵吧。 ”问:“你指的是朗诵什么?”答:“诗歌吧。 ”足足 15 分钟,也没有问出班里到底哪位学生学习最好。梁院长说,在国内,仅用了 60 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获知班里谁是学习最好的,可在日本这竟然是个比哥德巴赫猜想都难的问题。谁学习最好?按成绩排排名不就结了。这样的简单的事情,日本人难道解决不了?不是日本人解决不了,是人家没有想着要解决。看孩子们的疑惑:“你指的是哪个学科?” “你指得是哪个方面?” “你指的是朗诵什么?”在孩子们那里,要问谁最好,要具体到某一个方面,甚至某一件事情。这也就意味着,在孩子们的观念中,人人都有最好的方面,最棒的地方,没有谁能是“全能冠军” ,反过来,当然也就没有谁最差,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是成功者。反观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不仅可以知道谁在全班最好,还可以知道谁在全校最好;笔者有个同事,最近闷闷不乐,因为孩子今年高三,全市统考过去一直在前十名,这次却排到了第十三,本来千差万别,能力各异的学生,我们却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量去量,排出“最好”当然非常得容易,可同时也造就了“最差”的孩子。但无情地事实告诉我们, “最好”的学生却并不给我们面子,上了大学却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学者有之,大学毕业不能胜任工作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因一点小事竟残忍地夺去同学生命的也不是个例另一方面,被我们公认的“最差”的孩子,却在不断地给我们惊喜:牛培行是太原某小学的“标准差生” 。小学三年级前基本上在全校几百名学生中排最后一名,其父不再抱什么希望,让其到少年宫“学点手艺” ,可没想到 16 岁的牛培行硬是“玩”出 23 项专利,发明的琴鞋被美国一公司买走,这个昔日的“差生”被媒体誉为“玩出的天才” 。“水泥脑袋”王楠子,在上海某中学也是个“标准差生” ,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 年后,却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成了费城艺术学院最出色的学生在这里,笔者不再想说爱因斯坦曾做过“世界上最蹩脚的小板凳” ,也不想再说爱迪生曾是“addled egg (坏的、变质的蛋)”只想说孩子与孩子是不一样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各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形态却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在某些特定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更应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一个儿童,洞察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因“才”施教,激发起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让他们的“天生丽质”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这种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的教育目的的要求。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三百六十行,行行需状元,只有一个“考试成绩第一”的“人才”是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各色各样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个成功的孩子;多一把衡量的尽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让孩子们按其天性来发展,爱唱歌的就唱歌,爱画画的就画画,班里没有谁最好,孩子个个是奇葩!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梁威副院长在出访日本时,去一所学校参观,在教室里与学生们闲聊,询问学生班里哪位同学学习最好?聊得正起劲的学生竟一时语塞,大眼瞪小眼,满眼疑惑的反问梁院长:“你指的是哪个学科?”答:“国文吧。 ”问:“你指的是哪个方面?”答:“朗诵吧。 ”问:“你指的是朗诵什么?”答:“诗歌吧。 ”足足 15 分钟,也没有问出班里到底哪位学生学习最好。梁院长说,在国内,仅用了 60 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获知班里谁是学习最好的,可在日本这竟然是个比哥德巴赫猜想都难的问题。谁学习最好?按成绩排排名不就结了。这样的简单的事情,日本人难道解决不了?不是日本人解决不了,是人家没有想着要解决。看孩子们的疑惑:“你指的是哪个学科?” “你指得是哪个方面?” “你指的是朗诵什么?”在孩子们那里,要问谁最好,要具体到某一个方面,甚至某一件事情。这也就意味着,在孩子们的观念中,人人都有最好的方面,最棒的地方,没有谁能是“全能冠军” ,反过来,当然也就没有谁最差,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是成功者。反观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不仅可以知道谁在全班最好,还可以知道谁在全校最好;笔者有个同事,最近闷闷不乐,因为孩子今年高三,全市统考过去一直在前十名,这次却排到了第十三,本来千差万别,能力各异的学生,我们却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量去量,排出“最好”当然非常得容易,可同时也造就了“最差”的孩子。但无情地事实告诉我们, “最好”的学生却并不给我们面子,上了大学却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学者有之,大学毕业不能胜任工作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因一点小事竟残忍地夺去同学生命的也不是个例另一方面,被我们公认的“最差”的孩子,却在不断地给我们惊喜:牛培行是太原某小学的“标准差生” 。小学三年级前基本上在全校几百名学生中排最后一名,其父不再抱什么希望,让其到少年宫“学点手艺” ,可没想到 16 岁的牛培行硬是“玩”出 23 项专利,发明的琴鞋被美国一公司买走,这个昔日的“差生”被媒体誉为“玩出的天才” 。“水泥脑袋”王楠子,在上海某中学也是个“标准差生” ,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 年后,却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成了费城艺术学院最出色的学生在这里,笔者不再想说爱因斯坦曾做过“世界上最蹩脚的小板凳” ,也不想再说爱迪生曾是“addled egg (坏的、变质的蛋)”只想说孩子与孩子是不一样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各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形态却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在某些特定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更应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一个儿童,洞察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因“才”施教,激发起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让他们的“天生丽质”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这种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的教育目的的要求。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意味着,三百六十行,行行需状元,只有一个“考试成绩第一”的“人才”是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各色各样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个成功的孩子;多一把衡量的尽子,就会多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让孩子们按其天性来发展,爱唱歌的就唱歌,爱画画的就画画,班里没有谁最好,孩子个个是奇葩!北师大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梁威副院长在出访日本时,去一所学校参观,在教室里与学生们闲聊,询问学生班里哪位同学学习最好?聊得正起劲的学生竟一时语塞,大眼瞪小眼,满眼疑惑的反问梁院长:“你指的是哪个学科?”答:“国文吧。 ”问:“你指的是哪个方面?”答:“朗诵吧。 ”问:“你指的是朗诵什么?”答:“诗歌吧。 ”足足 15 分钟,也没有问出班里到底哪位学生学习最好。梁院长说,在国内,仅用了 60 秒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获知班里谁是学习最好的,可在日本这竟然是个比哥德巴赫猜想都难的问题。谁学习最好?按成绩排排名不就结了。这样的简单的事情,日本人难道解决不了?不是日本人解决不了,是人家没有想着要解决。看孩子们的疑惑:“你指的是哪个学科?” “你指得是哪个方面?” “你指的是朗诵什么?”在孩子们那里,要问谁最好,要具体到某一个方面,甚至某一件事情。这也就意味着,在孩子们的观念中,人人都有最好的方面,最棒的地方,没有谁能是“全能冠军” ,反过来,当然也就没有谁最差,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地方,每一个人都是成功者。反观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不仅可以知道谁在全班最好,还可以知道谁在全校最好;笔者有个同事,最近闷闷不乐,因为孩子今年高三,全市统考过去一直在前十名,这次却排到了第十三,本来千差万别,能力各异的学生,我们却用“学习成绩”这一把尺子量去量,排出“最好”当然非常得容易,可同时也造就了“最差”的孩子。但无情地事实告诉我们, “最好”的学生却并不给我们面子,上了大学却因生活不能自理退学者有之,大学毕业不能胜任工作的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因一点小事竟残忍地夺去同学生命的也不是个例另一方面,被我们公认的“最差”的孩子,却在不断地给我们惊喜:牛培行是太原某小学的“标准差生” 。小学三年级前基本上在全校几百名学生中排最后一名,其父不再抱什么希望,让其到少年宫“学点手艺” ,可没想到 16 岁的牛培行硬是“玩”出 23 项专利,发明的琴鞋被美国一公司买走,这个昔日的“差生”被媒体誉为“玩出的天才” 。“水泥脑袋”王楠子,在上海某中学也是个“标准差生” ,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 年后,却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成了费城艺术学院最出色的学生在这里,笔者不再想说爱因斯坦曾做过“世界上最蹩脚的小板凳” ,也不想再说爱迪生曾是“addled egg (坏的、变质的蛋)”只想说孩子与孩子是不一样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各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形态却各不相同,人与人之间在某些特定方面是存在着差异的。独特性是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更应是教育的起点。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因此,我们的教育应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了解每一个儿童,洞察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因“才”施教,激发起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的聪明才智显露出来,让他们的“天生丽质”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这种意义上的教育,不仅是儿童自身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定性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学院《民舞-运动舞蹈剧目排练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绵阳城市学院《医学影像成像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高分子物理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铁路冬季四防安全培训
- 2025水质检测技术服务合同
- 2025年高考历史历史问答题5种公式法5种记忆法汇编
- 2025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范本2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1)
- 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流程图表
- 百家姓全文带拼音打印版本
- 强夯试夯报告(共12页)
- 关于电商平台对入驻经营者的审核要求或规范文件
- 骨优导介绍PPT
- 道场迎请亡魂开五方科仪
- 毕业设计(论文)-四自由度工业机械手的设计
- 八下数学19.1.1-第1课时-常量与变量ppt课件
- 用Polyphen2和SIFT进行突变预测
- 考生体检诚信承诺书 - fjnueducn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