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导学案教学案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3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第 1 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导学案设计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课伊始,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数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哪些漫长的岁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教学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物体的个数、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明确十进制产生的必要性。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促使逐渐统一成现行的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产生的必要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 课件、数位顺序表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3 分钟)1.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字。2.引入新课。数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哪些漫长的岁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1.互相交流,体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字,小小的数字能提供给我们各种不同的信息。2.明确本节课将要探究的内容。1.读写下面各数。1001 6801333 999二、合作探究,认识数的产生。(15 分钟)1.引导学生整理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演示课件)小结:记数法现在看来很麻烦,但在当时数还没有产生的情况下,能创造这样的记数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表现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2.自学教材 17 页自然数的相关知识。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17 页“你知道吗”资料。1.(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资料。(2)汇报:我们知道古代的记数方法有实物记数法、结绳记数法、刻道记数法。(3)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发明了自己的数字(边展示资料边汇报)。2.自学后汇报交流,理解自然数的含义,明确体会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特殊说明: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3.阅读资料,了解阿拉伯数字的来源,知道阿拉伯数字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数字。2.读一读下面的记数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3.填空。(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2)最小的自然数是( )。(3)自然数的个数是( )。三、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十进制计数法。(12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 18 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2.引导学生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3.讲解:个(一)、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是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4.组织学生整理、完善数位顺序表。5.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1.观察图片,获取情境图信息,汇报自己的所感所想。2.进行数数练习,从一亿开始,整亿、整十亿、整百亿、整千亿地数,感知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3.倾听教师的讲解,交流对计数单位、数位的理解。4.小组合作,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5.自主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5.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6.说说“34560”这个数中每一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四、巩固练习。(7 分钟)1.完成教材 22 页 1 题。2.完成教材 22 页 2 题。1.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2.同桌合作完成后进行延伸,仿照 2 题相互出题测试。7.23000560000 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2 表示(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 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注板书设计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3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第 1 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导学案设计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课伊始,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数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哪些漫长的岁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教学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物体的个数、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明确十进制产生的必要性。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促使逐渐统一成现行的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产生的必要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 课件、数位顺序表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3 分钟)1.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字。2.引入新课。数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哪些漫长的岁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1.互相交流,体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字,小小的数字能提供给我们各种不同的信息。2.明确本节课将要探究的内容。1.读写下面各数。1001 6801333 999二、合作探究,认识数的产生。(15 分钟)1.引导学生整理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演示课件)小结:记数法现在看来很麻烦,但在当时数还没有产生的情况下,能创造这样的记数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表现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2.自学教材 17 页自然数的相关知识。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17 页“你知道吗”资料。1.(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资料。(2)汇报:我们知道古代的记数方法有实物记数法、结绳记数法、刻道记数法。(3)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发明了自己的数字(边展示资料边汇报)。2.自学后汇报交流,理解自然数的含义,明确体会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特殊说明: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3.阅读资料,了解阿拉伯数字的来源,知道阿拉伯数字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数字。2.读一读下面的记数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3.填空。(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2)最小的自然数是( )。(3)自然数的个数是( )。三、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十进制计数法。(12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 18 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2.引导学生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3.讲解:个(一)、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是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4.组织学生整理、完善数位顺序表。5.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1.观察图片,获取情境图信息,汇报自己的所感所想。2.进行数数练习,从一亿开始,整亿、整十亿、整百亿、整千亿地数,感知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3.倾听教师的讲解,交流对计数单位、数位的理解。4.小组合作,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5.自主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5.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6.说说“34560”这个数中每一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四、巩固练习。(7 分钟)1.完成教材 22 页 1 题。2.完成教材 22 页 2 题。1.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2.同桌合作完成后进行延伸,仿照 2 题相互出题测试。7.23000560000 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2 表示(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 分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布置作业。1.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2.独立完成作业。教师批注板书设计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3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和亿以上数的认识第 1 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导学案设计课题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1.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课伊始,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数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哪些漫长的岁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教学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物体的个数、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2.明确十进制产生的必要性。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促使逐渐统一成现行的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产生的必要性。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 课件、数位顺序表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3 分钟)1.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字。2.引入新课。数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哪些漫长的岁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1.互相交流,体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字,小小的数字能提供给我们各种不同的信息。2.明确本节课将要探究的内容。1.读写下面各数。1001 6801333 999二、合作探究,认识数的产生。(15 分钟)1.引导学生整理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演示课件)小结:记数法现在看来很麻烦,但在当时数还没有产生的情况下,能创造这样的记数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表现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2.自学教材 17 页自然数的相关知识。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 17 页“你知道吗”资料。1.(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资料。(2)汇报:我们知道古代的记数方法有实物记数法、结绳记数法、刻道记数法。(3)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发明了自己的数字(边展示资料边汇报)。2.自学后汇报交流,理解自然数的含义,明确体会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0 表示。0 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特殊说明:最小的自然数是 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3.阅读资料,了解阿拉伯数字的来源,知道阿拉伯数字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数字。2.读一读下面的记数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3.填空。(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2)最小的自然数是( )。(3)自然数的个数是( )。三、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十进制计数法。(12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 18 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2.引导学生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3.讲解:个(一)、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是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4.组织学生整理、完善数位顺序表。5.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1.观察图片,获取情境图信息,汇报自己的所感所想。2.进行数数练习,从一亿开始,整亿、整十亿、整百亿、整千亿地数,感知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3.倾听教师的讲解,交流对计数单位、数位的理解。4.小组合作,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5.自主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5.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6.说说“34560”这个数中每一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四、巩固练习。(7 分钟)1.完成教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电力工程设计合同
- 2025《房地产买卖合同样本》
-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技术试题 -高中 通 用 技术 含解析
- 监控弱电服务合同范本
- 小清新教育说课背景模板
- 2024年威海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市招收政府专职消防员笔试真题
- 2024年彭州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廊坊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4年安庆松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2024年安徽理工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第十七届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技术样题1学生赛
- 物理治疗电疗法
- 流行病学ROC曲线
- 输电线路拆旧施工方案
- 一年级下册《百数表》专项练习
-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中国古代寓言》整本书阅读
-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佛教协会会议室管理制度
- 毕业研究生登记表(适用于江苏省)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一)(双减)作业设计案例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